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现状及建议

2023-01-15 14:15冉照宽许德刚李巨峰李斌莲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22年1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石油监测

冉照宽 许德刚 晏 欣 龙 姿 李巨峰 李斌莲

(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0 引 言

2020年3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考察了浙江、陕西、山西等地,再次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4月23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环办监测〔2020〕9号),提出“全面深化生态环境监测改革创新,推进环境质量、生态质量和污染源全覆盖监测,系统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能力,为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奠定基础”的总体要求[1]。按照国家对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监测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综合分析中国石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加快推进中国石油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监测能力现代化的思考与建议。

1 国家对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监测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近期,党中央、国务院、生态环境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监测能力建设的“决定”“意见”,彰显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也为企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监测能力现代化建设统一了思想,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的路线和要求。

1.1 国家最新要求

2019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完善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和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2]。

2020年3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环境治理监管体系,强化监测能力建设,加快构建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全面提高监测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加大监测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力度,推动监测装备精准、快速、便携化发展[3]。

2020年4月23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环办监测〔2020〕9号),明确提出要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格局”,压实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主体责任;优化生态环境监测“一张网”,建设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严守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生命线”,加强数据质量监督管理;强化生态环境监测核心支撑,推进科技创新与应用;夯实生态环境监测基础,优化机构队伍,提升装备能力,健全法规标准,加强经费投入[1]。

1.2 国家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及监测能力发展现状

我国已经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目前拥有6万余名监测人员,全社会监测力量约为30万人[4],已形成要素齐全、覆盖全国、功能完善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已建成由1 436个自动监测站、82个降尘监测站、96个区域监测站和16个背景监测站组成的国家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由2 767个国控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及1 881个自动监测站组成的国家地表水质量监测网络;由8万余个监测点位组成,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区县和土壤类型的国家土壤环境监测体系;初步形成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相结合的生态状况监测体系,建成了63个生态监测地面站,环境一号A/B/C卫星组网运行,高分五号卫星成功发射,初步具备了2~3 d对全国覆盖一次性遥感监测能力[5]。

“十四五”时期,国家生态环境部将从“四个提升”布置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一是整体性的提升,构建“大监测”格局。以政府为核心,强化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主体责任,推荐社会监测服务,凝聚公众监督力量。二是系统性的提升,建立“全覆盖”网络。着眼“提升空气质量,降低碳排放,强化生态保护管理体系,增加生态水,提升水生态、持续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生态环境风险”,统一规划建设环境质量、生态质量、污染源监测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监测“一张网”。三是协同性的提升,加快“高质量”转型。加强监测点位布设的科学和规范,保障监测数据高质量,持续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量值溯源体系,严厉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四是创新性的提升,夯实“现代化”能力。运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天地一体化技术手段,大力提升监测技术实验能力、质量管理能力和智慧分析应用能力,推进监测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建设。

2 中国石油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监测能力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监测能力建设现状

中国石油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监测能力建设工作,从2009年至今,初步建成由“1+39”环境监测网络、污染源在线监测网络、“1+8”环境应急监测网络构成的中国石油环境监测体系。其中,“1+39”环境监测网络(包括集团公司环境监测总站和39家企业环境监测中心站)覆盖中国石油13家油气田企业、24家炼化企业、川庆钻探公司和管道局工程公司;污染源在线监测网络覆盖中国石油重点排污单位的740余个重点废水、废气排放口及其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COD、氨氮、总磷、总氮);“1+8”环境应急监测网络(包括集团公司环境应急监测中心和黑龙江、辽宁、陕西、青海、吉林、甘肃、新疆、川渝区域环境应急监测中心)覆盖中国石油在全国范围内的主要生产企业。

中国石油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初步建成后,围绕“说得清”“说得准”“说得明”“冲得上”(“说得清”企业污染源现状、“说得准”企业环境风险、“说得明”企业污染成因和控制措施、当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能够“冲得上”)的目标要求,为中国石油企业重点污染源及主要风险源的监控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通过组织中国石油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监测能力对标建设、“1+8”环境应急监测演练、强化在线监测管理、技术交流与培训等,稳步提升集团公司的环境监测、应急监测、在线监测能力,有效促进企业达标排放与环保合规管理。通过开展环境监测相关技术研究,参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范的制修订,不断提升集团公司在国家环境保护领域的话语权。

