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红色舞台剧市场化路径分析*

2023-01-20 11:57
大众文艺 2022年24期
关键词:电波院团舞台剧

潘 洁

(南京传媒学院,江苏南京 211172)

近年来红色主题的舞台剧屡屡在舞台上展现,其中有很多精品剧目,由上海市歌舞团创作排演舞剧《闪闪的红星》和《永不消逝的电波》,由江苏省演艺集团创作的红色歌剧《周恩来》,以及浙江传媒学院创作的音乐剧《红船往事》等,这些红色舞台剧主题制作精良,无论从故事情节,舞台布景,灯光音响,演员的表演,以及制作都非常用心。但是由于是剧场演出,真正能看到剧目的观众是非常有限的。这样红色舞台剧的传播范围也是有限的。这些红色舞台剧绝大多都在剧院进行演出,由于时间、票价以及近三年的疫情的影响,导致演出的场次大大减少,为数不多的演出,上座率也不高。笔者本人看过《红船往事》和广州芭蕾舞团的舞剧《旗帜》,深有体会。

一、国内红色舞台剧的主要演出方式

红色主题的舞台剧有以下几个方式:第一,由专业院团创作出来在本地驻演,在外地巡演。2019年5月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上演,同年开始全国巡演,2019年12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完成一百场,巡演遍及全国各地。2021年7月16日正式开启驻演,驻演地是上海美琪大戏院。2022年1月23日是首轮驻演的收官共400场,第二,与旅游结合的文旅项目如大型歌舞《井冈山》,演出地点就在江西省井冈山市吉安新城区。在景区搭景,就在当地演出,演出场次频繁,演出人员数量较大,观众也主要是游客。[1]

无论是剧院演出还是景区演出,剧目的收益大多靠的是门票以及与演出相关的周边产品的售卖。所以就非常依赖到场观众的数量。2020年3月在南京荔枝大剧院上演时上座率时很高的。但是2022年7月广东芭蕾舞团舞剧《旗帜》,上座率只有三成。这两年的疫情影响演出市场,大量的演出取消,剧院和剧团的收入下降。以前红色主题舞台剧有政府托底,不太考虑市场化的路径。但是红色主题舞台剧本身肩负着宣传主流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其实应该大力发展市场化,让更多的观众看到这些优秀的剧目,发挥其宣传阵地的作用。同时红色主题舞台剧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在刚刚结束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红色主题舞台剧正是契合这个方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二、红色舞台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旗帜》的市场化运作方法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和《旗帜》是近几年来受关注度较高的两部红色主题舞台剧,其特点是,剧目的内容都是讲革命故事,《永不消逝的电波》讲述的是在上海潜伏的中共地下党李侠与兰芬的故事。《旗帜》讲述的是张太雷领导的第一个红色政权建立的故事。两部舞剧都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创作出来,故事的主题明确,人物形象饱满。两部舞剧都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前后创作完成。都是由专业院团制作完成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是上海歌舞团排演的,《旗帜》是广州芭蕾舞团排演的。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革命烈士李白的真实事迹为创作脚本,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在上海潜伏,坚持信念,顽强斗争最后壮烈牺牲的动人故事。舞剧制作精良,群舞和双人舞等多个片段让现场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上海新中国成立前夕社会现状,同时感受到革命英雄,为着共产主义信念,无畏生死的革命精神。[2]《旗帜》以芭蕾舞剧的形式讲述了广州起义的故事。1927年,白色恐怖笼罩着广州城。12月在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发动起义苏维埃政权,最后英勇牺牲的故事。剧中体现了先烈们的亲情、友情、爱情内化于为国家和人民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精神力量。这样的故事,用现代的舞台艺术的方式展现出来,用最专业的演出团队制作,排演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只走院线演出传播路径的狭窄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2022年就于7月和10月取消了多场演出,同样的广州芭蕾舞团出品的舞剧《旗帜》今年也取消了多场演出。导致有很多观众无法看到这样优秀的剧目,红色舞台剧的宣传阵地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出来。目前上海歌舞团和广州芭蕾舞团都有公众号和抖音号,有一定关注度,如上海歌舞团微信公众号今年关于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一些推送,最高的阅读量是8540,而因为这篇推送的内容是因为疫情取消上海的演出,而其余关于演出的阅读量在3000至5000左右。广州芭蕾舞团公众号今年关于舞剧《旗帜》推送最高的阅读量为1167,一般关于演出推送阅读量在500至900之间。上海歌舞团抖音号目前的粉丝数是7902,广州芭蕾舞团的抖音号粉丝数是11000。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两家院团都已经开启的线上的宣传和推送,但是推送的内容只是一些新闻稿。院团还没有充分发挥线上宣传的作用,主要精力还在剧目创作、剧目排演,以及线下演出。红色主题舞台剧需不需要进行市场化的推广,如何增加演出的场次,如何扩大受众面让更多的人民群众看到如此优秀的舞台剧,就是摆在专业院团面前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目前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开启了驻演模式,每周都有演出,驻演地点为上海美琪大戏院。驻演模式开启了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市场化,品牌化路径的开始。有利于这部优秀舞剧的传播,也提高了美琪大剧院知名度,减少了巡演转场带来的大量的专场费用。这与美国音乐剧驻场演出类似,同时可以把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美琪大剧院的演出变成上海的文化名片,提高上海的文化软实力。[3]无论是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还是舞剧《旗帜》都是取材于当地的革命英雄事迹,具有很强的地域文化属性。完全可以把这样的红色主题舞台剧目做成常演剧目,用当地的故事说当地的文化,展现当地的艺术院团的演出实力与演出水平。但是驻演形式还是会收到地域、时间以及票价的限制,所以积极开发数字化,云媒体的在线市场化演出推广路径就值得我们进行思考和研究了。

