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23-01-11 00:04王海萍
当代体育 2022年4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体育

王海萍

受市场经济和社会激烈竞争的影响,使得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为了缓解和消除学生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要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新思维、新理念,把握学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抓住契机,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新教育之梦》一文这样诠释理想的体育:“理想的体育,应该注重磨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永不言败,永不停息,养成坚忍不拔的品质;理想的体育,应该培养学生坦然面对竞争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和科学训练,养成健全的心理素质。”传统的体育教学观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往往忽视学生心理健康,从而导致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障碍或缺陷,严格意义上讲,他们都是不健康的。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是说:一个健康的人必须具备健全的肌体和健康的心理两个方面。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体质迅速增长,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为师之道、育人为重;既教书又育人,这是每一个教师的根本任务,也是每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育人”在于“育其心”;“培养一个人才”在于“培养其思想品德”,在体育课教学中除了完成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渗透其心理健康的教育,使之成为“心理”和“体魄”同时健康的标准人才。

1 以德治教、育人育心

在现阶段的体育课堂中,很多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转变了教学模式。通过新型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加快乐的成长。但是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很多教师都会采用比较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导致很多学生对于体育知识都不感兴趣,而且很多体育教师会认为体育课堂只要学生好好进行体育锻炼就可以,不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情况,这种教学理念存在明显的问题。所以在现阶段的体育课堂中,教师就逐渐开始重视体育教学,在教授学生体育知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实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会导致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不同,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可以了解到自身的长处,而且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适当的增减体育锻炼的难度,给予学生极大的自信心。学生只有充满自信心,才会更加自主的进行体育锻炼。例如:在进行学习排球发球技巧的过程中,这个体育运动考验的就是学生自身的臂力情况,所以教师便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部分,给不同部分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要求,对于臂力好的学生教师要求其在1分钟之内发过网6个球以上,而对于一些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要适当的降低要求,这些学生只要在1分钟内发过网3个球即可。这样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得到锻炼,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教师要履行好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还必须以德治教,依法执教,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向受教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需要人才的专业人员。

1.1 加强育人工作的自觉性

教师不仅仅是传播知识的劳动者,不能把师生关系简单的看作知识授受关系,而是应该自觉地延伸自己的劳动目标,把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当作自己的基本准则。作为一个教师,只把功课教好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同时自身要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和尊重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体育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提高自身的心理学素养。

1.2 “身体”健康并非“心理健康”

一个有强壮体魄的学生并不一定是“心理健康”的学生,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上的缺陷和疾患,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是基础任务,但决不能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心理健康对人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体育教育具有身心教育合一的特殊性,我们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要让他们时时感受成功体验。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了从不会到会,从难到易,从失败到成功,从畏难到喜欢等等经历,最重要的是他们在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的过程中,增强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在学习中思考问题,练习中想出方法,创造性地学习,有所学,有所悟,乐于学,学中乐,养成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这里需要提出的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习动作、参与游戏、群体竞赛等中再有困難出现时,教师一要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学习,在克服困难中培养自信;其次,要千方百计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有良好的情绪体验,并尝试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更好的去完成教学任务。

2 心理健康教育应融入体育课教学中

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与他的心理有着很大的关系,健康的心理是在健康的身体的基础上培养出来的。所以在体育课堂中,教师不仅仅要教授学生体育知识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可以形成一种健康的心理,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在体育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多开展一些体育比赛,通过比赛来引导和教育学生,让学生可以养成健康的心理,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而且只有让学生形成一种集体荣誉感才能让其在未来成为一名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心理健康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对人的审美观念、知识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健康的心理能启发人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的思维敏捷、智能的提高。在体育课教学中,那么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呢?体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能奠定体质基础,而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作为一个身心统一体的人,其身体素质健康与否,必然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包括其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

2.1 认知

在体育课中,针对一些心理悲观的学生发扬他们在体育项目上的长处,激活他们的自信心,使之认识自己应从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既要认识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闪发点,也要认识自己的缺点。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是智力的主要组成因素。

人要有正常的智力,就必须有健康的神经系统和身体。作为主要是从事脑力劳动的大、中、小学生,其学习效率,是由大脑的高级神经系统所决定的。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增强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使大脑获氧充分,进而使记忆力增强、思维更加敏捷灵活。据一些研究表明,部分学生学习吃力、成绩落后,甚至留级,其根本原因在于神经系统功能差,导致课上注意力难以集中,影响了思维的正常进行。

