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高校财务管理研究

2023-01-20 17:16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财务财务管理信息化

徐 颖 奇

(南京艺术学院财务处, 江苏南京 210013)

2021年11月24日,财政部印发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这是在“十三五”期间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成功开启转型升级工作的基础上,综合研判“十四五”期间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时期、新阶段的新问题、新挑战和新机遇,对会计工作提出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1]。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科研创作等日常工作的基础和保障,经过一段时期的高速发展,现在高校发展重点由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财政拨款也由过去的刚性保障向弹性供给转变,学校必须更加关注特色品牌和特色优势。在此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承担起在复杂经济条件下筹集足够资金支撑业务发展、在有限经费条件下合理配置资金、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的职责,还必须利用财务工作基础性服务功能,积极主动与高校业务活动深度融合,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决策、学校内部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等方面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一、新时代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首先,财务管理工作是高校日常运行的基础性工作。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全世界蔓延,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受到挑战,对国内经济形势短期带来下行的压力,高校筹集资金的渠道均受到影响。新形势下,高校财务工作要转变观念、创新管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拓展思路多元化筹集资金,满足学校高质量发展对资金的需求。

其次,财务管理工作是高校合理配置资源的关键。高校已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尽管高校通过多元化渠道筹集到大量资金,但相对于高校的发展目标来说依然远远不够,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条件改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等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高校只有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合理配置资源,持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创新和效率推动竞争力的提升,才能融入新时代,实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的新突破。

最后,加强财务管理对提升高校内部控制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意义重大。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有效的会计控制体系,推进实施管理会计的职能,是高校提升内部治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的必由之路。高水平的财务管理有助于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通过对财务数据的整理分析及时发现和识别经济活动中的异常与风险点,为高校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夯实基础。

二、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高校普遍存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现象。上级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后,有的高校直接套用上级文件,但是上级文件是从宏观视角规范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单位的业务活动,高校直接套用就导致实际办理业务过程中经常出现在文件中找不到具体依据的时候,给财务审核带来巨大的困扰,师生员工也无所适从。还有的高校长期没有修订相关规章制度,甚至有不同部门制定的文件之间出现相互矛盾的极端情况,比如科研部门在制定经费开支办法的时候,侧重于考虑适应“放管服”的需要,如果缺少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就有可能出现不符合相关采购、接待政策的条文,最终财务部门在进行经费报销审核的时候也很无奈。诸如此类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的情况,使得高校内部控制薄弱、管理混乱,严重影响风险管控和日常业务的正常开展。

2.财务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经过近20年的发展,财务信息化技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移动5G等新技术在社会经济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财务领域智能报销、财务机器人、共享互联等新理念新工具层出不穷[2]。但是高校财务信息化水平较低,目前尚处于财务智能化的初级阶段。财务信息化必然要网络化,财务网络不可能做到完全物理隔绝于互联网,加之财务网络储存了大量师生员工的个人隐私信息、认证信息等,网络安全风险极大,而高校在这一领域从资金到人力都存在投入不足的现象。目前高校财务信息化还普遍处于跨过会计电算化、深入推进财务网络化、刚刚进入财务智能化初级阶段,信息化发展水平也不均衡,信息化手段主要运用于核算、记账、预算控制和决算报表编制等领域,仅仅是工作手段、工具的现代化、电子化,信息时代大数据云平台、智能化自动处理的方法、信息安全的意识和能力均有待提高。

3.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复合型人才匮乏

政府会计制度同时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和收付实现制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引入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和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八个会计要素,分别编制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双分录”“双基础”“双核算”“双报告”给高校会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3],对习惯于过去《高校会计制度》的财务人员,从收付实现制到接受权责发生制的财务会计核算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到现在,依然有很多会计人员没有弄明白新制度的核算方法、记账原理,包括计提折旧、计提坏账准备、合同收入的确认等等都没有严格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财务信息系统越来越向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也越来越需要既懂会计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软硬件、数据库维护、网络建设、编程基础的复合型人才。高校财务部门人员几乎都集中在财经类专业,极端稀缺掌握会计知识和一定信息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4.业财融合度不高

近10年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在各高校如火如荼稳步推进,高校各部门都建设了自己的信息化系统。例如教务部门通过教务平台处理学生选课、老师排课、学籍学分制管理等业务,人事部门建立了劳资系统管理教师薪酬、人才职称工作平台管理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和高水平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学工部门建立一体化学生工作平台管理学生的奖助学金申报评审、学生日常教育等工作,科研部门建立科研项目系统管理学校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结项等工作,诸如此类的信息化系统平台,举不胜举。但是目前高校不同部门的信息系统与财务系统之间共享互联不够,各平台之间没有采用数据接口连通,数据交换甚至依靠优盘来传递,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浪费严重,信息孤岛的存在没能充分发挥财务数据应有的作用,不利于提高学校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

5.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不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逐步实现了要素配置市场化、市场竞争充分化。长期处于象牙塔内的高校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其管理机制和淡薄的风险意识已无法适应市场的风险环境。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普遍抱有“学校是吃财政饭、有国家兜底”的思想,没有风险意识。随着市场经济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国家不断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责权利逐渐统一,高校也一步步走向市场,必然要求自主办学、自负盈亏,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同时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水平普遍不高,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不严格、绩效考核不严谨、考核结果的利用不充分等,使得高校对自身财务风险防范能力不足。特别是高校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因为自身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不足,在与企业合作时高校的“幼稚”往往被久经市场考验的企业利用,高校经常陷入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巨额亏损或赔偿的窘境。

