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基于CAS系统方法的大学生“正能量”培育研究*

2023-01-16 14:03:34魏彬聂元纾
智库时代 2023年2期
关键词:正能量培育能量

魏彬 聂元纾

(昆明理工大学)

一、大学生“正能量”培育研究的时代意义

(一)大学生“正能量”的概念界定

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在研究“正能量”时指出其概念为“给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而在我国,这个词的流行是源于2012年奥运火炬传递期间一篇“点燃正能量,引爆小宇宙”的博文,网友把正能量口号与时事政治结合起来,对本文来说,根据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情况,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探讨“正能量”培育体系,所界定的大学生“正能量”为加强综合素质、超越自我的个人修养以及将自我能量传递给他人、社会的责任使命感。

(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召唤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令人欣慰、令人感动。2018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青年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充分显现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上广大青年的历史使命,时代召唤着当代大学生集聚正能量,创造精彩人生。

(三)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2020年初,疫情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高校教学安排,打破了师生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秩序,“线上课程”成了学生们的常态化学习生活方式,这就会出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无法实现“面对面”正能量传递的现实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都存在极大的挑战,如何应对新变化、新环境,发挥学生主体能量转化是工作难点。高校一线学生工作者研究并培育符合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正能量”体系与路径不仅是工作内容,更是职责使命。

二、CAS系统方法对大学生“正能量”培育的理论指导

(一)CAS理论的核心思想

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简称CAS)理论是美国霍兰.J (Holland John)教授于1994年提出的,霍兰认为“由适应性产生的复杂性极大地阻碍了我们去解决当今世界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因此,将研究重点放在复杂性的一个侧面——围绕“适应性”的复杂性。

CAS理论将系统的成员看作是具有自身目的与主动性的、积极的“主体”,将主体能够与环境以及其它主体进行的主动交互作用视为其具有“适应性”,正是这种主动性、适应性,系统发展和进化才有了基本动因,而宏观变化和个体分化都可以从个体的行为规律中找到根源。霍兰把个体与环境之间这种主动的、反复的交互作用用“适应”一词加以概括。这就是CAS理论的核心思想——适应性造就复杂性。

(二)CAS理论的主要特征

1.强调主体的主动性

CAS系统是主体能在主体之间以及主体和环境之间以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同时推进整个系统向前和演化的一种复杂动态系统。

2.强调主体的共同演化

系统中的主体从所得到的正反馈中加强自身的存在,也给其延续带来了变化自己的机会,这个具体过程就是主体的演化,但主体不只是演化,而且是共同演化,从而产生无数能够适应环境与彼此的主体,这是组织更加强大的推动力量。

3.强调涌现现象的出现

CAS系统认为主体并非是独立的个体,主体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才是系统演变和进化的主要动力,主体间的相互作用是主体适应规则的表现,并具有耦合性的前后关联,而且更多地充满了非线性作用,使得涌现的整体行为比各部分行为的总和更为复杂。

(三)CAS系统方法对大学生“正能量”的指导作用

培育大学生“正能量”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重要内容,包含“学生、传授者、内容、载体”等要素。其中,传授者以科学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等内容为指导,运用科学的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其结合自身条件、社会需求等综合方面,使其形成综合素质强、个人修养高以及将自我能量传递给他人、社会的责任使命感。学生和传授者在相互作用时不是简单、被动的单向关系,而是主动地适应彼此与环境的复杂关系。除此之外,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现实生活与网络世界的复杂变量使得主体间更容易产生非线性相互作用,大学生思想会受到多种信息流的冲击,加之高校学生群体因标识而聚集,势必会涌现出更多的新特征。

综上所述,大学生“正能量”培育工作体系是由学生、传授者等适应性主体相互作用中推进的动态系统,无论是从理论方法论层面,还是现实需求层面,均符合CAS理论的核心思想及主要特征。

三、新时代下大学生“正能量”培育的困难以及思路

随着疫情形势逐渐缓和,社会的生活秩序、高校的日常秩序逐渐恢复常态,高校对大学生“正能量”的培育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如何应对新变化、新环境,发挥学生主体能量转化是工作难点,如何探寻培育困难并寻找解决思路是这个时代的应有之义。

(一)大学生“正能量”培育的困难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时代“正能量”传播的“主体”,同时也是“正能量”教育培育的“主题”。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正能量”培育,社会、高校、个人是相互受益的,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第一,疫情冲击着大学生对世界的原有认知,由于长时间居家上网课,回归到校园生活后,难免产生焦虑、不适应等心理障碍和人际关系紧张等交往问题。

第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就业、创业等各方面竞争压力愈来愈大,作为单个个体的主体性、独特性逐渐被淹没。网络的迅速发展也占据着大学生的业余生活,网络世界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大学生不能抵制网络诱惑的案例层出不穷。

第三,当前国际国内思想意识、社会环境纷繁复杂,社会生活中道德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不好的社会现象频出不穷,不断影响着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价值观的培育。

