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与伦理文化浅析

2023-01-12 06:10王洪亮
建筑与装饰 2022年18期
关键词:故宫伦理传统

王洪亮

天津杨柳青博物馆 天津 300380

引言

建筑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以“文化古迹”的形式作为各个文明的独特象征,记录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演进。由于建筑文化本身的整体特点,它显然可以称为一部反映一定时空内人类文化特征的“图书宝藏”。在这部《图书宝藏》中,无论是涉及宫殿、私宅、祭坛、庙宇、园林乃至整个城市的规模和布局,中国传统伦理文化都强调皇权的政治理论和等级制度的道德。这些伦理思想、这种集体意识、这种和谐精神,都是根深蒂固的。北京故宫的建筑体现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因此,只有通过审视北京故宫建筑中的概念和道德标准,我们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建筑文化和传统伦理,进而研究传统建筑的现代价值[1]。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它在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方面代表了我国古代建筑的最高水平。千家万户、古朴雄伟的宫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伟大的伦理价值,成为深入研究的对象。故宫的建筑设计体现了天人合一、皇权至上、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也体现在其中。它继承了中国古代宫殿的传统形式和礼制,总体布局最接近儒家和封建礼制,如“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和“五门三朝”。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特征,在北京故宫都能找到,是中国传统伦理在建筑中的体现[1]。

1 中国传统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根据迄今为止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意见,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

前一阶段包括3个时期:第一时期从石器时代到公元前2000年(即从古代到盛夏)。这一时期是传统建筑的成长和发展时期,大部分是用土栅栏和干栅栏建造的,反映了中国先民从迁徙、筑巢、安装到家的发展过程。第二个时期是从青铜时代到一周开始前的1000年。这一时期是原始建筑向传统建筑过渡的时期,传统建筑有自己的雏形。第三个时期是从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到秦汉时期。传统建筑的规模和布局已经基本确定。出现了长城、皇陵、阿房宫等大型建筑,形成了咸阳等大型城市建筑[2]。

最后一个阶段包括4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三国到隋朝。这一时期是吸收西方艺术的时代,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开始吸收外来文化的养分,建筑艺术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象。第二个时期是隋唐时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高峰时期。宫殿、房屋、城市等,一切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第三个时期是宋元时期,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基本上延续了唐代的传统,创新很少,但在这一时期,传统建筑已经基本完成。第四个时期是明清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复兴。最典型的代表是北京的故宫。同时,由于中外交流的增多,建筑中出现了浓厚的多元文化色彩。

第三阶段为民国至今。这一时期,传统建筑衰落,西式建筑逐渐兴起,自20世纪末开始成为中国城市建筑的主流,并逐渐取代传统建筑。我们对建筑伦理的研究,不仅是对传统建筑所体现的伦理思想的总结和揭示,更要提炼出传统建筑所固有的精神价值,并将这些优良的文化传统运用到我们当前的建筑活动中,是现代建筑实践指导思想的源泉[2]。

2 中国传统建筑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涵

中国传统建筑伦理的根本内涵首先体现在封建等级礼制的维护上,这也是对中国传统建筑伦理价值的追求。礼仪可以维护社会秩序,优先考虑社会等级。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知,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具有一定的规则和制度来控制人们的行为,调和各种冲突,协调人际关系,进行适当的人事管理。这就是封建礼制的积极伦理价值。和谐理念在我国源远流长,一直是最高的文化追求。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和谐的七大类可分为5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天人合一,标榜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爱护大自然。第二个层次是国家和国家,认为国家应该和谐相处,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第三个层次是人际关系,在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礼貌和善,特别注意家庭和睦。第四个层次是个体的心理和精神生活,追求和平中立的状态。第五层次是文化或文明,即不同文化的广泛而适当的态度。同样,建筑也表达了这种仪式系统。此外,中国传统建筑追求“天人合一”的意识,倡导“返璞归真”的园林设计,营造真正友好的环境,让个人在建筑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2.1 礼乐制度——森严等级

中国古代帝王都希望人民安居乐业,豪情满怀,社会安定。因此,礼制成为封建领主所提倡的规矩。一个稳定和谐的人类秩序总是由一定的礼节支配的,包括需要一定的等级制度礼仪规范,在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们根据血统有着不同的地位等级、职业等条件。为了实现权力的长期稳定,统治阶级必须在各方面建立各阶层人民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以期实现他们所向往的理想社会秩序,例如最典型的社会秩序。“士、农、工、商”的分类定义了不同等级人群使用的建筑物的形状和规模大相径庭,并形成了完善严谨的规章制度,即建筑阶级制度。

2.2 意境追求——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建筑是国画与文学的浓缩艺术,以艺术设计为创作核心,使建筑空间充满“天人合一”的意境。同时,中国园林建筑更多地体现了儒家与道家在中国文化领域的交替互补理念。园林建筑采用婉转迂回和独具匠心的方式透露出人们想脱离封建礼制的枷锁。例如,在天人合一的建筑中,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中国园林建筑是北京的清恭王府。位于什刹海西北角,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2.3 择宜居处——返璞归真

