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标
在2020年实现了全面脱贫后,党中央在科学研判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现实情况基础上及时作出了重大战略调整,并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共同富裕”的目标。自2021年3月台州提出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目标以来,各地根据台州特色的“九富”路径要求制定相应的对策。乡村作为共同富裕的重点,能否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就是乡村治理结构是否科学合理,治理结构的功能是否有效发挥。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很多产业资本投资乡村建设中,他们的利益已经与当地乡村的发展密切相关,保障产业资本的良性发展有利于带动当地村民致富,他们在实现当地乡村的共同富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如何保障他们的利益,让他们作为利益相关者嵌入乡村治理是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产业资本与乡村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和共享富裕的现实要求。台州很多农村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就进行乡村治理改革,普遍在原来的村庄自治基础上开展村委会直选制度,这样有利于村民了解被选举对象,当然很多地方也出现了其他形式的村民选举创新形式,比如竞选演说、选举游说、选举拉票活动、创业承诺、“公推公选”等形式,这些都丰富和创新了基层民主制度。他们在推进基层民主改革过程中不断健全和完善了各项村级管理制度,如村民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并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这些都使乡村民主得到不断创新,民主管理办法和机制得到不断规范,从而促进了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在创新选举制度之外,台州很多地方还开展了民主治理过程中的制度创新,通过治理主体的优化和过程优化来改善治理结构,民主恳谈和民主决策“五步法”等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办法,这些办法对改善基层乡村治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不管以上的乡村治理如何发展,都是建立在村民集体利益的基础上,而忽视了产业资本在建设当地乡村的利益。产业资本建设乡村改变了村容村貌,给当地打造了支柱产业、带来了旅游经济收入,他们对乡村的发展,对共同富裕的贡献不言而喻。因此,他们有理由参与乡村治理,产业资本参与乡村治理,改善了治理结构主体,实现产业资本与乡村的协调发展。因此,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分析产业资本以何种模式和路径参与乡村治理,对于优化乡村治理主体结构和运行模式,助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陈文标(2011)指出:乡村治理是一个由国家对乡村社会动态调控和治理过程中与社会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公共权威,同时,从权力结构上看,也是国家权力和农村社区公共权力实现在乡村地域中的权力配置、权力运作、两种权力之间互动及其变化的过程。从我国的“乡村治理结构”发展历史看,治理结构模式先后经历了封建社会的“县政绅治”“乡镇自治”等传统模式;民国时期的国家联合土豪劣绅共同治理乡村模式、新中国初期的“乡(村)政权”模式和此后的“政社合一”模式;改革开放时期的“乡政村治”模式,这些民主治理模式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创新,也基本上适应了当时特定时期的农村经济体制发展和改革的需要,这些改革推动了我国乡村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学术界对乡村治理的争论也很多,集中起来主要围绕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乡村治理主体、乡村治理模式、乡村治理经验等四个方面。在乡村治理主体方面,吴易熊(2021)指出,乡村治理主体主要涉及政府、社会、民众、市场多个参与主体,他们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刘方亮、刘雁成(2021)指出乡村治理的主体有村民委员会、党的基层组织、乡镇政府、村民、驻本村企事业单位、群众组织等。在乡村治理存在问题方面,严燕、朱俊如(2021)指出,乡村治理存在顶层设计不完善、制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在治理模式方面,主要有“人民公社自治”模式、“村镇并列自治”模式、“县政、乡派、村治”模式、“乡政村治”模式和“三治融合”模式,目前比较受到学者关注的是“三治融合”模式。在乡村治理经验方面,比较典型的有“枫桥经验”、桐乡的“三治融合”经验,他们的共性在于侧重强调提高村民作为治理主体参与治理的民主意识,形成了普遍认同的乡村治理模式。
