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研究

2023-01-12 03:27韩明玥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3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线下思政

□韩明玥

新媒体是指“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1]。它是社会科技进步的产物,现已广泛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高校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更需要与时俱进,网上网下融合,让“大思政课”无处不在。

一、新媒体环境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3]。在“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这使得高校思政课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充分利用和发挥新媒体优势的同时,也应当深刻认识并积极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机遇。当前“0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的学习、生活、娱乐等都离不开新媒体技术。新媒体在教育方面有着资源丰富、方便快捷、开放共享、针对性强、选择性多等优越性,给思政课教学带来新的机遇。

1.提高课堂互动性。新媒体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创新思政课互动的内容和形式。尤其是新媒体的即时互动性,课堂互动更加方便、快捷、灵活,使学生参与性更强。例如教师可采取“雨课堂”“学习通”“智慧树”等程序的弹幕、抢答、投票、头脑风暴等功能,迅速、全面地掌握学生观点与看法,了解其掌握程度,调整教学内容。思政课还可借助翻转课堂等形式,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主动性,使教师彻底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实现师生、生生积极互动。

2.提升课堂生动性。高校思政课堂上的“低头族”并不少见,思政课生动性的提升是吸引更多学生听课的前提,传统教学主要方式是“口讲书写”、PPT等,形式上较为单一;新媒体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具体,用音频、视频等让课堂生动起来。新媒体环境下,思政课教学可以挖掘各种优质的网络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课程的生动性。优秀的影视作品、纪录片、短视频、图片、音频等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素材,比语言描述更加生动直接。比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中,真实生动的历史图片、影音资料,就可以为课程的讲解提供更多真实可信的历史细节,用生动形象的史料说服、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3.拓展课堂延展性。新媒体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打破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限制,信息传播的主体由一元走向多元,朝着多元多维的立体空间延展,拓展了高校思政课的交流空间与交流方式[4]。新媒体打破了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延展了思政课堂的辐射范围。教师可以利用手中的社交媒介,给予学生正向的引导,就学生的困惑、关切的问题,在社交平台上积极回应,让学生在课外遇到思想困惑时有解决的方法和渠道。师生之间随时随地学习交流,有利于学生的提升、成长。同时,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丰富的线上、线下、实践活动,可以增强高校思政课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对学生思想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新媒体环境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挑战。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在享受丰富教育资源的同时,也会受到来自网络负面消息的影响。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充斥在网络媒体中,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挑战。

1.“普世价值”的冲击。在新媒体环境下,多元化的价值观大量涌入互联网,高校学生由于社会经验少,心思单纯,在警惕性不强的情况下,容易受到误导。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把自己的价值观鼓吹为所谓的“普世价值”,巧加包装和美化,在全球广为推销。这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思想混乱,从而不利于其正确“三观”的培养,进而对其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造成阻碍。

2.不良信息的误导。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往往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其中不乏片面、虚假等不良信息。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不足,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不强,对社会的认识不全面,受不良信息的诱导后,如果学生不加以深入思考,很容易就片面、虚假的信息给出判断,以偏概全,以假为真,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影响学生尚在健全的“三观”,甚至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执行产生误解。

3.泛娱乐化的侵蚀。一段时间以来,在各大网络平台屡屡出现一些“饭圈”乱象、博人眼球的短视频等,可见泛娱乐化现象已经开始渗透到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文化活动中。“泛娱乐化”的核心是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打着“娱乐”的幌子,将人文关怀淡漠化、大众趣味低级化、审美情趣肤浅化,腐蚀着人们尤其是高校学生群体的思想与价值观,忘却了社会理性与道德要求,这种倾向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恶劣影响。

机遇与挑战并存,高校思政课教学如何适应新媒体环境,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是一个值得关注并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不断完善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系统整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通过采取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之间的配合,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课堂的限制,打破了地域和学校对课程的制约[5]。当前,高校思政课采用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大学课堂教学的新常态,也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新趋势。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存在一些困境。

(一)“线上线下”融合有待深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突出优势在于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的深度融合,相辅相成,成为统一的教学整体,提升课程质量。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并没有进行深度融合。部分思政课程表面上是“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等方面做不到有机融合,形式大于内容。比如有些思政课程的线上与线下课程是分别独立的,内容上缺乏联系;有的把教学内容分割成不同部分,分别进行线上和线下授课等。虽然是同一门课程,但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实际上变成了一门课程两种讲授方法。这种形式上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提升教学质量,还给学生增添了负担。

