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的实证调查与研究

2023-01-13 11:29:58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沁源旅游景点军区

杨 柳

一、沁源太岳军区司令部概况

沁源县地处太岳山东麓,东有太行山为屏障,扼守汾(阳)——屯(留)公路,同蒲、白晋路等重要路段。同时作为晋中部、南部枢纽,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抗战爆发后,日军进逼山西,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决定八路军在太岳山脉展开部署。可与太行山、吕梁山的部队灵活策应,又可以随时出击同蒲铁路钳制日军南下,还可以以此为据点建立抗日根据地广泛发动群众。其在山西乃至华北敌后抗战中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

日军对国民党的策略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开始变化,转为主要进攻八路军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此政策的影响下国民党也开始转变政策,第一次反共高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其标志性事件就是晋西事变又称十二月事变。中共打退了此次反共高潮,为适应斗争形势的发展,晋东南、晋西南的部分革命力量向太岳区转移。1940 年6 月7 日太岳军区成立,司令部驻沁源阎寨,此后光荣的革命传统就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激励着一代代英雄儿女英勇奉献。1944年太岳军区司令部随司政机关南撤。沁源太岳军区司令部结束了其历史使命。太岳军区司令部驻扎沁源阎寨期间,领导当地人民同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发展了地方经济,有力地团结了人民群众,谱写了沁源抗战史上的英雄篇章。太岳军区司令部在山西乃至华北抗战史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该旧址进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二、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实证调查

(一)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建筑布局

1.旧址门面

沁源太岳军区司令部原址位于沁源县县城东南七千米外的阎寨村。旧址门前有一排大树。旧址门面简约质朴,呈普通农宅的建筑风格,现有遗址基本保持了当初原有风貌,几经修葺未添加任何繁杂奢华的雕饰。简陋的遗址风貌更能将参观者带入真实的历史情境之中,更能激发后人内心深处的景仰之情。大门的左前方立有一块石碑。石碑立于“工字型”石台之上,上面写着四行文字分别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国务院2013 年3 月5 日公布,山西省人民政府立。这块石碑是在2013 年重新更换的,之前门前的石碑由沁源县人民政府设。该遗址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于1986年8 月18 日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所刻文字的变化反映出政府对该红色旅游景点重视程度的提高。1986 年该旧址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旅游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于1987 年拨款由县文物馆负责进行修缮。2011 年10 月,太岳军区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一期名录。2016 年12 月,在《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第七批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沁源太岳军区司令部入选。

2.院落布置

进入院内,土黄色窑洞首先跃入眼前,这土色土香的韵味与同时映入眼帘的青瓦白墙交相辉映,色彩搭配相得益彰。从整体平面布局来看,正前方由三个平行院落组成一个大院落,每两个院落间在相邻白墙中间建有通向另一院子的门。墙正中的门高高凸起,门顶用青瓦简单砌成,两个呈“凸字形”的墙将院落分成西、中、东三块。

3.主体建筑

旧址是一排横向整齐划一的拱形土窑洞,主体有8 孔,它们依山开凿、坐北朝南,窑洞由昔时军区党政机关领导率领官兵挖掘而成,其通面宽60 米,通深达22 米,窑洞总占地面积215 平方米。窑洞外面墙壁石碑上标明这是军区领导曾生活工作的地方。除领导居室之外,还有参谋部、办公室、警卫班。西边是办公区,东边则是军队驻扎的处所。窑洞要么为左门右窗,要么为左窗右门,一整扇大木质长方形窗被分割成若干小方块,窗户上粘着麻纸。窑门是两扇窄木门,门顶与窗户顶齐平,上面还开有一个小天窗。窗和门均涂成墨黑色,是后来旧址修缮后重新涂的。窑洞屋檐是重叠式屋檐构造,屋檐顶是一长排红砖砌成的镂空造型。整体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

