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盼盼 冯朵朵
(新乡学院)
我国反腐倡廉建设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要立足立德树人,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校园廉洁文化是廉政文化和校园文化的高度结合,在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下,大学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意义。
廉洁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的理论知识、信仰观念、制度规范、物质载体以及与之相关的行为方式、价值导向的有机统一[1]。加强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育人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
在一体推进“三不腐”的新时代背景下,校园廉洁文化建设要更加关注腐败行为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和心理因素,扭住“不想”这个根本,补足理想信念之“钙”,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从小奠定干净纯洁的思想根基,养成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的良好道德品质。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青年人才的主要园地,也是培育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的成员重要机构。在大学校园中开展廉洁文化建设与实践,将廉洁教育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之中,是高校落实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要求。
加强大学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是培养全方位人才的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所在,更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内容。深刻认识校园廉洁文化的育人价值,从精神促使师生崇尚廉洁道德品质、拒绝腐败思想和行为,在新一代年轻人心中设立一道坚固的思想防线,是教会青年人才扣好第一粒“廉洁扣子”的应有之举,是营造拒腐防变、清正廉洁氛围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方法。发挥育人价值,就是通过校园廉洁文化让青年学生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深刻领会“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的道理,将廉洁之心落实到行动中去,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
廉洁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珍贵的传承价值。古有“廉善”“廉敬”“廉法”之说,又有“曰清、曰慎、曰勤”之论,从官德修养到家风建设,从生活态度到行为作风,都在教诲后人,如何看待责任,如何敬畏权力,如何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弘扬廉洁文化,离不开与传统文化的结合,需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帮助党员干部提高觉悟、加强修养,切实筑牢思想防线。文化能够发挥浸润人心、感染心灵、升华思想的作用,廉洁文化亦是如此,在青年学子心中一旦形成和内化,就能发挥强大的自我约束力,始终让自己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廉洁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份子,凝聚着伟大的民族精神、革命精神,需要新生一代大力发扬、传承和创新。
当前,很多高校的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在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内容形式单一、方式方法陈旧,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等普遍问题[2],建设成效需进一步提升。
不少学生认为,自己尚未完全步入社会,处于无权无位无名无利境况,廉洁教育与自身相关性不大,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与己无关论”“无用论”的认识偏差,殊不知我们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和国家公民,都有责任维护和营造清正廉洁的社会氛围,这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部分教师也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有的认为教育行业并非政府机构,不是重点反腐领域,从而放松对自己和他人的监督与约束;有的片面理解为廉洁文化建设是学校纪检部门的事,是有关领导一层级的事,认为与己无关。部分校领导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和实践活动中包含了廉洁教育的内容,没有必要再专门列出把大学生廉洁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列为正式课程等。因而在师生群体中,会存在对廉洁文化认识不足,在这种思想认识下,更难以主动参与到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中去,不能形成齐心共建校园廉洁文化的大格局。
廉政教育活动的开展时紧时松,活动不能持久深入,严重地削弱了廉政文化的教育作用[3]。目前,一些校园廉洁文化的开展,大多停留在响应上级要求和工作需求的层面,在一定周期内,能够快速掀起校园廉洁文化活动热潮,短时间内能起到一定的教育引导作用。活动高潮过后,随着工作任务的完成就会随之进入创建低潮,这种隔三差五的短期效应难以发挥潜移默化和入脑入心的育人作用。校园廉洁文化不能仅成为一团热风,而应四季常在具有持续性。另一方面,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前瞻性不足,大多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依然停留在单纯的展板宣传、主题演讲、观看警示教育片等个别活动上,不能够与校园文化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风建设有效的融合在一起[4],其创建成效被大大削弱。
在校园廉洁文化宣传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宣传活动形式单一、传统,缺乏探索性、创新性、时代性,不能跟上新一代大学生兴趣特点,导致学生参与活动比例不高,宣传效果难以评估。比如常见的演讲、书法、绘画等主题廉洁文化活动,由于形式传统、缺乏新意、门槛较高,只有少部分学生参加,往往是有特长的师生才会参与,而且其活动规模有限,大多数师生难以真正参与进去,只能作为旁观者和局外人参与活动观摩,其参与感与收获甚微甚小。因此,传统式的宣传活动受众面较小,传播力和影响力不理想,说服力、感染力、影响力发挥不充分、不到位。另一方面,宣传手段落后,受众面小,难以适应新时代学生普遍喜好,宣传活动和宣传手段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兴趣,难以调动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者,当下多数的廉洁教育方式属于传统式的自上而下灌输模式,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活动相结合,也没有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相联系。
