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润 易 军 李其勇 王 谢 符慧娟 李星月*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66;2成都师范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66)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ith))属于入侵性农业害虫,其幼虫可以大量啃食玉米、高粱、水稻等多种农作物。草地贪夜蛾具有突发性、多产性、暴食性、杂食性、隐蔽性、钻蛀性、钻土性、夜出性、趋嫩性和独占性等特性,迁飞能力强,防治难度极大。对于入侵的暴发性害虫来说,化学防治依旧是目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控制其在我国大规模暴发的主要方法。虽然有很多昆虫都是草地贪夜蛾的天敌,但基本上没有用来完全防止作物受损的措施。目前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其中生物防治又可具体分为植物源农药防治、性诱剂防治、生防菌防治、寄生蜂防治、寄生性天敌防治等类型。
草地贪夜蛾幼虫啃食叶片会导致植物叶片脱落,最后对植物造成不可挽救的伤害。有时大量幼虫对植物幼苗进行切根伤害,或切断植物幼苗和幼小植株的茎,造成很大损失。在部分较为大型的农作物上,如高粱,幼虫可钻入穗中对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啃食作物的叶片时,会留下大量虫孔。低龄幼虫啃食后,叶脉会变成网纱状。老龄幼虫和切根虫一样,可将1月龄的幼苗沿基部切断。为害番茄等植物时,幼虫会吃掉花苞和生长点,并钻蛀果实。当环境有利于草地贪夜蛾生长繁殖时,其经常会选择留在草丛里。
草地贪夜蛾的物理防治主要采用雷达监测技术、灯光诱杀技术诱集草地贪夜蛾雄虫。雷达监测技术可以利用生态、气象和雷达数据了解草地贪夜蛾的种群动态和迁飞规律,从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灯光诱杀技术是一种利用昆虫成虫的趋光性而达到监测昆虫种群数量的技术,具有高效、绿色环保、方便操作等特点[1]。
化学防治主要运用各种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化学防治是针对暴发性和突发性农业病虫害应急防控的一种较为合适的手段[2],其操作较为方便,是最常用的防治方法之一。常用双酰胺类药剂、甲维盐、茚虫威或其复配药剂防治草地贪夜蛾,其中: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氰菊酯、溴氰菊酯、唑虫酰胺和呋虫胺对草地贪夜蛾卵的抑制率可达80%以上;当草地贪夜蛾虫口密度小于10头/百株时,可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氟氯氰菊酯稀释后于傍晚对植株全株均匀喷雾[3]。
此外,也可以应用一些生物与化学复配的药剂。例如,杀虫剂斧邦(5%苏云·茚虫威悬浮剂)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理想药剂,其主要特点是防治效果好、持效时间长,对玉米植株和草地贪夜蛾的天敌无毒害作用,且对玉米螟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适合在玉米种植地区大面积推广使用[4]。但是化学防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使用时要注意药剂的用量和浓度问题,同时随着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还会出现抗药性等问题。此外,高剂量使用化学杀虫剂还会降低可授粉昆虫和天敌等有益昆虫的数量,且存在环境污染问题[5]。
目前,我国应急控制草地贪夜蛾的主要方法仍是化学防治,但是有研究发现,草地贪夜蛾对部分化学农药的有效成分已经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因此,从长期的生态效益来讲,生物防治不仅安全、经济、方便、无残留,而且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实现对害虫的长期有效治理[6-7]。
草地贪夜蛾的天敌种类很多,寄生性天敌有赤眼蜂、夜蛾黑卵蜂、姬蜂、茧蜂和寄生蝇等,捕食性天敌有蜘蛛、蚂蚁、步甲、捕食蝽、瓢虫、草蛉、蠖螋等[8]。除此之外,植物源农药、白僵菌、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芽孢杆菌和寄生性线虫也可以用来防治草地贪夜蛾。
2.3.1 植物源农药。虽然化学防治手段简易方便、防效高、速度快、持效时间长,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果长期使用不仅会使害虫产生一定的抗药性,而且会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研究发现,植物中含有多种能够抵抗害虫的次生代谢物质,可以利用分离提纯等办法分离得到植物中的杀虫活性物质,研制出用于害虫防治的植物源农药。目前已明确具有开发应用前景的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植物资源超过80种,共33个科。其中,植物资源最多的是菊科(11种),除此之外还有唇形科(8 种)、豆科(6 种)、楝科(6 种)和禾本科(5种)等[9]。这些植物中的有效成分不仅可以直接毒杀草地贪夜蛾,还具有调节生长发育、趋避及拒食、抑制细胞增殖、增效作用等[10-12]。植物源药剂的研发和运用可以替代化学农药来控制病虫害,解决农药超标、害虫抗药性增强及环境污染等问题[6]。
2.3.2 性诱剂。性诱剂防治是一种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来监测和防控害虫的有效手段。各种性诱剂对草地贪夜蛾均有引诱作用,但是不同的性诱剂引诱效果有所差异,可通过优化诱芯成分的方法增强诱芯的专一度。性诱剂防治要经过长时间的试验观察才能更精准地掌握草地贪夜蛾的变化趋势,找到最好的配方[13]。
2.3.3 生防菌。目前,细菌、真菌、病毒可以作为草地贪夜蛾病原微生物,并对该害虫具有一定的致病力。例如,5 μg/mL苏云金杆菌杀虫基因编码表达的晶体蛋白毒素(Cry1Ia12)对草地贪夜蛾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喷施白僵菌对草地贪夜蛾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草地贪夜蛾颗粒体病毒、草地贪夜蛾多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草地贪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均展示出良好的草地贪夜蛾控制效果,且安全性高、无污染;金龟子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与毒死蜱、乙基多杀菌素的结合使用促进了真菌虫生孢子的形成,提高了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1]。
2.3.4 寄生蜂。寄生蜂是重要的害虫生物防治资源之一,某些寄生蜂会将卵产在草地贪夜蛾的幼虫体内,待寄生蜂幼虫成熟后就会从宿主体内爬出结茧,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草地贪夜蛾的种群数量;还有一些寄生蜂会在草地贪夜蛾幼虫体内寄生,抑制其生长和取食,最终导致其死亡,有效减少草地贪夜蛾幼虫对植物的伤害[9]。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有10科120多种寄生蜂能寄生在草地贪夜蛾体内[14]。目前在中国已记录的种类仅为16种[15],应该加快对此的研究和应用。
2.3.5 寄生性天敌。天敌昆虫对草地贪夜蛾的种群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和自然控制作用,生物防治的核心内容就是利用其天敌来开展“以虫治虫”,这也是我国减少农药使用量后控制害虫的一种方法。
黄带犀猎蝽4~5龄若虫对草地贪夜蛾的捕食方式与具有刺吸式口器的蠋蝽和益蝽的捕食行为相似[16-19],整体上表现为搜寻、攻击、取食等一系列过程。黄带犀猎蝽刺入草地贪夜蛾幼虫后进行取食,有时将猎物致死后并不完全取食,而是收回口针寻找并攻击下一头猎物,在取食过程中经常发生拖拽行为[20]。针对草地贪夜蛾在我国发生、扩大和危害的情况,要加大对黄带犀猎蝽等天敌昆虫的繁殖力度,以及加快完善草地贪夜蛾防治技术,同时试验各种天敌生物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的捕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