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网络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3-01-11 03:25闫敏
西部皮革 2023年1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面料服装

闫敏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 汕尾 516625)

1 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新时代的到来,根本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1]。互联网-人-信息模式的逐步完善,产生了新的意识形态和艺术创作。在如今的艺术实践中,“后网络”的创作意识已经渗透到创作者的观念、表现、再到生产、传播,甚至还有受众者的观赏和审美判断中。后网络艺术家们审视的视角是一种人文主义的回归。

当代服装设计符合21 世纪崭新的意识审美和时代特征。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个性化的非标准时代,在大数据和互联网意识下,信息瞬息万变、即生即逝,一切都充满着不确定性。市场对于当代服装的需求需要具备这些时代的精神价值和审美特性,服装本身具有展示传递人们审美和思想意识的价值,当代人们浸泡在后网络意识思维中,有着全新的意识审美和价值,服装设计同时也肩负起构建时代特征下的有价值的意识理念并传递出精神的责任。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将服装设计置于后网络艺术的语境之下,对符合当代性的服装造型、服饰色彩、服用面料和制作工艺等进行创新研究,探索后网络艺术用服装设计语言进行表达的多种可能。

将后网络艺术的意识理念及艺术表现形式运用到当代服装设计中,为服装设计注入新的设计思考方式,探寻新的艺术风格创新与运用于当代服装设计中的新的可能。提升服装设计的当代化、娱乐化、多元化、非标准化、人性化的特征[2]。同时,以服装的展示性展现后网络艺术,反作用于人文社会。

1.2 创新点及难点

将后网络艺术中由于故障而引起的对客观物体之间的偶然的粘黏性运用在服装原本结构语言中,并将服装部分元素用模拟数字信息化呈现的方式来进行打散重现。

后网络艺术一词出现较晚,提供研究价值的资料较少,目前研究不是很明确,对后网络艺术内涵及其特征有清晰的认识的研究难度较大,探究需要大量翻译英文文献资料,分析归纳后网络艺术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重构对于后网络艺术的认识;后网络艺术用服装语言表达的转换,在服装三要素中设计应用的方法提炼也是此次研究的难点。

2 后网络艺术概述

2.1 后网络艺术的基本概念

“后网络”是艺术与评论界的一种观念,是指互联网广泛采用后的一种社会形态和互动的模式。“后网络”是“互联网意识”,是一种与互联网共生的意识形态,一种网络思维的方式[3]。

后网络艺术,则是“网络意识的艺术”,是一种关于互联网对美学、文化和社会影响的艺术。后网络艺术是基于与互联网共生的意识形态下进行创作思考,对后网络环境作出反应的一种统称,它不一定是互联网上的艺术,而是反映互联网和互联网对文化和社会影响的艺术。后网络艺术展现的是后网络时代对于社会人文的回应。

2.2 后网络艺术的分类及特点

2.2.1 赛博朋克风格

赛博(Cyber)是指与互联网有关由信息技术控制的现象的统称,其最典型的艺术风格就是赛博朋克(Cyberpunk)风格,又称数字朋克。赛博朋克艺术作品主要阐释:当科学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高科技的优势和弊端也显示了出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低质量生活的对比,揭示发展中巨大的反差,表达人们对于现实自由的向往。赛博朋克风格带有强烈的悲观主义和反乌托邦色彩[4]。

赛博朋克风格常常以冷蓝、紫色、绿色为主,搭配霓虹灯光感的对比色,用错位、拉伸、破碎、扭曲等方式来体现电子科技的未来感。风格上形成了先进科技与古文明融合的特征,调性张扬以及对科技和伦理的探讨成为赛博朋克风格最与众不同的特点。

2.2.2 蒸汽波艺术风格

蒸汽波(Vaporwave)原意是指无实质之物的浪潮,蒸汽波风格中以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复古元素为标志性特征,如:古典的石膏雕塑、低保真像素、怀旧网页、日本动漫、超现实符号……高饱和度的蓝色、粉色、紫色为其主要颜色,色彩倾向暧昧而迷幻,通过对经典元素进行错位、折叠、分层、循环等扁平化设计,呈现出一种似梦似真般朦胧的风格,反映当下青年放空的精神特征和对过往的怀念,批判后工业时代的过度消费主义。

