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俊崇

2023-01-18 13:10
军工文化 2022年12期
关键词:工学院热工核动力

于无声处作波涛

于俊崇(1940.12.5—);中国工程院院士,核动力专家。

1965年,刚从南京工学院毕业几个月,于俊崇就调到了刚刚开始起步建设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致力于反应堆热工水力设计与研究。他这一干就是四十多年,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一专业领域,和核动力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了坚守在国防科技战线上一名名副其实的老兵。

于俊崇对核动力的最初认识源于中学时读过的一本杂志。杂志的名字记不清了,上面介绍了原子能,说一个火柴盒大小的铀235可以带动一列火车绕地球许多圈。这给当时的于俊崇留下了深刻印象。

现在看来,这种说法是不够准确的,但当时他因为这个说法对核能产生了浓厚兴趣。带着这份兴趣,1960年高考后,于俊崇申报并考取了南京工学院的工程热物理(工业热工)专业。1965年7月,于俊崇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时称二机部九院,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到青海省西宁市报到。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开始新一代核动力装置方案的预研。在工程现场,由于参建单位众多,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多,往往面临各单位互相扯皮的局面,在这个时候,于俊崇总是从事业、从国家的角度考虑问题。

常常有人问于俊崇怎么不争辩?他回答说:“争论下去,什么时候能解决问题呀!我们的使命是要推进工程进展。”就是凭着这种科学严谨的态度、创新进取的精神和神圣的使命意识,在核动力技术的科学高峰上,于俊崇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向上攀升着。

1999年,于俊崇开始担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重点工程总设计师。2000年,他又被任命为国家重点工程副总设计师。

在协调解决所有设备在设计、研制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时,为了能及时决策,于俊崇常年奔波于总装厂和近40个设备厂之间,先后解决了数十项重大技术问题。在那段最紧张的时间里,于俊崇面临着巨大压力。“当时,一听现场有人给我打电话,汗毛都竖起来了,压力真是非常大。”于俊崇本来就有高血压,那段时间,即使每天一片降压药改吃两片,血压都降不下去,头皮一碰就疼。天道酬勤,几十年的努力付出令于俊崇获得了国家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以及其他很多荣誉,有核工业的、国防科工的、全国总工会的,还有党中央和国务院联合颁发的。提起这些荣誉,于俊崇总说:“事是大家共同干的,我贪了天功,惭愧!”

猜你喜欢
工学院热工核动力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彭士禄:核动力事业的“垦荒牛”
基于信息化的《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热工仪表自动化安装探讨的认识
智能控制在电厂热工自动化中的应用
核动力第一舰
The rationale for Business English Syllabus
基于ASME Ⅲ核动力设备阀架抗冲击强度分析
倘若“菲莱”使用的是核动力
A Report on Observ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Clas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