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站 卓林林
西平县辖20 个乡镇(街道、管委会),总人口88 万,其中乡村人口67 万,国土三调耕地面积7.6 万hm2。西平县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温水自然资源丰富。西平县是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的农业生产大县,也是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生产大县。全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在13.33 万hm2以上,粮食总产96 万t 左右,被誉为“豫南粮仓”,其中小麦种植面积常年在7.2 万hm2左右。“西平小麦”荣获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名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西平县扩大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推广小麦单品集中连片种植,形成规模优势。小麦品种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弱春性品种为辅。半冬性品种以西农979 为主,搭配伟隆169、华伟305、西农585、西农165、天宁38、郑麦369、百农207、百农4199 等;弱春性品种以西农9718 等为主,搭配郑麦101 等。同时,西平县做好万丰269、中麦578、西农529、豫农186、郑麦1860、百农307 等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杜绝种植未经审定和未经试验、示范的小麦品种,全县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小麦黄花叶病重发田块,主要种植遂选101、郑麦119、淮麦43、郑麦366 等品种。
西平县小麦整地以早、深、细、实、平为目标,实现秸秆还田与深耕相结合。秸秆还田要做到“切碎、撒匀、深埋、压实”;深松(30~35 cm)和深耕(25~30 cm)力争3~4年1 次,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提高土壤涵养水肥能力;旋耕要与耙耱相结合,两旋多耙,耕深在18 cm 以上,达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土壤如果翘空,容易导致播种过深,从而影响出苗或造成弱苗。
针对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板结等问题,种植小麦地块建议施用生物菌肥或有机-无机复合肥或腐殖酸复合肥。配方施肥以平衡施肥为原则,适当减施氮肥,增施钾肥,补施磷肥、微肥。一般每667 m2小麦底施纯氮12~15 kg、五氧化二磷4~5 kg、氧化钾5~7 kg、硫酸锌1 kg。底肥与追肥相结合施用,推广氮肥后移。针对已明显出现死苗或减产严重的异常地块,整地要做到:在秸秆还田基础上深耕25~30 cm,同时施入经过高温腐熟的有机肥、商品有机肥或生物菌肥;在耙地前每667 m2用碱性土壤调理剂(含CaO、MgO、SiO2等,pH 为10~12)30~40 kg 或生石灰40~50 kg 撒于地表,然后耙耱混入土中;施用磷、钾含量较高(配方24-12-12)的硫酸钾复合肥料,每667m2施量40~50 kg。
小麦播种以适时、足墒为前提,如墒情不足,应浇水补墒,做到补墒均匀一致,严禁撵墒播种和欠墒寄种。半冬性小麦品种在10 月15—25 日播种;弱春性小麦品种在10 月20—30 日播种,严禁抢墒早播。在适期、足墒、整地质量高的前提下,西平县要大力推广半精量匀播技术,半冬性品种每667 m2播种量9~10 kg,弱春性品种每667 m2播种量10~12 kg;整地质量差或误期晚播的酌情增加播种量,杜绝盲目无限制扩大播种量。
1.土壤处理。对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结合整地,把吡虫啉等颗粒剂在犁后耙前均匀撒施,然后耙地,使药混于土中,防治地下害虫。
2.采用“杀菌剂+杀虫剂”混合包衣,常用的杀菌剂主要品种有苯醚甲环唑、咯菌腈、戊唑醇、三唑酮、硅噻菌胺等,可以预防纹枯病、全蚀病、散黑穗病等种传、土传病害;常用的杀虫剂有吡虫啉、噻虫嗪、辛硫磷等,可以防治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每一种农药的使用量应根据具体农药产品来确定。
小麦冬前管理以保全苗、促根增蘖、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主要目标。播种后土壤口墒较差的麦田要及时浇水补墒,缺苗断垄的地块及时进行补种,保证苗齐、苗全、苗匀,适时进行中耕划锄,破除板结、提墒增温、消灭杂草,促进盘根和分蘖。杂草发生量大的麦田,选用对路除草剂进行化除,一般在11 中旬至12 月上旬进行,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每667 m2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30 mL+56%二甲四氯可湿性粉剂30 mL 叶面喷雾;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每667 m2用炔草酯50 mL 或甲基二磺隆10 mL 或70%氟唑磺隆3 g,于杂草3 叶期前后喷雾防除,每667 m2用水量30~40 kg,做到喷洒均匀,不重喷、不漏喷。土壤墒情不足的麦田,应在日均气温3~5℃时进行浇灌,要小水细浇,补充土壤水分,避免大水漫灌和田间积水,促进小麦安全越冬。
小麦早春管理以多成穗、成大穗为主要目标,构建合理群体结构,搭好丰产架势。追肥要落实氮肥后移技术,高产田块在拔节期每667 m2追施尿素8~12 kg,其他田块每667 m2追施尿素5~8 kg。弱苗浅中耕结合追肥,促根增蘖;旺苗深锄、深串,加速两极分化,防止倒伏。2 月下旬至3 月上旬,每667 m2小麦用25%丙环唑乳油10 mL+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50 mL,防治纹枯病、麦蜘蛛、麦蚜,并预防锈病、叶枯病。
