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叠合构件节点优化施工技术浅析

2023-01-15 18:03翁朝晖
四川水泥 2022年1期
关键词:现浇吊装装配式

翁朝晖

(福建省九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 宁德 352100)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装配式建筑使用越来越频繁,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中的必然现象,装配式建筑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但是,目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构件节点施工技术还不够完善,将这一技术进一步优化,可以很好地解决技术不成熟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降低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成本,更好地促进这一技术的推广与发展[1]。为了能更好地做到技术优化,本文对装配式建筑实际的应用领域以及使用的技术要点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总结出促进技术优化与进步的方式。

1 装配式建筑概述

1.1 基本内涵

装配式建筑是指将工厂内部生产出的各种零部件,在建筑施工现场进行重新组装,并最终建设完成的建筑。使用这一方式建设完成的建筑,使用年限较长、后期无需进行维修与保护工作,是一种低碳、绿色、环保型建筑。目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尚且处于初级阶段,专业施工技术也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并未达到完全成熟,对于此类建筑的研究也不够深入,相关建设标准不够完善。我国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此项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在近些年内连续出台了多条政策,这些政策在我国较大范围内得到了应用,此项技术也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得到了迅猛发展。

1.2 应用领域

装配式技术应用领域较为广泛,较为常用的有以下几个方面:整体式剪力墙的安装、整体式框架结构的安装、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安装。在这三方面的建筑施工领域,装配式技术的应用频率较高。

1.3 技术原理

装配式建筑是以BIM技术为基础,对建筑项目的主要结构及其相关叠合构件进行模型构建工作,并在模型构建完毕后,对其进行吊装模拟测验以及碰撞结果检测等。随后,还将在施工现场的样板间内进行试用,根据试用得到的结果,对构件安装时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完善,并对节点连接处进行优化工作。若要进一步提升施工效率,可以在叠合构件与模板墙柱连接的位置切割出长1.5cm,宽0.5cm的小口,优化二者契合度。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施工质量。在叠合构件的侧边搭建12cm的斜边,可以提升架构的稳定性[2]。

1.4 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装配等专业技术并未达到成熟的水平,国家也并未颁布相关行业标准,学术研究人员对这一项技术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此外,装配式叠合构件的精细化设计程度较低,模板与构件二者间的契合度低,这就使得构件在安装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建筑质量较差且施工完成效率很低,进一步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对未来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推行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负面作用。

2 装配式叠合构件节点优化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2.1 内剪力墙施工技术的应用

使用装配式叠合构件进行建筑项目施工,施工元件之间的连接方式较为稳定,且连接强度较高,可以很好地保障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另外还很好地提升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因此,在使用此项技术时,应当以螺栓连接这一方式为基础,进一步加强构件间的连接强度,提升构件的精确度[3]。另一方面,在安装叠合构件时,要在模板下层预留出插筋空间,随后将其插入到之前墙底预留出的螺栓当中。

2.2 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安装叠合板时,应主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技术要点:

(1)在进行装配式叠合构建的施工工作时,叠合板的安装施工技术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这一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提升对安装叠合板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安装叠合板时,叠合板的位置应当控制在距离作业层30cm左右,与此同时,还需要调整好叠合板的安装角度,保证其安装方向正确,避免安装过程中产生工作误差,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从而影响到整体项目的推进。

(2)在安装吊板时,可以应用模数化安装吊板法,这样可以很好地保证安装好的吊板具备较高的紧密程度。

(3)梁、柱现浇与叠合板结合结构施工,在现浇梁柱施工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建模,先行完成梁钢筋除面筋外的绑扎,在完成吊装后,再进行面筋绑扎。叠合板吊装方面,避免因先行完成梁柱钢筋绑扎后因吊装操作不当对梁钢筋的破坏。

(4)在进行双层结构的安装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施工状况,设立好满堂支架。在安装完成上层的叠合板构件后,对其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浇筑工作完成后需要静置2~5d。在静置完成后,对建筑混凝土浇筑的强度进行检测,只有保障浇筑强度达到70%以上时,才可以将已经设立的满堂支架拆除,这样可以很好地提升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4]。

2.3 窗体施工技术的应用

窗体的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业领域应用极为广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安装窗体时,想要将上面的螺母进行连接可以利用螺栓、吊耳以及类似的部件。在连接过程中,连接处与作业面的距离需要严格控制,一般应当控制在300mm左右,在这样的距离做好对螺母的全面连接。另外,在对螺母进行连接时,还需要调整角度,只有调整好窗体的角度,才可以保证每一个螺栓都可以完全对接到连接孔内。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提高建筑建设的质量,也可以将施工技术的优势更好地展现出来。

