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分析与汉越翻译实践

2023-03-12 16:00:49谭凌燕
智库时代 2023年2期
关键词:越南语话语语境

谭凌燕

(广西百色市外事办公室)

一、语境及其分类

辞海对“语境”的释义是:“语言环境的简称。狭义的指口头语言中的前言后语,书面语言中的上下文;广义的还包括表达思想时的社会环境,如时代和地域、社会思潮、风土人情等。在许多情况下,只有联系语境,才能明白一个词语所表达的概念,一个句子所表达的判断。”英国语言学家费斯(J.R.Fith)认为,每个词在不同的语境就会有不同的意义。对语境的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研究,语境涉及语义学、语用学、人类学、哲学、认知学等学科。王德春认为,语境就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的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王建平先生认为,语境是交际过程中语言表达式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客观环境因素。何兆能先生认为,语境包括语言的知识和语言外的知识两大类。

那么语境的概念和内涵怎么界定?不同分类方法就有不同的语境分类。简单来说,语境就是语言所使用的环境,所谓的语境可能是单词或短语等的语言语境,也可能是在语用使用中有特定意义的社会背景、文化内涵等非语言语境。根据性质、构成、功能等因素不同,语境的分类也不同。根据不同专家的理论和语言实践,语境大体可分为语言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语境在翻译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源语上下文词、短语、句子的关联性,同时把握源语的社会特点、文化习俗、历史背景等因素以及源语主体话语的身份、场合、意图等,多角度进行分析,深入理解原文,有效、完整、正确地用目标语表达出源语应有的思想和信息,才能将具体语境的语言实现跨文化交际翻译转化。

二、语境分析与翻译

把语言学理论用于翻译研究的创始人费斯(J.R.Fith)在他的《语言学与翻译》《语言分析与翻译》着重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中把语言分析摆在首要位置,认为语言分析是翻译的基础,语言分析是翻译的先决条件。翻译离不开语境,语境离不开对语言的分析。分析语境即是分析语言,语境与翻译的分析就是语言与翻译的研究。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有:雅各布逊把语言符号与翻译结合起来,从语言学、符号学研究翻译对等的问题,认为翻译就是语言行为和语言交际在对等功能下的转化。纽马克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不同语言之间有其共性,提出语言之间是可翻译的。纽马克在语言共性论基础上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策略,语义翻译是译者只在目的语句法和语义的限制内,试图再现原作者的准确语境意义。交际翻译是译文产生的等值效果等同于对原读者产生的效果,交际的目标是译文的读者。此外,纽马克还完善了布雅各布逊、赖斯的翻译功能模式,进一步提出了语言功能与文本类型论,阐释了与其对应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奈达翻译理论分别经过了翻译语言说、翻译交际说、翻译动态对等和翻译功能说。哈蒂姆认为翻译者即跨语言、跨文化交际者。他在其《话语与译者》一书中,运用语篇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话语分析的基本方法,从各个方面对翻译中的语篇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跨语言、跨文化交际中的诸多层面如交际层面、语用层面、符号层面、构成语篇和话语的诸多特征如语篇连篇、衔接、情景、互文等特征,影响语篇与话语意义的各种语域因素如话语场景、话语基调、话语方式等因素,以及翻译过程中处理文本时必须考虑文本类型和文本结构等。

语境是翻译实践的背景依据和基础,根据不同语境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实现翻译的跨文化交际目的,以服务译文读者为目标,实现“原文再现”的等效作用。

三、不同语境下的汉越翻译实践

(1)语言语境。语言语境是指话语的上下文,包括篇、段、句、词等语言结构要素,语法上下文、语义上下文等有机结合的关联逻辑。在翻译转化时,必须要深入阅读原文材料,获取充分材料信息,从词句中掌握语言含义,结构和逻辑关系,抓住原文脉络和层次,准确地将原文翻译成译文。孤立的词语的意义必然是游移不定的。比如越南语“bất thường”一词,可以翻译成“非常的、特别的”,也可以理解为“异常、故障”等。究竟是什么意思,只有放在有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中,建立一定的关系才能使语义由游移变为稳定: thời tiết bất thường 天气变化常;may mốc này chạy bất thường rồi 这台机器出现故障了;khoản chi bất thường 特别支出款项;phòng,chống dịch Covid-19 diễn biến bất thường phức tạp疫情防控形势异常复杂严峻。

再比如汉语的“一定”这个词语,当需要翻译成越南语,如果没有上下文等关联的具体语境几乎没法翻译。如:①需要预留一定的时间办理手续(适当的),以确保在规定时间完成通关。译文为:Cần phải dành một số thời gian làm thủ tục, để đảm bảo hoàn thành thông quan trong thời gian quy định. ②一定要解决口岸拥堵的问题(表示坚决),确保中越两国贸易畅通。译文为:Quyết tâm giải quyết vấn đềùn tắc tại cửa khẩu, đảm bảo mậu dịch thương mại hai nước Trung Việt thông thoáng. ③他这样做一定遭到村民的反对(表示必然)。译 文 为: Anh ta làm vậy chắc chắt mang lại sự phản đối của dân làng.④近年来,我们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表示程度)。译文为:Những năm nay, sư giao lưu và hợp tác giữa hai bên chúng ta đạt được thành quảnhất định.

