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硕士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创新研究

2023-01-20 14:19
中国轻工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艺术设计研究生

张 灏 刘 婕

(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天津 300457)

艺术设计是在一级学科设计学下分设的应用型专业学位,旨在通过设计的创新应用来提高产品审美与功能,提升产品附加值,改善人民生活,从而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硕士人才培养对于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民族产业振兴、社会环境改善、特色文化传播以及国际竞争力的增强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020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提出在未来五年内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思路,并明确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五年目标和具体举措。这一方案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将突破学术范畴,转到主动适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适应各行业转型升级的大方向和面向服务产业的清晰目标上来,它给下阶段我国高校各学科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创新提出了新命题和新要求。艺术设计作为学科交叉性强、实践性特征突出的专业,因在新一轮制造业、互联网产业革命及发展中发挥着先锋性的时代作用,其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创新将更加引人注目[1]。

下面,从3个方面分别探讨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创新途径。

一、通过递进式课程模块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其中实践课程体系尤为重要。以往的艺术设计研究生实践课程学术性大于专业性,尤其强调专业方向的差异化和独立性,致使体系化不强,综合性不突出,课程目标也以适应单一行业发展为主,无法适应互联、物联时代交叉融合的行业发展新需求。

2020年,国家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总体定位与规划明确指出,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硕士的人才培养目标要适应行业发展新趋势、新要求,并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将实践教学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高校不但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艺术设计学科规律,还要研究当前的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才需求方向,重新改革实践课程设置及其内容,构建出一套多学科交叉、多领域协同、理论支撑与项目引领相结合的实践课程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摸索,课题组把这个新的教学体系归纳为设计实训、设计实验和专题设计实践3个模块[2]。

1.设计实训课程模块

设计实训课程模块是针对从设计构思、设计方案草拟到设计成果确定等一系列创作实践的设计训练课程,它是整个艺术设计实践课程体系的先锋统帅,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原创力和系统创新力,课程可分为专业设计实训和综合设计训练两个层级。

以往的专业设计实训课程是不同的专业方向分别进行,课程内容专业性较强,无法兼顾专业方向之间的融合。新目标下的设计实训课程则不同,它可以兼顾不同专业方向,甚至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课程内容入手开展改革,将多种专业技能融为一体,实现专业方向之间、学科之间的能力兼顾与延伸。综合设计训练课程更是如此,它是在专业实训基础上开展的一次综合训练,其实战性更强,训练的目标更有针对性,可以引入企业项目开展真题真做,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社会系统创新力。

2.设计实验课程模块

设计实验课程模块是针对不同专业方向设置的专业技能性较高的训练课程,研究生阶段的实验课程可分为两个层级进行。

首先,应在本科阶段实验课程的基础上,提升实验技能的挑战度和系统性。以服装设计方向为例,本科阶段的实验课程以基本制作技能为主,目标是培养学生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一整套服装制作的实验能力,而研究生实验课程则不同,应该以原创技术为切入点,重点培养学生对几种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多种技能整合、创新的综合性实验能力。

其次,应大力推进跨学科实验能力的培养。由于艺术设计之于其他学科具有高度渗透性和黏合性,会在我国未来发展进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艺术设计与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也是新时期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和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机科学、生物环保、机械制造、电器通信、化工材料、航空航天等多个工程学科交叉,推进工程学科的技术发挥和落地,建立智能交互设计、可持续设计等实验课程模块;也可以和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传播学、影视与戏剧学等人文学科相融合,在设计与市场、设计与供应等领域共同发力,打造设计管理、设计人文等实践课程模块。同时,还可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开发多种形式和内容的虚拟仿真实验课程,探索“新文科”体系下艺术设计虚拟仿真实验模式。

总之,艺术设计专硕实验课程要结合高校自身和地区优势,深挖办学传统和积淀,开设能够体现学校特色、推动地区产业发展的多渠道实验课程,以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发展潜力。