以上学者的观点都是立足在乡村村民集体利益的基础上,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很多产业资本投入到乡村建设中,他们的利益与当地乡村治理的好差紧密相关,他们投资乡村不仅考虑到自身的逐利要求,还要带动村民实现共同富裕。但是目前的乡村治理中产业资本并没有参与其中,因此,引入产业资本以利益相关者身份参与乡村治理,这对于优化乡村治理主体、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创新乡村治理理论很有必要,从而有效发挥乡村治理功能。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Freeman,1984;Blaire,1995,1998)在一个企业中,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战略投资者、股东、供应商、债权人)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各种形式投资于企业的发展,他们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并在一定程度上也分担了企业经营风险,由于他们的利益与企业同在,所以应该在适当程度上拥有企业的所有权。此后,Freeman(1984)在原来基础上再深入研究了利益相关者的范围,并根据性质不同把利益相关者划分为所有权、经济依赖性和社会利益相关者三类。Frederick(1988)又根据Freeman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将利益相关者分为两类: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间接利益相关者。其中,间接利益相关者(例如地方政府、社会团体、一般社会媒体等)是指与企业之间发生非市场关系的利益相关者。据此理论,认为产业资本投资者属于利益相关者,他们投资乡村建设民宿、现代农业综合体、各种小镇等各种形式,为改善当地乡村的村容村貌和经济发展都做了重大贡献,但是当地乡村治理水平对他们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他们有必要参与乡村治理来改善治理结构,提高治理质量。
根据以上乡村治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乡村治理维度,分别为乡镇(街道)政府、村支部、村委会、村民、产业资本、村民会(村民代表会)六个维度。以改善乡村治理结构为目标,构建以村民委员会为中枢,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把产业资本投资者等作为利益相关者参与到乡村治理结构中,形成乡镇人民政府、村支部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领导、指导关系;村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负责关系;村务监督委员会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监督关系;产业资本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协商关系,探求发挥乡村治理功能的基本思路、治理结构框架、治理结构运行模式和实现途径等问题。
通过以上六个乡村治理主体的分析,可以构建出一个产业资本嵌入乡村治理结构运行模型,模型见图1。
图1 产业资本嵌入乡村治理结构模型图
在此模型中,村党支部把握国家方针政策,村委会贯彻执行村党支部决议、乡镇(街道)政府把握村党支部方向和指导村委会业务工作,产业资本以协商方式参与村党支部的方针制定和村委会运行情况,村民参与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行使职权这样五位一体的运行机制。产业资本参与乡村治理的主要平台有三个:听证会或民主肯谈会(由村党支部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委会组织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会议,产业资本以这种途径保障了他们自身的利益。
针对上述构建的共富治理结构模型,先后调研了玉环县珠港镇水龙村、楚门镇龙王村、温岭石塘车关村、城南街道后岭村、温岭太平街道岙底胡村、泽国镇水澄村、椒江前所村、临海汾东村、黄岩仙浦喻村和西范村、路桥区金清镇大浦村、路桥新桥的金大田村和方林村、天台的后岸村、仙居的下叶村。由于这些乡村分布在台州各地,经济差别也比较大,各地的资源禀赋也各有不同,在分析归纳这些乡村治理结构基础上,结合上述模型,对其中的六个乡村治理结构主体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其嵌入模式和运行路径。
(一)乡村治理结构主化。
1.村党支部。村党支部作为乡村最高决策机构,是把握乡村发展方向和进行重大事项的决策部门,也是联络乡镇和村民之间关系、接受民主建议的中间机构。产业资本以利益相关者身份参与村党支部召开的听证会或民主恳谈会,既保证了基层党组织路线方向的正确性,确保乡村发展朝着国家制定的战略方向前进,同时也维护了村民利益和产业资本自身的利益,实现了三者的利益一致性。
2.村委会。村委会是乡村治理结构的中枢,它是村支部的具体执行部门,执行村支部作出的乡村重要决策,村民以参与村委会行使权利而实现村民自治管理,从而实现村委会和村支部两者很好结合。村委和村长通过村委会民主选举产生,村长接受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党支部的双重指导。