2.2.3 故障艺术风格

故障是暂时的失灵,瞬时信号被干扰自动或人为造成的破坏而导致信息技术呈像时的变异,故障艺术利用事物形成的故障再进行艺术加工,使其巧合性具有自由的艺术美感。故障艺术作品的特点中,常常运用图像的错位、失真和变形等手法,色彩分裂成三原色叠层,同时运用一些条纹、方格图形来辅助调和画面,表现坍塌、崩溃的视觉美感。

2.2.4 装置艺术

装置艺术是一种立体作品的艺术流派,通常是特定于场地的,旨在改变对空间的感知,是一种自由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来表达艺术家对现实思想观念的一种综合、开放的艺术形式。用装置的方法表现后网络艺术时,往往效果更为直观且具有体验性,通过媒体之间图像的流转及动态演化给人以最强的艺术感受和视觉冲击,并且能更好的通过布局与周围环境相结合,综合运用空间进行艺术表现。

2.2.5 数字平面艺术

后网络艺术让网络世界具有真实形体,将数码图像用于真实物件的设计。色彩和网络的平整拼贴图案,采用物质形态设计,将其转变为真实世界物件的表面。使用Photoshop 语言,后网络时代艺术家通过运用超现实主义色彩、渐变效果、数码叠层、实时操作等设计与技术进行创作。社交媒介也成了线上的画廊,数字平面艺术的创作往往具有超现实主义色彩,并赋予其触感表面和实体空间。

2.2.6 互联网集体化创作

建立起“互联”和“社区”的概念,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传播。强调用户体验和交互性的传媒时代,大量自媒体平台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使得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进行消解,也模糊了精英与大众、高雅与通俗文化的界限。后网络时代下的人们,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2.3 小结

信息技术的发展根本性的改变了生产力,它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促使社会快速发展。艺术往往承载着和平之下隐藏的躁动,新的艺术形式和意识形态应运而生。后网络艺术具有思想观念性、数字信息图像性、怀旧性、非标准性、偶发性、娱乐性、多元性[5]。后网络艺术的实质是,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社会在飞速的发展生产出快消文化,人们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差异中产生了迷茫,人们用后网络艺术的表现形式以人文回应。

3 后网络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设计实践

3.1 设计调研

由于后网络艺术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对其客观现状及其影响的调研和思考较少,因此,在研究后网络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此次设计实践结合线上问卷调研和实地市场调研两种方法,旨在了解当下生长于后网络时代的青年一代消费者对于当代艺术审美的态度以及服装风格的接受度,从而为后期的设计实践提供一些信息及方向,进行参考。

问卷调研部分,主要通过“问卷星”平台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应用软件(微信)及微信博客社区(新浪微博)进行问卷的线上发放与回收。共收回有效问卷114 份,调研对象主要为在校大学生及上班族,调研年龄层次符合预设的目标画像,能够为了解目标人群的观念态度提供数据参考。

问卷内容主要围绕网络与生活紧密程度、对后网络艺术风格的了解和服装偏好三个角度来进行展开,如图1。

图1 问卷调研分析

从本次调研结果中分析,约92%~97%的受访者表示网络技术与网络信息与自己的生活联系紧密;约70%的受访者获取艺术及审美的途径是来源于互联网;大多数的受访者对于曾经的、有历史性的艺术风格的偏好略多于现代主义艺术风格;受访者群体对于服装的需求更加的个性化。

3.2 设计试验

在设计实践前期,通过对后网络艺术的理论研究和对服装市场调研,在综合的分析中引发切入点,计划从两个方向着手探索后网络艺术用服装语言表现的可能性的初步试验,并探索不同方案的可行性及其表达效果。

方向一:由于数字信息是后网络艺术中一个显著的元素,服装本身具有展示性,探索运用新型材质使其成为可以服用的新材料,通过面料呈像上的变化与互联网信息紧密结合,从而展现后网络艺术的数字图像性和开放性。如图2,新型的柔性可呈像材质及光导纤维成为首要的选择,如图3,针对技术性问题请教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交互系的米海鹏教授,得到了现有此类材质大多应用于电子设备中,改造成可服用面料的技术难度较高,成本较大的结论。

