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婷,朱 俊,连新华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广州 510610)
截至2020年底,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连续8a全球第一,累计装机6a全球第一。“十四五”期间,叠加国家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还将继续大力推动光伏行业的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调动各方参与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依托价格优势保证市场规模,保障我国光伏产能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伴随光伏发电实现平价上网后,将进一步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全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支持能源消纳中心地区提高能源自给能力。因此,光伏发电项目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国资发规划〔2005〕92号):为提高政府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加强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在项目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或运营一定时间后,运用规范、科学、系统的评价方法与指标,将项目建成后所达到的实际效果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含概算)文件及其审批文件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并反馈到项目参与各方,形成良性项目决策机制[1]。
后评价[2]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概述;实施过程后评价,包括项目的前期、建设过程的实际结果评价;生产运营后评价,包括运营管理、生产、检修、电网友好性评价;并网运行和市场消纳情况评价;绩效后评价,包括技术水平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3];影响后评价,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影响评价;可持续性和风险后评价,分析项目政策、财务可持续性以及存在的风险因素;综合后评价,根据项目过程、绩效、影响、可持续性等各项后评价结果,对项目整体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光伏电站后评价应具备的条件: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且投产1a后;工程完成决算审批及各项审计工作;具有完整的设计[4]文件、竣工资料、运行数据等基础数据和资料。
流程包括:资料收集、现场检查、项目分析评价、结论4部分。
1) 收集分析光伏电站项目前期、实施等文件资料,需要收集的资料有:项目前期文件如项目申请报告、可研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项目评估报告以及相关的批复文件;项目实施文件如施工图[5]设计文件、开工报告、招投标文件、主要合同、监理报告、竣工验收、决算报告及其相关的批复文件与资料;其他资料如项目生产运行情况、财务报表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等、与项目有关的查新报告、审计报告和统计资料等。
2) 进行现场检查,查验光伏电站建设运行情况。
3) 根据数据资料和现场检查情况,编制后评价报告。
4) 评价光伏电站项目是否成功,形成后评价工作结论和建议。
光伏发电项目后评价通常采用对比分析法[6],包括前后对比分析法、有无对比和横向对比。
1) 前后对比分析法是对项目实施前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用于直接估计项目实施的相对成效。通过收集分析光伏电站项目前期立项决策、实施过程、生产运营等文件资料,结合项目组人员现场实地查勘了解情况,对项目全过程的结果及影响进行全面系统回顾,与项目决策时确定的目标、技术、经济、环境、社会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经验与教训,提出对策建议,发表评价意见。
2) 有无对比是对项目周期内“有项目”(即项目实施)相关指标的实际值与“无项目”(即项目不实施)相关指标的预测值进行对比,用于度量项目真实的效益、作用和影响。
3) 横向对比是对同一行业内类似项目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用于评价项目绩效和竞争力。
1) 项目概述。主要包括:项目建设情况,包括项目所在地区的太阳辐射条件,土建、设备采购及安装项目建设内容构成情况;项目建设必要性,根据项目区自然地理条件及国家、行业的政策发展趋势,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等方面对建设项目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项目实施进度,对项目实施的主要时间节点进行介绍,如项目核准、登记备案、可研报告编制及审查、招标、开工、并网发电、项目竣工验收、项目移交等关键时间节点;项目总投资[7],包括可研批复投资、竣工决算投资,以及其投资变化情况;项目资金情况,包括可研阶段计划的资本金、贷款额度、建设期贷款利息,实施阶段实际投入的资本金和贷款额度,以及产生的建设期利息情况;项目运行情况及效益情况,包括实际运营过程中弃光限电情况、发电收入情况、实际财务指标与可研财务指标的对比情况;项目后评价的主要依据、主要内容和基础资料。
