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禹
青春期萌芽的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在成长阶段充满了矛盾和诸多不稳定因素,处在危机相伴而生的时期。这个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状态急剧变化,在遭遇考试失利、亲子关系紧张、人际关系受挫等生活事件时,内心平衡易被打破,更加容易产生心理危机。[1]在小学阶段学生出现心理危机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纾解,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甚至一直影响到初中乃至高中时期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心理危机的防范与干预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提升师生和家长的心理调适、危机识别和应对能力,笔者所在校以公众号为主阵地,以名师直播课为协助,向全校师生和家长宣传心理健康常识以及心理危机识别知识,如“心理危机的识别与预防”“青春期身心发展变化及如何应对”等。
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全校师生和家长对如何做好心理防护、如何识别危机等提升了认识,学生能够对每个阶段自己的身心变化有一定的预知,避免视变化为危机,为心理状态的平衡提供了及时且正向的舆论引导。
每学期初教师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将心理档案纳入学生的入学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是否曾患有身体或心理上的疾病,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2]开展全校性的心理调查工作,收集真实有效的数据,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便利。由于小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情况的评价并不是十分客观,因此在建立心理档案和调查的过程中,应取得家长的配合,实现家校互通。
心理档案和心理调查工作,需要长期追踪,也就是建立动态数据库。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了解各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还能够及时掌握每个学生心理危机的变化轨迹,进行必要的动态分析。在危机出现之前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可以防患于未然。
日常教学中,心理健康教师应从实际出发,设计多样化的心理危机预防课程。例如,在疫情期间,特别设计《对“生命”的思考》《正确看待疫情,保持积极心态》等课程。疫情过后,持续实施重要的主题课程,如《我的情绪说明书》《遇见你,真好!》《你好,愤怒》等,通过培养学生调节情绪的能力,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与冲突,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良心态。
除了自我支持之外,学生在遇到心理危机时,也愿意接受同伴支持,这时朋辈心理互助便派上了用场。如在每班设立一名心理健康委员,心理教师定期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一些常见的心理知识和如何排解同伴不良情绪等,使其成为心理健康教师分散在每个班级的助手,帮助学生消除不良情绪,答疑解惑。[3]
落实心理危机课程,构建朋辈互助平台,二者有效结合,使学生在应对危机时既能利用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借助于可信任同伴的陪伴与支持,携手度过危机。
比起课堂的说教,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更迎合学生的心理,能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2021年11月,在“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中,教师营造全员关注心理健康的氛围,围绕意志力培养开展各项活动。其中,针对五六年级的心理活动主要有:主题班会“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珍爱生命,构建积极心态”,国旗下主题展示,意志力团体辅导,心理漫画比赛等。除了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外,还定期组织心理拓展训练,例如“团队合作向前冲”“默契大挑战”等主题训练。学校也与心理辅导机构展开合作,组织心理讲座,如“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如何应对青春期”,创设汲取知识的环境、答疑解惑的平台,让每位学生从中有所收获。
为及时发现和防范心理危机,学校应设立三级预警组织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心理委员为主体构建一级预警组织;二级预警组织为德育室,年级、段长负责把握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了解每位学生;三级预警组织为专职心理教师,负责日常心理危机知识普及、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心理咨询、危机处理。要做好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做到早发现、早通知、早评估、早治疗,信息畅通、反应迅速,力争把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灭在萌芽状态。
其一,建立支持系统。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学生交心谈话,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对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心理教师和心理委员要及时周到地给予帮助,以最大的诚意、耐心、努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心理教师对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要定期访谈或咨询,动员有心理障碍学生的家长、朋友对学生多一些关爱与支持,给予学生更多的陪伴、理解与呵护。
其二,建立管理系统。对重点关注学生实行动态管理,在常态化的心理档案基础上,建立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档案,档案除了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外,父母的亲密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其他社会支持系统也需重点说明,必要时邀请家长进行面谈。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便于进行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
其三,建立治疗系统。要及时关注并辅导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对那些临床表现较轻、危机程度较低的学生,主要是以学校为中心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症状较重的需要接受医院心理医生的心理咨询;症状表现严重、危机程度较高的学生,必须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支持系统、管理系统和治疗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使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更加落于实处,从而更好地保护了处于心理危机状态下的学生,让他们在安全且温暖的环境下接纳危机中的自己,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生活外,还处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在校外如遇到危机时,需要了解并掌握相关心理援助、服务机构的信息,有利于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寻求帮助。将多渠道的心理援助方式扎根家长和学生心中,有利于他们在遇到危机时刻知晓向谁求助、如何求助,从而避免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总之,开展及时、有效的青少年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是学生战胜危机、形成健全人格、健康快乐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因此不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应持续完善以预防为主、干预为重的心理危机管理体制机制,形成一张自助与他助相结合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网络,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建设良好的环境,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