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商州区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属于长江流域的丹江支流发源地,西北地势高,东南地势低,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山地季风气候,适合核桃生长发育,为核桃的优势产区。据统计全区现有核桃树4.39万公顷,结果树1500万株,其中:良种面积0.67万公顷,200万株。核桃产量达到3180万千克,产值上升到4亿元。初步建成百亩以上核桃基地有38处,发展核桃专业村达到85个,组建核桃产业专业合作社14个,会员发展到5500人。新发展推广种植红仁核桃200公顷,主要分布在甘河村、任家后、付村、任村、张底、上河、七星村。核桃是商州区林业综合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开展核桃园科学管理,防治核桃树病虫害很有必要。核桃举肢蛾是为害商州区核桃果实的主要害虫,根据该虫在商州区的发生发展规律,结合各种气候因素,对该虫发生状况进行预测预报,掌握最佳防治时间,采取综合防治,从而达到科学防控的目的,提高核桃产量和质量。
核桃举肢蛾又名核桃黑,属鳞翅目举肢蛾科的昆虫,分布于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核桃主产区,商洛市商州区是主要为害区域,根据调查为害果实占到产量的40%~60%,经济损失相当严重。其为害是成虫把卵产于果实上,孵化后以幼虫蛀入核桃果内以后,随着幼虫的生长,纵横穿食果皮为害,使被害的果皮发黑变质,并开始凹陷,核桃仁发育不良,表现干缩而成黑仁,故称为“核桃黑”。有的幼虫早期侵入硬壳内蛀食为害,使核桃仁变枯干瘪。有的蛀食果柄间的维管束,引起早期落果,严重影响核桃产量。核桃举肢蛾是专性蛀食核桃果实的大害虫,核桃受害后,青果变黑而早落,存留的黑果也失去了其经济价值。该虫已成为商州区核桃生产中的第一大害虫,每年造成的黑果占到总产量的1/3~1/2,经济损失在320万元,是目前核桃生产中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多年来,商州区就核桃举肢蛾的防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为害依然严重,还需要今后不断地坚持科学管理,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把核桃树病虫害控制在不造成灾害的范围内。
1.核桃举肢蛾的生活史。该虫在商州区一年发生1~2代,以第一代为害为主,为害性比较严重;第二代发生量较少,为害较轻,核桃接近成熟,种仁基本长成。根据商州区多年防虫测报调查数据,该虫发育规律性较强,9月中旬,该虫以老熟幼虫潜入核桃树下2厘米左右深的表土层中结茧越冬,翌年5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化蛹,化蛹盛期为6月中下旬,成虫羽化盛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该时期成虫大量产卵,卵期一般为5~7天,孵化后第一代幼虫蛀食核桃青果及核桃仁,在青果内生活25~30天。7月上旬有一部分幼虫发育成熟,结茧化蛹,发育成第二代成虫,8月上旬产卵孵化出第二代幼虫,此时幼虫只取食核桃青果皮,不为害果仁。9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下树潜入表土层结茧,进入越冬状态,越冬幼虫中既有第一代幼虫又有第二代幼虫。
2.核桃举肢蛾的形态特征。
核桃举肢蛾为完全变态昆虫,一生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
(1)卵。椭圆形,长0.3~0.4毫米,初产时为乳白色,后逐渐变为黄白至孵化时变为棕色。
(2)幼虫。体长8~10毫米,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黄褐色,咀嚼式口器。有胸足3对,腹足6对,气门12对。初孵时为乳白色,老熟时变为黄白色,背部中央有紫红色斑点。
(3)蛹。长纺锤形,黄褐色,长4~7毫米。被蛹,外被黄褐色长筒形茧衣保护。
(4)成虫。体长6~8毫米,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黑色,长有褐色丝状触角一对,复眼红色,有弯月状下唇须一对。胸部有翅2对,有胸足3对。前翅端部1/3处有一月牙状白斑,翅基部1/3处有一圆形小白斑。后翅密被深褐色鳞毛。足白色且有褐色斑,后足胫节环生三束长毛,休息时后足胫节向斜后方举起,故称“举肢蛾”。腹部密布褐色鳞毛,外生殖器位于尾部末端。
