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凌熠
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消防救援大队 江西 九江 330025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给消防队伍的作战任务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救援职能工作已经从过去单一的灭火救援逐渐转变为承担更加复杂多样化的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民为主的应急救援。例如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次生灾害、建筑物坍塌事故、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爆炸及恐怖事故及空难事故、群众遇险事件等。重大灾害现场的情况复杂,对消防部门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更好地保障救援工作的开展,为指挥员提供辅助决策支撑,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通信技术,探索消防应急通信保障方式、方法,确保消防灭火救援过程中的应急通信保障发挥其效能,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我国灾害事故主要可以分为人为灾害与自然灾害两种形式,其中自然灾害具有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的特征,为了更好地保障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消防救援部门在处置这些灾害事故的同时会面临诸多问题,其中的应急通信保障问题表现得较为明显[1]。这是因为自然灾害普遍具有突发性的特征,灾害发生后消防救援部门不能及时获取灾害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在接受任务后救援队伍需要第一时间抵达现场,面对复杂的救援环境,存在准备周期短、器材装备携带不全等问题,容易导致救援行动拖延,影响黄金救援72小时效能。针对一些重大的灾害,在灾害处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参战单位较多,会形成多建制参战,军、警、民等救援力量混编的情况,这种复杂的救援现场,增加协同通信的难度,这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重大的自然灾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通信的网络结构,造成通信不畅的现象,严重时甚至直接导致通信中断,比如说地震、水灾或是飓风等条件较为恶劣的灾害,灾害发生时往往会直接将通信网络的各线路结构破坏,使得整个网络系统直接瘫痪,在实际进行消防救援时,通信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救援质量,因而这种情况也给救援工作造成了较大困扰。
重大灾害现场消防应急通信的任务复杂,要满足灾害现场的各种基本通信要求,应急通信保障中必须要保障各级单位的命令下达,同时保障与后方指挥部的通信联络,确保在实际行动中,指挥人员与实际开展救援的人员之间能够进行消息沟通,以便于更加有效地开展救援活动。按照应急通信远程指挥要求,在重大灾害现场,消防应急通信能够实现视频会议通话以及现场信息收集等功能,要符合复杂情况下的消防应急通信需求,例如低温、雨雪、三断等情况下的通信保障,这是通信保障的主要任务。
一是工作量增多与人才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表现为高、精、尖人才缺乏,通信岗位消防员编制少任务重,造成岗位人员严重不足,队伍编制有待突破。四类支队未设置信通部门,应急通信保障任务由指挥中心兼顾,工作繁杂,兼项任务繁重,除了要完成指挥中心的接处警、调度、舆情监控任务以外,还要肩负卫星、会议、4G等通信设备的日常考核、拉动演练、维修维护工作,长期以来应急通信保障分队存在人员不固定、流动快、培养难、素质差等问题,给管理、使用带来不便,给工作造成极大被动[2]。
二是人员素质有待加强。长期以来,受编制、人员调动等因素困扰,造成基层信息化人才不稳定,加上人才政策机制相对滞后,对人才吸引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需要的进不来,进来的用不上,用上的留不住”的不利局面。
