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跃,姚 金,潘其云,李 中*
(1.湖北师范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湖北 黄石 435002;2.湖北师范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以硫作正极活性材料、金属锂作负极的锂硫电池,理论比能量高达2 600W·h/kg,同时,硫还具有价格低廉、储量丰富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锂硫电池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替代品之一,得到广泛应用[1]。传统锂硫电池一般以斜方晶结构的环状单质硫(S8)作为正极,初始还原产物为长链多硫化物Li2Sn(n=4~8),会与碳酸酯类电解液发生亲核加成或取代反应,生成惰性不溶物,覆盖在硫电极表面,引起电池失效[2],因此使用的是能溶解Li2Sn且不与其发生化学反应的醚类电解液[3]。在放电过程中,固相的S8先被还原成液相的Li2Sn,再被还原成固相的Li2S2与Li2S;充电过程是放电的逆过程[1-3]。这种“固-液-固”的电化学反应机制,虽然能加快硫活性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是当电池循环时,液相的Li2Sn在电场与浓度梯度的作用下,会在正负极之间不断地迁移,形成所谓的“穿梭效应”,致使硫活性物质急剧流失,造成电池容量和库仑效率迅速衰减。这是传统锂硫电池循环性能差的主因[1,4]。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将S8与聚丙烯腈(PAN)在惰性气氛下高温加热,能生成一种含硫聚合物正极材料硫化聚丙烯腈(SPAN)[5-8]。在SPAN中,S以短链硫Sx(2≤x≤4)的形式被C——S共价键固定在PAN热解所形成的吡啶环上,不存在斜方晶结构的S8,因此具有完全不同于单质硫的电化学特性[5-6]。有研究发现,放电时固相SPAN的S——S键会断裂,而C——S键不会,从而生成带有C-S-Li片段的固相产物[5];也有研究发现,S——S与C——S键都会断裂,最终产物包含固相的Li2S[6]。虽然SPAN的分子结构与充放电机理还不明确,但上述研究都表明:SPAN的放电产物在电解液中始终保持固态,即整个充放电是一步“固-固”反应过程,不会产生中间态的Li2Sn,因此SPAN与碳酸酯类或醚类电解液的兼容性都较好[5-6]。
这样的充放电机制使得SPAN在循环过程中不会出现长链Li2Sn的溶解问题,能在源头上根除“穿梭效应”,因此循环性能优于单质S8[5-8]。由于PAN的导电性极差,生成的SPAN的电导率只有约10-4S/m,造成倍率性能不理想[7-8]。为了提高SPAN的电导率,以改善倍率性能,人们将特定功能的碳材料或过渡金属化合物与SPAN复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鲜有文献对此进行系统全面的报道。基于此,本文作者综述了近年来利用材料复合策略提升SPAN倍率性能的研究进展,并且总结了这些复合材料的性能。
由于碳材料的导电性较好,将不同形貌和结构的碳材料与SPAN制备成复合材料,可提高SPAN的电导率,从而改善高倍率下的电化学性能。
碳纳米管(CNT)是具有一维结构的碳材料,可以缩短电子和离子的传导路径,常用于锂硫电池硫正极的载体[4]。L.C.Yin等[9]先将丙烯腈和衣康酸在多壁CNT(MWCNT)的表面进行原位聚合,得到PAN包覆的CNT,再与升华硫混合热解,得到SPAN/MWCNT复合材料。该材料在1~3 V充放电,0.5 C、1.0 C、2.0 C和4.0 C下的可逆放电比容量分别为570mAh/g、530 mAh/g、500 mAh/g和450 mAh/g;而没有复合的SPAN材料在4.0 C下的放电比容量只有260 mAh/g。W.Wei等[10]将 PAN、MWCNT和硫粉球磨后加热,得到SPAN/MWCNT复合材料。该产物以7.0 C高倍率在1~3 V充放电,放电比容量达386.7 mAh/g。A.Mentbayeva 等[11]将制备好的SPAN与MWCNT的悬浊液混合,抽滤后获得了一种自支撑的SPAN/MWCNT复合材料。该产物的倍率性能较好,在1~3 V充放电,1.0 C和2.0 C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 200 mAh/g和930 mAh/g。A.A.Razzaq等[12]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自支撑的SPAN/CNT复合电极,CNT的加入提升了材料孔隙率,并构建起良好的电子传导网络,因此材料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该材料以1.0 C在1~3 V循环500次,放电比容量仍有1 106mAh/g。
