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军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正明煤业,山西 左权 032600)
下煤组主水仓设计全长211.4 m,其中-15°下山斜巷长9.4 m,平巷202 m,坡度+2‰;硐室断面:直墙半圆拱形,净宽3.8 m,净高2.6 m,铺底厚度0.1 m;支护形式:锚网索喷射混凝土支护,锚杆采用Φ20 mm×2 200 mm 无纵肋螺纹钢树脂锚杆,布置间排距800 mm×800 mm 呈矩形布置;锚索采用Φ17.8 mm×7 300 mm 预应力钢绞线,布置间排距1 600 mm×2 000 mm 矩形布置;金属网采用Φ6.5 mm钢筋焊接成1 000 mm×2 000 mm,网格100 mm×100 mm;硐室喷浆厚度200 mm,砼强度C25。截止2020 年7 月17 日,主水仓已施工至第一拐正点(S5d点)前25 m,根据施工瓦斯抽放孔揭露岩性分析,主水仓再向前施工10 m 将揭露15 号煤层,按目前施工进度预计7 月22 日前后揭露15 号煤层。为确保揭煤安全,特编制本措施,以指导施工。
根据《正明煤业井田地质报告》获悉,本次揭露煤层的控制情况、基本特征及变化规律分述如下。
15 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段下部,上距K2灰岩16.0~20.1 m,一般为18 m,下距太原组底界K1砂岩5.5 m,一般为2~3 m。煤层层位极其稳定,全井田分布广泛,厚度4.15~8.07 m,平均厚度为5.58 m,可采系数100%,是本井田的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厚度变化不大,厚度变异系数10.3%,含1~3 层灰-黑灰色泥岩夹矸,煤层结构多为复杂结构。15 号煤层具有突出危险性,在施工中严格执行两个“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进行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15 号煤层掘进工作面实测原始瓦斯含量11.26~12.98 m3/t;煤尘具有爆炸性,自然倾向性等级为Ⅱ类,属自然煤层;地温正常,无高温热害区,无冲击地压危险性。
1)巷道在掘进过程中将从高庄水库周边穿过,层间距约340 m。预计对该掘进区域的影响很小,但仍要加强防治水工作。
2)巷道出水主要来源于K2石灰岩含水层,15 号煤层顶板距K2灰岩16~20 m。K2石灰岩厚3.79~7.50 m,平均5.60 m,裂隙较发育,富水性不均,且较弱,单位涌水量q=0.009 6 L/(s·m),渗透系数K=4.57 m/d,富水性弱。此含水层为15 号煤层直接和间接充水含水层,遇构造裂隙或陷落柱时巷道顶板可能出现滴、淋水现象。对工作面掘进影响较小。
3)根据《山西汾西瑞泰井矿正明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井田内太原组灰岩水水位标高802.60~890.66 m,虽承压水头较高,但涌水量一般较小,单位涌水量0.000 474 L/(s·m),含水层富水性弱。井田内奥灰水位标高为828.75~829.75 m,该掘进巷道的标高在860 m,不存在奥灰水带压开采。遇到构造时,需探明该构造的含水性及其导水性,防止水害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4)预计该巷道在掘进期间正常涌水量为3.0 m3/h,最大涌水量为5.0 m3/h。对掘进影响不大,要密切监测顶板出水情况。掘进期间严格执行“物探先行,钻探跟进”的探放水要求,对物探异常区要进行钻探验证,确定无水害威胁后,方可进行作业。
5)井田范围内15 号煤层未开采,该掘进范围内不存在采空区。
1)在施工中,严格按下煤组主、副水仓揭15 号煤层防突设计施工。
2)当工作面掘进至距煤层法线距离10 m 时,停止掘进,在工作面进行长探,打4 个前探钻孔、钻孔必须穿透煤层且进入煤层底板不小于0.5 m,穿掘煤层厚度、赋存、位置等情况。
3)工作面掘进点煤层距法线距离5 m 时,在工作面打4 个测压钻孔、测定煤层瓦斯压力,同时对煤层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报,采用WTC 防突仪测定K1值和Smax值,当K1值和Smax值小于临界时,视为无突出危险性煤层。
4)工作面掘进至煤层法线距离2 m 时,再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报,确认煤层无突出性危险时,在下煤组井底车场反向风门外500 m 采用远距离放炮。
1)为防止误穿煤层,必须采用测量导线点控制掘进,由地测科下达揭煤通知单,技术人员现场标定掘进长度的控制点,施工队严格按准掘长度掘进,严禁超掘,并且在掘进时,每次打眼前后必须用4 m 长纤子在巷道底板中线至两帮800 mm 处各打1 个探眼,眼深不小于3 m,探眼与巷道底板夹角控制在15°~55°,若探眼探着煤,由当班负责人及时向施工队、矿调度室汇报,以准确控制煤层层位和保护岩性。
2)工作面掘进距煤层垂距5 m 时,采用远距离放炮揭开15 号煤层。
3.3.1 便携式甲烷报警仪的配备和使用
