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健
基于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等现状,学者们提出了“建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形成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观点,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呼声逐渐高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如何开展逐渐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热切关注。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重点提出了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随后,教育部审批通过15所民办专科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接着,又先后增设17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1]。我国的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联合办学,通常是优质高职校与本科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第二类是转型,即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通过转型,开展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教学工作;第三类是升格或者说是转设,即专科层次职业院校通过升格为职业本科或与独立学院合并后转设为职业技术大学。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生源构成、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上存在很多不同,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设立之后,职教本科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设置课程等是职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问题。
市场对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的创造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是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动力源。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专业知识深厚、创新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是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级技能人才的客观描述[2],也体现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规格,即本科层面的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这类人才既要有高阶的理论功底,也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复杂的实际技术问题,能洞悉行业发展趋势,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
1.按人才类型分。综合分析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人才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研究型人才,也可以叫做学术型人才,他们主要从事某方面理论及知识的研究工作,“研究”与“发现”等往往是他们研究活动的常用词;第二类为应用型人才,包括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一般从事将理论转化为技术、具体实践应用等工作,“改造”与“应用”等词语是这类人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高频词语,工程型人才常常是指工程师,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一般通称为职业技术型人才。
2.按人才层次分。从国际上看,多数国家有中职、专科职教和本科职教等几个教育层次,他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有较大不同。例如:中职学校主要培养初级、中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专科层次职业学校重在培养中级、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而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主要培养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中职的学生在学习技能方面一般达到“会做”的标准就可以了,他们追求的较高一点的境界就是“熟练”;专科职教培养学生技能的基本标准是“巧做”,追求的是“巧”的技能境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3]。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特点。
1.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一般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复杂的现实技术问题,能较好地承担和自己专业相关的科研与技术开发项目,具有较高水平的实践能力。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主要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不但需要掌握中职和专科职教人才所具备的基本知识,还要掌握体现自身特性的高级技术和技能[4]。因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紧密联系当代社会对从事某些岗位的人才需求规格,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提供优质的青年人才。
2.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确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时,需要加强对专业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根据职业岗位的特点,注重对学生理论功底和解决复杂问题等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给学生适当开设有关人文、艺术等领域的相关课程,让学生熟知两个以上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另外,作为复合型人才,不但能够综合应用知识、技术创造性地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还要具备高效的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5]。
3.培养具备高层次人才特质的人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面向岗位群,培养能够洞悉某个行业发展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通常情况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与中职、专科职教培养的学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培养出来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不但具备中职、专科职教同类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而且这类高层次技能人才了解和他专业有关的某个行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他们具备行业性、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特质。
(一)瞄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2019年,《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应该用职业本位理念来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离不开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在制订或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专业实际以及学校办学特色,需要充分考虑产业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方面的因素,并遵循学生知识积累的一般规律,循序渐进逐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汇聚多方资源,加强校企深度合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业态不断的兴起,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的路子,只有汇聚多方资源,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目标。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是其服务行业发展,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彰显职业教育社会价值的必然要求[6]。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要扎实推进产业学院以及现代学徒制等新的合作模式,在校企深度合作方面积极开展有效的探索。学校要积极协助合作企业解决员工培训、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等实际问题,切实做到让企业感受到校企合作带来的实惠,促进合作企业向知识型现代企业转变,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三)抓住新机遇,不断加强“双师”队伍建设。职业本科的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深厚的工程实践能力,要办好职业本科,就要有一支不但具备较高理论水平,而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通知》等有关政策,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职业本科学校的教师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项目开展合作,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进一步塑造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一定要抓住机遇,科学制定有关教师进企业实践的管理制度,使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