除了CNT外,具有一维结构的碳纤维也可用来与SPAN复合,以改善导电性。Y.Liu等[13]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柔性自支撑的 SPAN/蒸气生长碳纤维复合材料(SVF)。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结果显示,碳纤维的直径均匀且表面分布有许多小孔。这些孔道可吸收电解液并加快复合材料内部离子的传导;碳纤维良好的导电性则能提高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减轻电化学极化。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SVF在高倍率下的电化学性能较好,以2.0 C在1~3 V循环300次,放电比容量仍能保持在600 mAh/g,库仑效率也接近100%。G.B.Cho等[14]采用静电植绒的方法制备微碳纤维(CFs)层,作为集流体的SPAN复合电极。优化后的碳纤维集流体的质量比金属铝集流体更轻,且碳纤维能够部分插入电极中,缩短电极内部的导电路径。使用负载0.3 g的微碳纤维集流体的复合电极,以2.0 C在1.0~3.5 V充放电,放电比容量可达930 mAh/g。
L.C.Yin等[7]首先将丙烯腈单体加入氧化石墨烯纳米片的分散液中;再通过原位聚合制备PAN/氧化石墨烯材料;接着在水合肼作用下还原,得到PAN/石墨烯;最后与单质硫加热,得到SPAN/石墨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中的SPAN颗粒均匀附着在石墨烯纳米片的表面,当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的质量分数为4%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相对最好,以0.1 C在1~3 V充放电,放电比容量达到1 500 mAh/g;在6.0 C的高倍率下,可逆放电比容量可达800 mAh/g。SPAN/石墨烯良好的倍率性能,是由于石墨烯纳米片可改善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将电导率提升到0.041 S/m。J.Li等[15]将 PAN颗粒沉积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表面,再与硫粉球磨混合,之后加热,制备倍率性能较好的SPAN/rGO复合材料。rGO增加了稳定的导电网络,复合材料以2.0 C在1~3 V充放电,放电比容量可达828mAh/g。A.Konarov等[16]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作为表面活性剂,通过自组装法制得SPAN颗粒附着在rGO片上的复合材料。该材料以2.0 C在1~3 V充放电,放电比容量超过700 mAh/g,而没有复合的SPAN仅300 mAh/g。Y.G.Zhang等[17]利用 SEM 和 TEM 对 SPAN/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进行分析,发现SPAN颗粒均匀地融入了石墨烯构成的导电网络中。这是石墨烯提高SPAN倍率性能的关键。
三维多孔碳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还有发达的孔隙结构,与SPAN复合,可增加材料中的电子和离子的迁移通道[18]。Y.Z.Zhang等[8]首先利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内部含三维微孔碳多面体材料的PAN纳米纤维;再将PAN纳米纤维与硫混合,加热后得到硫/微孔碳与SPAN的复合材料。复合材料中的微孔碳多面体不仅能提高材料整体的电导率,还能作为容纳硫的载体,因此复合材料在具有较高硫含量的同时,还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当复合材料中S的质量分数为54%时,以4.0 C在1~3 V循环,放电比容量以复合材料计算可达370.0 mAh/g,以S计算则为685.2 mAh/g。
3种不同维度的碳材料与SPAN复合,皆能提高倍率性能。石墨烯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及二维层状结构,不仅能使活性材料颗粒均匀负载,也更易形成连续导电网络,因此,SPAN/石墨烯复合材料在高倍率下的性能更好。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某些过渡金属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电子电导率或一定的催化活性,引入硫基正极材料时,能提高正极材料整体的导电性,或加快正极材料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速率,使正极材料具备良好的电化学性能[19]。