小麦中后期管理以养根、护叶、提高粒重和改善品质为主要目标。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每667 m2用40%戊唑·咪鲜胺悬乳剂25 g+5%氯氰·吡虫啉50 mL,重点预防赤霉病、穗蚜,兼治条锈病、叶枯病、吸浆虫,在灌浆高峰期再补防1次。结合病虫防治,喷施复硝酚钠、萘乙酸、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尿素液等补充营养,增强抗灾害性,提高粒质量,改善品质。人工拔草、去杂可以提高小麦纯度和商品性。
小麦蜡熟后期收获产量高、品质好,收割过早或过晚,都将造成减产减收,降低小麦商品性,不利于增产增收。小麦收获要掌握标准,适时进行,实现丰产丰收。优质小麦要实行专收、专储,避免混杂,实现优质优价,提高效益。
开展技术培训、强化技术服务,是夺取小麦优质高效的成功经验。农业农村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农业专家技术培训的作用,扎实开展科技服务行动;采取举办专题讲座、印发资料、集中培训、发送手机短信、微信等形式推广生产管理技术;结合全国农技推广补助县项目实施,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搞好苗情、墒情、病虫草情监测,提供生产管理和信息服务。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技术服务指导,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把关键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
1.抓好新品种展示田,引进小麦新品种,建立试验示范基地,搞好品种贮备,加快品种更新换代。
2.抓好高产攻关田,以12 个乡镇区域站为依托,每个区域站建立1 个6.67 hm2的高产高效攻关田,综合运用先进配套技术,开展高产竞赛,培育高产典型。
3.抓好小麦绿色高产创建活动,以专业组织或种粮大户为载体,建立高产创建示范方,集成推广先进栽培技术和减灾增产技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全县小麦大面积均衡增产,使之真正成为广大农民学习的样板,成为全县小麦生产中的新亮点。
1.发展订单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引导预约种植、合同订购,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产销衔接率;大力发展优质强筋小麦,实行区域化、规模化生产,为实现优质优价奠定基础。
2.培育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上级扶持政策,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提高加工转化能力;粮食加工企业要挖掘潜力,内引外联,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开展“西平小麦”精深加工,提升加工产品档次,打造“西平小麦”加工品牌。
3.搞好小麦良种繁育,西平县要以种子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二郎镇、人和乡、宋集镇、五沟营镇、盆尧镇等乡镇为重点,提升质量、创立品牌,建成豫南地区最大的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
4.强化质量标准管控,推进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西平县以五沟营镇、宋集镇、人和乡、盆尧镇、二郎乡、焦庄乡、重渠乡等乡镇为重点,建立“西平小麦”农产品地理标志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特色,提升市场竞争力。
5.要搞好宣传推介,有关部门要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宣传“西平小麦”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认真贯彻《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范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使用,增强全社会参与和监督的积极性;借助中国农洽会、“互联网+”等平台,加大宣传推介,提升品牌影响力,让“西平小麦”这张名片更加响亮。
国家绿色食品原料(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将继续以二郎镇、老王坡管委会、杨庄乡、师灵镇等4 个乡镇为重点,依托目前运营状况良好的种业、农业公司、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28 家农业经营实体开展。重点乡镇落实创建面积333.33 hm2,其他乡镇落实创建面积66.67 hm2。基地要按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程序进行管理,确保种植规范、品质优良、绿色安全,真正起到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为来年大面积创建打下基础和积累经验。
西平县农业农村、工商质监等有关部门要搞好配合,宣传贯彻农业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农业执法,规范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经营和宣传行为;加强种子市场管理,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严禁伪劣种子上市坑农害农,要以质量管理为重点,推行标准化包装,健全种子生产档案,强化种子检验、检疫工作,严格品种调运检疫程序,杜绝检疫不合格和无检疫手续的种子流向市场;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活动,重点解决农药残留超标、化肥滥用等问题,对制售假劣农药、化肥,造成土壤污染、毒化的当事人,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加大农资辨假、识假知识宣传,教育广大农民朋友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