跟班队长、技术人员、当班班组长、电工、安全员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报警仪,对工作面及其分管范围内的甲烷进行不间断监测,如有报警现象(甲烷报警浓度为0.8%)必须停止作业,进行处理,并向矿调度室汇报。
3.3.2 瓦斯传感器的配备和使用
安设位置:T1 安装于风筒对侧距工作面迎头不大于5 m,距顶板不大于300 mm,距帮不小于200 mm;T2 安装在距巷道回风口10~15 m 范围内;T3 安装在水仓入口距井底车场混合风流处;T4 安装在进风巷距回风巷口10~15 m 位置,瓦斯传感器与工作面控制开关必须联锁,实现瓦斯电闭锁;风筒传感器安装在距出风口20 m 位置,并设置风电闭锁,断电范围为掘进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瓦斯浓度(体积分数下同)≥0.8%时,T1、T2 发出警告,当工作面瓦斯浓度≥1.2%时,T1 能切断工作面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的电源;当回风巷中瓦斯浓度≥0.8%,T2 能切断工作面及回风流中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当进风风流口瓦斯浓度≥0.4%,T4 发出警告,并能切断工作面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电源。当回风巷瓦斯浓度<0.8%时、进风分风口瓦斯浓度<0.4%时,经检测后,方可人工送电。
当工作面瓦斯浓度≥0.8%时,必须停止作业及时处理。当工作面瓦斯浓度≥1.2%时,所有施工人员立即撤出,并汇报调度室,由通风区编制排放瓦斯安全措施,等侯处理。
1)距煤层法线5 m 的位置开始采用“短掘短支、弱爆破”的施工技术,边探边掘,通过远距离放炮揭开煤层。
2)爆破材料。1 爆破采用三级煤矿许用乳化炸药,规格Φ32 mm×200 mm,每卷重200 g。两起爆采用铜质脚线毫秒延期电雷管,1~3 段,总延期时间不超过130 ms,不允许隔段使用。
3)炮眼深度为1.2 m,所有炮眼都在炸药和封泥间装1~2 个水炮泥,封泥都必须密实地装至孔口。
4)联线方法。串联。
5)起爆方法。放炮采用FD-200 型放炮器远距离一次起爆的方式,放炮地点距下煤组井底车场反向风门500 m 位置外。
6)爆破警戒。揭煤爆破时,将井下人员全部撤至副斜井500 m 位置,切断工作面所有电源。在回风巷与瓦斯管道联络巷位置设置警戒站岗,严禁人员进入。由跟班领导、队长负责清点人数,确认无误后人员全部撤到副斜井风机位置起爆,揭煤领导组组长下达起爆指令,放炮员方可联线放炮。放炮后,等待炮烟吹净后,由瓦斯员检查回风流中瓦斯浓度,经检测瓦斯浓度不超限时,由跟班领导、队长、班组长、放炮员、安全员、瓦斯员共同进入工作面,检查工作面瞎炮、瓦斯及顶板情况,确定无隐患后方可恢复工作面送电,进行下一工序作业。
工作面通风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在副斜井780 m 位置安设2 台FBD№8.0/2×55 kW 对旋式局部通风机(1 备1 用),配Φ800 mm 阻燃风筒供风。
新鲜风流:地面→副斜井→局部通风机→下煤组主水仓→工作面。
乏风:工作面→沉淀池硐室→下煤组井底车场→回风联络巷→回风斜井→地面。
1)临时支护。掘进揭煤过程中,采用前探梁支护作为临时支护。每次放炮后,首先用长柄工具由外向里、先顶后帮顺序,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找净顶帮活矸、危岩,确认安全后铺上网片,使用前探梁、背板将顶板支设牢固,然后进行锚杆支护。
2)永久支护。永久支护采用锚网索喷射混凝土支护,顶板岩石破碎时缩短掘进进尺,每炮循环进尺不超过1.6 m,爆破后及时进行永久支护,根据工作面实际情况缩小锚杆、锚索支护间排距或增加29U型钢喷浆支护穿过15 号煤层。
3)严把工程支护质量关,不合格的工序要及时处理,方可进行下到工序施工,喷浆前要报验,经矿方、监理方验收合格后方可喷浆施工。
通过对主水仓掘进工作面采取的综合揭煤技术措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未产生瓦斯超限事故,为以后的防治瓦斯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本次的工作中,本人认为准确的地质预报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预报准确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的治理工作提供保障;长距离钻探是瓦斯治理的关键,钻孔方向是否正确;钻孔是否有塌孔;钻孔数量是否合理都是关键因子。通过本次揭煤为以后的瓦斯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且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也清楚认识到由于每个煤矿的地质条件不同,煤种不同,瓦斯含量和压力也不近相同,也存在其局限性。建议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多进行准确的地质预报,多进行有效的长距离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