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璐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辽宁沈阳 110819)
严格来说,因材施教是十分强调主体性与实操性的教育理念,对于授课教师有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以综合类大学钢琴表演专业为主,基于STEAM理念将因材施教应用在综合类大学钢琴表演专业教改过程。即,钢琴教师正确树立“以生为本”教学观,通过了解所带学生真实基础、学习情况与学习需求,针对性为学生提供其感兴趣的教学资源,以此体现因材施教内涵,使学生在养成自主性过程,实效发挥主体优势,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STEAM理念下的因材施教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的先进、新颖教学理念,重点强调实践特征,可以说是凸显个性化、差异化的特别引导式教育方式。在综合类大学钢琴表演专业教学中应用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必须以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个体优势以及学习需求等为依托,不断着眼对学生的钢琴演奏潜能挖掘。并且,时时刻刻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1]。换言之,在综合类大学钢琴表演课程中应用因材施教教学理念,遵循“学生本位”原则,钢琴教师需重新定位自身教育角色,在实践指导过程多扮演“引导者”“点拨者”,而非“主导者”。由此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墨守成规”教学问题对应解决,不再让单一教学组织形式成为阻碍学生综合发展的绊脚石,将学生个性化潜能充分体现。概而论之,在综合类大学钢琴表演专业教学中持续坚持因材施教,可以一方面提高钢琴表演教学质量,一方面激起学生钢琴演奏热情,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音乐虽仅是艺术的其中分支之一。但是,学生要想真正意义上提高自身钢琴演奏能力,掌握扎实的钢琴表演技巧,就必须先行感知音乐艺术本身的独特魅力,理解音乐与钢琴实际关系。而后在课下时间,大量聆听钢琴音乐作品,对应开展演奏练习,以此将抽象的钢琴艺术魅力深层感知,逐层完成钢琴表演专业教学大纲要求[2]。但是,细观当前阶段钢琴表演学生学生的课下练习情况可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演奏练习都是为了任务而练习,欠缺自发自觉的钢琴练习意识。所以,将STEAM理念下的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应用于综合类大学钢琴表演专业,可以进一步强调审美教育,让审美教育成为因材施教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帮助学生在学习掌握钢琴技术训练过程,充分深化审美意识,强化钢琴表演感染力与影响力。久而久之,学生不仅欣赏能力有效培养,创造能力、审美意识、综合素质等也同步提升。再面对课下练习活动时,亦能发自本心的参与演奏练习过程,对音乐作品主题深刻理解,逐步使自己钢琴表演水平上升至更高层次。
通常情况下,一提及“人文素质”,大部分人都会认为其是借助理论知识所反映的人的精神内涵。将其放置在综合类大学钢琴表演专业教学领域,简单来说就是指学生在学习钢琴演奏知识过程逐步形成的艺术气质与品格、修养。同时,一定程度涉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与道德规范等。在现阶段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要提升综合类大学钢琴表演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最有效且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契合学生学习发展规律“因材施教”[3]。换言之,钢琴教师借助个性化教学模式,启导学生充分理解钢琴音乐作品创作背景与主题思想,实效开阔学生学习视野。长此以往,学生不但可以科学提高人文素质,积累丰富的钢琴演奏知识,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身对钢琴演奏时情感处理方式、演奏技巧、演奏姿态等进一步了解。面对现场演奏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人琴合一”,为社会培育德才兼备人才。所以,STEAM理念下的因材施教不仅符合综合类大学艺术教育全面改革需要,还有利于促使钢琴表演专业学生全面实践发展,促使学生人文素质不断提升。
