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武
行走在这里,让人不禁想象历史上,马帮的脚步行过沙溪,穿过集市上的热闹,在四方街处处看见人间烟火气围绕。
坐落于大理的沙溪古镇,有着如今茶马古道上唯一留存的村落。它没有骗人来打卡的网红店,也没有挤得水泄不通的人群,在古镇中显得格格不入。但也正是这份清冷与遗世独立,让前来的人们得以见到久违的炊烟袅袅下,小桥流水人家的画景。
由于它的古朴、清雅,在旅人的口口相传中,这个宝藏古镇开始被越来越多人发现,来这里寻一方安静天地。
隐匿在袅袅炊烟中
沙溪能遗世独立,成为古镇中的一股清流,与它的地理位置脱不了干系。
它坐落在大理市西北部劍川县的一角,距离县城中心有32公里,离最为中心的大理古城更是有100多公里。从前,崎岖的山路,加上几个小时的路程,劝退了不少游客,甚至,许多人并不知道沙溪古镇的存在。
这天然地使得沙溪不会受太多人过来叨扰,安静地坐落于一隅,像被外界遗忘的一处世外桃源。
行走在沙溪,能感知到时间慢下来的步调。沙溪镇共有14个村子,其中,寺登村与邻近的北龙村、华龙村最多人到访,成为了沙溪最中心的地域。
诗人陶渊明笔下的“鸡犬相闻,阡陌交通”在这里成为了现实。澜沧江支流黑潓江流过,滋润了村子的农田与林地。3个村子都只有三四百户人家,仍以农业为主,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晨雾中,农民背着锄头走过田间小径;日落时,农田的泥土也在余晖里闪着金黄。
3个村子中,又以寺登村最为出名,也最受历史的眷顾。这个鳌峰山下、仅有2.5平方千米的村子,只比大理古城的一半大一点,却拥有不少的古文物、建筑。古代马帮走过的寺登街、东西南北寨门、百年槐树与戏台,以及隔街相望的兴教寺,每一处都值得细看。
难能可贵的是,在如今古镇排队接受过度商业化的今天,沙溪却在商业开发中寻得了适中之道。别处古镇上随处可见的网红店铺,或者专宰游客的复制粘贴式的小吃、特产店,在沙溪比较少见到。这里更多的是手作,以及当地人开的餐饮店铺。沙溪古镇像是一个没有跟上时代的老人,固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
历史上的沙溪:马帮、互市与古道
沙溪古镇的魅力还在于,每一处都浸润了时间的痕迹,历史在这里交错。
如今的寺登村,还保留着冰河世纪的冰臼。随着冰川漂移,这些石头在如今的四方街、东寨门里驻足停留了千万年的时间,是此处的第一批“来客”。
冰臼之后,第一批沙溪先民也来了。一群从北方迁徙而来的氐羌人看中了这片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土地,定居后成为了这里的主人。沙溪的人类历史便从此开启。
氐羌族在这里生活后,一群异国商人从众多沼泽中找到了这一处可以通行的平地,急忙地掏出手中的货物,贩卖给他们。这便是沙溪最早的互市。
在1980年的一次鳌峰山考古中,考古队发掘到了当年互市上的遗物,有瓮、罐、纺轮等生活用品,也有玛瑙、绿松石等装饰物,甚至还有矛、剑等兵器。这些都足以证明互市上货物丰富,交易众多。
唐代,茶马互市出现,沙溪的商业声势也更大了。在藏地边境,人们以茶叶、马匹交易为雏形,因此取名为“茶马互市”。由于生活在寒冷、干旱又缺氧的高原上,再加上缺乏蔬菜水果,藏族人民极度依赖有解腻、助消化等功能的茶叶,便用马匹来换取汉人的茶叶。他们“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
借着茶马互市的交易,人们又开始贩卖布帛、药材等商品。到了宋代,其繁荣程度甚至需要国家干预来保持其秩序。大名鼎鼎的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也因此应运而生。
作为茶马古道上唯一留存的古镇,沙溪的故事与这四个字紧密相关。
沙溪周遭井盐众多,有拉鸡井、诺邓井等产盐井。人们都将其运来沙溪交易。沙溪因此成为了茶马古道上极为重要的驿站之一。马帮们在此停留、进行交易与补给。这也催生了兴教寺前的集市,以及日后繁荣的寺登街。
行走在这里,让人不禁想象历史上,马帮的脚步行过沙溪,穿过集市上的热闹,在四方街处处看见人间烟火气围绕。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九行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