三是人员编制落实不到位。多数单位存在岗位不明、业务骨干不在岗等情况。基层单位从事应急通信工作人员均“一岗多责”,兼任文书、驾驶员现象较为普遍。多数人员是改制后从别的岗位落编定岗到通信岗位,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不相符。
一是通信装备有待优化。当前轻型化、模块化应急通信装备体系仍不成熟,各单位配备的通信装备不能按照灾害特点和实际保障需要形成体系建设配备。通信装备配备车载装备多、便携装备少,散装装备多、模块化装备少,短距离通信装备多、长距离通信装备少,卫星通信装备总体数量较少,装备配件也不配套、不齐全,有的手持电台、卫星电话没有耳机,现场环境嘈杂的情况下听不到呼叫,影响通信效果等问题都需要解决。
二是卫星通信车体系有待完善。只有少数单位配备具有通信效果的卫星前突车,导致不能第一时间将灾害现场图像回传,不能有效辅助指挥决策。大多数单位配备的移动指挥中心卫星指挥车建设年份已经较长,设备、功能与重大灾害现场保障需求不匹配。
一是训练水平有待提升。应急通信保障人员对复杂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应急通信的测试性训练不到位,特别是针对图像、语音组网平台通信的合成训练、实地训练开展得少,对合成通信网的特性、使用规则不掌握,导致在运用中,有的卫星装备选址不合理,使用程序、方法不当,造成图像、语音传输不畅;有的使用卫星电话不当不知道时延长的特点,以为接不通就弃用卫星电话;有的搭建现场通信保障中心选址在低四处未考虑防水措施;有的值守台站的意识不强。
二是实战演练训练效果不佳。要深入“高地大化”场所和辖区典型灾害事故区域,开展通信装备性能极限测试、现场通信组网测试、前后方通信联调等测试性训练,在测试中总结不同灾害事故、不同灾害现场环境应急通信保障特点,掌握装备性能,优化装备编成,完善保障预案,固化保障模式。
三是通信预案制作训练开展不足。部分单位未针对辖区典型灾害事故应急通信保障特点,制定和完善应急通信总体预案、跨区域应急通信保障预案以及灾害事故应急通信类型预案。基层单位未对辖区通信测试和重点单位内部无线通信测试情况进行了解,没有完成对所有重点单位预案的通信联络、通信组织指挥等有关内容的修订。
一是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人才使用、管理、激励、保障机制,对信通岗位消防员在选取、晋级、入党考学等方面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尤其是对信通岗位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通过破格选取、条件放宽等政策尽量予以保留,营造吸引、培养、用好、保留人才的良好环境.
二是打造精干的复合人才。复合型信息化人才是消防队伍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结合消防队伍信息化工作现实需要,准确定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重点开展无线电、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政务网互联网、动中通、便携站、4G图像传输设备以及各类应用软件的日常应用维护,培养一大批能熟悉信息通信基本原理,熟练操作各类信息通信设备、简单通信问题排除的实用型人才,打造一支快速反应、协调配合、保障有力的专业化骨干队伍。
三是成立示范示教队。选拔部分训练有素、业务精通的业务尖子成立示教队,强化战术示范示教和关键装备应用讲解。开展专业型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形成阶梯式人才库,有力保障应急通信专业人才源源不断地投入到实战当中去。
4.2.1 卫星通信系统。在现有消防卫星频率资源的基础上打造覆盖全国的地面站、移动站、背负站的全覆盖卫星通信系统。本文所介绍的消防卫星通信系统是指通过卫星地面站,移动卫星通信指挥车、背负卫星便携站等卫星设备,在消防卫星专网系统中实现视频会议召开、现场音视频传输等功能,该系统具有覆盖广、机动性强、受环境影响小等特征,能够应对当前各种突发灾害事故。在各救援力量抵达现场期间,可携带卫星便携站或者配合卫星通信车等设备快速上报现场灾害情况,传输到后方指挥部,后方指挥部可根据现场情况精准调派专业力量和专业装备,最终构建一个完整的现场救援指挥体系[3]。