3.核桃举肢蛾主要生活习性。核桃举肢蛾幼虫属于寡食性昆虫,专性蛀食核桃果实。初孵幼虫为乳白色,在果面爬行3~5小时后,寻找适当部位蛀入青果,初蛀果面虫孔出现黄白色小水珠,在果面留有痕迹,后变为黑斑。蛀果幼虫串食果肉,一周后果面可见弯曲的褐色虫道。随着幼虫食量的增加,果肉被食,果皮下被虫粪充满,加之青果输导组织被破坏,果皮变黑,皱缩凹陷,青果变黑,俗称“黑蛋蛋”。该幼虫有群居习性,一个青果内常有幼虫2~3头,多者可达5头幼虫。7月上旬核桃硬核期前蛀食的幼虫,可蛀食核桃嫩果仁,造成早期落果;核桃硬核期后蛀果的幼虫,只能蛀食青果肉,使核桃核果营养不足,造成核仁不饱满,出油率低,品质下降,产量降低。该虫以老熟幼虫随落果入土并结茧越冬,多分布于被害核桃树冠下2厘米左右深的表土和杂草中。该虫迁移性差,有连年反复为害同一株核桃树的习性。
核桃举肢蛾成虫白天多静伏于叶背或草丛中,后足举起,对短波光趋性较强,在日落前1~2小时较为活跃。该虫多在黄昏时交尾,交尾时雌雄成虫外生殖器粘连,成虫虫体并列状静伏于核桃青果或叶背上,交尾时间一般为70~90分钟。一头雌性成虫可产卵25~30粒,常产卵于两果相连处或核桃果柄处。
4.核桃举肢蛾的区域性发生规律。根据在商州区核桃主产区观察研究,发现核桃举肢蛾的为害程度一般阴坡核桃园重于阳坡核桃园,荒芜潮湿核桃园重于常年耕种的核桃园,深山区核桃园重于浅山区核桃园。降水强度对核桃举肢蛾的发生也有影响,因为该虫的越冬幼虫大部分处在地表2厘米左右的熟土层中,短时间暴雨会对地表造成冲刷或淹没,致使虫体伤亡或淹杀;如在孵化期遇短时间暴雨,会对卵和初孵幼虫造成一定的杀伤,从而减少虫口数量。但如遇较长时间连阴雨使光照时间减少,光照强度减弱,易造成高温多湿环境,反而有利该虫发育,容易形成虫害爆发。
根据多年在商州区核桃主产乡镇村组防治试验,一般核桃举肢蛾的化蛹率达到25%,羽化率达到室内15%(室内饲养观测的指标),室外达到10%(室外观测调查的指标),根据农事活动观察,在小麦蜡黄期,大麦和油菜成熟期,是进行树冠喷药防治的最佳时期。
1.物理机械防治。
(1)人工除虫措施。包括组织人力捡拾树下脱落的黑虫果,清理树下枯枝落叶和杂草等措施。由于核桃举肢蛾幼虫取食核桃青果获取养料完成自身发育,蛀食造成青果组织被破坏,且果皮下充满虫粪,使青果变黑,黑果带虫脱落。脱落的黑果内带有大量举肢蛾的幼虫,在每年6月下旬至9月中旬,可对树下黑果及时捡拾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地下30厘米以上,可直接杀死大量的核桃举肢蛾幼虫。根据测试,连续彻底捡拾虫果三年,虫口量会降低85%以上。针对老熟幼虫有在枯枝落叶、杂草、树缝结茧的习性,可清理枯枝、落叶、杂草,并对树干采取清理、用石灰水涂白等措施(用硫酸铜、生石灰、水按1∶20∶60的比例配制),达到降低虫口数量的目的。
(2)破坏幼虫越冬环境。依据老熟幼虫绝大多数有在核桃树冠下2厘米深的土层中越冬的习性,在9月下旬至翌年5月上旬,可对核桃树下土壤进行翻耕,深度达15厘米以上,在冬季可以把越冬幼虫暴晒和冻死,效果较好。农田内的核桃树由于连年耕种,核桃黑果发生较轻,尤其是每年进行冬季深翻的果农、果药、果菜套种地块中的核桃树,黑果发生情况明显好于其他地块,甚至不会发生核桃病虫害。
(3)黑光灯诱杀成虫。由于核桃举肢蛾对短波光的趋性较强,在果园可用黑光灯诱捕成虫,每亩核桃园安装一台诱虫灯,有一定的防控效果。
2.生物防治。
(1)以虫治虫。可在每年6月在核桃园释放赤眼寄生蜂,每公顷投放5万头,可有效控制核桃举肢蛾为害。
(2)以菌治虫。在核桃举肢蛾羽化、产卵及幼虫孵化盛期,应用苏云金杆菌、细菌性青虫菌或白僵菌喷雾两次,对核桃举肢蛾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3)化学防治。
①地面触杀幼虫。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在第一代幼虫落地入土前,用500倍20%的吡虫啉或500倍2%的噻虫啉地面喷雾或制成毒土均匀撒施于树冠正投影地表范围内,对落地幼虫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②树冠喷药措施。对于举肢蛾为害比较严重,或因多种原因没采取其他防治措施时,可用树冠喷药作为应急措施,控制该虫不至于成灾。根据测报,当核桃举肢蛾化蛹率达25%或羽化率达15%时,物候期以当地大麦刚成熟或油菜收获时,用2.5%的敌杀死2500倍液或2%的噻虫啉1000倍液进行第一次树冠喷药,以后每隔10天再喷药一次,连续喷3次,防治效果在80%以上。根据防治经验,山谷或郁闭度较大的核桃园,可在羽化期施用2%的敌敌畏烟剂薰杀成虫,有一定效果。树冠喷药应注意事项:做好喷药前的安全防护工作,如戴好手套和口罩,进行配药与防虫喷药,喷药前做好警示标志,严防人畜中毒;人畜饮水的水源地严禁喷药,防止污染水源;严格按浓度配用,规范操作,力求果面喷药均匀。喷药后,如遇雨淋,应及时补喷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