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中隐性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

2023-01-18 11:17徐伊雯韩超倩邓逸川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隐性项目管理工程项目

邓 晖, 徐伊雯, 韩超倩, 邓逸川

(华南理工大学 土木与交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在个人、组织、国家等不同层面受到重视。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涌现出来的一种最新管理思想与方法, 它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理论、企业管理思想和现代管理理念[1],其在知识经济中的战略意义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知识管理包括对可编码、可用文字表达的显性知识管理与对经验、实践性的隐性知识管理,其中显性知识可量化、可表达,得到了普遍的感知与应用,然而从微观到宏观存在于生活方方面面的隐性知识却常常被人们忽略。隐性知识左右着个人的提升或是企业的发展,但由于其难以获取进而难以复用,因此存在巨大的研究潜力与应用前景。隐性知识管理正获得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学者们在隐性知识的定义、隐性知识的获取与隐性知识的复用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建筑业存在项目一次性、临时性、独特性和多目标性的特点,因此,成功地完成一个大型复杂项目需要更多的知识和经验。然而,由于在项目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机制获取知识,土木工程行业正面临着失去知识的困境。一旦项目完成,从项目中获得的一些知识和重要经验教训很可能就会被忘记,项目参与者忙于其他新项目,缺乏足够的时间分享他们所学到的知识[2,3]。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大量知识应运而生,显性知识仅仅是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而藏在水中的冰山主体则是隐性知识。隐性知识不同于显性知识,难于获取与复用,经常随着项目组织的解散而流失。考虑到上述情形,加强隐性知识管理,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的提升意义重大。

然而,隐性知识的管理在我国建筑业中仍非常小众,只有极少数公司意识到工程项目中隐性知识的存在及其重要性,并开始在项目管理中实施隐性知识的管理。基于此,本文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隐性知识管理为研究对象,从文献调研与问卷调研两方面研究影响工程项目管理隐性知识获取与复用的要素,提出加强建筑业隐性知识管理的建议及未来研究方向,并在认知地图的基础上构建隐性知识管理框架,为解决建筑工程管理隐性知识获取与复用问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1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隐性知识管理

1.1 隐性知识定义及研究现状

在知识管理领域,学者们对隐性知识有不同的看法。Egbu等[4]指出,“隐性知识深深地隐含在每个人的行动和经历中,以及他们所拥抱或展现的理想、价值观和情感中”。Pathirage等[5]定义:隐性知识是个体的理解力、能力、技能和经验,常常以思想、观点、评价和建议的形式表达在人的行为中;一般通过过去的经验、个人和知识库获得,并用于个人和组织发展。此外,Saini[6]强调“隐性知识是嵌入在人类头脑中的一系列折叠思想和观点,这些思想和观点是通过经验、学习、感知、分析、见证和观察物理世界中的一个或一系列过程而获得的”。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不同,如表1所示,显性知识是可以通过文件、数据库、网页、书籍、图表等形式具体表述的、可以共享的信息。隐性知识则难以用信息技术进行共享、管理和支持。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主要的不同点总结如下:一方面,显性知识可以被编码,可以被定义,简化为书面形式,并由知识系统共享和保护,显性知识是有形的,可以通过触摸看到和感觉到,并且易于使用;另一方面,隐性知识清楚地知道应该如何运用,却本质上难以描述,因此,它在共享与传播方面的难度是最具挑战的,它可以被证明,但很少被编纂,驻留在它的持有人那里。隐性知识是知识的形式,它的获取与复用通过示范和培训等方式进行,停留在个人的头脑中,很难在作品或解释中捕捉或表达,无法详细说明,也无法通过感知来传递[7]。两者的关系在于,隐性知识具象化后可以得到显性知识。

表1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比较

1.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隐性知识

项目的定义比较宽泛,广义上,建设生产多被称作项目,它也可以被定义为: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以形成固定资产为目标的一次性事件。工程项目作为一种特定的项目,具有更加鲜明的特质,主要表现于工程项目的一次性、临时性、独特性与多目标性。工程项目的一次性即工程项目只存在特定的时间段里,一次完成,不会重复。工程项目的临时性即一个工程项目的队伍往往都是为了该项目临时组织的,完成后就解散。工程项目的独特性即世界上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工程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有他的独特之处,可能是施工材料也可能是施工工艺等。工程项目的多目标性即一个工程项目往往有多个待实现目标,各个目标之间甚至会相互矛盾,如时间、功能、成本等,这就需要项目管理来协调。因此,工程项目中的知识管理极其重要。