有些学生担心,参加体育锻炼会耽误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效果。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想法。恰恰相反,研究表明,早操能使大脑消除残存的睡眠抑制,为进入学习状态作好准备;体育课、课外锻炼和课间操可以使因学习而紧张的大脑皮层得到休息,解除抑制,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2 情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心境是一种较稳定、持久,而且在一段时间内会影响人全部行为的情感体验。良好的心境对人的行为具有增力作用,如做了一件即使非常平常的事情,也会感到愉悦、高兴,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相反,消极的心境会使以往做来很有兴趣的事情变得索然无味、厌倦和烦躁。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机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在各种运动项目中,去感受运动技术动作的力量感、美感、节奏感和韵律感,从而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激发生活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请到运动场上来,忘却烦恼。体育运动,也许一个从不曾发现的天地,一种全新的感觉,会使人流连忘返,尽享其中乐趣!

2.3 意志

自觉性是指行动的目的性,与盲目性相对立。果断性是指能适时作出决定并加以执行,与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相悖。坚韧、顽强也是意志的重要内容。

参加体育活动,既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意志的考验。向困难挑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勇于拼搏,则是体育精神的充分体现。

2.4 个性

个性也称人格。统一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心理健康的人格特征,是在正确人生观和信念的支配下,树立远大的理想,使思想、认识、行为相一致。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既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又要以身作则,以优良的思想品德去影响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目标以及健康、积极、进取向上的统一人格。其中,教学生做人是第一重要的。

3 更新观念、学生为本、以情促教

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而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应该只站在讲台上,而应该走进学生中间—一走进学生的“心理”。

3.1 宽严有度,用情施教

学生情感是丰富而复杂的。当学生发生“无意识”错误时,解决矛盾冲突靠的不是教师的严厉训斥,也不是苦口婆心的说教,教师所起的仅仅是引导作用,矛盾冲突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对起因结果的分析,正确态度的形式,最佳方法的选择以及冲突的最终解决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由学生自己做出的,当然教师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而是学生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既从学生的角度与他们进行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又以长者的身份提醒应注意的事项,指出会产生的结果,归结冲突的得失利弊,其中既不吝啬表扬,又不回避批评,力求学生口服心服,取得最好的效果。

3.2 让处罚远离学生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校不是监狱,教师不是警察,学生也不是罪犯,所有的学生,包括犯了错误的学生,他们都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生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做几件错事,犯几个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人,不就是在不断地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吗?我们教师自己不也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吗?所以,教师“逢错则罚”是有损师表形象,有损学生的心理健康。

4 课堂教学要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4.1 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教材要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照顾他们体育兴趣,满足现实的体育需要。尽可能扩大选取范围,增加一些选项课、专项课、开放式教学课。如,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通过游戏,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得到锻炼提高,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感、较孤僻的学生,多让他们参加集体竞赛的游戏活动,因为在活动中,让学生分成几小组。形成好的群体力量,同组的同学就会互相呐喊助威,从而促使学生间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克服了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使情感得到升华,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个性发展。比如,在换物接力赛的时候,我们要求学生所换的物体都必须立起来,不得倒下,否则要重新回去立好,跑回队伍时,一定要从右边归队,强调不能错,这时,各组前后同学纷纷互相提醒,增强了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学生之间关系也很融洽,抛弃了那种不愉快的情绪。

4.2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心理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学习内容,更重要的要有富有变化的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的调动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让每个学生兴趣、个性、特长都得以发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擅长的体育项目找到运动乐趣,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运动中恰当的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参与体育学习心理。

4.3 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主体意识有内在需要的趋向,当满足这种内在需要时,人会产生愉快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欲望,启发诱导学生多动脑,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而学?学了有什么用?怎样学才能学得快学得好?学习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怎么办等等,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和学得会、学得懂、学得愉快。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体育教师,是每一位体育教师所翼望,教育内容的确定应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教育目标的抉择应崇高与平凡共存,教育的成败应归根取决于施教者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受教者的接受理念,真正的使施教与受教的“心理”重合。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对于小学生来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小学生的发展需要,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的转换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不仅仅教授学生大量的体育知识并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将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让学生可以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在未来可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可见,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大有益处。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有精通的专业技术,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多深入多了解學生和他们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友爱、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要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头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体育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心理感受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