(二)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内部结构

窑洞内部具有封闭性,只有窑脸一面朝外,由于窗户狭小所以窑内采光性差。旧址窑洞主体是并联式窑洞,既两窑洞侧面之间开了一个通向另一侧窑洞的门。窑后侧,通常称之为“窑掌”,窑掌中盘一盘土炕。东院左门右窗的窑洞进去以后,炕直接盘在窗户底下。窑内部结构简洁明了,一是当年条件艰苦,二是窑洞注重实用功能。因而无繁杂的雕饰。主体窑洞分工不同,有警卫班、有参谋部、有办公室、有居室。参谋部与居室仅在窑壁凿出有且只容一人通过的门,窑掌一盘土炕,最多再搭一个灶台,室内结构仅此而已。呈现在眼前的情景,使得观者内心深处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就是在如此艰苦恶劣的环境中,革命先辈们领导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其艰辛的历程用长篇的溢美之词也不足以表达。除正中窑洞并联之外,其他窑洞均为普通单孔窑洞。

(三)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陈设文物

由于抗战时期条件艰苦恶劣,窑洞本身又是一种重实用性建筑,所以旧址内部文物陈列较简洁,几乎一目了然。进入陈赓居住工作的窑洞,可看到正对面窑壁上挂有一张陈赓的照片。两边墙壁则挂着一些记录当年情况的老照片。窑洞内的土炕上只铺有一张草席,经过岁月侵蚀,草席已成灰白色。草席上放有一张正方形木桌,木桌呈灰黑色,桌角与桌腿的颜色早已磨白,就是在这个小木桌上军区领导看文件、看地图,进行作战部署,其历史功绩不容小觑。木桌上放着一盏油灯,在简陋的环境中,见证了军区指战员的日夜操劳。土炕前边放着两个玻璃展览桌,桌内放着缴获敌人的靴子、帽子、皮腰带、水壶套,由于年代久远,展品已发黄白色。展桌里还有决死队的长方形队章、抗战笔记和书籍《无形的战士》《中国史话》等。在司令部房间里一张桌子上放着一台黑色电话,这在当时应该是最贵重、最珍贵的联络工具了。

(四)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史料汇总

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里收录的资料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三类。一类为当时出版的抗战书刊,这类抗战书刊又分为军事类和思想文化类,军事类主要有《无形的战士》,它由新华书店于1945 年发行,这本书以苏联红军的炮队为例介绍、讲解了一些军事知识,书中还有或简洁或详细的插图利于官兵理解与运用。还有一本名为《战场就是课堂》的军事书收录了一些军事案例供官兵参考。这类书籍在当时对提高官兵军事素质和军队的战斗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思想文化类书籍有黄炎培所著的《延安归来》,该书细致地描述了他在延安的见闻、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许立群的《中国史话》,这本书封皮为蓝色,封面右侧印有一只石狮子,1942 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讲述了原始公社到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的没落,是一本历史读本。还有《小夏伯阳》《生命》等书籍。这类书刊在当时起到了鼓舞士气民心的作用,广泛宣传了抗日的思想,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抗日群众的文化水平、鼓舞了群众坚决抗战的决心。另一类为当时官兵的日常笔记、日记、生活记录等,这类资料多为散的单页资料。由于当时战争的紧迫性以及官兵自身的文化水平的局限,留下的这类史料较少,但是这类珍贵史料对还原史实、研究历史提供了可靠详实的参考,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还有一类是当时的党政文件,如《中共中央关于1933 年两个文件的决定》《太行军队一九四二年春季与夏季反扫荡总结解密》《机关生产的农业常识》《人民解放战争两周年的总结和第三年的任务》。这类资料有助于理解当时党的一些决策、决定。

三、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保护与开发

(一)开发方向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华夏古文明的发祥地,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山西又是革命老区,因而红色旅游资源也极为丰富,星罗棋布分散在三晋各地。山西作为敌后抗日的主战场,大部分红色旅游景点的主题与抗战有关。从对山西红色旅游景点总况的了解中得出,山西红色旅游景点可以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战争和战场的遗址、遗存;第二,红色人物纪念馆;第三,抗战指挥部旧址;第四,烈士陵园。这四类基本上涵盖了山西红色旅游景点的类型。综观山西红色旅游景点分布,可以看出,其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吕梁山、黄河一带。这与抗战时期中共在山西的战略部署有着重要的关系,这些景点中有许多红色景点景区保护开发极其成功,处在太岳山麓的太岳军区旧址与一些景点相比略有差距,所以沁源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应借鉴优秀经验,寻找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开发、发展之路。

