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平面重建与容积再现技术在肋骨骨折CT诊断中的价值

2023-01-18 07:52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24期
关键词:隐匿性数目肋骨

邹 真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 影像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肋骨骨折是常见的胸部损伤(约占10.0%~38.7%)[1],患者临床表现为局部明显疼痛,可继发肺挫伤、肺炎、连枷胸等,预后不佳,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还有一些“隐匿”性骨折早期常难以被及时发现导致漏诊。因此,早期准确诊断肋骨骨折的部位及数量,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对于保证治疗效果,避免医疗纠纷有重要意义。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multi-plane reconstruction,MPR)与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技术能够大范围,多角度观察肋骨骨折情况,促使图像更加直观和清晰,以此达到增强诊断效果目的[2]。本研究通过比较64排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与容积再现技术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探讨两种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于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经64排螺旋CT肋骨扫描确诊的肋骨骨折患者48例,其中男性28(58.33%)例,女性20(41.67%)例,年龄36~93岁,平均年龄(71.71±12.43)岁。

纳入标准:①存在明确胸部外伤史者;②既往无明确胸部外伤史,但临床表现为局部胸痛者;③胸部摄片存在可疑肋骨骨折者;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无法屏气有运动伪影,影响诊断;②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不全者;③存在病理性肋骨骨折者;④有严重疾病患者,或伴有CT检查禁忌证者。

1.2 方法

采用PHILIPS Ingenuity Core 128 64排螺旋CT对48 例患者进行扫描。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双臂上举(部分双臂不能上举患者将双臂叠放于胸前),先进行定位像扫描,确定扫描范围自胸廓入口至第十二肋骨下缘,然后一次屏气完成全肋骨的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00 mA,扫描层厚5.0 mm,扫描层间距5.0 mm,扫描野500 mm。扫描完成后对得到的原始图像进行骨算法重建,重建层厚1.0 mm,重建层间距1.0 mm。将重建图像上传到工作站,对重建的薄层图像分别进行MPR与VR技术处理,根据临床需求调整观察角度以显示骨折的位置、数量及断端等情况。所有图像均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主治及以上医师独立审阅,意见一致时阅片有效。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VR及MPR图像对肋骨骨折数目的显示情况;②比较VR及MPR图像对肋骨隐匿性骨折数目的显示情况;③患者并发症的显示情况,主要包括:胸腔积液、肺挫伤、气胸、锁骨骨折、腰椎横突骨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种技术对肋骨骨折数目的显示情况

48例患者一共发生肋骨骨折92处。第一至十二肋骨发生骨折数目分别为,第一肋骨数目为1处,第二肋骨为2处,第三肋骨为11处,第四肋骨为17处,第五肋骨为13处,第六肋骨为5处,第七肋骨为4处,第八肋骨为6处,第九肋骨为7处,第十肋骨为13处,第十一肋骨为8处,第十二肋骨为5处。MPR图像显示肋骨骨折91例,骨折检出率为98.91%。VR图像显示肋骨骨折83例,骨折检出率为90.22%。两种技术对肋骨骨折数目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VR及MPR图像对肋骨骨折数目的显示情况

2.2 分析两种技术对肋骨骨折性质的显示情况

本组48例患者92处骨折中,完全骨折50处,隐匿性骨折42处。隐匿性骨折包括线性骨折14例,凹陷性骨折28例。MPR图像在诊断线性骨折漏诊4例,凹陷性骨折漏诊6例。VR图像在诊断线性骨折漏诊查8例,凹陷性骨折漏诊15例。见表2。

表2 MPR及VR图像对肋骨隐匿性骨折数目的显示情况[n(%)]

2.3 分析患者并发症情况

10例患者同时存在肋骨骨折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分别为胸腔积液3例(6.25%)、肺挫伤3例(6.25%)、气胸1例(2.08%)、锁骨骨折1例(2.08%)、腰椎横突骨折2例(4.17%)。

3 讨论

肋骨连接胸骨和胸椎而组成胸廓,具有保护胸部脏器的作用。本研究中,48例患者一共发生肋骨骨折92处。其中,第一至三肋有14处(15.22%);第四至十肋有65处(70.65%);第十一至十二肋有13处(14.13%)。笔者发现肋骨骨折多数发生在第四肋骨至第十肋骨。主要是因为第一至三肋骨受到肩胛骨、锁骨以及肩带肌肉保护,所以骨折情况相对较少。第十一至十二肋骨活动度较大,具有缓冲能力,所以骨折的发生也相对较少。肋骨骨折发生错位时,可并发血胸、气胸或者血气胸,导致肺部受压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如果骨折断端损伤大血管或者心脏则极易引起患者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因此影像科医师应采取有效诊断方法,辨别骨折的部位、数量和性质,避免漏诊发生,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3]。