Y.G.Liu等[20]将碳酸镍(NiCO3)、单质硫和 PAN均匀混合后加热,制得二硫化镍(NiS2)-SPAN复合材料。SEM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由规则的球形颗粒组成,颗粒直径为200~300 n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分析显示,Ni、S和C元素均匀分布在材料中。NiS2在室温下的电子电导率达55 S/cm,能降低复合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荷转移阻抗,因此,相比于原始的SPAN材料,NiS2-SPAN的倍率性能得到提升。NiS2-SPAN以2 A/g的电流在1~3 V充放电,可逆放电比容量达1 180 mAh/g。A.A.Razzaq等[21]首先通过静电纺丝技术,用PAN和CNT制得了一种自支撑薄膜,再在薄膜上原位生长ZIF-67材料,最后与硫混合,高温加热得到二硫化钴(CoS2)-SPAN-CNT薄膜正极。CoS2的引入能提升正极的电导率,并加快SPAN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速率。当薄膜正极的载硫量达2.4 mg/cm2时,倍率性能较好。以1.0 C在1~3 V循环400次的放电比容量为880 mAh/g;2.0 C的可逆放电比容量能达到667mAh/g。A.K.Haridas等[22]利用静电纺丝工艺,先制得Fe2O3/PAN纳米纤维,接着硫化,得到硫化亚铁(FeS)@SPAN复合材料。FeS的存在不仅可对放电产物Li2S充电时的氧化过程起催化作用,还能提高材料循环过程中的电荷转移速率,因此,FeS@SPAN的电化学性能较好。该材料以1 A/g的电流在1~3 V循环500次,放电比容量能保持在688.6mAh/g。
除了将过渡金属硫化物与SPAN复合外,也有研究者使用过渡金属氧化物来提升SPAN的电化学性能。Y.G.Zhang等[23]利用湿法球磨与硫化的方法,制备了SPAN/氧化镍镁(Mg0.6Ni0.4O)复合材料。原始SPAN颗粒具有光滑的表面,而添加了Mg0.6Ni0.4O的复合材料颗粒,表面变得较粗糙,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相比于原始SPAN材料增加了两倍,有利于降低复合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荷转移阻抗,提升电化学反应活性,因此,SPAN/Mg0.6Ni0.4O的倍率性能要好于原始SPAN。以1.0 C在1~3 V充放电,原始SPAN的可逆放电比容量只有约200 mAh/g,而 SPAN/Mg0.6Ni0.4O 接近 500 mAh/g。Mg0.6Ni0.4O能抑制复合材料中活性物质的分离和聚集,提高正极的稳定性,因此复合材料的循环性能也得到提升。
相比于过渡金属硫化物,过渡金属氧化物与SPAN复合的研究明显偏少。这可能是由于过渡金属硫化物具备较高电导率或催化活性,从而更能得到研究者的青睐,也可制备性能更好的复合正极材料。
传统锂硫电池以单质硫作为正极并使用醚类电解液,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穿梭效应”,导致电池的循环性能差。单质硫在醚类电解液中的“固-液-固”电化学反应机制,决定了“穿梭效应”在传统锂硫电池中难以得到根除。S以短链硫形式被共价键固定在其中且能完全消除“穿梭效应”的SPAN,在近年来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虽然具备良好的循环性能,但电导率差的缺点使SPAN的倍率性能欠佳。将不同结构和功能的碳材料、过渡金属化合物与SPAN复合,以增强SPAN的电导率,并提升电化学反应动力学速率,能改善该材料在高倍率下的电化学性能。
综合来看,相对于一维和三维结构的碳材料而言,石墨烯由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使SPAN颗粒均匀负载,且二维层状结构也更容易形成导电网络,SPAN/石墨烯复合材料在高倍率下能释放出更高的比容量。此外,将具有良好电导率或一定催化活性的过渡金属硫化物与SPAN复合,也能够提升SPAN的倍率性能。
未来关于SPAN的研究,除了继续改善电导率以外,还要关注如何进一步提高硫含量,从而加速SPAN材料的实用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