(四)结合人才需求特点,完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近几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企业正朝着智能化转型升级,学校要认真调研企业岗位,结合企业对高层次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特点,制订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论证每一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保留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增设专业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加强过程控制,借鉴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的客观需求,努力形成一套适用于高端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1.科学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比例。职业教育将服务地方经济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与传统本科教育体系比职业教育偏向于实践层面的教学与研究,而传统本科教育体系比较重视科学研究以及基本知识理论的传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给出了具体的要求,实践课的教学课时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50%,学生顶岗实习周期至少为六个月。研究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设置比例,适当增加技术技能类、创新创业类课程和集中实践实训课程的课时,减去一部分基础课程的课时。在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国外优良的课程模式,采用职业本位的办学理念和课程模式,注重对接职业岗位需要,根据产业发展、技术进步等,紧贴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精准设置和开发实训课程。
2.恰当设置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比重。选修课的设置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兴趣爱好,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新型技术类课程被设置为选修课;必修课主要是学生所学专业的必备技能。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中、高职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均应不少于10%。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根据具体专业的需要,合理确定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的选修课比重,适当地增加选修课的比例,使之确实反映本专业的基本要求。
3.建立课程体系优化机制。方泽强提出,在课程理念方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围绕职业本位的课程理念,根据实际的工作过程,结合教学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合理制定课程体系非常重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学生和授课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这类课程体系的认可程度与掌握程度,也可以邀请知名企业对学生展开相应测试,根据出现的有关问题对课程体系进行及时修订和完善。建立课程体系优化机制,突出课程体系形成的规范性和标准化[6]。优化课程体系时要充分考虑课程基本知识的结构框架、教学设计及效果评价,充分分析有关专业知识的理论深度以及实训教学的难度等。按照企业专家的意见,并根据创新性和系统性原则,围绕产业升级、工艺流程改造等,构建基于理实一体化为主要教学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
(五)面向岗位需求,改革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教材是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依据,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有力支撑。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以下简称《目录》)。新版《目录》重新规范了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教育部还要求各职业院校按照新版《目录》开发有关课程的新版教材,调整师资配备,并以新版《目录》的发布和实施为契机,积极落实各项改革措施。
1.教材建设要适应岗位新要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应以学生为本,充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尊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认知规律以及技术、技能方面人才培养的规律。在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当前管理一线、生产、服务和建设的需要,切实做到科学的规划和对人才的系统培养。教材编写还应按照易教、易用及易学三原则,结合学生的认知领域,适当把一线岗位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各种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编写到教材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分类,选出面向岗位需求的有关内容,广泛征求有关专家及职业院校师生对教材的修改意见,及时修订新版教材。
2.教材建设要反映新标准与新技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应根据专业标准,对岗位和行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全面了解现阶段各种新技术的发展情况,重点突出职业院校对本科层次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编写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于高级技能人才培养的新版教材。教材可采用模块式体例编写和理实一体的编写模式,充分考虑职业技能鉴定方面的要求,教材中可以引入具体的工作岗位和真实案例。教材的编写按照学生手脑并用和教、学、做合一的原则,同时要满足对新标准、新技术以及新规范的准确体现[7]。
3.教材建设要适应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版教材编写也应充分考虑如何适应这种新模式,需要改革教材的编写体例,创新教材内容。在新版的本科职业教育教材编写过程中,需要将课程教学与校企合作联系起来,适当增加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内容,加入典型的工作案例以及在企业具体岗位的视频资源,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4.完善教学课程资源的配套建设。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应以课程为中心,根据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有关内容,实现相关课程教学资源的配套建设。同时新版教材的编写,应考虑到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具体教学环节,采用多种信息技术方法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丰富新版教材的编写。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一项重要尝试和改革,是大势所趋,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主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主,搞好职业教育是教育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提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水平将会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本科层次职业院校要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机制,紧密联系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深化校企合作,构建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育人体系[8]。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等方面的体制和机制优势。同时,职业院校还需要始终坚持职业教育特色,以优质就业为导向,建立专业引导就业、教学面向就业和机制支撑就业的新局面,实现本科层次职业院校毕业生的高水平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