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纯,吴永娜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图书资讯中心,广东 中山 528400)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主动探索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办学模式,开展校企合作,推进深度的产教融合。兴办产业学院就是高职院校在探索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出现的新事物。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职院校能将教育和科研资源辐射到行业产业一线,对专业与行业一线的衔接带来很大便利,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实训实践平台。反观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因产业学院一般在地域上与学校本部分离,产业学院的办学过程一直面临着各类教学、科研资源与校本部资源无法充分共享,尤其在行业特色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等环节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也实实在在制约着产业学院办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影响着高职院校以产业学院为抓手打造特色办学,制约其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
大数据是IT行业技术用语,是一种无法用传统数据处理方式进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因为数据量的大、全和杂,需要新的数据处理模式才能使其发挥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简言之,大数据是一种海量的、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具有大量、高速、多样、低价值密度、真实性这5个特性[1]。近几年,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是行业的研究热点,目前已经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数据挖掘及分析所利用的数据多为抽样数据,大数据技术所处理的基础数据更为大而全,理论上不受量的限制,是一种“完全样本”数据,更能反映事物的原本面貌;另一方面,大数据的基础数据必须要体现数据的多样性,即数据越杂越好,能从不同侧面重塑事物的本来形象。图书馆引入大数据技术,能从更为客观的视角对图书馆各类资源和服务进行分析评测,形成更为科学的决策模式。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一直非常注重校企合作,也开创了“校中厂、厂中校”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在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与行业和企业的合作,获取更多的产业资源,实现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升级。同时,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也需要拓展新资源,引入专业领域的新动能,拓展企业市场影响力。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产业融合和教育转型,催生了产业学院这一新的教育实体。因客观办学条件的原因,产业学院的教学和管理与校本部相比一般更具独立性,其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数据与校本部既有共性,也有独具自身特色的地方。从资源共建共享的角度看,这些基于实际教学过程所产生的数据是对产业学院教学和科研进行客观分析所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如何利用好产业学院这些基础数据,进一步促进产业学院资源的共建共享,打破产业学院因地域限制带来的资源共享困难问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经过近几年高职院校对产业学院的大力推进,产业学院已有一定的规模,成为了校企合作的一个新阵地,为企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同时,产业学院也成为了高职院校鲜明办学特色的一面旗帜。但截至目前,专门针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资源建设和服务的研究比较少,实际办学中,产业学院的各类教学科研资源与校本部也存在着明显差距和断层。以“产业学院”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全文检索,可得检索结果143条。以“产业学院+文献资源”或“产业学院+资源服务”为组合关键词检索,检索结果均为0。关于产业学院资源建设的研究与应用明显不足,无法反映当前教育发展的现状。换而言之,产业学院的资源建设现状与其目前的发展和所处的位置并不相称,这一现状应该得到改变。
国家在大力推行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库建设的背景下,产业学院资源共建共享是高职院校当前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的大趋势。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日渐成熟,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作为“产教融合”特色鲜明的产业学院,应该在资源建设和共享工作上积极探索,走在前列。做好产业学院资源建设和应用工作,也是进一步提升产业学院整体育人环境的必要工作[2]。
在读者的常规认识里,图书馆是提供图书借阅服务的实体机构。纸质图书的流通、借还、阅览等服务都有距离的限制。高等学校图书馆一般都处在学校的核心位置,一方面体现了图书馆在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中的核心资源地位;另一方面也是方便师生读者借阅图书、获取资源。
