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元宇宙的非遗传承保护与传播研究

2023-01-16 14:11王慧乐李姗姗
中国传媒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虚拟世界宇宙文化遗产

王慧乐 李姗姗 周 剑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24)

导语

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大国,全国拥有众多各具特色、多姿多彩、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和丰富多样的文化创意和旅游商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非遗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空间缺失、与现实脱节、难以为继等问题愈发严重。[1]

目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们正在迈进5G通信、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向智慧化的方向飞速发展,例如智慧城市、智慧农业、智慧工业、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能图书馆和智能家居等,非遗传承保护的智慧化是现代高科技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2]在智能化技术发展之下,元宇宙应运而生,它为非遗的传承保护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

“元宇宙”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1992 年的美国科幻小说《Snow Crash》,书中描绘了人们能够在现实世界与数字虚拟世界之间穿梭的场景,人与人之间能够通过精神层面互通连接,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包含经济、文化、政治的虚拟世界。虚拟世界是真实世界的数字投影,与此同时,真实世界同样被虚拟世界反向影响。[3]伴随Web 3.0、工业4.0、社会5.0的进步,元宇宙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产业领域与研究热点。[4]近几年,元宇宙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20年,Neuralink公司将硬币大小的计算机芯片植入猪的大脑,能够实时读取猪的信息;谷歌在I/O大会上公布了名为Starline的3D视频通话技术;2022年,微软以68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游戏巨头动视暴雪公司;Facebook改名为Meta,希望在未来打造“元宇宙钱包”。在国内,元宇宙同样收获了极高的关注度。2021年开始,元宇宙产业委员会成立,学界第一份元宇宙报告发布,“元宇宙”关键词的搜索量急剧上升,新华社成立元宇宙联创中心,中国电信子公司拟采购“元宇宙数字人制作项目”标志着宇宙领域出现最新招标,2022年,江苏卫视举办了首个元宇宙虚拟跨年演唱会,元宇宙作为新的数字交往方式正在渐渐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

元宇宙具有的高沉浸感、创作开源、闭环经济系统、永续发展等特点,为当前非遗传承面临的空间缺失、吸引力低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即让非遗在元宇宙空间重新“活”起来。

1.基于元宇宙的非遗传承保护实现

1.1 元宇宙与数字资源相结合,搭建元宇宙平台

将现有的数字资源合理应用并与元宇宙相关的技术进行整合,能有效提升非遗项目在元宇宙平台建立的效率,有助于非遗与元宇宙的融合。以内蒙古的非遗保护为例,2018年,内蒙古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587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89项。[5]作为富含多种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地区,内蒙古非遗保护中心积极采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非遗进行保护。

在搭建非遗的元宇宙展示传播平台时,大部分非遗的资料可通过查询已采集的数字资源获取,这同样是对目前已采集的数字资源的充分有效应用。例如,实现民间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鄂尔多斯市筷子舞在元宇宙的有效传播,可采取使用服务型虚拟数字人的方式实现,通过服务型虚拟数字人在元宇宙空间进行筷子舞展示,使得这项文化遗产在虚拟空间得到更好地展示与传播。虚拟数字人的模型建立、服装建模、舞蹈动作捕捉、舞蹈场景设置等可以通过对目前数字资源进行资源整合,采取机器学习、视频动态捕捉等工具实现,舞蹈音乐、文字介绍等可直接移植原有数字资源,最终能够使基于元宇宙的非遗宣传平台建立所需的工作量大大降低。

1.2 利用元宇宙虚实空间交互与融合技术增强非遗文化体验感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已经渐渐成型,但是由于目前线上的数字化展示内容仅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传统多媒体形式来展现,实时信息数据单调,互动性差,并未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添加能够吸引受众的因素是使文化能有效传播的途径。

扩展现实技术作为构建元宇宙技术的支柱之一,将人机交互从二维界面过渡到了三维交互,通过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VR)、增 强 现 实 (Augment reality,AR) 、混合现实 (Mix reality,MR) 相结合为用户创建高度交互的元宇宙虚拟世界。[7]运用扩展现实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元宇宙平台展现,能够激发公众用户的好奇心,在呈现上大大增强了沉浸感,带来全新的感官体验。国家级非遗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11个门类,分别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其中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体育、传统技艺等都有可参与性,在现实世界文化传播的过程中由于人力、物力、场地等的限制,参观者接触并切身尝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较少,更多时候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赏;而在元宇宙空间中,通过元宇宙交互设计,最终实现参观者在元宇宙中能够切身体验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阿鲁科尔沁旗的阿日奔苏木婚礼在现实世界中观赏者很难切身经历,观看宣传视频的方式很难起到宣传效果,如果能够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元宇宙平台中全景展现,参观者在元宇宙的虚拟场景中能够切身参与到阿日奔苏木婚礼之中,沉浸感体验有助于观赏者理解和欣赏这项民俗,对这种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会带来很好的宣传效果。

