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静静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治医师、博士
很多中年人平时忙于工作,口腔出现一点小问题或者不舒服,并不会引起他们的重视,比如牙齿冷热刺激疼、刷牙出血、吃饭塞牙等,他们都不当回事。很多牙病被一拖再拖,直到问题加重,影响到日常生活了才去就诊。其实,识别常见的口腔问题,及时治疗,才能做到口腔健康。
龋病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近九成的中年人和几乎所有的老年人口腔内都有龋齿,而治疗率却很低。尤其是老年人,龋病治疗率仅4%,形势十分严峻。龋病发生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得到大众足够的重视。
细菌、食物、宿主(牙和唾液),再加上一定的时间,集齐这四个因素就能将牙齿破坏。这也是龋病发生的“四联因素”。通俗地说,导致龋病的原因就是牙齿没清洁干净,不爱刷牙用牙线,还经常吃甜食,牙齿发育不好,唾液少,一段时间后就很可能得龋病。
龋病四联因素
一般情况下,龋病并不会危及生命,而且进展缓慢,早期也没有明显症状。甚至有人认为,龋病是一种正常的牙齿老龄化现象。但是,随着龋病的发展,特别是龋损往牙齿内部发展,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和颌骨炎症等。牙齿不断被破坏,会逐渐形成牙冠缺损,再到成为残根,最终不得不拔掉。细菌和炎症还会进一步破坏牙槽骨,感染、破坏颌骨。此外,龋齿还会作为病灶,引起内脏器官疾病。
目前的技术还不能让牙齿硬组织再生,因此,龋病的治疗目的是终止病变发展,保护牙髓,利用生物材料恢复牙齿正常的形态和功能。在龋病早期还没造成牙体损坏时,可以通过药物或材料再矿化等技术,让正在脱矿的牙体重新矿化。当龋病造成了牙体损坏时,无法通过再矿化恢复,只能补牙,也就是采取机械方法去除龋坏组织,再利用生物材料将牙洞充填,恢复牙齿原有的解剖结构。
预防龋病要从病因入手。首先是控制菌斑的形成,牙菌斑每天都会形成,尤其在夜晚睡觉、口腔不活动的时候。所以,如果能做到每天早晚认真刷牙,饭后漱口,使用牙线或牙间隙刷清理牙缝,将滞留在牙面上的牙菌斑和食物残渣清洁干净,细菌就不能繁殖产酸,进而破坏牙齿。第二就是从饮食入手,少吃甜食和饮料,多吃富含纤维、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健康食物。第三就是改善宿主因素(牙齿、唾液)。发育良好的牙齿可以抵抗细菌的侵害,正常的唾液可以促进牙齿再矿化、冲刷牙面,使牙面保持干净。所以,及时治疗存在发育缺陷或深窝沟的牙齿,以及唾液腺疾病,可以降低龋病发生的概率。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中老年人的牙周健康率不到10%。牙周病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首要疾病,不仅影响牙齿的安危,对全身系统性疾病也有雪上加霜的作用。牙周炎可能会加重糖尿病;牙槽骨吸收的患者心脑血管的发病率也会增加。由于牙齿松动使得咀嚼效率降低,增加胃肠道负担,易引起消化道疾病。
人类的口腔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环境,是细菌附着、滋生繁殖的良好场所。牙周病主要是牙周致病菌和人体免疫系统等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大量牙周致病菌攻击、损伤牙周组织,人体的免疫系统会通过牙周组织对细菌和造成的破坏进行防御抵抗、修复,而人体的抵抗过程也会损伤牙周组织。如果牙周致病菌形成的牙菌斑和牙结石长期得不到有效清除,这个攻击和抵抗炎症的过程就不断刺激、损害牙周组织,导致牙周组织退缩、牙槽骨吸收,最终导致牙齿松动、脱落。另外,吸烟、喝酒以及全身性疾病也会诱发或者加重牙周病。
口腔疾病影响心脑血管健康
牙龈出血通常是牙周病的早期症状,如果出现牙龈炎出血、牙周袋溢脓、口腔异味和牙齿松动等症状,那很可能就是牙周病。根据不同的情况牙周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牙周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基础治疗主要针对造成牙周病的病因进行治疗,消除各种可能的致病因素,消除和控制牙周组织的炎症。医生通常会先进行常规的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还可能结合必要的牙体牙髓的治疗和咬合调整,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患牙,根据牙周炎情况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等。这个阶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患者应戒烟戒酒,坚持每天做好个人口腔卫生保健。根据医生对牙周治疗的效果评估,可能还会有牙周手术治疗和修复治疗等。在整个治疗期间,患者要依从医生的医嘱,定期检查,监控牙周组织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预防牙周疾病的关键是控制菌斑,包括自我预防和专业预防。