大学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对象包括学校管理人员、行政人员、教师、学生等多个层面主体,内容上分别包含了廉洁从政、廉洁行政、廉洁从教、严于律己等,每一项内容都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但现实情况中,廉洁文化建设多方主体和内容的统筹性,普遍存在重学生、轻教工,重形式、轻内涵的现象。在廉洁教育活动中,制度体系也相对缺失,实践效果缺乏渗透力和影响力;普遍存在着“单边突进”的问题,纪检部门单边推一推,基层院系动一动;有些高校只是由单一部门牵头组织,个别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有关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没有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出发做统筹规划、全局思考,缺少对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联动。
加强大学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可以从提高师生思想认识、注重教育前瞻性、丰富文化宣传载体、完善制度体系等方面展开,促进校园廉洁文化创新发展,增强廉洁教育成效。
廉洁意识需要经历一个持续的教育与培养的过程才能实现教育效果[5]。明确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培养师生树立廉洁意识的高度责任感。廉洁社会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主动参与和监督,廉洁校园离不开每一位师生的积极宣传和践行。促使廉洁文化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吹遍校园每一个角落,丰富教育的对象和主体,增加廉洁文化创建的覆盖面积。加强对新生代青年学子的思想教育,通过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形势政策、国家法律的学习,促使其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保持青年一代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廉洁文化先行者和带头人作用。通过各级党支部、团支部力量统一认识,以微党课、微团课等微课堂形式学习党规党纪,把尚廉思想传递给每一个师生,通过谈体会、写心得,讲述自身对廉洁文化的理解,教育引导学生的廉政意识,不断加强和深化自身修养,强化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廉洁自律意识,从实践中锻炼、培养和提升师生的政治素养,为营造廉洁公正的校园文化积极贡献力量。
廉洁教育的成效不是一蹴而就的实现,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也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它需要一个持续性、系统性、滴灌式的开展过程,促使廉洁理念目化入脑、内化于心、实践于行。因此,一方面。廉洁文化的开展要去“任务化”,要纳入学校年度重要工作内容,制定系统的、可持续的廉洁教育计划,而不只依靠“廉洁文化月”完成廉洁教育任务。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年级的成长阶段和学习需求制定符合阶段特点的廉洁教育和宣传内容。如大一学生处于廉洁教育的启蒙阶段,要学习系好第一粒“廉洁扣子”的重要意义以及汲取古往今来优秀的廉洁文化知识涵养;大二、大三学生要学会从诚信考试、广交诤友、荣誉评选、项目比赛等各项与切身利益相关的实践中践行和发扬廉洁精神;对于即将步入社会工作岗位的大四学生来说,要学会如何廉洁从教、廉洁从政、廉洁办事等内容,要树立廉洁守法、公正严明的规矩意识。三是把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学风建设相统一,相互之间融合开展。把廉洁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暑期社会实践等紧密结合,创建优质的廉洁品牌文化活动。将廉洁元素、廉洁符号、廉洁思想融入其他创建工作中联合开展,相互促进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宽覆盖的校园廉洁文化氛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校园廉洁文化建设要利用能够体现时代化、多样化、立体化的宣传阵地和文化载体,不断增强廉洁文化的感染力、融合度和影响力。一是把校园廉洁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充分挖掘文化经典、历史文献、文物古迹中的清廉思想和廉洁元素,整理古代先贤、清官廉吏的嘉言懿行,弘扬优秀传统家规家训,将廉洁文化与传统历史人物、文学艺术经典相结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如举办廉政文化书法展、剪纸展、话剧展演等,让廉政理念有更多维度、更多元化的传播路径。二是把校园廉洁文化与近代红色革命文化相结合,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的廉洁符号、廉洁故事、廉洁象征,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讲好党的成长历程,优秀共产党员的革命故事、英雄故事,教育引导新生代青年人伟大建党历程中汲取力量,从中国共产党人廉洁为民的事迹中增强信仰,在红色教育中传承和弘扬党的红色廉洁基因。三是要充分利用校园多种传统媒体及新媒体渠道,建设线上线下同步宣传教育的廉洁文化阵地,打造出一批师生喜爱的、效果突出的精品廉洁文化品牌栏目,长期定期规律更新推送。同时,加强校园网络使用规范,净化上网环境,营造出良好的反腐倡廉的网络舆论氛围。让学生处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廉洁教育。四是要将“尚廉”和“反腐”相结合,从正反两方面宣传入手,推动廉洁文化宣传与案件警示教育深度融合。既要树立正面典型,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又要注重发挥负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分级分类开展警示教育,抓典型抓鲜明反面教材,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同类事警醒同类人,更能增强师生对腐败行为的深恶痛之感,提升每个人从自身做起营造风清气正、公平正义社会环境的责任感。
制定完善的制度规范是确保大学生廉洁教育持续化、常态化、规范化开展的保障,对于保障廉洁教育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形成全员重视、全员参与氛围具有重要作用。完善校园廉洁文化制度建设,一是要统筹各级党组织和相关部门,建立齐抓共管、各尽其责、共同发力的工作机制,即校党委的领导和学校纪委的协同下,凝聚行政管理、师生队伍的合力作用,在廉洁文化建设上形成一股绳、一条心、一盘棋、一张网,把好的经验和做法保留下来,探索创新廉洁文化创建模式。二是推进廉洁文化进教材、进课程、进课堂制度,发挥课程育人路径作用,建构廉洁文化教育课程体系,科学规划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课程实施育人效果与反馈评价等机制[6]。三是不断健全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各项保障制度、奖惩制度、监督管理制度,提高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和校园廉洁文化建设的科学性、积极性和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