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盼盼 郭 汀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经肘前部的外周静脉穿刺置入导管,沿血管走行至上腔静脉,是肿瘤化疗患者输液治疗中的常见方法,可将药物直接注入中心静脉,能显著减少血管损害,缓解患者痛苦[1]。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临床实践指南[2-3]指出,PICC置管患者多伴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其他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0%~30%。而置管过程环境管理、手卫生、无菌操作、置管部位消毒等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护理质量指标通过对影响护理工作的患者结局进行评价,构建科学、统一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保证患者安全、改进护理质量[4]。本研究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基本框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两轮专家函询对PICC置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构建乳腺癌PICC置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现报告如下。
选择乳腺癌PICC置管相关领域医护人员共18名为函询专家。纳入标准: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年限≥5年;自愿参与本研究,且能全程参与两轮函询,保证函询意见真实。排除标准:两轮函询期间退出;所提供函询意见不完整或未提供任何函询意见。本研究专家年龄为(52.35±6.20)岁;工作年限:5~10年 12名,>10年6名;文化程度:本科13名,硕士及以上5名;职称:中级15名,副高级或高级3名;其中,医师6名,护理部主任和副主任各1名,护士长1名,专科护士9名。
本研究选择我院PICC护理团队高年资护士6名组建质控小组,包括主管护师4名,主任、副主任护师2名。选拔标准:工作年限≥5年,本科以上学历;主任护师为组长,组织开展PICC置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筛选、专家函询、指标体系构建工作。
1.2.1初步筛选PICC置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质控小组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式理论为基础,参照“输液治疗实践标准”“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临床实践指南”“静脉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与管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初步筛选乳腺癌PICC置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条目[5]。
1.2.1.1检索查阅相关文献 (1)文献检索关键词。中文关键词为“乳腺癌”“化疗”“PICC置管”“护理质量评价”“评价指标体系”;英文关键词为“breast cancer”“chemotherapy”“PICC catheterization”“care quality evalu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2)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美国指南网、Pub Med、万方数据服务平台、中国指南网、中国知网等。(3)文献筛选标准。发表时限为2018年1月-2020年6月。(4)文献检索结果。共得到相关文献48篇,经阅读标题剔除文献12篇,全文阅读剔除文献14篇,得到有效文献22篇。
1.2.1.2初选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本研究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基础模型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结构指标、过程指标、结果指标,质控小组成员围绕检索所得文献,从PICC护理操作、护理记录、设备、工具、置管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人员培训、护理制度完善等方面展开讨论,小组成员提出各自问题,其他成员表达自身思想或感受。选取1名组员为记录员,负责录音并记录交流内容,对讨论中出现的高频(≥3次)词、句进行标记,并与初拟指标对应内容匹配,初步构建PICC指标体系。(1)结构指标:二级指标5个,包括护理团队、护士资质认证、医疗环境及设备、护理规范培训、PICC护理相关规范;(2)过程指标:二级指标3个,包括置管前评估、置管护理操作、护理记录;(3)结果指标:二级指标4个,包括护理工作效率、护理不良事件、PICC健康教育、患者满意度[6-7]。
1.2.2编制德尔菲法专家函询问卷 质控小组成员结合相关文献确定专家函询问卷基本结构,包括基础信息、指标条目,并经小组讨论交流确定问卷内容。基础信息为专家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文化水平、职务等;指标条目内容以初步筛选得到的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每指标对应5个评价选项,包括“完全不相关”(1分)、“不相关”(2分)、“一般相关”(3分)、“比较相关”(4分)、“密切相关”(5分),每一条目后对应一个“修改意见备注栏”。
