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全球贸易预测显示,由于多重冲击对全球经济造成压力,2022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乏力,预期全年增长3.5%,低于此前预估的3.0%。WTO预计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可能会放缓到1%,远低于此前预期的3.4%。当前的国际贸易面临多重冲击,正在发生一些关键性或具转型特征的变化,这些变化将持续影响国际贸易环境和国别贸易政策。
随着贸易条件、贸易环境、全球价值链的快速变化和科技创新对传统贸易的“创新性破坏”,现有国际贸易理论显得相对滞后,亟需创新发展。1948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生效之初,各缔约方在推动贸易向自由化、多边化方向发展方面具有高度共识。1995年WTO成立之后,这些共识得以延续,并增加了一些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如环境保护。但如今WTO框架下的多边共识建构变得越来越困难。一些主要经济体的国别贸易政策也有较大调整,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有些国家的贸易政策明显趋向保护,尤其是发达经济体民众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认知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顾虑是自由贸易对就业和国民福利的影响问题。由此严重影响了贸易开放的继续推进,全球贸易开放指数也发生了自GATT成立以来的首次逆转。
在贸易合作发展方面,主要经济体从原来的贸易合作逐步走向贸易竞合,有些甚至从一般竞争开始转向全面或战略竞争,贸易政治化在世界范围内升级,地缘战略的考量在很多时候优先于贸易比较优势的考量,从而影响了贸易的多边化和全球化方向。 “国家安全例外”原先是国际贸易协定中并不被经常引用的条款,现在变成国别贸易保护的常规操作。贸易政策的国内利益攸关方与国内利益分配都发生了一些关键性变化,加上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地缘政治竞争加剧与技术创新扰动等多重外部冲击的影响,使得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成为描述最近几年国际贸易形势的关键词。
目前许多国家内部面临一系列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贸易政策服务于国内治理,国内经济对国家贸易政策选择有较大影响。世纪疫情之下,保障就业是大多数国家政府工作的头等优先事项,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就业压力对贸易政策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另外,政府干预贸易投资也有一定程度回归。西方国家政府和民众过去曾在很大程度上反对政府干预市场,但现在多国政府已开始在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重构、跨国投资合作和技术转让等方面以国家战略影响企业战略。关于贸易对就业和收入不平等影响的公众认知将持续成为贸易政治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社会基础,防御性贸易策略也具有可持续性。
2022年10月28日,海口国际免税城正式开业。 这是中国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之一。
科技创新发展也将持续影响贸易政策选择。例如,人工智能对国际贸易的规模、方向和结构都有深刻影响。对制造业而言,人工智能在短期内会减少传统制造业就业岗位,从长期看也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这对各国制造业复苏发展和新工业化将产生变革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各国在调整贸易政策时已开始关注科技创新和科技竞争的影响,以增强经济韧性。
中美贸易竞争的溢出效应也在逐步显现。科技含量较高的制造业受影响较为明显,随着全球供应链调整重构,还会促动国别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调适和转型,由此进一步影响国际分工,影响全球价值链重构,进而影响各国参与全球贸易网络的路径。
国际贸易和全球化走向还取决于跨国公司的战略选择。国际分工的边际效应在递减,跨国公司无边界的全球化扩张受限,疫情影响、供应链安全和国家竞争等因素使一些跨国公司处于守势观望。在此背景下,企业和政府之间在如何建立更加安全且具韧性的供应链、维护国家安全和技术领先优势等问题上形成新共识显得尤为重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举足轻重。
国际贸易的全球格局和外部环境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变化,这就决定了未来的国别贸易政策也会随之调整,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全球贸易网络调整的国别贸易政策导向。主要经济体推动贸易发展的重点仍然是构建稳固、安全、可持续的贸易网络。区域贸易网络的比较优势对国家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更为突出,区域深度贸易协定在强化供应链韧性、升级区域治理和加固贸易联盟方面的作用深受各国贸易决策者青睐。
二是与数字贸易有关的政策动议。数字贸易为全球贸易增长创造了新机遇新引擎,也带来了新竞争。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最近公布了100家世界最强数字跨国公司的年度总销售额数据:2021年比2016年高出近160%,平均每年增长21%。2020年和2021年的净收入增长了60%以上。这些数字跨国公司的分布相当集中,不仅可提高所有经济部门的竞争力,还会影响全球贸易投资,为市场准入和参与全球价值链提供新途径,与数字贸易有关的贸易政策和治理规则值得关注。
三是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交融持续加深。产业政策已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核心机制之一,特别是对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和传统制造业转型影响深远。发达经济体强调贸易政策为产业核心竞争力服务,甚至提出部分制造业回归,这对全球贸易都会带来长期影响,未来政策趋势仍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