3.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是乡村的集体决策机构,主要作用是讨论和审议村民委员会所作的年度工作报告,讨论村里的重大事项,评议村民委员会委员的主要工作,变更或者撤销村民委员会作出的不适当决定,是广大村民了解乡村工作的重要窗口。
4.乡镇(街道)人民政府。乡镇(街道)人民政府是国家权力的象征,职责是传达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政府的相关要求等,指导、支持和帮助村委会开展工作。乡镇人民政府通过驻村干部协调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之间出现的矛盾,在其中发挥了上引下联的作用,产业资本(利益相关者)也可以单独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建议和要求,这样产业资本在乡村振兴中的利益才可以得到保障,也才会调动他们建设乡村的积极性。
5.产业资本(利益相关者)。产业资本由于本身不属于村集体中的成员,他们不享有直接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资格,因此,他们只能以利益相关者身份既要参与听证会或民主恳谈会(由村党支部召开),又可以列席者的方式参与村务监督委员会会议或村委会相关会议,以这些民主协商方式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从而维护自身利益。
6.派生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的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村委会的各项工作,而产业资本作为列席代表参与村务监督委员会执行工作,有利于保障他们的切身利益。
(二)产业资本嵌入乡村治理的运行路径。
1.村党支部的运行。村党支部属于乡村治理结构中的最高层治理主体,主要包括支委会、支部大会,以及村支部召开的听证会或民主肯谈会的召开和运行,并开展对村委会的工作指导。
2.村委会的运行。村委会是乡村治理结构中的第二个主体,主要包括村委会议、村民代表大会这两个乡村重要会议的召开和运行,既要接受乡镇(街道)政府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又要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还要接受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
3.产业资本的嵌入方式。产业资本以利益相关者身份参与乡村治理,既要参与村党支部有关影响他们利益的决议,又要参与与此决议相关的村委会执行会议,当然这里有关涉及党内机密或党基层组织制度不允许参与的除外。同时还要参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执行情况,也可以向乡镇机关反映他们的利益诉求。
4.乡镇(街道)政府。乡镇(街道)政府既是乡村治理结构的主要指导者,也是产业资本维护他们自身利益的主要诉求对象。乡镇(街道)政府以派出驻村干部的形式来指导村支部大会、村委会,实现对乡村事关国家乡村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指导、乡村振兴的政策制定、共同富裕政策的制定、乡村具体业务指导和产业资本反馈意见的及时处理等问题。
5.村民的职权行使。村民如何选出他们信任的村委会代表,如何参与村民会议反映共同富裕的要求和建议,并通过村民会议如何选出合适的村务监督委员会代表。
以上五方面相互联系、相互监督,有效构成了共富治理结构运行路径。
根据上述乡村治理理论和对台州几个典型乡村治理结构调研的案例分析,归纳分析治理结构模式中各要素的运行情况,总结出较为科学的产业资本嵌入乡村治理模型,并形成以下结论:一是乡村治理是关系到基层民主保障的基础,也是事关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是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产业资本在乡村建设和发展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他们因受目前《村组法》的制约无法参与乡村治理而不顾他们的意见诉求等现象,损害了产业资本利益。在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和共同富裕先行市创建的背景下,探索乡村治理结构的新模式和运行机制是台州当前基层民主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二是产业资本作为利益相关者参与乡村治理增加了治理结构的主体,这样既有利于改善乡村治理结构,又可以维护他们自身的利益。利益相关者以民主协商方式参与治理,发挥了参与党支部听证、议政作用,让村支部在制定共同富裕战略决策时发挥积极作用,既维护了村集体利益,又维护了他们自身利益。三是产业资本参与治理结构中的村支部、村委会、村民监督委员会的有关活动,可以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建议和要求,他们参与的方式以选出的代表作为代言人参与。这样参与乡村治理既维护了他们作为成员的利益,也遵循了民主推荐、民主决策的民主管理原则。四是共同富裕是产业资本与乡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的协调发展,村民只有支持和维护产业资本投入乡村后运行良好,产业资本获利后才会投入更多资金建设乡村,优化村容村貌,使村民享受更丰富的乡村生活和提高富裕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