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超越 李 欣
(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辽宁抚顺 11312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体养殖户数量的增加和整体养殖产业的高速发展,养鸡行业日益兴起,许多疾病接踵而至。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和传染性喉气管炎(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ILT)在临床上也日益多见。高发病率、症状多变、不易诊断、传播迅速、无特效药等问题已经给养殖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为此,对上述2种疾病的鉴定和防治迫在眉睫[1-2]。
鸡是传染性支气管炎主要的易感动物,各年龄段的鸡均易感染,其中雏鸡最多发且病死率最高,而其他家禽不感染[3]。病鸡和康复后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呼吸道和泄殖腔排毒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病毒可以将饲料、水等作为传播媒介感染其他健康鸡只。该病的发生没有季节性,但春、冬季寒冷时节最易发生。禽舍内空气流动性差、温差过大、营养不均衡等因素均会加速发病。此病属于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禽舍内有1只鸡发病,14 d内便可以波及整个禽舍。如果发病鸡只周围全是易感鸡只,2 d内便可以全部感染。
该病主要侵害鸡,各年龄段的鸡均易感染,其中育成鸡多发且症状最典型。除孔雀、幼龄火鸡、鹌鹑、雉外,其他禽类对该病都有一定的抵抗力[4]。传染源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主要通过呼吸系统、眼部和消化系统传播。被污染过的饲料、工具、饮水等也可以作为媒介传播该病毒。该病没有季节性,但是冬、春季寒冷时节更加易感。应激反应、营养缺乏等因素都会加速该病的发生。该病传播速度特别迅速,2~3 d便能使整个鸡舍感染,发病率高达90%。
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原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有囊膜、纤突。病毒形状多数呈椭圆形,有4种主要的结构蛋白。该病毒不仅能在9~11日龄鸡胚上生长,还能在许多细胞如CEK和CEL上生长。IBV有27个血清型,如Holte型、T型、M型。值得一提的是,虽其属同一属种,但不同的血清型可以引发不同症状的传染性支气管炎。根据研究和调查,国内很多地区流行的主要是M型,主要症状发生在呼吸道[5]。该病毒生命力并不强,56℃情况下,15 min便可被灭活。一般的消毒剂也可以杀死该病毒,如1%来苏尔溶液、2%氢氧化钠溶液。
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病原是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ILTV),属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基因组是线性双股DNA。有囊膜,其上有突起。该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依据病毒毒力强弱,可分为急性型和温和型。该病毒在60℃左右生理盐水中15 min便失去活性,普通化学性消毒剂便可杀死该病毒。
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一方面,IBV自身就有多种血清型且变异快,导致临床症状多变;另一方面,其与大肠杆菌等致病因子混感有关。不同毒株感染的鸡只所表现的症状也不相同。在呼吸型中,往往突然发病,14 d内的雏鸡,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甚至废绝,鼻窦肿大,流鼻液,频频甩头,扎堆取暖。该病毒会造成蛋雏鸡输卵管受到损伤,使其产蛋能力受到影响甚至完全丧失产蛋能力。42 d以上的病鸡发病症状与雏鸡相似,尤其在夜间,因为病鸡呼吸道内含有较多的分泌物,所以会有异样的呼吸音,这种异样的呼吸音可以持续10 d左右。此时鸡的死亡率明显下降。育成鸡发病症状表现在产蛋性能上,产蛋量减少、产出软壳蛋等,其他症状表现相对较轻微。病鸡康复后,其产蛋能力难以恢复到健康时水平。在肾型病症中,主要发生在14~28日龄鸡上,发病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只有在夜间才明显,此时如果没有其他并发症,往往容易被忽视。呼吸道症状会逐渐消失,容易给人造成错觉,误以为雏鸡已经恢复健康。当呼吸道症状消失后,整个鸡舍内鸡只会大量表现出异样情况,如状态萎靡、扎堆取暖、饮水增多等。发病鸡由于脱水会出现体重下降,部分病鸡面部和皮肤颜色会发暗。整个病期持续约30 d,发病10~12 d后死亡达到高峰,21 d后死亡停止。病死率约为30%,整体死亡数不多。