自我预防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使用牙线、牙间刷或者冲牙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很重要。专业预防则需要我们定期地去医院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去除牙菌斑和牙结石,每年至少洁牙一次。及时就医,去除口腔内局部不良因素:改善食物嵌塞、改善不良修复体等;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和控制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年轻的时候还好,随着年龄增大,就开始塞牙。有些人认为塞牙是年龄大的正常现象,但其实这是一种病理表现。如果不及时处理,放任发展,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塞牙症状,甚至引起其他口腔问题。堆积在牙缝隙里的食物腐败、发酵,产生口腔异味,细菌滋生。轻则导致口臭逐渐加重,牙龈肿胀出血,牙齿出现更大的龋洞,重则导致牙齿松动脱落。
引起食物嵌塞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牙齿出现问题。
龋病:牙齿出现龋洞,特别是牙缝处的龋洞,是食物嵌塞的“绝佳”位置。
修复体外形不良:有些龋坏牙齿修补后或者做牙冠后仍然塞牙,很可能是牙齿邻接关系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
牙列拥挤不齐:牙齿歪歪扭扭、层层叠叠地排列,没有形成良好的邻接关系,在咀嚼的时候往往会将食物压进不齐的牙间隙,造成塞牙。
牙周病:健康的牙齿之间应是粉色有弹性的牙龈乳头充满,而牙周炎会导致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邻牙之间的间隙暴露并增大,咀嚼时食物就会从水平方向被挤进牙缝。
牙齿伸长:牙齿严重龋坏或者脱落后没有及时修复,造成对颌牙齿伸长,相邻的牙齿高度不一,咀嚼时异常的咬合力就会将食物压进牙间隙。
已经出现食物嵌塞,首先要找医生检查,找出导致嵌塞的原因,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牙齿本身的龋病、磨耗等,可进行充填修复;牙齿排列不整齐,牙齿错位,可及时矫正牙齿;修复体、种植体邻接关系不好,可调整修复体和邻牙关系;牙齿缺失,可及时修复缺失牙,调整伸长牙;智齿倾斜,可拔除阻生的智齿;如为牙周病,则需要积极治疗。
除了及时治疗相应的口腔疾病,生活中也要加强自我口腔护理,及时清理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如饭后漱口,使用牙线清洁牙缝,早晚认真刷牙,也可使用冲牙器和牙间隙刷辅助清洁牙缝。
牙齿敏感是中老年人的又一大痛处,虽然问题不严重,但却严重影响大家的生活。“刷牙就敏感”“吸口冷风、喝口冷水牙齿就打颤”“吃点酸水果牙齿就倒了”……牙齿敏感,也叫牙本质敏感,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据统计,每10个中国人就有3人患有牙本质敏感。
正常的牙齿不会因为冷热酸甜刺激而敏感,因为牙齿的最外层有坚硬的牙釉质,这是一层坚固的铠甲,为内层柔软的牙本质挡住刺激。当牙釉质受损、牙龈萎缩等原因导致牙本质暴露在外时,冷热酸甜等刺激就会直接作用在牙本质,通过牙本质小管内的液体流动传导到牙髓的神经,就出现了短而尖锐的酸痛症状。
多种原因会破坏牙釉质等包绕牙本质的组织,导致牙本质暴露,产生牙本质敏感。导致牙齿敏感的可能有以下原因:
机械磨损牙齿:刷牙太用力,尤其是习惯横刷牙齿;牙刷刷毛太硬。
酸性物质破坏牙釉质:酸性食物、饮料,酸性物质对牙釉质有分解软化作用,尤其是进食后马上刷牙,更容易破坏牙釉质;酸性药物;工作环境带“酸”(如电池工业车间、氯制剂消毒的游泳池等);胃食管反流、妊娠反应等情况下的胃酸。
病理原因:牙龈退缩导致牙根表面的牙本质暴露,使得牙齿容易因外界刺激而敏感。
牙齿敏感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对于轻度的牙本质敏感的牙齿,一般采用比较简单的脱敏方法,就是用各种脱敏材料将暴露的牙本质小管阻塞封闭起来,比如氟化物、氯化锶、氟化铵银、树脂类封闭剂,以及激光治疗等等。对于敏感较严重的较大的牙体缺损,比如牙颈部的楔状缺损,可以在专业医生的判断后进行填充治疗,哪里缺损补哪里。以上方法都解决不了的牙敏感问题,可以采取做牙冠或者去除牙髓来治疗。
轻度或者早期的牙敏感可以在日常的口腔护理中进行预防和缓解。首先是从病因上预防牙本质暴露,比如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使用中软毛的牙刷;刷牙力量不能过大;减少酸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进食酸性食物和饮料后及时漱口,至少1小时后再刷牙;谨慎使用家庭牙齿漂白产品;定期口腔检查,及时诊治牙周疾病、夜磨牙症、牙齿过度磨耗等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