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速递

2023-01-11 02:25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36期
关键词:志愿劳动服务

“自给自足”式劳动课

上千名师生三餐吃的都是自己种的,产出不仅自己够吃,还能为周围其他学校供应,同学们在自建动物园里学生物,在自有植物温室里上美术课……云南宣威靖外明德小学自2008年建校后,就决定通过劳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为全校师生提供三餐食材来源。到今年,他们已坚持了15年。

微评

自给自足的劳动教育基地是劳动教育的好课堂。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实施,今秋开学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明德小学已经走在前列——因地制宜,为学生提供可感性、可学性、可用性的劳动课程,把劳动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斯涵涵,《工人日报》)

适用主题:劳动教育;尊重生命;爱护自然;团队意识……

为“的地得”较真儿

常常在微信上看到对方发来一长串信息,但从头到尾用的全是“的”;逛微博发现一大段动态里,“的地得”混乱至极,让人读不下去。甚至在一些电视、电影的字幕里,对“的地得”的使用也很不讲究,错误百出。

豆瓣上有一个“的地得警队”小组,成员已有25000多人,他们自称“警員”,将每一次纠错称为“出警”。从小组发布的内容来看,组员们“出警”的范围不仅包括影视节目、文字媒体,甚至还有广告标语、商品介绍,足见该小组较真的态度。

微评

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语法规范,这既是我们母语的内在魅力,也是文化环境的基本生态。年轻网友为“的地得”较真,表达的正是这种立场:保护我们文字的纯洁性,才能让交流实现更多可能,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王钟的,《中国青年网》)

适用主题:互联网时代的表达;文字规范;文化乱象;文化认同……

志愿服务岂能明码标价

高中生志愿服务(公益劳动)指高中学生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自愿奉献时间和智力、体力、技能等,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公益行为。然而,针对此事,有些人的心思却是扎扎实实走偏了。“需要时长的滴我”“时长有偿出”……在某些平台上以“时长、志愿、高中生”等为关键词搜索,出现不少宣称可帮忙刷时长的商家。用户只要支付一些费用,就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轻松获得志愿服务时长。

微评

志愿服务本就是平凡的,再小的岗位都有存在的意义。借助志愿服务,可以帮助青少年避免产生急功近利、炫耀金钱可以解决问题等不好的观念,以一颗纯粹的心,担负起青少年责任,真正脚踏实地投入到公益活动中去,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苗务,人民网)

适用主题:志愿服务;个人诚信;教育公平;青年责任……

另类教育

近日,一则“爸爸带厌学男孩工地搬钢筋”的视频引发关注。男孩9岁上4年级,不愿意读书,用了很多方法都不听,说想出去打工,男孩爸爸就把他带到了自己干活的工地上体验一下,孩子干了一天半的时间,最后实在受不了,说想通了回去一定好好上学。

49岁的宿管阿姨原梦圆自儿子上初中起,就采用“陪读”的方式陪伴儿子度过写作业的时光。久而久之,原阿姨考取了会计师,通过了成人自考,考取了复旦大学汉语言本科,又和儿子一同考上了研究生,最终成了儿子身边最近的榜样。当我们谈论到教育时,总会想到“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适用主题:吃苦教育;内驱力;陪伴成长;教学相长……

微评

“鸡蛋从外部打破,是碎裂,是毁灭;从内部打破,则是孵化,是新生”。一两次吃苦,可能扶不起厌学的孩子,激励和鞭策,不等于逼孩子屈从。与其挖空心思给孩子“找苦吃”,不如花心思帮他们找寻真正的兴趣和爱好。(如歌,红星评论)

为知识而辩是课堂应该有的样子

近日,在北京某高校课堂上,几名学生因不认同某任课教师的观点,下课后围住老师,双方激辩了近半个小时。最终,该教师“舌战群儒”获胜。

微评

于教师而言,须放下“知识权威”“标准答案持有者”“真理掌控人”等自我认同,其角色定位应该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向分享知识、探讨知识。于学生而言,尊敬师长永不过时,存在不同观点之时,不妨与老师友好地探讨,从而实现发现知识与探究真理的目的。总之,好的师生关系不应是僵化的,呆板的,一成不变的,而应是生动活泼的,互动频繁的,互相学习的。为知识而辩,为探索真理而辩,是课堂应该有的样子。(姚华松,中青评论)

适用主题:挑战权威;批判性思维;探索真理;尊重多元视角……

(编辑:王冠婷)

猜你喜欢
志愿劳动服务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热爱劳动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