后疫情时代下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

2023-01-20 18:55鲁钦正王新磊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3期
关键词:医德医者医学生

□鲁钦正 王新磊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命安全,在这场战“疫”中,中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抗击疫情,无数的医护工作者逆行而上,英勇奋战,展现出了医务人员的高尚情操与职业精神,为高校医学院校思政育人提供了鲜活的故事与深厚的力量。在后疫情时代,面对新局面、新形势,探索并创新医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有着现实意义。

一、后疫情时代下医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启示

(一)有利于医学生坚守职业精神,提升人文素养。医学生誓言中的第一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正是医学生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所许下的坚实诺言,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我国的医护人员迎难而上,舍己救人,成为了最美的“逆行者”,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了科学的医术与对生命的守护,诠释了医学誓言,更彰显出了崇高的职业精神。医学人文素养作为一种具有职业特点的人文理念,它并不只是关注病人的病情,还要关注患者的生命与健康,人格与尊严,是一种关爱人的品格。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上,我们就要抓住后疫情时代的大背景,在思政教育中融入敬重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让作为抗击新冠疫情中坚力量的医务工作者通过他们的切实行动与英勇斗志感染医学生,增强情感共鸣,运用好正面人物、典型案例增强医学生的使命感与荣誉感,培养其“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的人文主义精神,在坚守职业精神中不断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

(二)有利于医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弘扬奉献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爱国主义的内涵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中愈加丰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数以万计的医护工作人员驰援疫区,他们将家与国融为一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他们用坚实的臂膀与爱国之情牢牢地守护着国人的生命,甘于奉献,直面困难,筑起了疫情防控最坚硬的防线。这些鲜活的事例有利于培育医学生爱国情怀,激发其报国志向,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医学生的自觉行动与精神力量,在家与国中,舍家为国奉献,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三)有利于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发扬抗疫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面展现,全国各族人民发挥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以各种方式参与到抗击疫情的前线,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的抗疫精神与品格为医学上们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为医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撑。将抗疫精神与思政教育相融合,通过抗疫故事的讲述,抗疫精神的解读,激发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引导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抗疫精神中寻找内在力量融入每位医学生的血液,以培养出更多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的医学人才。

(四)有利于医学生强化使命担当,树立医者仁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医师节慰问中讲到:“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崇尚医德、钻研医术、秉持医风、勇担重任,努力促进医学进步,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1]如今,在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使得外部环境复杂紧张,国内也面临严峻挑战。医务工作者们直面疫情带来的重大挑战,为人民担当、为国担当,践行着“健康中国”的战略,为全国人民守护生命是医护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医务工作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救死扶伤的医者精神,用仁心仁术造福人民。在这次疫情大考中广大医务工作者所展现出的使命担当与医者仁心,将成为医学思政教育的永恒主题与精神内涵。

二、后疫情时代医学生思政教育的策略

(一)利用课堂主渠道,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作用。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培育环节中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新冠疫情背景下,世界格局发生着微妙变化,中国用包容开放的姿态从容应对这次席卷全球的疫情风波,展现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而这一过程中不乏有国外势力在新冠疫情来源与扩散方面恶意栽赃,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们的思政课程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坚守政治导向,增强理论性、思想性、创新性,尤其作为培养医学生而言,更要在思政课以外的专业课程中发掘思政元素,将“大医精诚,仁者仁心”的医者精神融入专业课程,引导医学生正确认识国际环境与国际关系,正确认识医者使命与责任担当。

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教师都要在传递抗疫精神的课程中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首先,无论是思政教师还是专业教师都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要与党中央决策与部署保持高度一致,利用课堂讲好抗疫故事,传递抗疫精神,传播正能量,正确引导舆论,提高政治站位严把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其次,要有深厚的情怀,作为思政教师要积极主动了解、学习、领悟抗疫精神,在思政课上用大格局大视野将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人民抗击疫情讲鲜活,讲生动,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始终,将人物范本剖析解读,使之成为爱国主义的行动指南。作为专业教师要通过疫情防治的案例在专业上做到相互贯通,通过医学精神与科学抗疫相结合,以科学的方法研究防治,用严谨的态度面对疫情。正是因为疫情防控的医护与科研人员用精益求精的精神,科学防治的态度才坚决遏制住了新冠疫情的迅猛势头,这些正在发生的身边案例是提高医学生的科研思维与科学精神最好的教学素材。最后,教师思维要新,要在课程中创新方式方法,推动课程思政更好地被医学生接纳与吸收,思政老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开展疫情故事之有感、我为疫情防控做贡献等课堂活动,以医学生为主体参与到其中,以医护者的身份去发现、探索、解读疫情背后发人深思的精神感悟。专业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中外疫情防控政策、防治手段、重大公共卫生响应机制等进行比对分析,凸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展现中国智慧,讲解中国方案。

(二)利用第二课堂,发挥价值引领作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党团班级建设等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具有多样性、互动性、体验性,充分发挥着隐性教育的功能,后疫情时代的医学生思政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事而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抓住疫情的特殊时期,加强医学生的情感共鸣与价值引领。

