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的想象与恢弘的意象

2023-01-14 19:04甘卫红
课外语文·上 2022年12期
关键词:悲秋现实生活梦境

甘卫红

一说起中国文学艺术的风格反差,浪漫与恢弘一定是两种最重要的写作手法。浪漫的想象就如同美好的梦境一般,它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种情怀,更是因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而带来的“遗憾”。而“恢弘”则是无比的宽宏大气,以壮阔景象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复杂心境。用两种不同的写作手法来表达相同的情感,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本文就以两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登高》来细细赏析,希望可以给同学们带来帮助。

《梦游天姥吟留别》选自部编版《语文》高中必修上册,这是一首李白的记梦诗,诗人通过梦境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是不同于以往的记梦诗,它更多想要表达作者向往自由、无羁无绊的人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想被黑暗世界所玷污的思想感情。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内容。

《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即点题。通过不可去往的海外“仙境”为切入点,侧面烘托出现实生活中的“天姥山”。天姥山就像一个小孩子躲在浮云中,想要看清它的真面目,还得通过浮云的游动。通过虚实相间的写法,突出了“天姥山”的美景,暗指作者对其向往之情。紧接着,便开始对“天姥山”进行刻画。随后作者进入一个洁净如白纸的湖面,这个湖面是如此庞大、如此清澈见底。这样干净的湖面在诗中反衬的是现实生活中那肮脏的世界。诗中“一夜飞度镜湖月”,“身登青云梯”,倾心欣赏天姥山上“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的壮美景象,都是因为李白对于山水非常迷恋,诗人所写的梦境也是山水。这是第一个部分。

随后,进入到“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的壮观场景。在这里熊怒吼,龙长鸣,泉水在震响,使得深林战栗,使高耸而重叠的山峰震惊。在梦境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对场景进行了深度刻画,通过熊、龙、泉水等景物的拟人化描写,充分表达出自己的心情。熊叫、龙吼就像是李白对现实的不满所发泄出的怒气一般,随着怒吼的声音越大,表达出他的愤怒就越大。随后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崩塌似的。山峰都要倒塌了,可见诗人对于现状多么不满意。通过对景物的充分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不正是谪仙意欲大有作为而不得的自我意识的真实呈现吗?

到此,全诗进入了高潮部分。回顾一下“天姥山”前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未到此止步,诗境由此从奇异转入荒唐。这是第二个部分。

随后,“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在这里,作者通过对仙境的细致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场景。在整首诗中对于梦境的描写部分,诗人充分融入了自己的人生轨迹,除了他自己真实的漫游山水的印象之外,还有古代传说以及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印迹。诗人通过这几部分的总结,运用浪漫主义以及丰富的想象寓情于景,绘画出了浪漫、唯美、壮阔的画卷,进而通过不同的梦境进行不同情感的抒发。

最后,仙境游玩结束之后,诗人猛然惊醒回到现实生活中,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只有一个枕头和自己做伴。这首诗写梦游奇境,却不同于一般游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缥缈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诗人一生都在向往自由、无拘无束,在这场梦里他是自由的,他是不被世俗所接受的自由人,他可以去往任何地方,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部编版《语文》高中必修上册的《登高》。这首诗以景入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诗人杜甫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自己坎坷一生的悲伤之情。人到中年却还是居无定所,不仅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还落得一身病。诗中第一句便描绘了一幅悲秋的画面——风急速地吹着,猿猴大声地叫着,在风声的陪衬下,猿猴的叫声显得十分凄凉。画面一转,在那样清澈如明镜一般的水和梦幻般的沙滩上,一群鸟儿欢快地聚集在一起,在空中盘旋着。紧接着,所有树木上的叶子好似有了感应一般,纷纷落下来,看着那一望无边的滚滚长江,水在不断地涌动着朝我奔赴而来。此时的“悲秋”画面到达了顶峰。这样凄凉的秋景不免让杜甫回忆起凄凉的一生,如今疾病缠身,独自登上高台。历经几十个春秋,如今已是两鬓斑白。当悲伤的情绪涌上心头,不免暂停了手中的酒杯。

这首作品中的景物描写,诗人用到很多写作方法。第一,通过景物画面对比抒发情感。首联两句话描绘了两幅不同风格的画面,情感基调也由悲到喜,前半句秋风瑟瑟,猿猴哀嚎,后半句水清沙白,群鸟飞舞,巧妙地形成了对比。“哀”字笼罩全篇,定准基调。这些景物自然成对。其中天与风、沙与渚、猿啸与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對。不仅上下两句成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以悲凉的秋景进行情感的抒发,作者的一生经历就像那寒凉的秋风一般,一生坎坎坷坷,壮志难酬。而后面的快乐场景何尝不是杜甫想要的呢?他也希望自己像天上飞翔的鸟儿一般自由自在,没有压力,不会被世俗的昏暗所遮蔽,不会因为自己的志向难酬而苦闷忧郁。这一处对比不仅仅是那些景物,更是通过这些景物的对比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第二,诗人仰观俯察,寄寓遥深,措语天然。在颔联中,通过对落叶和无尽江水的描述表达了作者的悲伤之情。的确,秋天到了,杜甫得到的却不是快乐和功勋之名,也不是荣华富贵,更不是飞黄腾达,而是满身疾病、一事无成以及颠沛流离的生活。这样的人生还能有什么样的希望?颔联集中表达了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站在高处,茫然地仰望无边无际的景色,看着那落下的树叶和无穷尽的江水,就好像自己的人生一般——时光匆匆,自己却一事无成。放眼望去,滚滚长江的景象如此的壮观,但是自己的人生是那样落寞难堪,多么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如同这滚滚江水一般,那样的壮观。

第三,直抒胸臆,血泪结晶,笔力千钧。尾联这两句诗,作者直抒胸臆,深刻地体现出诗人身不由己、有家难归的窘境以及长年累月马不停蹄、聚少离多的现实。这里的常客之悲,人生苦短,年迈体弱,疾病缠身,说的就是诗人目前的情况。整首诗通过“悲秋景象”深刻地抒发了作者对自己坎坷一生的感叹——人到中年还是一事无成,居无定所,更是诗人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情感流露。尾联这两句诗很有深意,这两句是整首诗的总结。首联、颔联通过景物对比,或者是寓情于景的方法进行描写,最后再结合自身的情况直抒胸臆,意义深远。

两首诗通过不同的写作手法分别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第一首诗李白通过对一个“浪漫唯美的梦境”进行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并且唾弃封建社会那些腐败的制度,抒发了诗人追求自由的强烈情感。全诗兴到笔随,酣畅淋漓地倾泻感情,完全不受形式的束缚。第二首诗杜甫通过对于“悲秋”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郁闷心境。

猜你喜欢
悲秋现实生活梦境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梦境改造师
梦境改造师
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梦境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从琵琶曲《思春》到粤乐《悲秋》的乐调考证与传播变化
悲秋
假期归来
苦难中的梦境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