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楚晴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天津 300270
在大数据时代下,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智慧城市是在社会发展环境下出现的,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路径[1]。在数字技术的应用下,智慧城市完成虚拟城市的建设,且将其和现实城市结合在一起,综合探讨城市内基础设施数据及其使用情况。大数据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更有助于实现整体规划,充分应用城市发展中的信息数据,进而促进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数据思维为支撑的智慧城市理念应运而生,成为城市管理向智慧化迈进的重要标志。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的缩影,是发达国家摆脱经济危机的重要举措。欧洲在21世纪初开始建设智慧城市实践。英国等国家加快信息化发展战略布局,智慧城市建设取得可观成绩。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国际潮流,随着我国工业信息化的发展,引发各地政府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潮。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延伸,建设智慧城市发挥其应有价值,需要电子信息产业的强力支撑。智慧城市理念是产业与城市双向作用的融合。大数据等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带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调整变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成为今后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重要任务。大数据是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智慧城市理念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各地积极谋划智慧城市建设布局。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出发点不同。目前我国城市大数据应用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较大技术差距等短板。如何采取措施实施智慧城市战略成为城市管理者面临的难题。
在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物联网云计算是重要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会详细记录所有使用数据,且在计算机终端中存储,也会针对数据实施计算分析。城市发展中,也会出现大量使用数据,例如一条路上某天的人流量,在收集相关数据后实施处理,也就可以得到具有意义的数据,为城市规划、用地布局以及发展方向提供一定指导作用。城市化发展中,智慧城市建设即为在各种现代技术的应用下,加大对不同城市资源数据的应用,以此实现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产生的推动作用。
在智慧城市发展中,大数据技术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通过大数据收集处理,能够有效引导城市建设以及发展,更有助于提高政府部门管理效率。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市发展中已经完成了数据化计算机信息分享平台建设,促进了城市之间的相互联动及信息数据交流,通过城市公共管理平台的建构和应用,针对各个城市均提出了不同的发展建议,以能够有效推动社会整体和谐发展[2]。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于经济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例如手机支付已经成为一种常用消费行为,通过大数据收集数据,便于实现对人们消费情况的了解,以此激发人们消费。另外也能够结合人们的衣食住行不同需求,完成相应的公共活动空间设计,实现对人们建筑需求的满足。综上,在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发展中,已经广泛应用在医疗、消费、住房、交通等相关数据整理中,进一步加大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对于城市发展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3.1.1 强化数据收集以及感知。大数据环境下,即为通过分析以及处理相关数据,实现对社会中各种问题的解决,因此政府部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强化对管理及服务中数据感知以及收集,对于商业机构来讲也需要积极收集相关数据,以促进自身的发展[3]。智慧城市建设发展中,也需要提升数据感知能力,加大对无线识别技术、传感网络以及无线网络等相关技术的应用,以能够真正实现基础设施智慧化建设以及城市智能化发展。
3.1.2 加强数字资源整合,实现城市信息互通。智慧城市建设中,要加大对政府、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的应用,以能够实现分工合作以及协调,明确各自职责,以免出现自建体系问题。大数据环境下,也需要强化大数据基础平台以及基础网络建设,通过资源数据交换以及共享体系可以最大化实现资源整合,以免建设中出现低水平重复,最大化确保大数据的应用价值[4]。另外,在城市综合管理运行体系建设中,也有助于实现城市间的互动合作,横向以及纵向均可以实现互通,进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改善城市发展存在的行政分割、管理分治问题。
3.1.3 提升广大居民的参与度。大数据环境下,智慧城市的建设,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的关注度,以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居民在城市规划中的参与度,以便可以结合自身需求实现对智慧城市建设基本需求的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此充分发挥智慧城市运行作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部分智慧项目建构中,城市居民具有非常显著的参与作用,进而以免出现无用工程建设,最大化发挥各个智慧项目建设的应用价值。
3.1.4 强化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协同作业。大数据环境下智慧城市建设,也需要对政府和企业的工作权责有明确认识,以此促进两者之间的协作共处,共同发挥各自优势,促进智慧城市建设以及发展。其中政府的作用即为宏观调控以及整体把握,最为重要的是不但可以指导智慧城市规划,也可以对其建设发挥约束作用;企业则需要完成具体的智慧项目建设,或者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或资金支持,两者相互合作,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5]。