三、新形势下改进高校财务管理的策略抉择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当前市场环境下,财务部门要转变观念、创新变革、改进方法、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会计基础性服务功能,拓展升级会计职能,助力单位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的提升。新形势下,改进高校财务管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财务制度

高校不能简单套用上级文件或兄弟院校制度,要结合自身实际,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梳理学校相关财务管理文件,在做好“废改立”工作的基础上健全和完善校内财务管理制度,使校内相关制度和上级文件精神保持一致并适应本校财务实践活动。财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高校在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后,还必须经常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修订,防止过时僵化的财务管理制度不能满足新时期高校不断发展变化的财务管理需求。高校内部各院系、部门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资金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配置和使用,相关院系、部门在制定管理制度时,需提高站位,从学校整体出发通盘考虑,加强院系、部门之间的沟通,保证学校规章制度的统一性、协调性。建立起完善、规范、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还需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和反馈,通过审计、纪委、监察等部门有效的监督和引导,让制度的约束真正落到实处,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合理。

2.提高财务信息化水平

以人工智能、5G通信、工业互联网、虚拟和增强现实等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正席卷全球,深刻影响到财务信息化的发展与走向。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推动着高校财务工作向数字化深度转型。高校在进行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时,首先构建科学、可扩展的信息化平台,在此平台上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师生员工通过电脑端、手机端、自助机等多渠道随时随地访问和请求数据交换,应用共享互联的理念,以数据标准化为基础,打通财务系统、工资系统、个税管理系统、学生收费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跨部门的联系,既可以减少部分重复建设的浪费,又可以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便于学校层面的统一管理,也减少师生员工在各系统之间重复录入数据的工作量。比如教务系统通过读取学生收费系统的学生欠费数据,就可以精准控制欠费学生的选课权限,同时收费系统通过接收学工系统传送过来的贫困学生信息和生源地贷款信息,又可以精准为困难学生开辟绿色通道,允许学生在办理了生源地贷款之后正常选课。通过标准化数据接口实时在各系统之间传递信息,提升了财务数据的质量、价值和可用性,方便了师生员工,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在基于网络环境的财务信息化建设中,信息系统已突破过去财务局域网的概念,普遍通过数据专线、5G通信等手段与银行、财政国库以及各种客户端互联互通,财务数据在单位内部和外部交换,数据在传输、交换、存储等各个环节均存在泄密、篡改、毁损等风险,必须按照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在思想上绷紧安全防范的弦,从制度层面建立完善可靠的信息化安全管理制度,在软硬件上加大投入建立可靠的防火墙,确保财务信息系统总体安全。

3.优化财务人才队伍

高校要加强对现有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集中学习、会计继续教育、线上线下研讨等多种渠道,贯彻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精神,更新财务人员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理念。在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需要财务工作者掌握新技术,推动财务工作数字化转型。新招聘员工的时候,要适当引进具有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和数据库等专业背景的人才,通过引进多学科人才,拓展财务队伍的复合型专业能力,打造一个懂财务、懂业务、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财务工作团队。通过加强财务人员梯队建设,构建终身学习培养体系,形成财务队伍培养长效机制[4],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能熟练驾驭会计核算和财务信息系统的财务队伍,有效提升高校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高效配置有限的资金资源,助力高水平大学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4.坚持业财融合发展

加强业财融合,提升高校管理水平,除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加强财务信息系统与各部门信息系统的互联共享外,还需要财务部门加强与其他业务部门的沟通,实现财务人员理解业务部门的需求、业务部门明白财务工作的思路和要求,在相互熟悉对方工作内容与流程的基础上进行业务流程再造。财务人员要有主动沟通、主动服务的意识,在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将财务工作的规范化要求与业务工作的实际需求有机融合,并将财务工作中的信息反馈给业务部门,帮助业务部门决策,对高校教学科研创作等业务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形成支撑和驱动。坚持业财融合发展要求财务管理工作不单单只考虑财务控制的合规性,还要在具体的教学科研创作业务开展的事前就介入,从项目决策、项目预算的编制就提供专业的分析和预测指导,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实施财务控制,在业务结束后进行评价和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实现财务工作全过程参与业务工作,达到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的高度融合。业财融合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对业务工作决策与实施全过程提供财务专业的帮助和指导,合理配置资源,保证业务活动顺利开展,增强财务工作的价值创造力。

5.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当前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多极化受到挑战,动荡和不稳定性增加,疫情常态化下经济全球化出现逆流,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高校运行风险加大。我们要破除过去的安逸心态,充分认识到风险存在的客观性,树立正确的风险防控意识,将风险管控工作融入教学科研创作活动和投资合作等领域,强化风险意识。为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高校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要覆盖高校经济和业务活动的全范围[5],贯穿业务活动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科学规划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机制,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找准关键岗位,盯住控制节点,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多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治理。尤其是学校各种投资与合作活动,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事前对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尽量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6]。加强对高校内部各种权力的制衡,规范权力运行,做好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同时将监督、评价与员工绩效考核和追责问责工作相结合,保障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为支撑。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发展途径。我们要紧紧围绕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做好财务制度和财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坚持创新变革,提高财务信息化水平;发挥财务工作服务业务活动的功能,推动业财融合发展;强化制度的刚性要求和法律约束力,拓展会计职能,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升风险管控能力,让高校的财务工作为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和保障。

猜你喜欢
财务财务管理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月“睹”教育信息化
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财务管理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