3.专题设计实践课程模块

专题设计实践课程模块是在前两个模块基础上的应用性训练,通过带领学生针对一个专题(或主题)进行综合创作,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设计创作思路和设计实验技能开展目标性实践的综合应用力和实操力。设计实践课程一般以集中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师可利用选课系统,设置几个设计专题供学生选择,从市场调研、专题考察入手,到设计方案确立、实施、试验,再到市场检验、修改,直到最终设计成果产出,课程目标要充分对接市场和产业需求。专题设计实践课程模块往往内容复杂、步骤多、学时长,因此,课程模块可以只设置一门课程,也可以由多门课程组成。

实践课程体系是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对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起到了夯实基础、全面提升能力素养的根本作用[3]。以上3个教学模块各自完善,又层层递进,丰富了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内容和框架,是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基石。

二、通过分层训练手段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扎实深入的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离不开多渠道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通过平台搭建,给学生充分的实战机会,训练他们在市场实战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与产业无缝对接,落实国务院和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精神要义。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产业组分,实践类教学平台的种类也日渐增多,与过去以实验室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平台不同,多种能与产业和社会机构接轨的新型实践平台进入高校,并逐渐形成体系,支撑着实践课程体系创新。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目前可以应用的平台主要有实验室、设计工作坊、非遗传习馆、设计工作室、各级各类科研平台、企业实习实践基地、大学科技园、专业比赛及学科竞赛等。

1.实验性基础教学平台

实验室是最基础的实践教学平台,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而言,实验室平台主要支撑着实验教学课程的开展。新的实验室平台正在从单一的专项技术实验室,扩展为多种制作工艺交叉、跨学科技术交叉型的实验室平台系统,以适应跨学科课程建设需要。然而,无论是专项还是交叉型实验室,其特点均体现为以课程为依托,单项实验属性较强,实验目标往往只针对1~2个实验内容展开,是初级阶段实验能力的培养平台。

与此同时,“互联网+”下的后疫情时代,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正在逐渐成熟,数据算法、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赋能的新型实验手段及网络平台,已经成为当代实验室平台建设的新起点和新目标。

2.任务性实战教学平台

设计工作坊和非遗传习馆是实验室平台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它兼具实验和实训双重功能,也是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特有的高阶性实验平台。设计工作坊可以模拟实战项目,设定具体的目标任务,通过完整的设计技术流程,模拟完成一整套设计实战体系,而非单项实验,目的是为下一步的项目性实战做好前期训练和准备[4]。

非遗传习馆以非遗项目为主要载体,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特色教学平台,可与传承人、非遗管理和研究机构对接,引入社会文化资源及中国传统文化技艺内容,既可以实现非遗技艺传承的实验技能拓展,又可以完成以非遗项目为主题的设计实操。

3.项目性实战教学平台

项目性实战教学平台是任务性平台的进阶,它的机构载体是设计工作室和各级各类专业性科研平台。工作室是项目性实践能力培养的起点,也是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的开端,自此以后的所有实践平台,都将超出课程的范围,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以项目为依托的实战机会。工作室以导师或教学团队为引领,由教师及其团队将科研项目引入平台,通过带领学生参加项目实战的方式,与企业和社会机构无缝对接,实现学生与社会的有机接轨。工作室有明确的成员纳新和管理制度,学生通过工作室可以从研一开始进入平台,循序渐进参与项目,逐渐完成角色提升,直至研二、研三阶段能够担当项目主要成员。因此,工作室除了完成科研项目之外,也担当着培养学生的重要职能。

与设计工作室类似的是各级各类科研平台的设立。同样是以项目为依托培养实战性实践能力,工作室的特点是项目种类和属性非从一而定,项目内容也灵活多样,小到一个标志、一张海报设计,大到一个完整方案的完成,其组织形式是由教师带领,给不同阶段的学生成员分配不同的设计任务,以达到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目标并完成教师实践教学团队的建立,因此其主要职能是以人才培养为主,兼顾科学研究。而各级各类科研平台则不同,首先,其科研项目的指向性明确,对接项目资源也较为完整并成体系;其次,平台除了要申请和完成科研项目之外,还承担着为推动学科发展而进行学术或者科学探索的重要职能,学生进入这类平台就意味着进入了高阶能力培养和实战训练的平台,能够为未来继续进修和独立承担科研项目打下基础。