制度建设方向,主要是实现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大数据规范化管理,政府需要建立相应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以及地方性法规等,为其建设提供综合评价体系,以此确保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各个环节有效落实,且在科学手段的应用下对其智慧城市发展现状进行评估。长效机制的建设,能够基于制度视域突破建设中个部门间信息壁垒,以此显著改善部门分割、管理分制问题,有效实现不同行业的资源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对于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多个方面具有密切关联性,本身较为复杂,任何一方都不能单独完成相关工作[6]。所以,在智慧城市投资发展,如果还是采用的政府“一肩挑”方式也就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必须要有企业或其他金融机制参与其中。其中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的作用是“守夜人”。可以在市场“看不见的手”应用下,通过市场竞争机制,采用价值规律以及供求关系的应用,实现对经济市场的调节,进而为智慧城市建设铺平道路,也能够明确认识到政府和市场相关性,防范出现“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效民生及服务群众惠民工程。其次,注重建构完善的体制机制,以确保智慧城市建设中实现企业以及个人作为竞争主体参与其中,最大化激发这些主体的智慧能量,做出自己的贡献。
3.1.5 强化大数据人才培养。智慧城市建设中,高精尖创新型人才是重要的基础,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尤其是集电子科学、测控、计算机以及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对于政府来讲,需要重视对大数据人才的培养,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策略,以此建构良好的政策环境。高校是培养各种人才的摇篮,所以城市相关部门可以强化和高校的合作,以能够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发展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课程体系以及师资力量培养等,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需要强化本专业知识学习,也需要广泛了解其他专业知识,并掌握相关技能,以此强化综合性人才培养。智慧城市建设中,也可以在手机、电视以及计算机等家庭智能终端的应用下,通过对各种学习平台的应用进行学习,以此建构多样化智慧社区。在此情况下,不但有助于提升城市人力资本,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城市竞争力[7]。
3.2.1 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市发展直接受到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性的影响。因此在智慧城市应用中,也需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为:第一,建构完善的硬件设施,主要为互联网建设,以能够进一步加大网络覆盖面积以及覆盖率,积极促进互联网建设及应用,促进各项工作的智能化开展;第二,建构完善的软件设施,即为在信息软件的应用下,为广大用户提供广泛的数据信息资源。当前手机客户端已经得到广泛使用,也为数据信息开放提供了方向。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中,通过数据信息平台的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数据开放性以及规范性。
3.2.2 智慧管理。智慧城市应用中,也就是实现城市运行中交通、通信信息数据等高效管理,便于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全面掌握,进一步提高城市运行质量。另外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于各种信息软件的应用,例如银行软件使用等,以此也就可以实现对城市发展变化的实时了解,且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展开相应的分析,便于城市建设中及时应对突发事件,以此显著提高突发事件处理效率。另外在智慧城市理念的应用下,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居民在城市发展中的参与度,通过网络积极发表自身建议,推动城市建设以及发展。
3.2.3 智慧出行。国民经济逐渐增长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城市车辆数量也随之增多,加大了城市交通的压力。智慧城市建设后,通过智慧交通可以实现对人们出行问题的解决,以此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在针对城市实施规划中,可以通过摄像头实现对城市交通的全面监测,监测中如果出现拥堵情况,能够有效采用相应预警措施,实现对车辆速度的限制,以免发生交通事故。另外在智慧城市中的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下,也有助于简化城市办公流程,通过网络就能够获取准确的交通信息,也可以实现对车辆违章等问题的查询,更有助于便捷出行。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城市管理理念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大数据时代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很多组织决策根据数据分析做出,深入研究大数据下智慧城市管理问题对丰富我国智慧城市管理实践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目前大数据下智慧城市建设面临一系列技术管理难题,在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市发展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存在严重的交通堵塞、自然灾害频发以及看病难等问题,因此智慧城市问题解决中的一个主要方式即为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应用。尤其是在城市化发展中,针对城市发展中的医疗设施不足、交通拥堵等问题,可以预先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便于解决。城市建设中的大数据应用,可以显著改善以上问题。如针对城市发展中的交通拥堵问题,可以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下完成数据收集,由此可以详细了解交通拥堵时间段、堵塞原因,并明确哪条路堵塞问题较为严重,以此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在完成城市建设后,人们在使用中也会出现不同心理感受,因此在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和应用中,可以及时了解人们的反馈信息,进而改善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实现对人们使用需求的满足。
在我国基本国策中,保护环境是重要组成内容,因此任何城市建设必须以不破坏环境作为基本原则。大数据环境下的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进而提高城市发展水平。这一建设目标和环境保护并不存在冲突,在建设发展中需要有效提高能源转换效率以及资源有效利用率,以此有效促进人、物、环境、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城市管理质量。
当前全球掀起智慧城市建设浪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要利用好大数据,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为城市转型提供了新路径,提高对大数据的应用,更有助于提高城市建设中的智能化水平。在此情况下,还需要积极探索适宜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以能够促进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