山西地区的红色旅游景点因地而异,呈现出不同的开发特点。从调查中得知,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是一个分散的且开发单一的红色旅游景点。由于身处大山深处,交通状况差,基础设施不健全,周围并无其他声名显赫的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很难形成集群化效应。又因该景点周围尚未建立起博物馆等性质的综合性展馆映衬,故目前该景点只能通过建筑旧址呈现历史史实,其蕴藏的巨大潜能有待进一步开发。

(二)保护措施与开发建议

1.沁源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保护开发现状

从整体状况来看沁源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开发短板。在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发布的“2018百佳深呼吸小城入围名单”的候选单位中,沁源县赫然在榜。沁源可以在浩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可看出其非凡卓越的绿化环境。与山西省境内的大多数红色景点相比较,沁源红色旅游景点属于孤立单一状态,离其他红色旅游景点距离较远,没有可以与其构成群体效应的红色旅游景点,但是沁源县自然景观丰富,这就可以使自然景观拉动该红色旅游景点,以优带劣,取长补短,使得自然景观与红色旅游紧密结合,成为共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阻碍红色旅游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交通状况。沁源地处太岳山麓,周围众山环绕,盘山公路居多,至今尚未开通火车。这既阻碍了山内人们的出行,也严重影响了外地旅游者的参观及当地旅游景点知名度的扩大。

2.沁源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保护开发建议

第一,沁源自然景观优美,山水景观大多具有很高的旅游欣赏价值。可以开发、推出本地精品出游路线,将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与周边山水自然景观(例如灵空山、菩提寺、沁河源头、太岳山森林公园等景点)结合,形成完整的旅游线路,成立自己的旅游车队、旅行社,最大程度吸引本地和外地游客。这样的“红绿组合”不仅可增强游人的视觉感官,还可以触动其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对旅游者来说是一举两得的。通过“红绿结合”的方式促进周边景区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第二,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要扩大资金投入,增强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既可以在一些宣传平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宣传广告,还可以在户外搭建大小各异的广告牌加强宣传效果。同时要设立专门机构开发独具特色的纪念品,生产和研发相结合,打造独特的地标文化。寻找商业合作伙伴,招商引资,互利互惠,把本地区的景点景区名号打出去,引进新的商业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另一方面政府要不断完善景区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环境,形成一条完整、完善的旅游服务链条,增强自身竞争优势。这个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可以在旧址旁边修建与其有历史渊源的博物馆、展览馆,模拟厅等场馆,形成规模效应,吸引更多参观者。二是与周边的现代农业结合,帮扶周边的农家乐、采摘农业园区,在游览者参观以后可以吃当地的农家菜、摘农家果。两种渠道可有效提高旅游者的体验感与舒适度。

第三,提高当地群众的景点保护意识,让群众积极参与进来。消除群众长期以来对该红色旅游景点不了解、不重视的传统,让当地群众成为传播历史文化的使者。当地基层组织还要积极招贤纳士,招聘专业的讲解员讲解该景点的历史,专业讲解员还能对村民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景点人员的专业素养。

第四,可以让一些社会团体、志愿团体参与进来,比如说沁源晋剧团、沁源秧歌剧团,这样既能使游览者耳目一新,提高了情感体验,又达到了宣传本土文化的目的,还充分发挥了艺术工作者的价值,一举多得。同时要将展现景点内容的手段多样化,如利用投影仪再现历史,使历史场景、事件具有直观性与震撼力。

第五,重视红色文化,保护红色旅游景点。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从此刻做起。既要加大对太岳军区旧址的保护开发的力度,又要保存景点的原汁原味,在修缮开发的过程中不走形、不走样。挖掘景点潜在优势,使之成为当地景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为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沁源旅游景点军区
山西沁源红莲山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敦煌研究(2022年3期)2022-07-11 06:28:15
湖南省军区幼儿园
幼儿画刊(2021年10期)2021-10-20 01:44:50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沁源行:满目皆是“十八公”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向沁源军民致敬》发表75周年纪念研讨会召开
党史文汇(2019年2期)2019-02-21 02:24:50
Have a Good Trip
李聚奎与沁源围困战
学理论·下(2017年6期)2017-07-10 17:44:16
旅游景点介绍的文体分析
江苏省军区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