4.企业实习实践基地

这一层次的实践平台将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实地训练。企业实习实践一般由学校组织,通过专门的集中实践课程环节,比如实习、工程认知、设计综合实践等来进行,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阶段的社会经验积累、工厂实践以及知识技能试验等全方位的实践训练。大学科技园则是将工作室、科研平台搬到校园之外,独立开展的企业化运营模式的实践平台,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真正进入企业实操模式当中,参与产品设计和市场竞争[5],接受设计方案的市场检验,为学生未来的创新创业搭建坚实的基础。

5.专业及学科竞赛实践平台

专业和学科竞赛是独立于上述3个层次平台之外的特殊训练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工作室,在教师的带领下参加各级各类赛事,使之能够与同地区或全国同专业学生开展交流,开拓思路,取长补短。竞赛是促进学生设计实践能力快速提升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专业和学科建设成果最便捷的试金石。

三、通过多路径训练机制构建综合实践渠道

全日制艺术设计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第一年以课程学习为主,在课程中渗透实践能力培养;第一年末第二年初开始进入实践教学平台,参与实操实战训练,同时,第二年的理论学习内容大量减少,实践训练内容随之增加,学校可以通过灵活的培养方式,为学生安排各种渠道的实践训练。

1.成果产出为目标的实践训练

学术报告和学术实践训练是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的重要渠道。通过参加各级各类的学术会议,参与学术交流,发表学术报告,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拓宽学术视野,为产出论文成果打下良好基础,也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提供动力。学术实践则是在学术报告训练基础上,通过发表论文、申报专利、参加科学研究等方式,直接进入学术领域开展实际训练,并产出成果,全面提升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此外,导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协助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2.内容特色型实践训练

还有很多以实践内容为载体的实践训练,比如区域文化研究与设计实践、博物馆艺术实践、城市街区文化实践、民族文化采风、市场专题考察等等,可作为特色性实践环节,供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定位的高校选择。

以区域文化研究与设计实践为例,它是专门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硕士设立的实践环节,面向不同的区域文化,打造人才培养特色,是各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生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为中央或地区性高校,其地区服务的人才输送功能越来越清晰,了解所在区域文化,并在区域文化基础之上开展设计实践,是研究生培养的切实需要。

3.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

在这些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之外,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实践环节便是实习和毕业设计。

艺术设计研究生的专业实习一般从理论课结束之后开始,学生通过导师推荐或者自荐的方式,申请进入用人单位开展实习,这是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检验,也是对未来就业的铺垫。根据实习单位要求和实习内容及岗位性质,研究生阶段的实习时间可集中,也可分散。通过实习,学生可以及时补充和调整研究方向和内容,因此不仅可以为未来就业打好基础,也可以为毕业设计及研究论文的方向提供思路。

毕业设计是研究生实践训练中最为重要的核心环节,根据艺术设计专硕人才培养要突出专业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总体定位,将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打通,可以更好地突出专硕实践性培养的特征。因此,艺术设计专硕的毕业设计环节应该及早着手,可以从实习阶段就开始寻找选题定位,通过市场考察、地区文化研究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确定毕业设计方向,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中期试验,经过中期展示和与企业对接等,检验选题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再经过调整确定选题并开展后续的毕业设计工作。

以上每一项实践活动可以形成固定的培养机制,通过整合所有实践活动,又可以形成研究生培养的综合实践系统。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要在专业学位论文答辩的同时,完成专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两项成绩加权才能得到综合毕业成绩。其中,专业实践成绩占比要高于学位论文答辩成绩,充分体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四、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应突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实践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中之重,以递进式课程模块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以分层训练手段搭建实践教学平台,以多路径训练机制构建综合实践渠道,力求增强艺术设计专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国家和企业培养适应需求的高水平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艺术设计研究生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星.云.海》
《花月夜》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93年招收20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