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翾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调动思维,展开逻辑推理,理解知识的本质,掌握知识体系的内在结构,熟练运用各种运算定律、原理解决问题,是基本要求。数学学科的概念多、知识点分布广,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构成了数学学习的普遍性障碍和困难。因为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拓宽教学思路,创新教学策略,重视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以及知识运用、能力和经验迁移的素养培养,让学生喜欢数学、乐于探究。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广大数学教师同仁们经过不懈努力,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成为笔者学习的宝贵资源。本文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浅谈情境教学创新策略的探索,旨在不断总结反思,实现新的突破。
小学数学教学通常是围绕教材选定的内容开展的,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会因教师的教学风格、专业能力的不同而呈现较大差异,但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又是殊途同归的。那就是围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激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活动,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形成相应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过往的传统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呈现主要以文字叙述和板书方式来实现,其方式过于单一,过程单调。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毫无兴趣,教师只是解读文字,分析数学公式,苦涩乏味,致使部分学生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思维消极,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越来越觉得学习数学困难重重。面对这样的困境,创新教学方法迫在眉睫。要想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变单调乏味为丰富多彩。[1]
例如,传统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加法”教学,教师首先会向学生解读教材上加法的概念,演绎把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数,“合起来”变成一个数的运算,如2+1 = 3,3+2 = 5。这样的讲述,尽管教师反复强调重点,终究没有离开文字和数字,大多数学生难以弄明白,越听越乏味。
此时教师需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并让学生轻松代入情境。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的两个盘子,其中的一个盘子里放置2个乒乓球,另一个盘子里放了3个乒乓球,然后把这两个盘子里的乒乓球集中到一个纸盒中,让学生观察盒子里共有5个乒乓球,让学生直观地经历这一过程,用算式表示就是2+3 = 5。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计一段动画:小白兔和小灰兔帮老山羊在菜地里拔萝卜,小白兔拔了5根萝卜,小灰兔拔了4根萝卜,都放在老山羊的菜筐里。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思考,列出算式:5+4 = 9(根)。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先把小白兔拔的5根萝卜放进菜筐里,再把小灰兔拔的四根萝卜放进菜筐里;或者是先把小灰兔拔的4根萝卜放在菜筐里,再把小白兔拔的5根萝卜放在菜筐里;菜筐里的萝卜总数没有变,都是9根萝卜。由此可知:5+4 = 4+5,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具象情境感知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学生对其中的数学原理的理解就水到渠成,十分透彻。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调动了学生生活经验,也勾连其他学科的学习经验(本例中的小兔、山羊与学生的绘本阅读活动紧密相关),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的性质,加之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基础差异又较大,往往导致同一个班级中,一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思维活跃,理解难点知识比较轻松;而一部分学生却相反,学习过程比较吃力,跟不上教学活动的节奏,学习效率低下,甚至产生畏惧数学的心理。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深度参与活动,积极参与互动,有效开展同伴互助。教师就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统整教材内容,借助信息技术,以问题驱动激励学生,让学生积极学习知识。[2]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时,学生最容易出现错误的不是计算的“数”,而是把单位张冠李戴。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创作这样的动画情境:星星到商店去买鸡蛋,把一个鸡蛋放在天平上,重量是50克;星星又和爸爸一起去农贸市场,选了一只绵羊,放在秤上称了称,是50千克;同样的数字是50,由于单位不一样,表示的重量也就相差悬殊;在动画中把50克鸡蛋和50千克绵羊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天平严重倾斜,学生轻松地准确判断重量单位的差别,记忆深刻且再也不会出错了。
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小学数学知识大多源于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尤其要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同时,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又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探究知识的过程转化为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探究知识,从而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
例如,人民币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的关系较为密切,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实物照片,播放事先制作剪辑好的动画片:光头强伐木需要锯子,他拿着100元钱准备到商场买锯子。商场中的锯子琳琅满目,他认为适合的锯子有三种,其中电锯价格是每把56元,手工锯有两种,分别是每把28元和16元。光头强在商场里转悠时还发现了一把玩具手枪12元,他也想买上这把手枪让小伙伴羡慕。然后问学生:光头强怎样买刚好把这100元钱花光,不多也不少?
看着光头强走进商场,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一边聚精会神看短片,一边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一部分学生思考后,这样买:玩具手枪必须要买,是12元;买一把电锯56元,两件加起来价格是68元;100元减去68元,还有32元,正好能买两把单价为16元的锯子,即:12+56+16+16 = 100(元)。
另一部分学生想法却不同:买一把玩具手枪是12元,这是光头强的最爱;单价是28元的锯子买两把,是56元;再买两把单价是16元的锯子,100元正好花完,即:12+28+28+16+16 = 100(元)。
当然,本例也可以先在班级筹建一个“小超市”,教学时发给学生模拟的人民币,扮演顾客购物,另有学生报名扮演售货员,通过这样的场景转换,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带进了生活情境中,而且是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学生在生活中深度体验了数学知识,学习效率较高。
总之,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是多样化的,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知识建构者,成为数学课堂教与学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改变视角、革新理念,做好学生数学学习的陪伴者、支持者、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