1.3 完善非遗产业链条,探索新型盈利模式

非遗文化给产品带来的溢价空间为非遗项目体验类产品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经济驱动力,实现非遗在元宇宙空间盈利的关键,是探索线上非遗能够带来的收益途径。可以采取开设元宇宙非遗艺术展、元宇宙非遗数字藏品、非遗IP联动、元宇宙非遗游戏设计等方式激发非遗活力,在实现非遗有效传播的同时带来更完善的盈利模式。

1.3.1 元宇宙非遗艺术展

非遗艺术常规的展示传播依托于线下的艺术展,通常会利用光影装置、多媒体投影等设备为用户提供了多方位感官体验。[6]由于元宇宙的沉浸性和互动性,在元宇宙空间同样能够构建感官多元的非遗主题艺术展,这种方式节省了演员、场地、道具等实际艺术展所需的人力物力,参观者能够不受地域时间限制实现远程参观,无形之中极大地扩展了受众范围,很好地实现了展会的开源节流。

元宇宙艺术展应设计合理的符合消费心理的收费机制,如按时长收费制、参观免费体验有偿机制或会员优惠制。实际维护时对艺术展内容进行及时更新,结合互联网特性对艺术展进行积极宣传,能有效地实现元宇宙艺术展持续盈利。

1.3.2 非遗数字藏品

除对非遗体验本身进行变现外,还可以通过数字衍生品实现非遗体验的变现。[1]目前,由于非遗具有非物质性,很多非遗项目难以开发实物衍生品,而在元宇宙时代,随着元宇宙内的经济运转模式渐渐成型,非遗数字藏品将成为非遗衍生品发展的重要方向。非遗数字衍生品的开发可以延伸非遗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当前的非遗变现模式。

1.3.3 非遗IP联动

非遗的传统工艺是民族的、差异化的美,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能焕发与众不同的多维度的吸引力,利用非遗自带的美学属性吸引其他元宇宙新兴产品并与之联动,能创造出超乎想象的经济价值。例如,腾讯《王者荣耀》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跨界合作,合作方式包括推出越剧主题的游戏皮肤及虚拟人物“上官婉儿”的越剧舞台演出[6],越剧精美的服饰、优雅的动作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后形成了新的美学表达,为游戏玩家带来了新的美学体验,向更加年轻的受众有效宣传了非遗的同时也创造了不菲的经济效益。在元宇宙空间同样如此,通过将具有美学价值的非遗与元宇宙中存在的新兴产品进行有效联动,能够实现宣传效果与经济效益共赢。

1.3.4 电子游戏技术

电子游戏技术是元宇宙中最直观的表现方式,通过高性能游戏引擎可以实现建模、场景实时渲染、用户操作与交互等功能,从而降低元宇宙设计者建立虚拟场景的难度。[7]优质的游戏内容能够吸引广大的年轻受众,带来可观的流量与收益。从传播的角度而言,元宇宙游戏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使其比传统讲解类传播更具有吸引力,将互动性较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元宇宙空间中以互动游戏的方式展现,能够以更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例如,内蒙古自治区民间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辽市的科尔沁叙事民歌,在元宇宙空间可以设计歌唱类互动游戏,观赏者可以通过聆听并演唱科尔沁叙事民歌的方式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内蒙古自治区杂技与竞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阿拉善右旗的蒙古族赛驼,在元宇宙空间可以设计竞技类互动游戏,观赏者可以通过在沉浸式的草原场景中进行赛驼,来体验这项传统竞技,感受其中魅力。在提供游戏服务的同时,参考网络游戏的充值设计,采取合理的付费制度,如会员制、点卡制、买断制等方式来实现营收。如果能够实现优质的游戏内容创作,使体验者体验良好,体验者对其自发地宣传同样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产生正面的影响。

