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术后继发完全性空蝶鞍的临床分析

2023-01-15 04:00王平丁长青蔡嵩张玉娜
智慧健康 2022年28期
关键词:鞍区完全性垂体瘤

王平,丁长青,蔡嵩,张玉娜

1.南通大学附属丰县医院(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徐州 221700;2.南通大学附属丰县医院(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 徐州 221700

0 引言

空蝶鞍系因鞍隔缺损或垂体体积短期突发改变,蛛网膜下腔中的脑脊液下疝至鞍内,致鞍区增大、垂体受压变小而形成。其引起的头痛、视觉及内分泌异常等一系列症候群又称为空蝶鞍综合征[1]。空蝶鞍在人群的发病率为2%~20%[2]。根据鞍区脑脊液充填及垂体受压情况,可将其分为部分性及完全性,后者鞍内为较弥漫性脑脊液充填、垂体显著缩小或扁平而在磁共振(MRI)上难以显示。根据病因的不同,可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其中病因不明者为原发性,而鞍内外肿瘤、垂体瘤等鞍区手术术后、鞍区放疗及药物治疗等所致为继发性[1]。随着MRI成像技术的日益广泛应用,垂体瘤检出率逐年升高,其并发的空蝶鞍并不少见,相关文献报道较少。为提高认识,现收集2012年1月-2021年1月本院行MRI随访的垂体瘤术后患者的100例资料完整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行MRI随访的、资料完整的垂体瘤术后患者100例,均经本院或外院手术病理确诊。其中男46例,女54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视觉及内分泌功能紊乱。患者术前均行CT及MRI检查并于术后MRI随访。术前影像学提示蝶窦气化良好,排除甲介型蝶鞍或鞍前型蝶窦,垂体腺瘤突向蝶窦或局限于鞍内或向鞍上垂直性生长,均经鼻蝶手术。根据术后随访MRI诊断结果分为完全性空蝶鞍组(empty sella syndrome,ESS,n=34)及非空蝶鞍组(non empty sella syndrome,NESS,n=66)。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审查许可及患者本人的知情同意。

1.2 完全性空蝶鞍诊断标准

本组空蝶鞍均为完全性,垂体高度小于2mm且50%以上垂体窝被脑脊液充填[3]。

1.3 观察及评价指标

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病程等一般资料,术前MRI显示的瘤灶大小(上下径)、术后瘤灶残留大小(上下径)等。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

两组在年龄及性别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SS组术前肿瘤平均大小高于NESS组,术后瘤灶残余较NESS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2.2 影像学MRI表现

ESS组在MRI上可见鞍区明显扩大,垂体形态正常信号消失,为脑脊液信号影取代,视交叉明显受压上抬,在矢状位显示较佳(图1);其中11例鞍内侧方可见残留瘤灶呈软组织信号,在冠状位显示较佳(图2,图3),有强化。

图1 矢状位T1WI

图2 矢状位T2WI

图3 冠状位T1WI

2.3 治疗及随访情况

本组患者随访3个月至5年,均未行针对空蝶鞍的手术。

3 讨论

垂体瘤是较为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全部肿瘤的10%~15%。术前常为影像学CT及MRI尤其是MRI诊断,经蝶窦入路内镜手术切除为本症的首选治疗方案[3]。术前MRI结合三维重建等后处理功能可较为准确预测肿瘤质地,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4]。

“空蝶鞍”一词最早由Busch于1951年对788例尸检的病例报告中首先提出。1968年,Kaufman将伴有视力缺陷及头痛的临床综合征命名为空蝶鞍综合征[5]。空蝶鞍是用于描述蛛网膜下腔下疝入蝶鞍的术语,大多数情况下无须治疗。仅当出现症状时,使用空蝶鞍综合征这一术语[6]。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空蝶鞍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不明原因的为原发性空蝶鞍(PESS),而继发性空蝶鞍通常是由垂体本身的病变导致,如由药物、创伤、Sheehan 综合征、淋巴性垂体炎,垂体肿瘤退变、IG4 增高型垂体炎、鞍内肿瘤经手术或放射治疗后引起鞍区或者垂体体积改变,导致脑脊液扩展至鞍区内形成。部分性空蝶鞍指蝶鞍内脑脊液填充量<50.0%;当脑脊液填充量>50%,同时垂体厚度<2mm,则为完全性空蝶鞍。ESS的发生率为5.5%,MRI上显示8%~38%的患病率[7]。空蝶鞍综合征的患者通常患有头痛、高血压、肥胖、视力障碍、脑脊液鼻窦炎或内分泌功能障碍。本组多有以上部分或全部表现。基于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及内分泌筛查可作出该综合征的诊断[8]。疲劳、严重饥饿、感冒、麻醉、镇静、外伤、手术或感染可使垂体功能低下进一步加剧,此时可发生垂体危象。本研究中SESS组术前平均瘤灶较大,术中因安全考虑,避免因切除包绕颈内动脉的较大瘤灶,而残留部分病灶,这也是随访MRI发现SESS组术后瘤灶残余较NESS组多的原因。本研究结果提示,术前瘤灶较大者相对更易发生完全性空蝶鞍。

文献报道,对于鞍旁肿瘤所致的继发性空蝶鞍综合征,患者视力障碍可因鞍旁的肿块治疗后缩小而自发性改善[9]。有学者报道3例分别由巨大的非功能性垂体腺瘤、囊性大泌乳素瘤及蛛网膜囊肿引起的继发性空蝶鞍综合征病例,术后视力障碍最初得到改善,然后逐渐恶化。因此,在术前若出现长期严重的症状,则应仔细权衡收益和手术风险[10]。本组患者随访中均未行针对空蝶鞍综合征的手术治疗,可能与本组患者临床症状较长、患者平均年龄较大、再次手术意愿不强等有关。

蝶鞍区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上,MRI总体上要优于CT[11]。空蝶鞍也主要由MRI诊断,以矢状位T1WI或T2WI诊断最佳。在MRI上主要表现为:①蝶鞍扩大伴鞍底变薄;②脑脊液充满于鞍内,呈明显长T1WI长T2WI信号,FLAIR及DWI呈低信号;③垂体受压变扁平,紧贴鞍底,矢状位呈短弧线形,冠状位呈“锚”状;④垂体柄居中或延长后移。MRI易于排除引起乏力、头晕、头痛等非特异征象的脑卒中,排除引起视觉症状的鞍旁肿瘤、垂体肿瘤复发及引起激素功能低下的其他疾病等,早期正确诊断对于指导临床进一步干预也具有重要价值[12-13]。

综上所述,术前垂体瘤灶较大者相对更易发生完全性空蝶鞍,MRI可明确诊断。

猜你喜欢
鞍区完全性垂体瘤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治疗不同类型垂体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垂体瘤卒中及垂体瘤头痛的关系研究
数学直觉与数学实在性探析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鞍区肿瘤合并鞍区动脉瘤临床分析
路雪婧教授补肾养阴法治疗垂体瘤术后视野缺损病案1例
小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围手术期护理
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重度完全性唇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