建筑作为人类的栖息地,是人类生活的场所,也是建筑最大的功能。因此,纵观人类居住的历史,建筑物的坚固性和安全性是建筑的基本标准,尤其是住宅建筑。其伦理基础如《周易》中所说的“天地之德就是生命”。从建筑设计的技术角度来看,住宅和非住宅建筑都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回归本源。

2.4 院落组群——合而有序

在古代,普通百姓多为以核心家庭或骨干家庭为主的小家庭,几代同堂、富有家族合作观念的大家庭制度曾一度成为中国历史的常态。而这种常态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伴随着这种生活方式,中国传统建筑也表现出群体的特征。中国传统建筑强调群体组合,通过一系列空间和实体的组合和交替,强化建筑的威严和深沉的主题。中国古代宫殿强调群体氛围,因为群体秩序有助于夸大统治王朝的威严,群体布局有利于体现宗法等级制度的尊严。

3 伦理思想在北京故宫建筑中的具体体现

3.1 故宫的建设布局集中体现了三纲五常的礼制

故宫坐落于京城中心,前三殿、后三宫、御花园沿中轴线延伸的一系列空间构成恢宏壮丽的皇权交响曲的主旋律,天安门广场、午门广场为这首动人乐曲谱写了前奏,天安门广场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景山是旋律完美的片尾曲旋律的主要和声,是紫禁城中轴线两侧对称的宫殿。庄严的建筑形式,高贵的色彩搭配,众多大小不一、方位各异的庭院,以及雕刻精美的建筑装饰,都牢牢构成了与风靡世界的伟大皇权,象征着帝国的尊严、威慑和坚定。强大的礼教秩序,才能更有效地弘扬人与社会的“和谐”[3]。

3.2 故宫的建筑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当时北京是全国的中心,故宫是北京的中心,太和殿是故宫的中心,故宫规模宏大,个别建筑也不小。天空之大,紫禁城是一个“天朝”,所以在建造时,极力彰显其气势磅礴的气魄与壮丽。故宫里的建筑大部分都是用木头建造的,木头是一种天然材料,生长于自然用于自然。人源于自然,与天地和谐统一,这是老子“天人合一”思想的主旨。

3.3 故宫的建筑体现了“物我合一”自然和谐的意境

故宫的御花园就是一个栩栩如生的案例,它体现了“自然”,“自然”就是“美”。“天地之道”不需要人为限制,也不需要去刻意追求。可以合二为一。道家理念与建筑文化的结合,使中国建筑成为一种独特的模式:在某些建筑活动中追求自然和狂野的兴趣,回归质朴和本真。因此,在园林艺术中,“知山知水”的“自然”与道家审美思想巧妙契合。并使整个环境更加完美,从而达到一种自然与和谐。同时,还有“万堂馆轩斋”、颐和园的玉澜堂、乐寿堂、宜芸馆、养云轩、写秋轩、介寿堂和谐趣园,以及网师园、拙政园等。其中,一系列建筑以巧夺天工的工艺将建筑与园林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仿佛回到了美丽的大自然中。建筑与园林之间有一种巧妙而自然的联盟,体现了“人与天和谐”,也体现了冷静无为的“自然”和天地和谐。

3.4 故宫的建设布局体现了尚大尚全和集群意识

北京故宫特别注重规划的轴对称布局和有序的伦理建设。这种平面布局和空间处理组群的组合,借鉴了楼板组群的四面布置,象征着人类伦理道德和审美意识的严肃性和秩序性。在群的布置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伟大品格,呈现出一种大气豪放之美。这种“大”主要体现在组合独特的建筑群上。“群体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灵魂。从古都、宫殿、寺庙或皇家园林到人民群众的住所无不体现着[3]。

4 中国传统建筑伦理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在我国拥有美丽壮丽的古建筑文化传统,如何继承和吸收传统建筑文化精神,“创造具有当代和民族特色的建筑新风格”,是历史赋予的重要任务,也是当代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中国建筑从业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中国建筑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一方面寻求当代世界的建筑潮流,同时也寻求更多关注伦理道德和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过滤消化伦理和传统建筑文化,将其转化为现代创新的风格。在传统建筑中,有一些在今天仍然有效的传统方法,在建筑与自然之间有很多伟大的思考方式,以及承载着精神需求的概念和形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存在着传统建筑形式不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生活方式变化的因素。摒弃不符合现代和传统精髓的因素,使其与当今的新条件相结合,根据现实生活“提炼”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这一定是建筑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之一。“创新离不开传统。只有汲取传统精华,大胆创新,才能设计和创造出具有地方和历史传统特色的建筑,使建筑发展出具有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的文化传统”。对传统风格、传统形式或传统建筑的组成部分进行现代化改造,创造新的建筑形象,营造出较高的文化感和强烈的历史感[3]。

5 结束语

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国传统伦理侧重于中国传统建筑,尤其是故宫建筑中皇权至上、等级道德、群体意识和和谐精神等政治伦理,点点滴滴都深刻的体现着。传统建筑体现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文化。因此,只有研究总结出传统建筑中所概括的伦理观念和标准,才能对中国建筑伦理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进而研究传统建筑的现代价值。因此,研究北京故宫的伦理,对于研究中国传统伦理和现代建筑思想是一页十分重要的章程。

猜你喜欢
故宫伦理传统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雪中故宫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故宫
故宫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