三、红色主题舞台剧进行积极进行线上多媒体、数字化演出模式市场化路径探索

自2020年以来,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导致全球演出市场大幅缩水,今年3月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文章至3月国内演出共取消、延期约9000场,预计一季度演出场次较2021年同期降低25%以上,票房收入降低35%以上。上海3月中下旬演出基本全部停演。这样大范围的停演和延期,加大了院团和剧院的成本,演员的工资,设备的维护,无效的市场推广,都加重了剧院和院团的经营困难。无限期的延迟也让观众的期望值在降低,观看动力大幅下降。好的演出团队难以维系,没有观众,没有票房,剧目排演就失去了意义。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下称SMG LIVE)总裁马晨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SMG LIVE在2021年取得了一些成绩,如两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和《朱鹮》在美琪大戏院开启驻场演出,但3月疫情再次爆发以来线下演出基本全部停演,而且线下演出恢复过程比较缓慢,各种因素造成现在大型剧目的制作压力非常大。事实上,疫情给线下演艺市场带来了重重不确定性,所以就要求我们积极考虑如何面对这个长期的问题,2020-2022年海外剧目难以来国内演出,给国内演出市场造成空白,给我优质原创剧目的价值很好的时机。马晨骋表示,2020年以来,SMG LIVE推出的很多原创作品都得到了观众普遍好评,如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原创作品受观众欢迎的主要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从中国自身文化传统中发掘故事;二是重视现实题材,讲述与当下中国社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

越是在这个时候,人民群众越是需要正能量的艺术作品来鼓舞人心,疫情产生的焦虑、收入的减少,持续在家的时间,让广大人民群众对艺术作品特别是主旋律的艺术作品的渴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探索新的演出方式,低票价的线上演出已经在各大线上平台大量开展。就目前短视频的排名前几的平台来看。2022年抖音用户数量在8.09亿左右,日常活跃人数超过7亿。早在19年,抖音用户就有6亿多,比前一年增加了6%。[4]2022年天津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刘纪铭、万毅夫组成的“红鲤鱼与绿鲤鱼”作为戏剧演员,在抖因上用天津快板进行现场段子创作其内容贴近生活、表演亦庄亦谐。他们在抖音平台粉丝量为193万。事实上,为了盘活线下演出,不少政策和扶持措施也相继出台。2019年《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下发,该文件要求文化企业在文化科技创新能力上全面提升。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虚拟偶像、4K、5G,AR、VR、3D扫描建模等越来越多的科技技术已经开始走向舞台,提供给观众艺术与科技碰撞的独特观演体验。[5]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常态化防控下文化演出要如何长效发展的问题也受到代表委员们的重视与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张凯丽提出民营演出机构应尽快恢复“造血”功能,在政策扶持之外,还需要根据自身特点拓展一些线下剧场演出之外的营收渠道,探索引入“互联网+”思路。