然而,仅仅对显性知识进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显性知识往往提供的是相应于一般情境的管理,但考虑到工程项目的一次性和独特性,在管理时不能完全循规蹈矩,而是要做出一些独立的选择和决策,这就需要管理者具有丰富的经验、敏锐的直觉、周全的洞察力等等,如果能将这些隐性知识充分发挥作用,那么工程项目的进行将更加顺利。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隐性知识的定义,即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需要靠实践摸索和体验获得,为少部分经历者所有的意会性知识。

隐性知识的分类有以下三种主要的论断,学术界大多以Polanyi[7]的隐性知识定义为基础,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不同角度研究隐性知识的分类问题。Nonaka将隐性知识分为技能维度和认知维度两个维度[10]。近年来,学术界对于隐性知识的分类也涌现了很多看法,江新等[11]基于钟义信教授“信息—知识—智能统一理论”框架对隐性知识做了进一步的分类。而建筑工程项目中有生命力的主体是“人”,无生命力的主体是参建方。因此,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本文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隐性知识分为经历者个体隐性知识(例如,项目管理者在建设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与参建方隐性知识(例如,施工单位在施工时总结的方法论)两个大类(图1),其中经历者个体隐性知识在钟义信教授的基础[11]上分为基于身体、基于语言、基于认知和基于社会文化4个部分;参建方隐性知识从建筑工程项目和企业营收两个方面考虑,覆盖了建筑工程的全过程。

图1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隐性知识

然而,除隐性知识管理本身存在共享与转移困难[4]外,由于工程项目的一次性、临时性、独特性与多目标性,隐性知识的流动更快,知识主体间关系不稳定;建设项目是长期的动态变化着的,与传统制造业的流程化运作模式不同,因此隐性知识更难获取与复用,这也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隐性知识管理的重点;建筑工程知识存在多源异构特性,这对隐性知识的获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隐性知识本身而言,存在内部发展的困境。此外,建筑行业对隐性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外部推动力。同时,工程项目隐性知识管理过程中还可能出现的风险有[12]:(1)财务资源不足;(2)员工缺乏管理知识;(3)缺乏熟练的员工;(4)员工动力不足,对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好处缺乏认识;(5)觉得还有比隐性知识管理更重要的其他优先事项;(6)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不同;(7)各管理体系中各学科之间存在文化差异;(8)市场上隐性知识管理系统价值的不确定性;(9)缺乏具体部门实施隐性知识管理的例子(在本研究中为建筑部门);(10)短期内无收益,实施隐性知识管理体系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以上这些风险,都是实施工程项目中的隐性知识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已经有学者开展了建筑工程项目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赵春乔[13]研究施工合同管理中开发商的隐性知识需求,开发隐性知识挖掘系统并提高施工合同管理效率,实现隐性知识的增值;霍延辉[14]研究建筑工程设计公司的隐性知识需求,设计框架,实现关键技术;乔实与王乾坤[9]探讨了建筑业隐性知识共享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李东泉等[15]将西方规划体系隐性知识的认识与中国国情结合,促进我国城市规划知识体系的发展。现有的建筑工程项目隐性知识管理研究集中在两点:(1)单一参建方或参建方之间的隐性知识管理;(2)隐性知识共享在建筑行业中的影响。然而,并没有文献就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隐性知识本身开展讨论,特别是“为什么工程项目管理亟需隐性知识”,“什么因素能够影响工程项目隐性知识管理的开展,特别是知识的获取与复用”,“从宏观方法论上如何促进工程项目隐性知识管理的开展”。因此,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隐性知识及影响因素研究是必要的(图2)。