学生是综合类大学钢琴表演专业课程主体,是STEAM理念下因材施教教学理念落于实处的主体。为将学生真正视作钢琴表演专业课程教学的“要点”,厘清学生最真实学习需求,为后续组织并开展钢琴表演实践活动做好准备工作,钢琴教师就必须先行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意识到转变自身教学角色的切实必要,而后放大学生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以此为“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在综合类大学钢琴表演专业课程教学中“落地生根”创造条件[4]。例如,钢琴教师为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在为学生讲解钢琴演奏技巧理论知识时,缩减理论内容讲解时间,多让学生借助多媒体及网络资源观看钢琴家或更多演奏者演奏视频,自主研究或借助小组讨论,总结1~3个技术要点并讨论后仍存在疑惑的问题,教师结合问题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在此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是钢琴教师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成果的最佳指标。只要学生可以将检验成果视作调整后续学习方法的主要依据,学生学习便可与钢琴教学、因材施教教学模式三位一体,将个性化教学呈现于细节。
不少人主张因材施教中的“材”主要是学习者,但是从应用因材施教教学理念想要达到的终极教学效果而言,其实,因材施教中的“材”应该同时表示学习者与教学素材。并且,此处的教学素材不单单指符合课程指标的固有教材内教学内容,而是易于使学生感兴趣的趣味性教学资源,是契合学生钢琴表演学习情况而整合得到的整体育人素材[5]。举例而言:钢琴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教给学生贝多芬某部作品知识时,可以先询问学生了解哪些贝多芬作品?从何途径知晓?最喜欢哪一作品?为什么?以学生为中心,层递式导出教学内容。而后,汇总学生所列举作品,将其视作辅助钢琴表演教学主要内容,进一步搜集更多相关作品,强互动性调动学生钢琴作品鉴赏欲,培养学生钢琴表演思维,降低钢琴表演学习难度。
钢琴教师是综合类大学钢琴表演专业教改应用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前提。即,只有钢琴教师时刻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自发收集适宜的教学资源,将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内涵充分了解,合理洞悉STEAM理念下的因材施教应用于综合类大学钢琴表演专业的切实基点,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树立“人本主义”教学意识,学生才能真正与钢琴教师亦师亦友,互动密切,为钢琴表演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依据[6]。基于此,钢琴教师作为综合类大学钢琴表演专业教给的“要点”之一,革新钢琴表演专业教学模式,创新钢琴表演专业教学评价形式等,自然是钢琴教师应注重内容。唯有如此,钢琴教师才能切实掌握“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应用技巧,实效提升教学效率。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新课改明确要求钢琴教师教给学生基本钢琴演奏理论知识时,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演奏技能、审美精神等为根本。为此,钢琴教师从思想、情感、行为、精神等方面切入,为学生带来钢琴表演的正面引导,是确保STEAM理念下的因材施教教学理念渗透进综合类大学钢琴表演专业教改的势在必行[7]。只有钢琴教师切实做好这一点,顺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助力学生改变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质,学生才能慢慢地树立合理的钢琴表演观、价值观、学习观,有效提升钢琴表演核心素养。换言之,钢琴教师要想用好个性化教学方法践行因材施教,就必须时刻跟对新课标革新方向,使其成为钢琴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主要参考,为钢琴表演专业教学质量提升打好基础[8]。例如,在教给学生钢琴演奏知识过程,钢琴教师将传统文化与钢琴演奏联系在一起。以面向全体学生的我国钢琴艺术发展历程分析为例,钢琴教师可以以“洗海星”为代表,选择具象的教学素材在,培养学生实践进取精神。
所谓STEAM理念下的因材施教在综合类大学钢琴表演专业教改中应用,简而言之就是指钢琴教师根据学生真实学习情况、个性差异、思想差异、审美差异等,针对性采用个性化教学方式,为促使学生自主发展创造条件。笔者在部分便是深入探讨综合类大学钢琴表演专业对因材施教教学理念的实践应用。