2) 项目实施过程后评价。主要包括:前期工作评价,包括项目立项及可研设计、备案及专项支持性文件审批情况、内部决策情况、项目前期工作合规性评价、决策结果合理性评价;项目实施准备工作总结,包括勘察设计工作、项目融资工作、项目招投标管理、开工准备工作总结;项目建设实施总结,包括建设管理组织评价、合同管理、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工程质量管理、工程安全管理、建设监理工作、施工[8]评价。
3) 项目运营情况评价。主要包括:项目运营管理情况,包括场站机构设置、标准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设备管理、安全生产评价;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包括运行情况分析、站用电率分析、设计目标值对比、区域电力情况、效果评价、相关建议;主要设备运行及质量情况评价,包括光伏组件、主要电气设备、电气设备评价。
4) 并网运行和市场消纳情况评价。主要包括:项目生产运行情况评价;市场消纳情况评价,包括国内及项目所在区域市场情况。
5) 项目绩效后评价。主要包括:项目技术水平评价,包括技术先进性、技术适用性、技术安全性、国产化水平;电网友好性评价,包括有功功率调节能力、无功功率和电压调节能力、光伏发电功率预测预报能力、低电压穿越能力、电网友好性评价;项目经济效益评价,包括项目财务评价依据与基本方法、项目财务评价基本参数分析、发电成本、发电效益计算、项目偿债能力分析、项目财务生存能力、项目盈利能力分析、敏感性分析、与可研财务指标对比。
6) 项目影响后评价。主要包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包括区域环境简述、环境影响评价回顾、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环境影响目标评价结论、建议;项目环境效益评价,包括替代燃煤机组从而减少煤耗、有利于改善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方面;项目社会影响评价,包括发挥节能减排效益、加快能源电力结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方面。
7) 项目可持续性和风险后评价。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和运行情况;政策可持续性;项目财务可持续性;存在风险性评价包括弃光限电风险、上网电价波动的风险、市场影响的风险、运营成本增加以及发电量减少的风险。
8) 项目综合后评价。主要包括:总体评价包括前期决策方面、建设实施方面、生产运营方面、市场消纳方面、存在风险方面、建设目标实现情况;相关对策措施及建议;相关对策措施及建议。
9) 报告附表部分。
光伏发电项目后评价不仅要从经济、技术、管理全方位进行评价[9],还要从项目的立项决策、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10]到运营阶段的全过程进行评价。
3.2.1资料收集和整理
1) 需要配合提供资料涉及的部门和人员多,由于后评价开展时间在项目竣工验收后的投产运营阶段,项目建设管理人员已经退场,运营人员已经接手项目,对项目建设实施阶段了解情况的人员大都已经撤离,且项目从立项决策阶段,到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涉及到的档案资料较多,因此,资料的收集和人员协调方面存在较大难度。
2) 项目弃光限电情况方面,不仅需要收集已发生部分的弃电数据,还需要预测未发生部分的数据,对于预测数据部分与实际的情况无法完全吻合,需要对未完部分数据进行合理处理。
3) 运营期的实际发电量随着弃光程度以及发电组件的衰减等因素而波动,在处理运营期发电量数据时,已发生部分采用实际运营数据,未发生部分采用可研阶段组件的年度衰减值预测往后年度数据。
4) 电价是随着电力市场的供求关系而变化,已发生部分采用实际运营数据,未发生部分采用预测值计算。
5) 项目总投资。要求项目已完成竣工财务决算审核,直接采用该审核结果。
6) 总成本费用的修理费、工资福利、保险、材料费、其他费用需要财务部门提供相关实际发生金额,未发生部分采用预测金额。
7) 利息支出。根据项目贷款合同约定的贷款利率、还款周期和方式计算利息支出。
3.2.2横向对比
需要收集规模相当、区域相近的项目参数如装机、年发电量、可利用小时等作为横向对比,资料收集及对比处理工作具有较大难度。
3.2.3报告编制人员综合业务素质要求高
1) 需要掌握经济评价[11]方面的相关知识,如经济指标参数的选择、发电成本和效益计算、偿债能力、财务生存能力、项目盈利能力分析方面需要熟悉掌握。
2) 需要掌握设计和技术方面知识,土建设计、电气、光伏组件选型设计等的评价,需要掌握国家相应的标准、质量管理体系等文件要求进行相应评判;主要设备运行及质量情况评价,需要对光伏组件、主要电气设备的性能、抽检情况、运行情况进行评价,由于光伏电站的主要设备更新换代快,需要及时掌握有关前沿专业知识;建设管理方面知识如合同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的评价,要求编制人员具有较强的综合业务知识。
3) 需要掌握法律法规方面知识,如招投标管理,项目是否存在按国家招标管理条例应招而实际未招的违规情况,招投标流程是否规范;监理工作是否严格执行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12]、变更控制,是否做好合同管理、安全管理、文档管理以及与各参建单位的协调管理工作。
4) 对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有所掌握,如区域及国内电力市场消纳情况、电力市场将来的供需情况等。
在充分理解和贯彻《光伏电站后评价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结合以往项目评价经验,对后评价内容进行了细化,对重点、难点和其中的关键计算原则方法进行了分析,为同类工程项目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