图2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隐性知识及影响因素研究的必要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调研与问卷分析,得到影响建筑工程项目隐性知识获取与复用的重要因素,并针对性提出建议。因此,本文的创新点包括:(1)通过隐性知识定义及研究现状的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对比、建筑工程项目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现状,得出“工程项目中知识管理及其重要,其中隐性知识是极具研究潜力但存在挑战的部分”的结论;(2)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客体因素与主体因素两大指标,下属7个二级指标,每个指标拥有4个子项,通过问卷分析得到被调研者对子项的认知态度,确定了影响工程项目隐性知识管理开展(特别是知识获取与复用)的因素,具有现实意义;(3)从促进建筑工程项目隐性知识管理的角度提出3项建议,为建筑工程隐性知识管理提供新思路。

2 问卷设计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工程项目中隐性知识管理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相应影响因素设计调研问卷。本问卷将工程项目中的隐性知识获取与复用影响因素分为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两项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又分别考虑若干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均有下属四个子项题目,如图3所示。

图3 调研问卷设计思路

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工程项目的基本信息,主要目的是了解项目规模以及项目创新点等信息;第二部分是填表人基本信息,包括填表人职务、从事工作和参加项目的契机;第三部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隐性知识调查,是关于隐性知识变量的测量,考虑到后续问卷分析的方便性,本部分采用了李克特量表的形式,根据图1所示的指标以及每个被调查者的态度强弱进行赋分,共分为五个等级,其中,1表示反对该说法,即工程项目实际情况与问卷中的描述完全不符合,以此类推,2表示不同意,3表示一般,4表示同意,5表示赞同。

2.1 隐性知识管理主体因素

隐性知识管理主体因素分为隐性知识共享、转移、主体关系强度、学习者学习动机及被学习者共享倾向5个二级指标。表2呈现隐性知识管理主体因素二级标选择原因及提出的假设。隐性知识管理主体因素的第1个二级指标为隐性知识共享,即隐性知识获取和复用的起点,可以丰富项目组织的信息源,保证组织的信息量充足,组织可以从内部和外部知识中获取隐性知识,提高工程项目对环境的适应性,促进工程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同时,组织可以运用获取的隐性知识,优化资源内部结构,提高研发能力和项目管理水平,避免项目整体环境不安全所带来的风险。

表2 隐性知识管理主体因素二级标选择原因及假设

隐性知识管理主体因素的第2个二级指标为隐性知识转移。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决定了知识的传播能力越来越强,知识的传播渠道也越来越丰富,知识的传播成本越来越低。然而,隐性知识传播仍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解码隐藏的知识是复杂的,隐性知识难以编码,并且经常难以获得;另一方面,为了真正获得隐藏的知识,学习者通过例如师徒制的形式,实地指导、 多次摸索、不断概括和颠覆的形式学习,直到真正获取隐性知识。组织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创新网络,将新知识的学习与员工的绩效相关联,激励员工实现其创新思维,同时不断增强自我应用内外部知识,实现商业价值、社会价值的能力,善于转化内外部知识,使其成为员工易于理解的形式,获取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管理主体因素的第3个二级指标为隐性知识学习主体间关系强度。组织之间、员工之间的组织认知、价值认知越趋同,双方的关系强度就越强,知识共享与转移的效果就越好。当被学习者与学习者都认同组织的内部管理模式、商业运营时,双方都会为了组织的更高利益推动隐性知识的共享与转移。在关系强度的影响下,知识主体愿意积极参与知识共享,加大对知识转移的投入,隐性知识的管理就能更好进行。

隐性知识管理主体因素的第4个二级指标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的内在动力主要可分为2个维度:学习压力和学习欲望。学习者的学习压力主要表现为学习者处在工程项目中受到的内外部压力,内部压力如对自己工作绩效的担心,外部压力如对日后生存与发展的压力等。当学习者实际工作绩效与预期工作绩效产生较大分歧时,学习者就会产生主观的学习意愿,形成学习动机。同样的,当学习者面临项目结束后,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压力时,学习动机同样会产生。学习压力可能是学习隐性知识的负面因素,这对学生来说是身体或心理上的不便。但正是这种消极情绪促使学习者积极学习隐藏的知识。第2个维度是学习欲望:如果对学生的压力是外部因素,那么学习的欲望就是内在因素,有针对性的学习总是最有效的,一旦所有学习者充满主动性,发自内心的想要去学习,那么隐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将会被快速向前推进。