四、红色主题舞台剧市场化路径的策略

探索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积极开拓线上演出的方式。首先,面对大量的短视频平台的用户,积极开拓短视频平台的观众群里的培养,根据不同的短视频平台,制作不同的红色主题舞台剧的相关内容。如抖音,以娱乐为主,就需要制作一些红色主题舞台剧的经典片段,以及一些排练的片段,也可以把整台舞台剧剪辑成若干的故事片段进行定期讲解更新。同时可以售卖演员的签名照,和剧目的周边产品,也可以带领观众进行剧目排演的云参观。也可以开发主要演员进行云直播的教学环节,带动线上观众进行剧目排演的参与感。今年4月上海聚橙剧院正式启动“聚有戏·直播间”线上直播,首场直播剧场电影,累计获得1000+人次观看,2.2万+点赞。这种形式在红色主题舞台剧的市场化推广中完全可以借鉴。

其次,通过剧院、院团公众号、抖音号进行演出的直播,国家大剧院就率先开展线上演出直播,到今年5月已经完成演出120余场,包括歌剧、音乐会等各类舞台艺术。在线点击量将近35亿人次,2020年3月中旬开始,上海各大剧场及演出机构将精品剧目内容搬至线上“云展演”。SMG LIVE联合旗下7家院团和上海音乐剧艺术中心推出“艺起前行”云展演活动,在百视TV等平台播出。共计有41部剧目投入云展演,如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推出的精选剧目《商鞅》《冒牌人生》等,用优秀的艺术作品缓和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市民的焦虑情绪。用线上展示实现了观众的在家也能看剧的愿望。[6]但是把一些优质的演出内容“云播出”目前还需要版权、视频修复、带宽等多方面投入,而线上演出市场多以免费为主,如何变现一直是平台和演出机构面临的问题。截至目前,免费的线上演出形式主要集中在知名度较高的艺人身上,而广告和品牌冠名是主要变现途径。所以打造明星演员也至关重要,如上海歌舞团的朱洁静,寇祖权的知名演员就可以通过网络打开他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定制适合网上直播的剧目,或者把现有剧目改编成网上直播版本。这样既可以保证线下观众的观看热情,也会吸引大批的观众看了线上后买票进剧场观看。线上消费模式,从2020年开始疫情常态化,加速了这样一个模式的出现,同时也是一个契机可以为后续演艺产业的转型做充分准备,一个好的线上模式和下模式形成互补关系。对于观众来说不是非此即彼、非你即我的竞争关系,而是让观众意识到线上和线下的产品有各自的特点,两者应该是互相补充的关系。为线上平台单独设计它的产品,让观众更自主地选择观演路径的方式,即观众拥有自主的视角选择权,这就需要一些技术加持。如多机位拍摄,延时拍摄,高清拍摄,立体声拾音等技术的加持。

结论

红色主题的舞台剧具有很好的主题立意,也有非常多的优秀的剧目,以前这一类型的舞台剧主要是政府定制的,不太考虑市场化的问题。自剧院和专业院团的自主经营以后,如何把好的红色主题舞台剧进行市场化推广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后,全球演艺行业面临停摆与人民群众对艺术作品的几点渴望的矛盾尤为凸显。积极改变原有的演出模式,进行有效的市场化路径的探索尤为必要。运用云直播,制作短视频,定制网上版本的舞台剧,有效扩大演出的场次,是对剧目进行有效的宣传,同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观看优秀剧目的需求。[7]目前线上演出的商业模式还不成熟,线上优秀剧目展映目的是还应该是把线上的观众拉到线下,吸引他们进入剧场。最后线上戏剧产品的定价也还在探索之中,一方面与制作成本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市场接受度有关。今后应该考虑研究如何推出线上剧目的收费,在探索线上市场化路径的同时找到合适的市场定价。

猜你喜欢
电波院团舞台剧
永远的红色电波
基层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的策略研究
大型黄梅杂技舞台剧《七夕情缘》
The Speed of Light
体制改革对艺术表演团体财政补贴效率的影响*
舞台剧
瞌睡电波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演艺产业多元发展的新兴开拓者
舞台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