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礼湘 姚 蓉 李卫真 吴玉冰 葛晓舒 肖锦仁※
(1.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2.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 200444;3.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4.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中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院校应该把中医药优秀文化较好地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中医药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为思政的核心内容[1]。
诗意本草(Poetic materia medica)是湖南中医药大学为响应课程思政而独创的,汇聚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中医学院、药学院以及上海大学文学院多位长期躬耕于教学一线的资深教师,于2019年春季学期面向全校本科生开始实施的多学科整合的线下公选课。迄今为止已经成功开展6个学期(2020年春季因新冠疫情停开1期),每次教务系统限定的选修名额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学生选满,颇受学生欢迎。课程体现了诗歌与本草的融合,文学与植物学的交汇。立足中草药,解析、吟诵与常见药植相关的经典诗作,和大家一起走近植物、鉴别植物、欣赏植物、热爱植物,从而培养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情怀,激发大学生学习和使用本草的热情。本课程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汉典网、中国植物志官网、古诗文网、花伴侣APP、物种日历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微信公众号等网络资源;《本草纲目》《中华本草》等电子图书资源,主动去学习日常生活中遇见的原本不熟悉、但又想了解的植物的形态、食用及药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中医药的能力;同时,通过挖掘本草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在此基础上爱中医药、用中医药、推广中医药,让中医药发扬光大。
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方剂学是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等多个专业的基础课程,中药学还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因中药、方剂数量庞大,涉及学科繁杂,内容广泛却形式单一,导致教与学的过程都易感枯燥乏味,而且,中药学一直是学生们感到难记难学、教师们觉得难教难授的“双难”课程。清朝药学家汪昂曾风趣地说:“最能令人入寐入睡者,莫过于读本草”。本草即类同于现在的“中药学”,足见其晦涩到有“催眠”之效。
实际上,中药不仅仅是中医治病的武器,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中药“远志”是因“此草服之能益智强志”,而有远志之名,结合当今,可以借此告诫大学生读书不是仅为求一职业而为之,应有胸怀天下、立志担当国之重器的远大理想;出自《韩氏医通》的“三子养亲汤”是其书作者韩天爵为年老父亲解除痰多咳嗽,苦思冥想而得,弘扬的是百善孝为先的精神;屈原用“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来表达自身的高洁及不为世俗所折的决心;“兰叶葳蕤”“桂华皎洁”“莲出淤泥而不染”,这些植物都被比拟为道德高尚、卓尔不群者;同时松、梅、兰、竹、菊、莲、桂又是常用中药,兼具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本草的这些历史悠久的文化内涵让人读之如饮甘露,唇齿留香,终生难忘。
那么,如何将妙趣横生的本草文化内涵和枯燥的本草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和激发师生的本草情趣以促进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植物分类学等学科的教与学呢?教师们经常因此困惑并思考。在此背景下,我们综合校内多个学科——药用植物学、医古文、中药学、方剂学等的教学骨干,联合校外专业团队——上海大学文学院古典诗词吟诵团队,以弘扬中医药文化,培养中医药院校学生的人文情怀及综合素质,增强中医药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多学科整合的课程——诗意本草,应运而生[2-4]。
2.1 选题和制作 选择古典诗词中能够准确描绘植物(特别是药用植物)形态的篇章,以此为切入点,从植物分类学的角度,重点讲解植物的科属归类及辨识要点;从而推展到相近植物的科属特点和辨识要点;在此基础上引入相关中药的介绍,最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有关方剂的应用。迄今为止,本课程已经成功推出并实施了“诗意本草之序言”“春来江水绿如蓝”“木兰之歌”“橘与枳”“一瞬芳华”“花王与花相”“美人花”“荚蒾之谜”“花中第一流”“梅香之最不是梅”“中药大串讲之花入药”“中药大串讲之果实入药”“话说菖蒲与中国文化”等共计13讲内容,涉及的植物科属达18个,涉及的中药达50余种,涉及的古典诗词50余首,涉及的本草经典多篇,涉及的古典诗词吟诵多篇(含“宜兰酒令调”和“唐调”吟诵),涉及的中药故事10余个。
2.2 修正和提高 本课程开展之前,将相关内容以讲座的形式,面向湖南中医药大学乾元国学社及2017级、2018级中医学专业部分班级的学生展开,收集和整理学生们的意见反馈,邀请相关专家指正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既要让讲解的内容符合中医药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植物分类学等课程的学习起到辅助作用,又要让讲解的深度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2.3 实施和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将经过多次磨合、推敲而成的讲座以公选课的形式推向湖南中医药大学所有在读本科生,以问卷调查和问题讨论的形式在学生中展开对诗意本草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满意度的研究,根据学生的反馈,对课程做进一步改进。
我们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9年春季至2021年春季4个学期(2020年春季该课程因新冠疫情停开一个学期)自愿选修诗意本草课程的930名学生发放了问卷调查表,收到有效问卷930份,其结果如下。
3.1 学生获知诗意本草课程的途径之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2年来,通过微信渠道获知并选修本课程的人数比例和学生随意选修本课程的人数比例相接近(分别为0.97%、1.40%);通过同学推荐而选修本课程的人数比例逐年明显上升,4个学期的占比分别是:19.90%、46.47%、58.70%、73.91%;通过查阅选修课书目而选修本课程的人数比例逐年下降,4个学期的占比分别是:50.25%、49.07%、39.57%、21.74%;通过教师推荐而选修本课程的人数自2019年秋季学期以来,基本稳定,变化不大(2019年春季学期经教师推荐而选修本课程的人数较多,可能是因为课程推出之初,考虑到新开课程未有人知,曾借助于班主任教师宣传推广。随着课程的成功开设,自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这项推广已经取消)。这说明诗意本草课程经过2年多的建设,已经逐步被学生接纳和认可,口碑越来越好,知名度越来越高。2年来,经由查阅选修课目录而选择本课程的人数,合计374人,占比40.22%,仅次于经由“同学推荐”而选择本课程的(合计470人,占比50.54%)。这说明由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教研室主任葛晓舒教师命名的课程名——诗意本草,言简意赅、清晰明了、内涵丰富、引人入胜,深受学生的认可和喜爱。见表1。