隐性知识管理主体因素的第5个二级指标为被学习者(输出者)的共享倾向。知识共享是隐性知识转移的起点,如果知识共享的趋势相对较强,他就会积极参与隐性知识转移活动,那么知识共享渠道打开,学习者就会积极参与隐性知识的转移,从事学习的人很快就会学到新知识。但是,很多知识主体会考虑隐性知识共享的经济价值或是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当共享隐性知识并不能为自己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或是并不能让自我的价值得到他人和组织的认可时,输出者的共享倾向就会大大折减。如果工程项目中知识转移的过程尚不完善,知识共享后会面临诸多困难,甚至出现知识流失的局面,那么知识共享的倾向就会进一步降低。

2.2 隐性知识管理客体因素

隐性知识管理客体因素分为工程项目中的隐性知识占比和工程项目中的隐性知识来源2个二级指标。表3呈现隐性知识管理客体因素二级指标选择原因及提出的假设。

表3 隐性知识管理客体因素二级指标选择原因及假设

隐性知识管理客体因素的第1项二级指标是工程项目中的隐性知识占比。首先,考虑到工程项目的一次性、临时性、独特性和多目标性,工程项目中的许多知识往往以经验教训的形式存在于口头,不能被文字记录在案,很难被正式化。其次,隐性知识的复杂性不容忽视,不同物体的隐性知识往往需要依靠不同隐性知识工具的辅助,如和某些事务有关的隐性知识,和某些人形成的隐性知识的关系,甚至通过各种物体形成隐性知识,隐性知识的占比增加进一步使隐性知识的获取和复用更为复杂。隐性知识管理客体因素的第2个二级指标为工程项目中的隐性知识来源。隐性知识的来源渠道很多,除了在交流组织中学习、搭建知识共享平台之外,来自非利益集团的私下聚会、外部专家的经验交流等非正式渠道的信息同样非常丰富,并且形式相对简单。上述这些知识来源渠道依附于人际关系,直接传播力强,广泛而准确地传达了隐性知识。信息数量决定了员工的创新空间。旧知识是创造新知识的基础,知识交换使人们可以掌握不同的信息来源。知识通过组织网络共享,信息孤岛得到缩小,组织信息网络的价值得到增加。同时,接触大量外部知识,使员工暴露在最新的信息环境中,能够揭示项目当前是否存在管理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员工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价值。

3 数据分析与结果

3.1 基本特征描述

本次问卷调查实际发放80份问卷,最终收集到有效问卷78份,问卷Cronbach’s Alpha值为0.97,介于0.9~1.0之间,信度较好;KMO值为0.885,介于0.8~0.9之间,Bartlett球形检验对应p值为0<0.05,效度较好。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在各自工程项目里担任的岗位不同,如项目经理、施工员、质量检查员、技术员、成本核算员、材料员等等,其中,以施工员和技术员居多,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吻合,具体岗位分布情况见图4。由于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质量,因此项目管理者拥有更大的话语权,调研样本中管理层占比较大是合理的。然而,由于普通员工在实际情况中占比极大,无法忽视。因此,最终问卷中大约40份来自项目管理层,另外一半来自普通员工,他们的具体职务等级分布如图5所示。

图4 调查对象岗位分布

图5 调查对象职务等级

3.2 二级指标下属子项问题分析

本文统计78位被调研者的态度均分,根据李克特量表,五分制总分中获得≥3分的分数则判定被调查对象对于该问题表示赞同,特别是当分数≥4分时则可以认为被调查对象的态度比较强硬。图6显示了隐性知识管理主体因素的5个二级指标、客体因素的2个二级指标以及下属4个子项题目的得分箱型图,不同色系代表了不同的二级指标,同一色系的不同深浅颜色代表了二级指标下的不同子项;纵坐标数值从1~5代表了调研结果为反对~赞同的态度。其中,箱型的上线与下线代表问卷结果的25%和75%水平,箱型中“×”标注的数据为各子项题目的平均分,圆点表示内部值样本与离散值样本。因此,通过平均值与四分位箱型区域可以得到被调研者的普遍态度。