1.2.3开展德尔菲法两轮专家函询 (1)第1轮函询:质控小组成员向函询专家发送函询邮件,征求专家在初选指标能否准确反映PICC护理质量内容、指标表述清晰、逻辑恰当、语言规范等方面意见,并嘱函询专家接收邮件1周内回复,结合专家意见对初步构建的PICC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改进或完善,并设计第2轮函询问卷。(2)第2轮函询:通过电子邮件形式开展第2轮函询,函询专家对指标条目重要性进行评价,函询周期1周,质控小组成员对第2轮函询专家回复邮件进行整理,调整、修改、增加指标条目,并确定乳腺癌PICC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指标条目。(3)指标剔除标准:指标重要性评分<4分,指标变异系数>0.25。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德尔菲法函询专家积极性评价采取问卷回收率(RR),函询意见协调度采取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W),并检验评价指标一致性。检验标准 α=0.05。
(1)专家积极性:两轮专家函询发放问卷分别为30份、30份,有效回收问卷分别为30份、30份,有效回收率、完整度均100%,故专家积极性为1.00。(2)专家权威度(Cr):专家权威度计算公式为Cr=(Ca+Cs)/2[8-9],其中Ca为专家判断系数,Cs为专家熟悉系数,本研究中第一轮专家函询Ca、Cs分别为0.832、0.848,第二轮专家函询Ca、Cs分别为0.841、0.863,第一轮、二轮专家权威度系数分别为0.840、0.852。
表1 专家意见协调度检验结果
质控小组结合函询专家意见开展讨论,筛选出重要性评分>4分、变异系数<0.25的指标,经交流讨论确定删除结构指标的二级指标“护士资质认证”,删除结果指标的二级指标“PICC健康教育”“护理工作效率”,过程指标增加二级指标“PICC健康教育”,最终确定乳腺癌PICC置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指标,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32个。
表2 乳腺癌PICC置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指标重要性评分及变异系数
本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PICC置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两轮专家权威度系数分别为0.840、0.852。研究显示[10-11],一般情况下,专家权威度系数≥0.70为可接受范围,且专家权威度系数越高,则函询意见可靠性越强。本研究所涉专家权威度高,所得函询结果可靠;本研究两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积极性为1.00,表明函询专家对研究内容较为关注,且能积极参与函询工作。本研究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基础模型构建了乳腺癌PICC置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筛选所得指标涉及护理团队、护理相关制度、设备环境、置管护理操作、置管前评估、护理记录、护理不良事件等多方面内容,贯穿乳腺癌PICC置管护理全过程,且所涉指标重要性评分均>4分,指标变异系数均<0.25,表明研究结论可靠。本研究立足于科学理论与专家经验所构建的乳腺癌PICC置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可靠性较强。
本研究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基础,包括结构指标、过程指标与结果指标,其中结构指标属于执行护理工作的基础条件,过程指标以评价护理活动过程为主,结果指标是立足于患者视角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据此构建指标体系,确定体系内容,能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完整度[12-13]。研究构建的乳腺癌PICC置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过程指标重要性评分最高达到4.90,表明过程质量控制属于乳腺癌PICC置管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核心内容,提升乳腺癌PICC置管护理质量需以过程质量控制为重心[14];过程指标对应二级指标中,重要性评分最高的是“置管护理操作”,其次为“置管前评估”,临床护理管理中应加强PICC置管护理操作培训,制定相应制度、规范[15]。初建乳腺癌PICC置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二级指标设置有“护士资质认证”“PICC健康教育”,第一轮函询中专家意见显示,“护士资质认证”属于基础护理指标,应删除,且第二轮函询中专家一致认为应删除“护士资质认证”;第一轮函询中专家意见显示“PICC健康教育”与护理效果相关性小,应删除,而第二轮函询中专家认为应将“PICC健康教育”纳入过程指标,通过健康教育介绍PICC置管操作流程,说明置管侧肢体护理项目、PICC相关并发症,以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研究构建的乳腺癌PICC置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完整、内容全面,指标体系科学性、可靠性强;而该指标体系未能得到临床实践检验,后续研究应将其应用于PICC置管护理质量评价中,从临床实践角度进一步完善指标,强化PICC置管临床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