图2 方向一示意图

图3 柔性屏幕

方向二:后网络艺术中的非标准化体现在由于偶然性而引发的故障,由此模糊了单体与单体之间的界限,创造出新的可能性和差异性。因此,运用服装图案进行故障流转的变化而产生新的视觉效果进行试验。如图4,在此运用大理石染色自由流畅的染色效果来模拟图案的变化,如图5。

图4 方向二示意图

图5 大理石染色试验

通过两个方向的试验,在材质以及图案和肌理的角度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考虑到方案的可实施性和成衣设计效果的呈现,排除了柔性呈像材料而选择更加适合于服装的面料来模拟数字信息化的效果;同时,将单一的图案变形效果转换为服装结构上的故障粘黏,实现平面转换为立体。由此,得到试验后的具体结论。前期试验为后续设计实践提供了有效的实践基础,对设计方向、材料选择、效果预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3 设计方案

3.3.1 设计定位

通过设计调研过程与初步的设计试验,进行综合的分析,将目标人群定位在个性独立、追求时尚审美与生活并具有一定经济购买力的18~30 岁年轻女性。风格定位为前卫、个性款,在成衣的基础上富有材质、造型和趣味细节的设计,带有后网络艺术中的故障和未来感的风格。市场定位为一二线城市小众消费群,价位在1000~5000 元的中高端女装市场。

3.3.2 设计灵感

本次系列设计以《Post-Internet》为题,设计灵感来源于我们现在所处时代的现象以及社会的变化,网络已经无处不在的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在网络意识下进行,人们在信息技术带来的快速发展的社会和现实之间的差异中产生了迷茫、浮躁、怀旧以及快消文化。后网络艺术承载着这个时代的不确定性以及在现实与虚拟的模糊性中获取自由,如图6。

图6 灵感版

3.3.3 设计概念

提炼并运用后网络艺术中的多种视觉要素,结合流行趋势,用服装形色质的语言对其进行表现,如图7。

图7 概念版

在服装造型和结构上,运用后网络艺术的偶发性服装结构中将结构通过抽褶、解构等方法表现由于故障而破坏了服装原本的单元结构,导致服装原本的结构异化以及一些服装局部结构发生粘黏性,从而形成新的服装形态和细节设计,如图8。

图8 廓形版

色彩上选择以白色为主,还选取了后网络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粉色和紫色,降低饱和度,同时与泛出粉紫色的镭射光感的色彩进行配合,如图9。

图9 色彩版

面料材质上选择白色斜纹面料、方格镭射面料与TPU 面料的复合面料作为主面料,模拟像素化的方格来表现在后网络空间中结构的迷失。白色漆皮面料和特殊镭射涂层面料加以调和,白色人造丝作为辅料。不同材质之间形成对比,同时将局部的面料进行面料再造,使得整体肌理感更加丰富,如图10。

图10 面料版

3.3.4 设计效果图

根据设计定位、设计灵感、设计概念及整个形色质设计方案,整理思路进行了多次草图线稿的绘制,不断的完善设计方案,如图11、图12。

图11 设计草图一

图12 设计草图二

经过多次线稿草图的修改,最终确定设计六套服装,如图13。

图13 设计效果图

3.4 设计实践过程

毕业设计实践主要按照步骤进行:明确款式制版,如图14~图19,白胚样衣制作调整、面料再造实验、服装及配饰制作。

图14 第一款款式图

图15 第二款款式图

图16 第三款款式图

图17 第四款款式图

图18 第五款款式图

图19 第六款款式图

在平面制版和立体裁剪的基础上,根据款式图各部位的结构和比例,进行白胚样衣的制作。版型上多不对称型,抽褶和结构的部分运用立体裁剪的手法综合造型,如图20。

图20 胚样制作

接下来,在裁片的过程中同时开始面料小样再造试验,运用于服装的局部。将具有光泽度的镭射面料与格子面料进行复合处理。如图21,制作面料局部的肌理感,将轻薄的材质进行褶皱,再自由的肌理形成的状态下进行固定,从而形成新的再造效果。如图22,将平面的面料向立体化进行转换再造,制作出拱起的形状,并将其按照一定的方向扭转形成新的造型。如图23,尝试用多种方法来实现面料的二次再造,使得面料形成新的肌理和风格的表现。