(二)基于CAS系统方法的大学生“正能量”培育思路

图1 基于CAS系统方法的大学生“正能量”培育体系

CAS理论对指导高校培育大学生“正能量”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主动性”启示高校要注重学生的引导,明确高校、学生、社会、家庭等主体间的作用;“共同演化”启示高校要注重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加强量变到质变的目标导向;“涌现现象”启示高校要注重可以激发学生“正能量”提升的关键因素,推进整体进化。

结合工作实际,高校培育大学生“正能量”的工作应构建“12345”体系,即1个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平台,重视学生主动性;2个目标:让学生“思想活起来、行动活起来”;3个联动:通过创新方式联动“高校、社会、家庭”三者,与“学生”相互作用;4个自信: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个人自知、社会认知、国家信仰”四方面自信;5个内涵:最终使学生的正能量“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成为习惯、融为素质,传递他人”,并形成动态系统。

四、基于CAS系统方法的大学生“正能量”培育路径

(一)从“现象级”话题导入,坚持“学生为主体”一个原则

目前,有些高校依然存在思政课的“大道理”、主题班会的“条条框框”、辅导员的“谈心谈话”等方面将“正能量”的概念向学生灌输的方式方法,这种照本宣科、不接地气、高高在上的方式并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所以在CAS系统方法的指导下高校要给学生提供平台,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创新工作方式,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主题班会,要从“现象级”话题导入,由现实上升到理论,再将理论回归现实、指导现实,善于捕捉适合传播“正能量”的议题,要接地气、学生们欢迎的议题来讨论,给予学生平台。

各部门要真正做到“盐融在汤里”的“大思政”模式,即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要镶嵌在各项工作领域中。任课教师担任“成长导师”,在教学上形成“名师名匠”氛围;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校外名师固定每月开讲日,形成讲坛氛围;团委凝练各专业特色,依托专业社团深挖我院的深厚底蕴,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社区打造“不一样社区文化”概念,依托文体社团打造“有主题的文化月”活动,形成“这里不仅是住的地方还是大学生活的场所”。

(二)将抗疫精神的思政元素融入,激发学生内动力

英雄榜样给人带来的力量是巨大的,高校可以从感人案例中挖掘出鲜活的素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正能量素材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在感悟案例的同时深刻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产生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自豪感,产生对祖国强烈的政治认同,意识到自己肩上的使命和未来的努力方向,励志为国家做贡献。同时,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教师可以通过思政课教学,以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抓手,将学科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机整合,引发学生思考,自己的专业知识如何能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自己要具备怎样的能力,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发挥“第二课堂成绩单”作用,加强“高校、社会、家庭”三者联动

高校要结合学生所需邀请校外专家、抗疫先进人物走入学生中,开展学术类、文化类、热点类讲座沙龙,引起学生思考与共鸣;其次,还可引入弘扬“正能量”的优秀电影,免费播放,结合沙龙、座谈会的互动形式,让学生寻找并坚定理想与信念;可以充分利用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开展歌咏、演讲等比赛,利用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感恩活动,通过社会与家庭的作用推动学生“正能量”的培育。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互联网+”创新创业、“三下乡”社会实践等工作的重视,高校要加强与政府以及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创新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的方式,建设并完善“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志愿者服务基地”等,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并科学认证学生的参与成果,促进“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和支撑作用,在社会实践中武装学生头脑,最终使学生的“正能量”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成为习惯、融为素质,传递他人。

(四)激发“部分带动整体”循序进化,培养“专业、个人、社会、国家”四方面自信

高校在重视学生主体性、主体与环境联动性的基础上,要注重可以激发学生“正能量”提升的关键因素,推进整体进化,通过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个人自知、社会认知、国家信仰”四方面自信,让学生“思想活起来、行动活起来”。

其中,在“专业理论”自信方面,加强专业社团的主体性,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在专业学术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将“专业教师、实践部门、辅导员、学习部”四者联动,明确“专业+管理”式的组织架构,鼓励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扩大专业知识储备,营造“专业走入生活、生活发现专业”的良好学习氛围;在“个人自知”自信方面,面对学生体量大的现实情况,高校要重视培养学生干部,健全学生干部选拔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学生干部的思想宣传、理论研究、文字表达、逻辑沟通等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使其更好地将“正能量”传播给其他学生,促进“共同演化”;在“社会认知”和“国家信仰”自信方面,高校要围绕“进支部、进网络”两大工作法宝,以“观、闻、问、切”为思想工作路径,创新工作方式,让学习宣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活起来,并在大学生中广泛引入视线、引起兴趣、引发转载、引导讨论,最终达到参与面广、实效性强、传播度高的学习目的。

【相关链接】

昆明理工大学(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云南省共建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是云南省综合性重点大学。

猜你喜欢
正能量培育能量
能量之源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诗无邪传递正能量
中华诗词(2017年4期)2017-11-10 02:18:29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环球时报(2015-04-02)2015-04-02 13:30:18
开年就要正能量
都市丽人(2015年2期)2015-03-20 13:32:31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
环球时报(2015-03-16)2015-03-16 11:54:11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9
凝聚办好家长学校的正能量
中国火炬(2014年2期)2014-07-24 14: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