在校园文化方面可以开展先进抗疫事例评选,充分挖掘本校医学生在疫情期间的抗疫事件、感人故事、工作感悟,可以通过人物访谈、主题宣讲、校园媒体宣传等;举办“医”路相伴电影周活动,通过展映例如《中国医生》《武汉日夜》《最美逆行》等既符合当下疫情背景又贴近医学生专业的主题电影,让医学生在光影中寻找共鸣,感悟抗疫力量,提高职业认同感;举行医学人文素养主题活动月,通过医学主题辩论赛、情景剧创作赛、战“疫”诗朗诵等,发挥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医学生积极思考与学习兴趣,使他们无论是在主题朗诵还是情景剧创作中都能去搜集抗疫素材,挖掘医学故事,从而感悟背后的医学人文情怀与抗疫精神。

在社会实践方面可以组建学校核酸检测志愿服务队,学校疫情防控返校志愿者,以实际行动展现医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暑假、寒假积极参加社区防控志愿者,在假期举办线上社会实践交流会,发挥先进模范带头作用,让能干、敢干、真干的学生有平台展示自己的事迹,并通过线上交流会,会后微信推送回顾的形式来让更多医学生加入社会实践的行列;参观医学人文教育基地,如医学史料馆、人体科学馆、医学纪念馆,从史料中了解医学文化,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从纪念馆中学习医学大家的崇高医德与仁心仁术,将专业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机融合,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在党团班级建设中,党支部内组织学习会、交流会、主题报告会,向冲锋在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学习,同时以学生党支部为核心,以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为纽带,在医学院校规模化展开学习。班级中组织主题沙龙,针对疫情期间的医患关系、人物楷模、死亡与临终关怀等方面展开讨论,在探讨中思考,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提高医学生思政教育高度。

(三)利用医德文化,发挥抗疫人物与医者精神作用。严峻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是当下医学生从未亲历过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为医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与认知。作为医务工作者,在守护人类生命健康的时刻,医德教育正是服务医学的源泉。对于医学生的思政教育更应该通过此次疫情开展,用传统与现代的医学视角重新认识医德文化,通过榜样人物力量发扬医者精神,推动医学生思政教育再上新台阶。

在思政教育中可以通过医德文化培养学生,一方面中华传统医德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以“德”为基础的从业修养和职业道德,是当下医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补充。唐代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中详尽阐述了医德的重要性,他认为医者要具备两个条件,其一为“精”,即医术的精湛;其二为“诚”,即人格的高尚[3]。精与诚是从医者必有的属性,两者互不分离,缺一不可。抗击疫情时期的医者逆行出战,舍己为人,不断抗击新冠病毒的入侵,通过医学力量建立起完善的科学防治体系,从中可以看出传统医德文化折射出的光影。另一方面,通过新时代的医德文化,加强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疫情防控行动中除了传统医德文化也可以看到新时代医德文化的缩影,爱国奉献、科学创新、职业精神都是夺取抗击疫情胜利的关键因素。方舱、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创新性地解决了“一床难求”的问题,展现出了极具创新的科学决策,全国各地迅速组建医疗队驰援武汉,基层医护人员深入村庄、社区,一对一、点对点筑起了基层防控的屏障,无不展现出新时代的医德文化。医学教育主体要将医德文化贯穿于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例如在大一开学之际通过入学典礼、年级大会等邀请附属医院驰援武汉抗击疫情的典型进行宣讲,从医德文化出发,对医学生的专业发展起到启蒙作用。在学风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将医德文化作为主题,展开相关活动,如分享医德故事,开展医德文化活动周,探寻多种思政培养方式,将医德文化渗透到医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中。

(四)利用新媒体矩阵,发挥多维度育人与协同育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数字媒体时代下医学生思政教育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发生改变,同时新媒体的发展也影响着医学生的学习、生活、认知、心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其主导地位、教育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所以思政工作者应该转变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方式,通过充分整合社会、学校的教育资源,构建医学生思政教育的新媒体矩阵,通过多元化的新媒体手段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医学生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通过开展“思政云课堂”,加强网络引导。依托于新媒体平台,搭建云课堂专题系列活动,利用党团班级学生干部资源,开展“云党课”“云分享”“云团课”“云书会”等活动。充分构建新媒体矩阵,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平台、腾讯会议、抖音平台等媒介宣传抗疫故事,守正舆论引导,发挥正向影响力。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与医学生建立双向互动联系,通过新媒体平台在线互动、后台留言、投稿等方式,鼓励医学生对疫情背景下的光荣事迹、一线医护人员仁心仁术的职业精神、全民抗疫精神等主题展开交流分享与探讨,从而创新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三、结语

医学生的思政教育在后疫情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医学院校要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格局,树立协同育人理念,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培养具有理想信念、爱国情怀、职业精神、使命担当的新时代医学生,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医者精神,强化医学生的职业认同与职业责任。努力培养新时代的医学生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在青春实践中争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医德医者医学生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医学生医德意识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目标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