但产业学院的产生,让情况有了很不一样的变化,它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分校。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与一线企业深度产教融合,创新办学模式的结晶。为了切实实现“校中厂、厂中校”“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效果,产业学院一般直接设在行业一线、产业集聚区,甚至直接开设在企业内部,与企业人融为一体。从地理位置上,产业学院离校本部有一定距离,这种物理隔离,常常导致图书馆纸质资源在产业学院的流通更为困难。产业学院的师生需要查阅相关资料,需要通过预约、亲自到馆、寄送或代借代还等方式进行。地域的限制明显降低了图书资源的获取效率,也给图书馆流通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图书馆是学校资源的核心部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中心。一所学校的图书馆,往往代表着该校的学风,反映着同类院校的地位。这都是基于其强大的资源和服务能力而言。从学生读者的角度看,类似图书馆这种资源,都应该归为学校提供的隐性课程和基础资源。但其使用的前提依然是方便全日制在校生。因为地域上的分隔,造成产业学院在自主学习、社团活动、校园生活、育人环境等隐性资源与校本部间的落差。师生在产业学院的教学生活更贴近于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状态,在课余并无更多的活动选择。校本部丰富的比赛、演讲、表演、学习分享等各类学习活动很难延伸到产业学院,即使产业学院师生单独组织相关活动,也常常因为各类硬件和软件资源的限制而困难重重。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基础教育之上的专业教育,本身具有更强烈的专业特色,这也是一所学校建立具有自身特色资源库的前提。在专业与产业进行紧密结合时,特色资源库具备了专业与行业双重属性。产业学院一般与区域内的行业结合紧密,行业、专业特色鲜明,具有天然的特色资源库建设优势。从逻辑上分析,这是学校建立自身特色专业库的优势条件。但目前产业学院建设的实际是,要建设一个特色资源库并非易事。研究其原因,主要是资源过于分散,整合困难。学校、产业学院和企业都有各自资源沉淀,但缺乏一个统一的平台和标准对资源进行整合,造成了各类资源零散分布,各自独立的现状,不利于开发和利用。
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资源中心及资源服务中心,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进入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资源的存储和传播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图书馆也紧跟新媒介、新技术发展趋势,做了许多变革。这些变革,无论从体制机制建设上,还是资源共享形式上,无疑给产业学院的资源建设和共享服务带来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思路[3]。
建立校本部与产业学院之间常规性的纸质图书流通共享机制。进入互联网时代,图书文献资源依然是图书馆的传统资源优势,图书馆通过服务体制机制的创新,可以继续发挥图书资源的服务潜能。一般来讲,校本部图书馆会有门类齐全、馆藏丰富的图书资源,图书流通的业务流程在校本部已经非常成熟,从技术上获取相关数据并不困难。这类图书流通数据字段丰富,可以分年份、分类别、分院系、分专业,甚至分班级和人员进行统计分析。如此,将各产业学院开展的专业相关性高的图书筛选出来,可以对某一特定专业群体的阅读偏好有更好把握,有针对性地指导产业学院图书配送工作。同时,校本部和产业学院之间可以建立定期的批量图书交换机制,以总分馆形式统一为产业学院配送图书。有了图书流通共享机制,馆藏图书可以很方便地定期在校本部和产业学院之间流通共享。对于专业前沿的图书,还可以在图书采编环节就能统一规划,考虑产业学院实际需求,提前做好采购和加工,优先在产业学院提供借阅。
依托“同城互联”技术,在校本部和产业学院间建立网络专线,形成广域上的校内网,方便校内各类资源共享。图书资源以外,电子资源也是图书馆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子资源因其访问形式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在其认证后,能给读者提供更为便捷的资源服务体验。“同城互联”技术的应用,让高校对电子资源数据库的认证及访问有了更大的自主权,读者对电子资源访问所形成的用户数据,更容易体现各专业师生的使用偏好。而这类数据和图书流通数据的结合,能形成更为准确的用户需求数据。图书馆可以根据学校专业布局和产业学院专业特色,对数字资源的各类访问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明确产业学院对资源的需求,进而开发出针对性较强的资源服务包,供产业学院师生选择使用。同时,资源推广和分享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线上服务方式可以更方便地将资源服务延伸到产业学院,线下服务也需要打破地域的限制,根据服务内容下放到对应的产业学院开展。形成“线上线下两结合,校本部和产业学院相互促进”的资源服务模式。
课程平台的教学资源及其用户行为数据,是另一方面能为资源服务提供基础数据的来源。经过多年的建设,各高校慕课、微课、资源共享课等在线课程的建设已经比较丰富,老师们通过在线课程资源开展线上教学已经成为常态,各类资源的分发、学习、提交和存储,都会在教学平台上留下大量数据,这些数据都是用户行为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4]。此外,各产业学院因为与行业一线联系紧密,掌握了更多的行业最新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成为产业学院可以用于教学和实训的资源。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媒体共享技术对学校各类教学和资源平台进行整合,制定各类媒体资源入库的技术标准,解决企业资源进入课程平台的技术障碍,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支撑产业学院的教学和科研。产业学院在办学过程中沉淀的大量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原始数据,这些都是资源数据的重要来源,对资源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制定媒体资源技术标准后,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筛选和定量分析,对师生的资源需求进行跟踪和收集,据此构建科学的资源服务体系,为产业学院建设具有行业特色资源库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提升办学能力,形成办学特色,服务区域经济提供理论支撑。
产业学院资源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中心,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和服务优势,借助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改变,对产业学院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资源服务。线上资源共享和服务的繁荣,也给资源和服务提供方带来了更多的用户行为数据。认真收集和整理这些数据,积极寻找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并据此对资源和服务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甚至取舍,这将大大地改善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这是一个资源和服务的正循环,值得不断探索。随着校企融合的不断深入,产业学院资源建设需求还将继续发展,在资源建设和应用中更多的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让数据来呈现问题并指导决策,各项工作将更加有章可循,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