图21 面料复合

图22 面料褶皱

图23 面料立体再造

最后,进行成衣的制作与调整。在制作过程中充分考虑褶皱处理和解构的变化,同时综合与复合面料的结合效果,采用适当的工艺。制作过程中采用礼服制作中“挂里子”的手法,使得由于故障而引起结构变异的理念更好的表达,自然形成褶皱的形状能够固定下来。通道中形成的抽绳可以在成衣之后调整和处理褶的量,形成具有美感的造型形态。在用复合面料进行成衣制作中,充分考量面料与人体部位之间的空间关系,表现模拟像素化呈现的概念基础上与服装整体造型相应,控制结构线和长度上的比例,使其整体进行协调处理。此外,在其它几件服装的制作中将穿搭方式和单品成衣等要素考虑在内,既要使得每一套在比例和尺度、面料辅料方面相协调,又要顾及整个系列的整体效果。在工艺制作和面料再造中将设计理念融入其中。服饰配件中结合3D 打印技术,建模打印具有后网络艺术风格的胸针,与整体服装相协调,如图24。

图24 3D 打印服装配饰

3.5 设计成果展示

此次应用设计《Post-Internet》共设计春夏成衣女装6 套,在休闲装的基础上增添创意的细节设计。此次设计成果展示分为静态展、动态走秀如图25。

图25 静态、动态展示

本次设计成果大片拍摄选择棚拍,从模特的妆容到背景的设置以单纯、简练为主,意在呈现以静谧感未来感的方式表达设计理念以及展现后网络艺术的魅力,如图26、图27。

图26 大片展示

图27 大片展示

4 结论

互联网信息技术正在以我们不可预料的速度发展着,它带给我们这个时代的改变不仅仅是生产力、信息交换、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本性变化,同时它也极大的改变着人们的思维逻辑和意识审美。后网络艺术作为这个泛信息时代的新兴艺术种类,将技术与艺术、真实与虚拟的界限模糊化,其艺术审美的迅速流行成为趋势。

文章以后网络艺术这一新兴艺术为切入点,经过文献整理和实践调研,笔者对现下人们审美倾向的原因和角度进行了重新的整体认知和理解,将其系统的进行归纳和整理融于研究和实践中,得到以下思考和结论:

第一,文献研究中后网络艺术现在在理论梳理和设计应用中具有零散性、自发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因此在将后网络艺术进行实际应用时需和具体领域的表现要素相结合来提炼具体的应用方法。于服装领域,用后网络艺术的思考和判断的角度来重新对服装设计进行思考,这不仅在扩充服装风格、丰富服装表现具有实际意义,同时也在设计思维和实践方法上有启示和创新意义。

第二,互联网已经完全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后网络艺术风格正通过巨大的网络信息充斥着人们的观看与审美,人们思维行为和审美带有后网络艺术的意识;青年一代消费者对服装的需求更加个性化,接受新的艺术审美影响下服装风格的能力强,且对于多元化的风格和新材质具有相当高的关注度。

第三,一种艺术风格在服装设计的应用中应当是渗透性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表达,还要将此次后网络艺术风格意识理念深入贯彻,与服装的设计理念、结构造型、色彩图案、面料质感等服装语言融合,进行综合性的表达。

第四,后网络艺术中故障粘黏性的表达在服装设计的具体运用中,造型结构上可以应用服装内搭与外套、上装与下装、部件与服装大身的粘黏,也可用皱褶、解构的方法将服装原本的单元结构打破,从而形成新的服装形态;在色彩图案上除了用高饱和的强烈的后网络艺术风格之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服装的定位用静谧稳重的中性色彩进行调和,从而可以在后网络艺术风格中展现出一些未来感和陌生感;在面料材质上,可以通过面料复合和肌理再造的方法来表现故障,从而模拟后网络艺术像素化呈现和模糊材质肌理界限的艺术效果。

第五,后网络艺术的审美及艺术活动在国内才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未来在可服用面料材质和服装工艺技术上能够提供更多的支持,那么后网络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将会有更多的思考和艺术表现。作为一名见证互联网时代创造发展并生长在后网络时代的设计师,带有新的审美和思考,更应当带有责任用人文主义的视角去观察和回应这个时代,从现实的发展和变化中获取素材,创造出更多与实际相联系又能够反映艺术与自由的作品。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面料服装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沉淀”系列服装设计作品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