(二)线上教学资源有待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丰富,不仅理论性、逻辑性强,而且需要凸显时代性,与现实紧密联系。但线上教学资源不够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在线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资源时长较短,较为碎片化,知识连贯性不强。同时只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基础性讲授,甚至照本宣科,缺乏广度和深度,难以充分满足线上教学的需求。二是部分教学资源更新频率较低,在线课程建设耗时耗力,需要众多人员配合,因此一般不会频繁更新,有一定的滞后性。但高校思政课具有时代性,教学内容与教学案例需要与时俱进。三是线上教学资源有时较为枯燥,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动画、案例不多,呈现方式不够丰富,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信息能力有待加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部分思政课教师由于自己年龄、时间、精力、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对线上教学和平台了解和运用不多,不能有效开展线上课程。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对智慧树、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平台熟悉程度不高,对相关网络教育资源运用比较生疏,甚至会发生因个人操作或者技术不熟练等原因导致课堂中断的现象。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个人信息化教学水平不高,就会更热衷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陷入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等困境。思政课教师不能很好地利用平台来提升教学效果,不仅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能力、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四)学习效果评价有待完善。高校思政课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律性有着更高的要求,但在学习效果的评价方面更多针对的是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考察不够,这导致部分思政教师在成绩评定时更多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略过程性评价。从目前的线上教学情况来看,多数教师无法对学生的线上学习进行实时的监督和管理。一方面是在线上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通过视频和文字的方式进行教学交流,对学生学习的状态不能时刻掌握;另一方面,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平台操作,不能时刻只关注学生。因此,教师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出准确评价。

三、高校思政课“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面对以上挑战和困难,创新和丰富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是高校思政课改革关注的重点。高校思政课“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为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所进行的改革与创新,将“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实践教学”充分结合,是对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能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提高学生实践活动参与度和实现教学评价完善性的有效手段。

(一)“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遵循混合式教学理念,构建“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教学过程由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和实践教学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在线上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专业特点,提前做好线上教学设计,在线上发布每节课的学习任务和相关教学资源;同时,针对线上教学内容,向学生发布线上的实践任务。学生在线上学习网络在线课程,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练习和讨论,并完成教师布置的线上实践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平台进行交流互动,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可以帮助教师找出学生的共性问题,在线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二是在线下教学环节中,教师依据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式教学,并根据线下的教学内容,在“对分课堂”的理念下推动“线下课堂”改革。同时根据线下讲授内容布置线下实践任务,在整个线下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评价。学生不仅可以采取自学自讲、小组讨论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采取校内和校外两种方式完成实践任务,这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是有益的。实践教学始终贯穿着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达到了三者的融合。三是在课后提升阶段,教师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进行课程总结,并归纳出课程教学评价和反思,提升教学水平;学生通过学习交流,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提升了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实效。

图1 “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图

(二)“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以吉林建筑科技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选择部分专业开展试点。课程教学内容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的导言和十个章节组成,在此基础上精心提炼各章节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专题为单位设计教学内容,实现教材的系统性和教学的专题性有机结合。其中线上教学资源选取了智慧树网络在线教学平台中北京师范大学等跨校共建的优质慕课,同时建立了课程的翻转课堂。通过对“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丰富创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丰富创新了“线上线下实践”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各自优势,把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打造开放式、沉浸式课堂,寓教于史。“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拓展教学的时间与空间,解决课时少而内容多的问题。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等多种途径,科学分配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实践教学三者的教学时间,丰富了理论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方式,拓展学生视野与知识范围,使其通过多种渠道感受历史的气息和时代的变化。将大历史观融入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

2.建立了多元化社会实践方式。根据吉林建筑科技学院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多元化社会实践方式,丰富的实践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课程中运用讨论、辩论、演讲、经典著作阅读、微电影(微视频)拍摄、历史情景剧演绎等多种实践形式的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讲座报告、志愿服务、培训竞赛,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实地参观历史景点等,尤其注重将吉林省地方历史资源融入本课程的教学之中,让学生产生亲近感,激发学生共鸣。真正将课堂上抽象的理论和鲜活的实践相结合,在无形中让学生接受教育,以达到思政课的“实践”之效。丰富的实践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解决了以往课程中学生参与度不够的问题。

3.提高了教师的综合能力。“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提高了信息能力,能够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相关平台和网络教育资源运用熟练,运用新技术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能力有所提高,创新了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专题式教学,突出了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知识形成体系化认识。同时,加强对历史的评述和以史鉴今的内容,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深化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根据学校和学生特点,教师自建了书目库、习题库、案例库、视频库,打造了具有吉林省地方特色的历史资源库。收集大量翔实生动的历史资料和数据,使学生更加信服,进而反击歪曲历史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强化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扭转以教师单方面灌输说教为主的授课局面。“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主动性,使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利用翻转课堂,使师生、生生互动更加有效,解决课堂“抬头率”不高的问题,增加课堂的吸引力。

4.完善了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成绩评定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构建了全方位的学习评价制度(如图2所示)。在此过程中,提升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行合一。

图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核与评价办法

其中知识测评占50%,分组任务占30%,课堂互动占20%。在知识测评的50%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教师布置的作业占总成绩的10%,二者属于终结性评价的范畴。其中期末考试是由教师在平台批阅,作业是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进行互评。

在分组任务中,学生的自学自讲占总成绩的10%,学生微电影(微视频)的拍摄占总成绩的10%,平时的分组讨论占总成绩的10%。其中学生的自学自讲和微电影(微视频)的拍摄由教师评阅和组间互评相结合,分组讨论由教师给分。分组任务部分属于过程性评价。在课堂互动的20%中,主要采用平台中的课程工具,例如随堂测验、投票、抢答、问卷、讨论、随即选人等,这部分成绩由教师设定平台积分,平台自主生成,也属于过程性评价。

四、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是高校思政课与时俱进的创新与探索。“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使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得到了提升。同时,高校思政课“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还需要继续探索和完善。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线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