(2)情景语境。情景语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阶段内各种相对或结合的情况,是语言文化中特定的场景、时间、时间、地点和参与者的综合状态。词汇的语音语调和含义不仅取决于语言因素,而且取决于词汇出现的场景。人类学家Malinowski认为,有必要向读者提供情景语境的相关信息,即物理和时空环境的即时信息,才能更好理解语篇的意义。单词的含义不会单独存在,与上下文密切关联,结合特定的情境才能准确地理解语言。情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交流对象、具体时间、时空和场合的变化都会影响当时的情境。在翻译中要结合具体的情景语境,才能准确翻译。

比如“我—你”是一对人称代词,这对人称代词译成越南语时,要分析说话者和听话者的年龄、身份、关系、场合、氛围等多种因素,即考虑所处的情景语言。人称代词要结合各种情况,有上下级关系、有晚辈和长辈关系,同辈关系等,同时要分析是生活场景还是正式场合,只有这些情景固定了,才能正确翻译。举例:

①我们(两个好朋友)周末一起撸串如何?这个情景下的可翻译成:Cuối tuần tớ và cậu đi ăn nướng thế nào?

②今晚搞点生啤酒,你有空吧?(俩铁哥们对话)译成:

Tối này uống chút bia hơi, mày có rỗi không? 对话中的“我—你”关系非常要好的,在越南人还常用“tao-mày”,这 里 的“tao và mày”没有贬义含义。

③在外交场合中,汉语的“我、你”人称代词将根据身份、职务层级、关系亲疏而翻译成不同的越南语人称代词,比如“tôiông”“tôi-bà” “tôi-ngài” “tôi- anh/chị”,正式场合第一人称“我”一般用tôi,而“你”的译文则需要结合情景才能确定。

临时授予指代性的情况是情景语境重要特点之一,必须了解清楚上下文,话语的背景,才能弄明白指代的真实事物或内容,翻译切勿按照直面直译,这样可能会出现翻译不准甚至南辕北辙的境地。比如,越南人为了表达含蓄,把“上洗手间”称为“Hát karaok”(唱歌),诙谐又形象地表达了含义,那么这个“Hát karaok”就有了指代性(上洗手间)。比如这样一段对话:“A: Lại đến điểm dừng xe nghỉrồi, các anh chị ai mà đi hát karaok thì xuống xe sang bên tay phải, còn không đi hát thì nghỉ trên xe nhé.B:Vẫn còn 2 tiếng đồng hồ mới đến nơi , đề nghị cácanh chị đi hát karaok cho đảm bảo.”

(3)文化语境。文化语境是指语言所承载的社会文化背景,大致包含文化习俗、社会规范、社会审美等内容,各国各民族的文化语境对应的语言有着很大的作用和影响,由于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公序良俗、社会价值与审美也存在差异,对一些行为和话语的理解往往造成理解障碍。这些文化上的差距,翻译时需要在充分了解和理解原文的文化语境的基础上,从译入语的文化语境角度出发,尽量缩短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差距,使源语和译语达到某种程度上的语境共享。翻译时要根据汉语和外国语言的文化差异,翻译要充分考虑读者的文化、心理接受和语言表达习惯等元素,进行准确转化。例如:

①越 南 成 语:nước đổ lá khoa,字面意思是“水从红薯叶上倒了出来”,引申含义是“水没有在红薯叶上留下一点痕迹”,这与汉语的“水过鸭背”的意思一致。

②越 南 成 语“Kén cá chọn canh”,Kén、chọn是“挑、选”之义,cá是“鱼”的意思,canh是“汤”的意思,字面直译是“挑鱼选汤”,其内涵相当于汉语成语“挑肥拣瘦”越南语用“cá ”与“canh”进行类比,汉语用“肥”与“瘦”,尽管选择的事物不同,但其表达的内涵是一致的。

③中国俗语:远亲不如近邻,按字面译成越南语是“họ hàng xa không bằng láng giềng gần”,但是,越南有内涵与汉语“远亲不如近邻”类似的俗语,译者要中国人与越南人的文化和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以越语读者的文化接受心理出发,直接借用越南语的表述:Bán anh em xa mua láng giềng gần。越南语用“bán”与“mua”搭配,体现越南的文化和语言习惯特点。

④越 南 俗 语:Ăn một bát cháo, chạy ba quãng đường,字面直译是“为了吃一碗粥,走三里路”,意思是为了吃一餐饭需经过长途辛苦的跋涉,与汉语的“吃肥走瘦”含义相当。翻译成“吃肥走瘦”更符合中国人的接受心理,中国人更容易理解。

⑤越南俚语:“Phi công trẻlái máy bay bà già”,“Phi công trẻ”是 年轻 的 飞行 员,“máy bay bà già”意思是如老太婆一样老旧的飞机,字面含义是“年轻飞行员驾驶如老太婆一样老旧的飞机”,翻译成汉语“老牛吃嫩草”。

还有很多越南成语、俗语,如Không có lửa làm sao mà có khói,翻译成汉语“无风不起浪”;đầu voi đuôi chuột,翻 译成汉语“虎头蛇尾”;ăn miếng trả miếng,翻译成汉语“以牙还牙”等。因中越两国文化习俗、语言表达、审美的差异,因此汉越的俗语、成语、俚语对应含义的用词、排序、类比等均有一定差异,翻译时要根据各自语言表述习惯和文化习俗,社会审美价值,实现翻译的跨文化交际,准确地翻译出来,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切实提高翻译质量。

四、结语

语境是语言学研究的范围,翻译实践是跨文化、跨语言行为,在翻译过程中,语境的分析与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语境是语言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翻译实践的背景基础。语境对言语行为具有制约作用,只有把语境下的语言研究通透,才能准确把握词义、句法的含义以及语篇的内涵与外延,只有深入分析了解语境,才能完成翻译实践,提高翻译的质量。

【相关链接】

民俗文化,又称为传统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民俗及民众的日常生活。

汉族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汉族先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猜你喜欢
越南语话语语境
纳苏彝语越南语亲属称谓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汉语经历体标记“过”及其在越南语中的对应形式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存在句否定形式与情态特征的比较研究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3
跟踪导练(三)2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0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