图6 隐性知识影响因素二级指标问卷结果分布箱型图

隐性知识管理主体因素调研中,被调研者的认知比较均衡:(1)隐性知识共享:4个子项题目平均分均在4分以上且比较平衡,调研对象基本都能认同所在组织能够快速感知工程项目所需信息,能够快速有效获取工程项目所需信息,且组织内部存在正式或非正式的机制,对内部和外部的知识进行共享和交流,同时,组织消化内部和外部知识的能力较强。(2)隐性知识转移:平均分亦均在4分以上,且较知识共享分数更高,说明调查涉及的几个工程项目均激励员工实现其创新思维,善于转化内外部知识,使其成为员工利于理解的形式,促进项目内部隐性知识转化的过程;并且将新知识的学习与员工的绩效相关联,通过经济激励鼓励员工进行知识管理。(3)隐性学习主体间关系强度:4个子项均得到了赞同及以上的态度,这体现出在各工程项目中,学习者与被学习者在学习中地位相对平等,都对于对方存在着较高的信任度,且双方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很愉快,对彼此间的学习关系十分满意。(4)隐性知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大家都认同在组织内部面对的创新压力和竞争压力很大,在面对压力时,项目部人员普遍愿意去学习新知识,并且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有意愿去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5)隐性知识被学习者(输出者)的共享倾向:员工们为了所在的工程项目,共享知识的意愿较强烈,并且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会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大多数人共享知识都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认为知识共享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隐性知识管理客体因素调研中,不同问卷的差异性较大:(1)隐性知识占比:“很多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获得,即边干边学”与“很多知识我不能具体说出,但我能够运用它们完成工作”得分高于4分;(2)隐性知识来源:4个子项均得到了同意及以上的态度,在与同项目其他员工接触过程中,大家普遍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在与其他项目外来专家的接触过程中亦然。然而,相比于项目内部员工的工作经验、技巧交流,调查结果显示,聘请外部专家进行技术指导、交流、培训等的机会稍少,但也都达到了预期分数。

3.3 二级指标分析及假设验证

将各二级指标下属的4个子项题目平均分再取平均值可得到各二级指标的平均分,如图7所示,隐性知识共享的平均分为4.17,隐性知识转移的平均分为4.22,隐性知识学习主体间关系强度的平均分为4.28,隐性知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的平均分为4.16,隐性知识被学习者(输出者)的共享倾向的平均分为4.29,属于主体因素分析中最高值,说明了隐性知识被学习者的共享倾向极为强烈。客体因素中工程项目中的隐性知识占比的平均分为3.84,隐性知识来源的平均分为4.06。

图7 隐性知识影响因素二级指标雷达图

表2中提出了有关于隐性知识的2个一级指标与7个二级指标,并设计了对应的假设,问卷的子项问题设置与假设一致。根据李克特量表,五分制总分中获得≥3分即被调研者普遍表示赞同,验证通过,特别是当分数≥4分即被调研者普遍强烈认同。如表4所示调研问卷的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假设。主体因素的5个二级指标得分均高于4分,对应假设验证通过。客体因素中,“很多知识很难从项目的文字资料或是图片中获得”和“很多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获得,即边干边学”的观点都得到了赞同,其实这些言传性知识就是隐性知识,假设6a得证。同时,大家也指出,存在这样一类知识,我不能具体说出,但我能够运用它们完成工作,且在工程项目中,这样不能确切用语言表达的知识占比较高,假设6b通过验证。此外,隐性知识来源的得分验证了假设7a与假设7b。

表4 初始研究假设验证情况

4 讨论与总结

本文将隐性知识管理的主体因素分为了5个二级指标,调查结果与预想结果高度重合,其中5个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中“工程项目中的隐性知识来源”(假设7a)均与隐性知识的获取与复用呈正相关关系(图8)。然而,假设6b对应的影响因素呈负相关,即隐性知识占比越高,越不利于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隐性知识获取与复用。最后,组织对于隐性知识来源的支持对隐性知识管理的正向影响也在数据分析中得到了支持(图8)。