在综合类大学钢琴表演专业中应用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关键前提是,钢琴教师遵循“学生本位”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并组织钢琴演奏教学活动。这样一来,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主选择学习任务及曲目,可以有效感知钢琴相关知识学习的乐趣,对钢琴表演提起兴致,体现钢琴表演专业对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合理坚持[9]。具体而言:钢琴教师先对所带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注重提升学生钢琴演奏专业水平,分析不同学生个性特征,配合不同学生不同学习需求为其制定学习计划与个性教学指导计划。如,钢琴教师在了解完每个学生真实钢琴演奏水平后,对于专业演奏水准相对较低的学生,重点放在演奏指导与迷思点拨,从细节入手帮助学生“拨云见雾”。同时,为其制定好针对性教学指导计划后,定期对其演奏练习进行监督、点评,帮助学生少走弯路,在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中逐层实现成绩提升的,对于专业演奏水准相对较高的学生,则重点放在高层次演奏训练,以挖掘学生演奏潜能为根本,帮助学生形成其独特演奏风格[10]。长此以往,身处不同学习层级的学生都能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重塑钢琴表演自信,对钢琴演奏重燃热情。
钢琴作为西方知名乐器,素有“乐器之王”的美称。并且,其除了常见的“独奏”形式外,还有“四手联弹”“双钢琴”以及与声乐或其他乐器演绎合作等多种表演形式。因此,在STEAM理念下将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应用于综合类大学钢琴表演专业教改,钢琴教师可以借助钢琴艺术自身的独特性与表演优势,针对性创新钢琴表演多元形式,让学生有机会体验多种钢琴演奏情境,继而在契合学生学习发展规律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中,有效丰富教学内容。加之,钢琴本身的应用领域十分宽阔,在深入贯彻落实因材施教教育理念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渗透在钢琴表演专业课程,调动学生探究兴趣,为培养并提升学生钢琴表演综合能力提供保障[11]。例如,在组织实践表演活动时,钢琴教师可以表演程度较低的以及易于感到表演紧张的学生尝试四手联弹,一定程度缓解学生钢琴表演压力,给予学生表演支撑。学生在此表演体验模式,往往只需要较短时间,便可感受到表演的快乐。同时,有效提高自身钢琴表演自信,对后续的钢琴表演有期待。而对于钢琴表演程度较高以及本就十分善于表演的学生,钢琴教师则可以让此层级学生自主合作,相互讨论制定喜欢的表演形式,如,双钢琴演奏或重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为了将STEAM理念下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切实应用在综合类大学钢琴表演专业教改过程,除上述举措外,钢琴教师还应不断自我实践成长,致力于提升自身教学素质,有效学习、掌握最新最前沿的钢琴理论。同时,认识到教育信息化价值,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尽可能与学生站在一起,使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与载体,为学生具象化、形象化呈现钢琴表演抽象内容,增强师生之间有效共鸣。毕竟,结合上文分析可知,钢琴教师是深入贯彻落实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基本前提,如若钢琴教师无法采用个性化教学方式,教给学生钢琴知识时只能“整齐划一”,那即便为学生制定不同学习目标,学生也无法在课堂教学时间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只会笼统地与其他学生步调一致,囫囵吞枣,失去个性。所以,为促使学生个性发展,钢琴教师可以将课前、课堂与课后有机结合,尽可能为学生布置多元化作业,鼓励学生在课下实践过程小组合作,头脑风暴,分层学习,不单纯依赖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习目的清晰、明确[12]。例如,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一首钢琴作品的不同版本通过网络工具比较呈现,学生通过对这些直观呈现的教学资料的相关背景浏览与了解,不仅可以拓展钢琴学习视野,还可以自由地顺着该网络教学资源自主搜集该曲子赏析之外的其他关联内容,突破原本的钢琴演奏水平限制,对钢琴艺术有深一层见解,丰富自身钢琴底蕴。
综上所述,在综合类大学钢琴表演专业教改中应用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势所趋。因此,钢琴教师要想真正意义上将因材施教教学深入贯彻落实在钢琴表演专业实践教学,就需先行分析STEAM理念下因材施教教学的本质意蕴,了解所带学生真实学习情况。而后,根据学生身心同步发展需要,结合学生特殊性与差异性,采用个性化、多元化教学方法,为钢琴表演课程因材施教教学目标实现提供保障,培养一批优秀的德才兼备钢琴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