传染性喉气管炎的临床症状较传染性支气管炎来说相对简单,这是因为传染性喉气管炎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是,依据病毒毒性的强弱,临床上该病可见急性型和温和型2种病症。急性型病症发生时,鸡鼻孔中流出黏稠渗出物,流泪,伴发结膜炎。典型病例表现为呼吸困难,其程度比感染其他任何呼吸系统疾病明显且严重。病鸡张嘴呼吸,神情痛苦,伏地,食欲几乎废绝,精神萎靡不振。呼吸道中常有干酪状渗出物,病鸡表现为咳嗽不止,咳嗽声呈湿锣音。发病严重鸡只伴随咳血,在鸡的喙部、羽毛、垫料、鸡舍墙壁可见血迹。部分病鸡由于呼吸道堵滞而窒息死亡。产蛋鸡群发病时,产蛋量明显下降甚至停产。在温和型病症中,其传播速度慢,临床症状不明显,死亡数较急性型少。病鸡主要症状集中在眼部,表现为眼睛肿胀、流泪,偶见失明。产蛋鸡产蛋率和蛋品质下降,出现畸形蛋和软壳蛋。病程较长,死亡率在2%左右。大部分鸡借助自身免疫可以对此病耐受,若没有其他并发症,死亡率不会发生大的波动。
传染性支气管炎没有特效药,该病主要依靠预防。一方面,借助于疫苗,我国普遍接种H120和H52,通过滴鼻点眼的途径给3~4周龄雏鸡免疫接种,H52主要作用是加强免疫。此病毒变异快,有时会导致地方流行。因此,为了更好地防控此病,可以取本地或本鸡场典型病例制成自家灭活疫苗使用,此方法对预防该病有一定的效果。另一方面,从改善卫生条件入手,加强饲养管理,降低饲养密度,鸡场勤消毒,做到鸡群全进全出,控制好环境卫生,减少鸡群应激,及时妥当地处理病鸡尸体等。为缓解病鸡症状和减轻病鸡痛苦,临床上可用急支糖浆缓解呼吸道症状,用利巴韦林防止继发感染。
传染性喉气管炎没有特效药,防治上更多依靠日常预防。其病毒血清型只有一种,因而该病的疫苗比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疫苗有效且持续时间长。一种是经点眼、滴鼻的弱毒苗,其毒力较强,注射不同商家的疫苗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必须按照疫苗的说明书严格执行免疫工作。另一种是涂抹于泄殖腔黏膜的强毒苗,当黏膜出现炎症反应时,表明疫苗接种成功。这种疫苗一般只用于发病鸡场。将从本鸡场典型病例提取的病毒制成灭活疫苗并进行皮下或肌肉接种,也有一定效果。临床上可以从缓解病鸡的症状入手,如饲料和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来提高鸡只免疫力、用多西环素防止继发感染等,做到“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对于防控此病,接种疫苗是有效的手段之一,但主要还应从加强饲养管理和改善卫生条件入手,包括鸡舍勤通风换气、及时隔离病鸡、及时妥当处理死鸡、控制合理的饲养密度、及时清扫粪便等。
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传染性喉气管炎是鸡场常见的主要侵害呼吸系统的传染病,临床诊断时可以依据上述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作出基本诊断,最终确诊需要借助生物学技术、中和试验、干扰试验等实验室诊断方法。目前,这2种传染性疾病没有特效药,在防控上不仅要加强饲养管理,还要加强疫苗免疫,做到“防大于治”。药物治疗可能对个别鸡群有一定效果,但康复鸡在短时间内会带毒和排毒,若继续饲养,经济效益低且风险太高。为保护健康鸡群和更好地遏制上述2种疾病,一旦发现发病鸡群,应直接淘汰并做无害化处理,同时做好消毒工作。当鸡群刚被感染时,由于毒力较低,在健康鸡群中未表现出发病症状,但机体免疫力明显降低,会伴随其他疾病发生或交叉感染,如鸡白痢等。在家禽饲养过程中,应依托“防大于治”的原则,在日粮中添加增强机体免疫力的营养成分,按照免疫程序接种普免疫苗,定期采血并送检化验,定期保健,以防家禽产生耐药性。同时,从管理角度来讲,应定期对禽场工作人员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和锻炼,使之对疾病准确把控。鸡群发病后,一旦在时间上拖延,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应在最大程度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