4.2.2 短波通信设备。从现有技术发展情况来看,短波通信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手段,在通信过程中不受有源中继制约以及网络枢纽的影响。因此,在重大灾害现场消防应急通信保障中,例如山火扑救、洪涝灾害救援等覆盖区域较广的区域,可以配备短波通信系统,在有中转台的情况下,短波通信的信号传递可以达到30km左右,满足远距离作战要求。结合现有技术发展情况来看,在短波通信技术中增加中频数字化采样结构能够将模拟中顿做N/D采样后,将采集的数据上传至DSP中,经DSP做数字变频以及数字调节后,这种情况下软件无线电以及中频数字化接收机实现多频次体制。与传统的短波通信技术相比,本文所介绍的基于DSP技术具有功能强大、接收灵活的优势,符合复杂条件下远程通信要求。
4.2.3 无线通信(350MHz)。当前消防救援队伍采取的最普遍的通信方式为无线通信,其在重大事故抢救中所发挥的作用十分重大。当前在技术运用方面,可以将常规技术与集群技术相结合,进而形成无线通信网络构架。就集群通信技术而言,其保密性十分强大,在进行现场调度时,该技术可以充分利用现场环境进行实时组网联通语音传输,使其在重大自然灾害的保障中发挥巨大作用。
4.2.4 应急通信指挥车。在整个重大灾害现场的消防救援过程中,指挥系统是消防救援行动的核心,为了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突发灾害事故,必须确保前、后方指挥中心能够掌握详细的灾害信息,从而全面制定科学有效的救灾方案,才能够在短时间内向各级作战单位下达指令。为实现该目标,可依托应急通信指挥车在现场搭建前方指挥部,该类车辆具有各类通信功能,能够快速完成现场指挥部的搭建。例如,应急通信指挥车可以运用公网、卫星等传输方式将灾害现场的图像以及其他数据类信息直接传输到指挥中心和各级指战员,收到信息后,针对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出应急处理措施,有效保证现场救灾行动的可靠进行。同时,作为中心信息枢纽时,其具有移动以及调动其他无线通信设备的功能,即使在信号较差的地方也能够尽可能实现通信,增强了灾害现场的通信保障能力。
4.2.5 移动视频应急通信系统。移动视频通信系统是应对突发性重大灾害的重要系统,当重大灾害发生时,很可能会导致现场以及周围原有的通信基础都遭受到破坏。运用移动视频应急通信系统,不仅能够更为准确地了解到重大灾害现场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能够利用视频功能对消防救援行动下达指令,也能够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救援计划进行合理调整,以便于更加有序、高效地完成救援工作[4]。当前,移动视频应急通信系统的建设开始积极引入一些高新设备以及新的技术,比如说在卫星视频通信系统中运用IP网络技术来增加其移动性功能,使得现场的移动视频通信保障更加有力。
一是深入开展专业化训练演练。应急通信装备的组网受地形、地貌、天气的影响较大,如果不在实战背景下开展装备测试性训练和演练,就无法掌握不同场景下的装备特性,就难以在灭火救援实战中保障通信畅通。要编制应急通信保障实战化训练操法,完善跨区域应急通信保障方案,有针对性地加强通信装备和现场组网技术的研究,强化随机性保障训练和演练,在实战演练中检验应急通信保障水平,查找工作短板,满足队伍执勤实战需求;充分模拟公网瘫痪、道路损毁、电力中断等极端条件,加强前突通信小组多点打通灾区通信通道,快速上传灾害信息等科目训练,重点开展音视频和融合通信训练,强化装备编成、力量调度和现场组网训练。
二是加强专业性训练。开展“全流程、全要素”跨区域通信演练,重点开展应急通信等级响应、“一部六组”通信指挥体系构建、现场通信组织指挥、复杂环境通信覆盖、现场指挥部搭建、战时通信保障等专题训练,强化公专互补、固移结合、中继通信等战法训练,与应急、通信、电力、气象、水利、公安、交通、无线电管理、航空管理、地质测绘等单位建立联勤联动联训机制,统筹社会力量,共享通信资源,提升通信保障整体战力。
三是要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一切从实战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积极探索新理念、新装备、新技术在应急通信保障工作中的应用,围绕各类复杂、大型灾害开展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组网训练,不断总结经验、固化战法,提升能力。
总之,消防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要对标“主力军、国家队”职能定位,聚焦“全灾种、大应急”任务标准,贯彻落实“提质强能”总要求,进一步夯实应急救援通信软硬件基础,提升消防队伍应急通信保障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装备精良、作风过硬、训练有素、敢打必胜”的应急救援通信保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