图8 工程项目中的隐性知识管理变量模型

本文结合已有文献研究与问卷调研结果,提出针对工程项目管理的以下隐性知识获取与复用方法:建立知识库,绘制知识地图与关注专家知识的获取与复用。

4.1 知识库

知识库是指一个组织在某一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经验、文件和专业知识由计算机在线存储,并经过合并、归类等处理。有了知识库的存在,相比于仅仅使用传统手段,大大推进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进程,促进了工程项目组织中的知识共享。因特网是一个重要的知识库,它通过搜索在因特网上汇集知识,然后通过数据挖掘、文字引用和知识发现等技术获取相关数据或文本。考虑到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事实证明,很难建立一个与工程质量、施工环境和工人职业等隐性信息相分离的知识管理体系,并确保其与组织战略保持一致[16]。基于上述现象,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有必要实施质量、安全、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为了对其进行优化,系统还需要支持知识管理系统[17]。因此,有必要开发一个知识库集成管理系统质量、安全与环境等隐性信息的系统,以提高工程项目的组织绩效。认识到知识库与上述质量、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过程集成之间的关系,预计随着知识库集成管理体系质量的发展,隐性知识越来越多地被获取,安全与环境的组织问题可以得到解决,绩效可以得到提高,效率更高,也最终提高了工程项目所在建筑公司的组织绩效。

知识库建成后的管理也同样重要,包括以下措施:(1)为在线信息发布活动提供一个简单、快捷、方便的知识共享平台,在各种活动中创造分享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利用;(2)查明工作中重复和典型问题,促进工作人员之间的知识交流;(3)学会使用知识百科全书等公众知识处理工具,实现功能性技术标准或技术文件的动态开发,确保信息资源的持续获取;(4)研发自动收集信息的系统或机制,保证信息源的充足;(5)同样重要的是,知识库平台的后续运营,因此有必要设法留住知识库的用户,如通过激发他们的兴趣来提高他们的使用率等,这些都是在知识库后续运营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4.2 认知地图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隐性知识管理框架,包括三个阶段:(1)形式化阶段;(2)再利用阶段;(3)问题解决阶段。在第一阶段,隐性知识被认知地图所记录,并转化成显性知识,在这过程中,认知地图提供了一种机制,用多种媒介形式来形式化隐性知识,因此,第一阶段被称为形式化阶段。第一阶段完成后,将隐性知识存储在案例库中,并根据问题的特点准备检索。隐性知识再利用是由决策者有想要解决的问题的存在所触发的,为了方便再利用的过程,需要组织开发专属的检索算法,检索算法有助于从案例库中选择最合适的隐性知识,而自适应算法允许隐性知识根据环境变化进行适当的更新,从而使隐性知识质量保持最新。在这个过程中,第二阶段产生最合适的隐性知识,用以解决决策者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的阶段3根据第2阶段的结果顺利解决给定问题。以上方法的示意性过程如图9所示。

图9 认知地图用于隐性知识管理步骤

4.3 专家知识的获取与复用

专家知识保存在一些项目专家的头脑中,没有形成文字,随着专家的移动而移动到各个工程项目中。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首先明确工程项目所需的是何种专业知识,专业领域的特点是什么,在这些专业领域谁是专家,如此一来,便可以确定需要的是专家的哪种隐性知识;(2)其次,需要告知专家项目的概况,知识共享的前提是要使专家了解项目的目标,这样他才能审阅自己的知识存储,提取出对项目有用的隐性知识,对工程项目做出贡献;(3)接下来就可以进行最重要的一步——专家知识的共享,由于和专家过去并没有深入的交往,那么必须首先获取专家的信任;(4)在知识共享完成后,知识转移步骤也同样重要,可以参考上文提出的结论,将专家知识输入到项目组织信息库中,外化为显性知识,也可以将专家知识编入认知地图,量化管理隐性知识等。

工程项目中的隐性知识包括工程内部(员工等人的)知识和工程外部(专家等人的)知识,在工程项目中占比较高,它往往不能单方面的从文字资料中获得,而是需要学习者与被学习者的配合,经过知识共享与知识转移两个阶段,才能被真正学习。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工程项目管理背景下的隐性知识,通过问卷得到影响工程项目管理隐性知识获取与复用的要素。此外,本文提出建立知识库、绘制认知地图和注重专家知识获取等三项建议。未来,针对建筑业隐性知识的获取与复用将得到更多学者的研究与关注,相关落地技术将得到更多验证与改进。

猜你喜欢
隐性项目管理工程项目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海外大型铁路工程项目设备采购实践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