1.4 发挥非遗核心价值,实现“现实+虚拟”两个世界双重经营

在现实世界之外,利用元宇宙概念及相关技术,可以营造拟真的非遗体验,虚实空间交互与融合技术能够构建与现实世界具有高拟真度的仿真空间,不受现实世界的空间限制,运用AI、AR、VR等技术在元宇宙空间还原非遗在真实世界的样貌。实现虚拟世界非遗原生空间的重塑。

元宇宙在多种新技术的支撑下能够带来多感官性、超真实化和深度沉浸的体验,但元宇宙阶段的虚拟空间仍不能完全取代现实,注重虚拟世界真实感的同时,真实世界带来的强烈感受同样不能忽视,应注意现实和虚拟两个世界共同经营。因此,在进行非遗文化的元宇宙构建时,需要结合不同非遗项目的特点,在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布局差异化的非遗体验。

例如,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固阳县的莜面饮食制作技艺在元宇宙空间的展示效果限于对此种非遗文化传统的背景了解和学习观摩,在线下观赏者则能够品尝到新鲜的莜面饮食;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阿鲁科尔沁旗的蒙古族服饰图案在元宇宙空间能够以虚拟服饰的方式展现,在观赏者对其产生兴趣后,在真实世界中提供可以购买的蒙古族服饰商品,“现实+虚拟”两个世界相结合能够达到元宇宙与真实世界互利共赢的局面。在线上和线下提供差异化服务,从而通过线上引流带动线下消费,是当前互联网时代被品牌广泛应用的有效方法。这同样适用于处理元宇宙时代非遗的虚拟世界体验与现实世界体验的关系。

1.5 实现非遗从过去到未来的传承,建立更好的保护与传播机制

非遗的传承模式大多局限于师徒之间,传统的口传心授、现场创编等方式会使得文化传承具有一定的门槛。[8]而在未来的元宇宙非遗创作生态中,可以由一定数量的以团队运作为单位的专业内容生产者,团队成员由熟悉非遗文化的指导者、具备用户思维的运营者及非遗体验场景的设计者等专业人士构成[9],能够使非遗文化传承在保留原真性的基础上,提升非遗体验产品的趣味性与传播性。

图1展现了非遗传承保护中,传统的线下线上结合与新兴的元宇宙的关系。传统非遗传承保护运营空间是线上线下结合。非遗传承保护中传统的线下场景是非遗保护项目在实际场地进行软硬件的建设,例如丽江印象就是在实地搭建还原原始文化场景,通过对实际场景内容进行标志和确权,在线下进行传播,消费者通过线下场景消费,形成一个产业生态链,反馈给非遗保护管理者。线上沉浸式场景是非遗保护项目在传统网站、微博、微信上传播或者以短视频的方式进行传播,消费者通过这些线上网络渠道去了解非遗文化,同时通过线上电商进行消费,变现之后回馈给非遗保护管理者。元宇宙形式下的非遗保护运营空间是通过现代科技新技术在虚拟世界中,通过虚拟展示、VR体验和虚拟交互方式让消费者进行非遗体验,通过NET技术实现数字藏品收藏与变现,在元宇宙社交中进行非遗文化传播,通过数字人来进行社交、商品交易,通过VR沉浸式学习来进行教育培训等。

图1 非遗传承保护中传统的线下线上结合与新兴的元宇宙的关系图

2.结论

非遗文化传统的传播推广模式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日趋减小,应寻求更加新奇独特的推广方式,从而吸引大众目光。在元宇宙中,非遗文化管理者可以定期设定非遗文化主题、开展虚拟非遗文化展、更新非遗互动游戏进行文化传播。元宇宙带来了比传统非遗传承与传播更深层次的沉浸式体验的同时,大众也能体验到基于智能媒体的非遗体验的便捷性。非遗文化景观未来借助科技等数字化采样,映射到虚拟世界中,用非遗元素打造的虚拟数字人与线下场馆的结合,虚拟文化社区的社交圈会将非遗文化更好地宣传出去,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和发扬非遗文化,使非遗文创产品及虚拟数字藏品等实现货币交易,这些都将令元宇宙成为未来非遗传承与保护发展的新趋势。

本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全新的技术基础,在国家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通过经济增值和资源充分利用降低经济成本,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虚拟世界宇宙文化遗产
设计让您在喜爱的虚拟世界中自由奔跑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宇宙第一群
Tough Nut to Crack
这宇宙
拥抱虚拟 珍惜现实
立足现实世界 正视虚拟世界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