多层螺旋CT是指多排探测器结构,球管一次曝光可以同时获取多个层面图像数据的成像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无创、分辨率高等特点。64排螺旋CT采取新一代大功率高毫安输出球管,探测器达到64排,扫描轨迹呈螺旋状前进,能够快速、不间断地完成容积扫描[4]。多层螺旋CT后处理功能强大,能以感兴趣区为中心重组图像,提高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检出平扫中难以发现的细微骨折。容积扫描采集到的数据清晰度与轴位图像一致,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等图像重组后,可以得到高清晰度、全方位的高质量图像[5]。64排螺旋CT应用于肋骨骨折检测,减少了患者的呼吸运动伪影,去除了普通X线重叠结构的干扰,能清晰显示肋骨的解剖结构,同时能检出肋骨骨折常伴发的胸腹部损伤。扫描完成后图像经多平面重建与容积再现等图像重建技术后处理,能够获取任意切面图像,完成三维重建、器官重建等[6],辅助医生更直观立体地观察、分析感兴趣区的细节和空间解剖关系。

图像重建是采取原始数据通过计算机各种特点重建算法处理后引起的横断面影像的技术,包括容积再现技术、多平面重建技术等。容积再现技术利用全部体素的CT值,行表面遮盖技术并和旋转相结合,加上假彩色编码和不同程度的透明化技术,使表面与深部结构同时立体地显示。容积再现图像立体感较强,可以任意角度进行旋转,伪彩处理后的图像更加接近人体的解剖结构,但相较其他重建技术图像分辨率较低[7]。由于容积再现技术主要显示肋骨外缘的骨皮质,而对肋骨内缘的骨皮质有一定遮挡,因此对部分骨皮质形态改变轻微的不完全性骨折极易漏诊。多平面重建技术即将扫描范围内所有的轴位图像叠加起来再对某些标线标定的重组线所指定的组织进行冠状位、矢状位、任意角度斜位图像重组,可以更好显示组织器官的解剖结构,有利于全身组织器官病变的准确定位[8],以及对病变的范围、毗邻关系等的定位判断。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够获取多方位及任意角度的图像,对于感兴趣区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清晰显示单个肋骨形态,完整显示肋骨及肋软骨的所有信息,能显示肋骨细微结构的变化,包括肋骨骨折线的走行、肋骨边缘等情况[9]。特别是容积再现图像不容易发现的轻微隐匿骨折,多平面重建图像能观察局部骨碎片的大小、移位等情况,能够弥补容积再现技术的不足。两种技术还能够从不同角度显示肋骨骨折引起的并发症,比如:胸腔积液、肺挫伤、锁骨骨折、腰椎横突骨折等。

本研究通过观察肋骨骨折的位置、数量、性质及断端等情况,比较64排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与容积再现技术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效能。两种技术在对肋骨骨折数目的诊断时,结果显示,容积再现技术显示肋骨骨折83处,可疑或者未显示骨折9处。多平面重建技术显示肋骨骨折91处,可疑骨折1处。两种技术对肋骨骨折数目的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技术在对隐匿性肋骨骨折数目的诊断时,结果显示,92处骨折中隐匿性骨折42处,多平面重建图像检出32例(76.19%),容积再现检出19例(45.24%)。两者相比,多平面重建较容积再现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较高。在对48例患者肋骨扫描时,笔者发现有10 例患者同时存在肋骨骨折的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0.83%,分别为胸腔积液3例(6.25%)、肺挫伤3例(6.25%)、气胸1例(2.08%)、锁骨骨折1例(2.08%)、腰椎横突骨折2例(4.17%),与林海洋[1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与容积再现技术能够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效能。

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具有简便、快速、无创、图像分辨率高等优点,对肋骨骨折的诊断及并发症的检出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肋骨骨折数目的检出率、隐匿性骨折数目的检出率均高于容积再现技术,诊断效能优于容积再现技术。两种技术联合应用,能相互补充,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猜你喜欢
隐匿性数目肋骨
移火柴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哲对宁诺尔》方剂数目统计研究
迷人肋骨
牧场里的马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导丝定位在乳腺隐匿性病灶切除中的应用
隐匿性HBV感染分子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肋骨带外固定加外敷万伤接骨膏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日安,白天
肋骨四位像应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