表1 学生获知诗意本草课程的途径之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人(%)]
3.2 学生选修诗意本草课程的原因之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2年来,选择诗意本草课程的原因以“喜欢本草、喜欢诗词、既喜欢本草又喜欢诗词”的居多,三者合计798人(224+108+466),占比合计达到85.81%(24.09%+11.61%+50.11%),属于明显的优势占比。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学生在选修课程的时候,是从自身兴趣出发,选择和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同时,我们发现,4个学期以来,总共有127人(占比13.66%),明确表示选修课程的原因是为了获得学分,这说明学分对学生选修课程有一定的影响,不容忽视,但也不是主导因素。而4个学期以来,明确表示选修课程是为打发时间的,共计5人(占比0.54%),这说明,确实有为数较少的一部分学生对自己没有要求,学习漫无目的,大学阶段就是在混日子。见表2。
3.3 学生从诗意本草课程的最大收获之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2年来,从诗意本草课程的最大收获以“本草和文化、植物辨识、诗词欣赏”明显居多,三者合计808人(222+346+240),占比合计高达86.88%(23.87%+37.20%+25.81%),这一数据比表2选修本课程原因的优势占比(85.81%)略高1个百分点。这说明诗意本草课程基本满足了学生们的预期,给予了学生们想要获得的知识,维持并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本草及文化的初衷和热情。4个学期以来,表示从诗意本草课程收获到“热爱生活、友谊等”的学生合计122人(89+33),占比13.12%(9.57%+3.55%),这一数据与表2得到的选课原因是为了“获得学分、打发时间”的合计132人(127+5),占比14.20%(13.66%+0.54%),基本吻合,这说明对本草及其文化并不感兴趣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也小有收获。4个学期以来,明确表示从诗意本草课程“一无所获”的学生人数为0。见表3。
表2 学生选修诗意本草课程的原因之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人(%)]
表3 学生从诗意本草课程的最大收获之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人(%)]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学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宝库,在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中功绩斐然。随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文化滋养心灵,文化涵育德行,文化引领时尚。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5]。中医药文化思政教育就被提上日程,并且越来越受到重视。实施课程思政育人对中医药继承发展意义重大。我们联合上海大学文学院姚蓉教授的古典诗词吟诵团队,汇聚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药学院、中医学院等多个院系、多个教研室的骨干教师,集体备课、集中讨论,倾力打造了基于中医药文化思政元素的课程——诗意本草,该课程立足中草药,解析、吟诵与常见药植相关的经典诗作,实现了诗歌与本草的融合,文学与植物学的交汇。带领学生们一起走近植物、鉴别植物、欣赏植物、热爱植物,从而培养了大学生的中医药传统文化情怀,激发了大家学习和使用本草的热情。经过2年多的建设,该课程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并已在2020年被评为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对传播推广中医药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教学效果良好,颇受学生欢迎。
依托诗意本草课程,本着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的优势,营造独特的“道法自然、仁和精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6],我们团队在2021年启动了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诗意本草人文自然笔记”,引导学生使用文字与绘画相结合,记录身边的中草药,采用“手账”“二次元卡通人物”等现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激发年轻一代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中医药文化走出校门,在社会上推广开来。目前,该项目运行良好。
凭借诗意本草课程,在校工会的领导下,由我们团队的骨干教师牵头,以湖南中医药大学在职教职工为主体,以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建设有特色的中草药园林、美化校园、美化生活为主旨,于2021年年底组建了“湖南中医药大学花艺协会”。启动初期就吸收了近60名会员积极参与。经过大家精心策划和准备,2021年12月31日正式启动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个中草药主题园林——“绣球园”的建设。“绣球园”位于含浦校区一号实验楼A、B栋之间,内植中华木绣球、欧洲木绣球、无尽夏绣球、圆锥绣球等多品种“绣球”(包括五福花科/忍冬科的荚蒾属植物和绣球花科/虎耳草科的绣球属植物)共计220余株。2022年3月中旬至今,各色绣球陆陆续续进入花期,绣球园花开不断,美不胜收,吸引了大量的师生驻足拍照、流连忘返、赞不绝口。不知不觉中,中医药文化在校园里渐渐发展、蔓延开来。中医药文化思政真正实现了“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在此氛围下,2022年5月22日,由湖南中医药大学2021级针推卓越班班主任兼湖南中医药大学花艺协会理事杨茜芸老师的倡议,并在花协老师们的带领下,师生们联合开展了“劳动精神弦歌不辍,七零零零薪火相传”为主题的美化校园、种植绣球花的活动,在绣球园里再次补种了40多株新品绣球,为中医药文化思政添砖加瓦。绣球兼具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绣球园”的建设,既能作为诗意本草、中药学、药用植物学等课程的野外实习基地,又起到了美化校园、丰富师生文化生活的作用,与花协的主旨紧密相扣、相得益彰。至此,我们终于将中医药文化思政以实体输出,较好地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推广。
同时,我们也看到,本课程尚在起步阶段,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完善,比如: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如何开展翻转课堂?如何深层次促进多学科的整合?如何进一步推进学生对野外植物的辨识和学习?这些都在设计和改进中。我们将广泛采纳师生们对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与时俱进,传承创新,将课程办好办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