2.2 存在问题

对照国家的新要求和中国石油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监管的需求,还存在以下3方面的问题。

1)企业自行监测能力亟需加强,无法满足排污许可对监测指标及频次的更高要求。

国家已全面推行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的“一证式”环境管理制度,企业的自行监测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自行监测标准体系中对企业污染物排放指标不断细化,如HJ 947—2018《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石油化学工业》中,将炼化企业废水监测指标由原来的“10项+特征污染物”增加至“26项+特征污染物”,并规定筛选监测的特征污染物最高多达60项。对土壤、地下水等的自行监测技术标准也即将发布,拟将原来不开展监测的土壤、地下水指标等源项纳入强制监测范围。

目前,中国石油建有企业环境监测中心站39家,其中由于部分监测站人员平均年龄偏大、设备使用年限较长、资质不全等多方面原因,不能实现自行监测指标全覆盖,需要依靠外委监测,存在企业对监测数据质量、保密等情况无法掌控的风险。

2)应急监测技术与装备有待提升,无法做到对排污异常或突发环境事件的快速响应。

生态环境部已对各省市应急监测装备配备提出了具体要求,涵盖各类便携式快速检测、遥感监测、走航监测、智能化污染物扩散模拟系统等新技术与装备12类35项,包含水、气、土壤、生物等领域,各省市与部分企业环境监测机构已遵照执行。

中国石油“1+8”环境应急监测中心在2012年统一配备了便携式测油仪、便携式气质联用仪等手工应急监测设备,但与国家的“遥感监测、走航监测”及“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新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满足当前应急监测“精准、快速”的需求与新标准技术要求。造成在应对河流溢油、井喷、化工产品泄漏等突发环境事件时,各中心还是以现场采样、实验室方法手工监测为主,技术能力较为单一、落后,直接影响应急监测数据获取的全面性和时效性。

3)污染源在线监测未全要素覆盖,智能化程度仍需完善,对中国石油生态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撑后劲不足。

国家正在推行生态环境监测“一张网”建设,要求统一规划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完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统筹构建污染源监测网络,建设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

中国石油目前的污染源在线监测仅覆盖主要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不能满足对环境空气、土壤、地下水、固废/危废、噪声等全要素监管的新要求;无法实现用能监控与污染排放监测一体化监测;无法实现对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监测数据有效整合与互联互通。

3 思考与建议

3.1 统一组织管理,按区域设置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监测资源共建共享

根据中国石油主要排污企业分布与排污特点,按区域设置区域环境监测中心,对区域内所有企业的生态环境监测力量进行整合,整合后的区域环境监测中心负责对区域内所有油气田、炼化、销售等企业污染排放与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统一监测与监督。如在华北区域依托某油田环境监测中心站,成立中国石油华北区域环境监测中心,负责对大港油田、华北石化、管道局工程公司、河北销售分公司、渤海装备等中国石油华北区域内的企业开展环境监测和环保督查。这样既能够减少整体投资,又可以提高监测设备利用率,统一加强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更好地履行企业自行监测主体责任,助力“提质增效”。

3.2 统一监测技术、装备和标准,强化生态环境监测核心支撑,更好地发挥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作用

中国石油将以内部环境监测总站牵头,研究国家有关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装备、标准,统一企业监测技术、装备、方法选择,保障监测数据有效整合与互联互通,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准、全。鼓励企业研究厂区或矿区污染物走航监测、无人机监测、激光雷达监测以及生态保护区卫星遥感监测等快速监测技术,推动互联网+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促进企业达标排放,助力企业防控环境风险。

3.3 统一监督管理,加快建设中国石油现代化生态环境监管平台,积极提升对生态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撑水平

中国石油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将加快推进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遥感、无人机、5G通讯等新技术为依托,以环境风险管控、排污许可证后管理为主线的智慧型生态环境监管平台建设。实现覆盖废水、废气、噪声、危废/固废、土壤和地下水、VOCs、温室气体等全环境要素,涵盖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销售等全产业链的信息化监管,形成环境风险管控“一张图”、环境信息数据“一套数”,助力企业依法合规开展生态环境管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石油监测
石油石化展会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奇妙的石油
基于6LoWPAN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