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贞建,李小红,王 健,袁海梅,宋 雨,唐远谋,漆文胜,李红梅
(1 成都大学科技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四川 成都 610106;2 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1],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及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通知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所有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2-3]。我校于2019年开始启动第一批“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程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仪器分析实验》作为我校第二批“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程,已开展实施了两年的课程思政教学,经过教学团队全体教师的积极探索,在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思政的建设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了解课程教学的不足,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课程结束时针对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仪器分析实验是药学、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和生物工程等专业开设的主干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正确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团队经过两年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深度挖掘课程思政教育点,积极探索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例如,严格学生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的书写规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在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中,介绍食品、药品、生物制品等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引入造假、违规添加等案例,培养学生对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思考,对分析检测人员责任意识的审视。让学生对诚信、责任等价值观产生共鸣,为以后的实验操作奠定情感基础。在原子吸收光谱法实验中,引入食品、药品、环境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同时,实验中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强调实验室安全,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介绍我国火焰原子光谱仪对典型元素的检出限已达到甚至超过国际水平,以帮助学生建立民族自信,激励创新意识,致力于打造民族仪器品牌的决心和信心[4]。在红外光谱实验中,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手段,确定物质组成、结构,揭示物质存在的形态及变化规律,从而更全面、准确地认识物质世界。在气相色谱法实验中,引入农药残留分析,以及农药残留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扩展介绍气相色谱-质谱,引入日本岛津工程师田中耕一的传奇故事,勉励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要不惧失败、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敢于挑战、勇于探索、锲而不舍、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同时,在讲解仪器结构中,穿插介绍进口仪器与国产仪器的特点及差距,让学生对国内外仪器发展状况和国情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紧迫感。在实验操作中,以小组进行,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团结合作的能力。
本研究选取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2018级和2019级药学、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五个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在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结束时,采用网上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内容自行设计,包含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认识,对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本次调查问卷发放至学院2018级和2019级5个专业学生,共计723人,有效回收问卷683份,参与率94.5%。其中药学专业172人,占25.2%;制药工程专业119人,占17.4%;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132人,占19.3%;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115人,占16.8%;生物工程专业145人,占21.2%。女生比例为57.5%;独生子女比例为44.1%。
在调查问卷中,56.2%的学生能够区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个概念,37.6%的学生大概能理解一点,仍有6.1%的学生不能区分二者。70.7%的学生能够经常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思政教育,24.6%的学生偶尔体会到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思政教育,8.2%的学生没有感觉是否进行思政教育,但对专业价值和责任感等有积极影响,0.4%的学生没有体会到课程中有思政教育,觉得只有课程知识点。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是近年来才兴起的新生事物,在日常教学中,要将课堂作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合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更明确地感受到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对于在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是否有必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93.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其中44.9%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仅有1.3%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5.7%的学生不确定是否有必要。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这点,82.9%的学生认为这有助于提高专业课的质量,16.4%的学生不确定是否有帮助,0.7%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96.3%的学生认为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思政”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帮助,其中59.6%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
在关于课程思政教学中,学生收获最大的一是严格了实验报告的书写规范,培养了实事求是的观念,提升了诚信科研的思想,二是提高了综合分析的能力,分别占到了95.8%和90.3%。此外,79.5%的学生认为通过思政案例,拓展了视野,提高了主动学习的兴趣;76.0%的学生认为有助于精神成长,提高了社会责任感;70.9%的学生认为通过实验分组通力合作开展实验,提高了集体主义观念,养成了分工合作的习惯;62.4%的学生认为通过国内科学家的先进事迹、国产仪器的发展历史,巩固了爱国主义热情。
新课改倡导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整合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5]。在教学方式上,我们积极探索,巧妙地将思政案例融入到专业课程讲授中,加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经过调研,67.8%的学生喜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56.4%的学生喜欢讨论式教学,49.0%的学生仍然喜欢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方式,42.9%的学生喜欢同学分享,教师总结点评的方式,有39.1%的学生喜欢视频的方式,仅16.3%的学生喜欢微信推送,可能与学生的年龄结构有关。喜欢其它教学方式的有4.5%的学生。
在教学时间上,仪器分析实验每次课程的教学时间为4学时,调查发现,46.4%的学生认为思政内容的讲解时间在5~10分钟最合理,29.0%的学生认为3~5分钟较合适,16.0%的学生认为10~20分钟较合适,4.7%的学生认为应该小于 3分钟,4.0%的学生认为应该在20分钟以上。
在专业课教师结合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好的效果,89.6%的学生认为关键在于教师讲授的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或共鸣,86.4%的学生认为关键在于课程内容与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得是否恰当,66.3%的学生认为在于教师的讲解是否生动,60.6%的学生认为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
在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融入上,84.6%的学生认为应该结合专业课程具体知识点或案例分析讲授思政内容;7.0%的学生认为在每次开课前先讲一些思政内容,再讲专业知识内容;7.0%的学生认为在每次讲课结束之前,结合课程知识点总结性地讲授思政内容;1.3%的学生无所谓采取什么样的融入方式。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78.6%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够结合课程内容,讲解时政热点、身边事例;66.8%的学生希望能与专业知识联系紧密一点;51.1%的学生希望多一点课堂互动;39.7%的学生希望多一些其它的教学形式。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6]。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中很重要的一环。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课程思政融入仪器分析实验教学,82.9%的学生认为是有助于提高专业课的质量的,96.3%的学生认为是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三观,基本实现了“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四位一体的教育目标。同时,在教学方式、思政元素挖掘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调查结果显示,93.0%的同学认为在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是有必要的,82.9%的同学认为课程思政的融入有助于提高专业课质量,96.3%的同学认为课程思政对于塑造学生三观有积极影响。但仍有33.2%的学生还只能大概理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区别,有24.6%的学生只偶尔体会到课程教育中进行了思政教育。这可能与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的专业性及实践操作性很强有一定关系,很多同学从主观上就漠视了思政教育的学习。习总书记强调“专业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务必让学生充分认识并深刻理解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才能更容易让学生接收,从而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课程思政关键在教师,既需要教师在专业课程上具备丰富的知识结构与深厚的知识积淀,又需要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具有科学的认知水准和游刃有余的运用能力[7]。调查结果显示,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所讲的内容能否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结合得是否恰当两个方面,其次比较重要的是教师的讲解是否生动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团队经过两年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积极挖掘了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团队协作精神、诚信教育、安全责任意识等方面思政教育点,取得了一定成效。除了加强课程理论与操作技能的提高外,还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及时更新并丰富自身思政知识储备。
在教学方式上,67.8%的同学比较喜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49.0%的学生喜欢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基于此,教师要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提高信息化素养、互联网社群思维能力,结合优质网络资源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优化,多搜集与课程相关的思政慕课、微课、时政案例、热门话题等,充实线上思政资源。78.6%的学生建议能够结合课程内容,讲解时政热点、身边事例,66.8%的学生希望思政内容能与专业知识联系再紧密一点。在现有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上,能结合时政、身边事例、专业相关,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升课程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经过两学年的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思政教育,总体满意度较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严格实验报告书写规范、实事求是的诚信观念、爱国主义热情、安全意识、团队协作、职业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等方面都得到显著提升。整个课程的教学中,也有较大的改进空间,要与时俱进,努力提升教师思政素养、丰富课程思政资源、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课程思政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要继续保持现有的建设成果,持续改进、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