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要为人类谋幸福
钱三强(1913.10.16—1992.6.28);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罗布泊深处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中国首次核试验爆心”。
1964年10月16日15时,在这里,一朵巨大的蘑菇云伴随着一声冲天巨响,缓缓升起在戈壁滩的上空,宣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继美国、前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这一天,恰好是钱三强51岁生日,他魂牵心系的原子梦终告实现。
全世界从此记住了一个名字:钱三强。
1955年,党中央决定发展我国核力量,钱三强成为了规划制订人。1956年11月,主管原子能工业的二机部正式成立,钱三强任副部长。1960年,党中央决定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钱三强担任了技术总负责人、总设计师。新中国的核科学事业在钱三强等老一辈科学家的谋划和组织下开始起步,一大批科学家从国内外聚集起来。短短几年,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就从建所初期的十几个人增加到了一百五十多人,他们日后都成为了新中国核科学的创业者和奠基人。1979年,钱三强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身份兼任浙江大学校长。他在继承浙大求是校训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创新精神,为浙大人才培养和国际学术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79年4月,当钱三强第一次与浙大师生见面时,就向浙大师生员工提出,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又红又专的方向;提倡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继承和发扬“求是”精神,培养和鼓励“创新”精神等。
此外,钱三强还着力提倡新的教育理念,避免学生“读死书,死读书”,重视交叉学科的学习,倡导跨学科学习和研究。
“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钱三强在浙大兼任校长虽然只有短短三年,但他“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的高尚品质,以及为浙江大学建设和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里。
1982年,年近70的钱三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借用了马克思的一段话回顾了他对原子能事业的坚持与热爱:“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