2.4 构件防开裂施工技术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会采取灌浆套筒对墙板进行连接,但是使用这种连接方式不能很好地保障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操作,可以找到一种连接紧密度更高的注浆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对墙板进行半注浆半坐浆的纵向连接,这种结构方式不仅可以提升连接的紧密度,其操作方式也极为便捷,十分便于掌握。使用这一方式时,需要了解好墙板的使用特性,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分仓工作,利用坐浆需要用到的材料对墙板进行密封。密封的材料通常采用专用材料,在密封时需要提前将线路以及管道的位置留出来,并再使用坐浆材料将其堵住。将墙板的四周都密封好后,再将灌浆套筒放置在内部,等注浆以及坐浆材料都固定完毕后,便可以完成墙体的连接工作。

2.5 构件支撑柱技术的应用

在安装完成柱吊后,需要用到斜撑支撑系统,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数量为三。第一步是要使用大梁完成吊装工作,接下来需要使用到的是套筒,作用是续接砂浆,这一过程需要用到的数量为四。支撑柱的斜撑能够承受的最大强度是10000KPa。在支撑柱的底部,使用薄铁片将其垫起,薄铁片的面积受支撑柱质量的大小而改变。支撑柱的斜撑结构需要与地面保持的角度应当为55°左右,这一角度是最优角度。紧缩支撑柱斜撑结构两边的螺纹,为了能更好地保障斜撑结构的平衡性,并保证后续工作的有效推进,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好支架对结构进行固定的位置,以及支架的具体数量等等。大梁与支撑柱接头位置以及剪力墙纵向连接处这两处位置,由于其较为狭窄,需要使用现浇混凝土的手段对其进行连接。使用现浇混凝土方式时,浇筑总量需要维持在较低水平,这样支撑柱的侧边压力也可以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在实际使用操作时,需要注意并避免发生移动或柱体膨胀的问题,除了这两方面以外还要防止浇筑的泥浆出现漏出的情形,进一步提升构件间的紧密度与稳定性。

3 装配式叠合构件节点优化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要点

3.1 装配式叠合板成品质量控制

一般情况下,是通过专门的工厂制作装配式叠合板,想要保障最终完成的建筑项目质量,就需要在这一步骤中做好对装配式叠合板成品质量的控制工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控制工作:采购材料时加强质量监控、施工材料进入时做好检验、平整程度等数据不符合要求的材料不予使用、储存材料时严格按照规定方式进行管理。

3.2 叠合构件安装质量控制

在进行吊装工作前,需要提前放置好构件每个截面的控制线,在对其进行调整时,也要做好严格的控制工作,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完成吊装工作。对于构件下层的支撑要做到高稳定性,保障构件的稳定程度。在进行吊装前,还需要测量出预制板板底的标准高度,如果高度不合格需要做好修正工作。一般情况下,预制板的标准高度是通过顶丝进行调节的,顶丝的位置处于支撑系统中,调节好预制板的标准高度后,可以使板面受力更加均匀,可以防止板面局部受力过大出现弯曲的情形[5]。

3.3 现浇梁与叠合板交界处漏浆控制

在叠合板吊装过程中,因模板与叠合板间有缝隙、接缝处模板安装不到位、梁边模板预留过多、混凝土振捣影响等因素,导致叠合板与现浇梁交界节点处漏浆,造成二次切割、凿除、打磨、二次粉刷等工序增加,从而增加成本。针对该现象,通过采用软性可压缩材料(如泡沫条等)固定在梁上口模板,保证接缝处平顺,不漏浆。

3.4 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

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质量控制工作,只需要参考普通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标准即可,按照我国规定的相关行业控制准则,对其施工质量进行验收,可以更好地做到结构质量控制工作。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论述可得知,配置好装配式叠合构件,将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进一步改善,并将这一技术在未来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深入推广,可以使装配技术更加成熟,也可以使更多的技术人员掌握这门技术,这一技术的使用难度也将进一步降低。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可以更好地体会到装配技术的具体优势,例如其较高的先进性以及简便性,更好地促进技术人员领会并掌握这门技术。使用装配式叠合构件施工技术,可以降低建筑施工成本,并缩短施工完成所需要的时间,这样就会使更多的施工企业乐于接受这一新型技术。使用装配式叠合构件施工技术还可以保障施工质量,提升施工效率。此项技术具备上述多种优势,将这一技术进一步优化并大范围推广,可以使其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可,使其在未来的施工过程中应用得更加深入。

猜你喜欢
现浇吊装装配式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现浇泡沫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与收缩性能研究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现浇箱梁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长束伸长量计算和量测的误区
现浇模板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结构质量管控
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技术研究
半圆形溜尾提升吊盖吊装应力分析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穹顶吊装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