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看古代的工艺美术史,研究其理论或是参观历史博物馆,不难发现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呈现着两条清晰的发展脉络,即以实用为主体的民间工艺美术和以观赏为主体的宫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艺美术体系。它们作为在不同社会环境和条件下生长发展起来、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两种工艺文化形态,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功用目的和美学特征。民间工艺美术主要是自然经济的家庭手工业,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生产与消费的统一,使民间工艺美术产品完满地体现了实用、审美一体的基本原则,具有朴质、刚健、明快的品质。宫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艺产生于官营或私营手工业作坊之中,迎合贵族和文人阶层的需要和趣味,因而侧重于显示观念意蕴和追求观赏把玩价值,推崇精雕细刻、矫饰奇巧。一般每个时代重要的、经典的大都属于帝王将相所喜爱的,这种观念是符合时代特征的。宫廷所用的器物无论是陶瓷、木器、家居等所用的材料必然是极其珍贵且精致的,它们往往更为华丽,并且会请技艺或是审美更出众的工匠来制作完成,它们必然也代表了这个时期最高的艺术与工艺水平。但是,如果非要把这类宫廷器物作为评价造物价值的标准,那就会产生偏差。因此,在任何时代,都不能以某一种事物作为单一的衡量标准,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文习惯之下都有着天壤之别,陶瓷是如此、艺术亦是如此。
本期的“理论与探索”栏目收录了来自景德镇陶瓷大学的侯晓华教授所撰写的《明代瓷器装饰图案中的人文印象探析》一文,其研究认为:民间传说故事图案写实性,宗教哲学题材图案的通俗化,极具生活气息的市井生活图案不仅反映明朝陶瓷装饰图案的通俗特点,也是当时人们生活的物质凝固。来自天津科技大学的滕明堂教授所写的《宋代定窑瓷器中的道家“自然”美学观探究》一文,文章分析道家“自然”美学观在宋代定瓷形而上意识形态以及形而下釉色、造型、装饰风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历史与考古”栏目中,来自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吴双博士所撰写的《早期越窑青瓷三足樽小考》,该文通过分析流行时间、器型源流与使用情境发现,这类器物应当是汉代盛酒器青铜樽的延续与替代,二者使用功能相同,但青瓷三足樽在装饰上增加了六朝时期新出现的文化元素。在“设计与品牌”栏目中,收录了来自景德镇陶瓷大学的硕士生倪毅鸣所写的《基于形状文法的文创产品造型设计研究——以开元寺风狮爷石像脸部为例》一文,为文创产品造型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来自景德镇陶瓷大学张婧婧教授所撰写的《解构主义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该文以解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现代陶瓷艺术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解构主义的概念、特征及意义,并探究其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从造型、装饰、材料和纹饰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最终归纳出解构主义在现代陶艺设计中的方法论和可行规则。“工艺与材料”栏目中,收录了来自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的余婷所写的《江西南城瓷石矿理化性能分析及工艺性能研究》,该文研究结果表明:南城瓷石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白云母、高岭石和微斜长石,显微结构为较多板状或块状、少量叠片状和六方管状结构混合结构。该瓷石烧成白度较高,可塑性一般,粘性一般,干燥线收缩较小,可广泛应用于日用陶瓷及建筑陶瓷生产中。其他栏目也有许多优秀文章,在此不一一列举。
当六月的风带着依依眷恋慢慢飘散,离别的味道已经在校园里弥散开来。在漫长的生命长河中,留不住的从来都是年华和过往,留下来的都是曾经的回忆与梦想。学习的生涯悄然逝去,社会的生活即将来临,《陶瓷研究》杂志诚挚的祝福每一位毕业生,在日后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