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清红,许泽明,张旭峰
(广东精天防务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000)
5G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通信技术,其与4G技术相比,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而为了充分发挥5G技术的优势,设计人员通常加大基站密度,且这项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同步技术的要求也大为提升,以往的GPS同步存在着成本过高的局限性,其实际应用效果受到较大限制。为此,就需要对时间同步技术做进一步研究,以研发适用于5G基站的纳秒级时间同步技术,推动5G技术进一步发展[1]。
纵观当前的5G通信网络,其通常基于GNSS授时接收设备,对网络中的各个5G基站进行授时,在此基础上也通常采用光纤设备进行延伸,以满足无线信号传输不畅节点的需要,其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基于图1中的这种架构,5G基站的时间同步精度能够达到100 ns左右的量级,已经能够基本满足5G通信的实际需要。但对于远距离的通信而言,因其地理环境等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当前的时间同步精度则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其主要瓶颈在于,基于GNSS的授时设备难以实现纳秒级时间同步要求,导致5G网络通信相关增量应用受到严重限制,因此如何突破这一技术瓶颈则是需要重点研究的一项内容[2]。
图1 当前5G通信时间同步功能架构
在GNSS模式下,其解算方式有两种,在传统基于用户位置未知的位置速度定时模式的基础上,新增了用户位置预先已知的固定点位置解算模式,在这两种解算方式下,分别有如下两个解算方程,对二者分别予以描述。
如采用公式(1)进行解算,其属于传统的PVT解算模式,由于接收机时差中含有伪距观测量,将导致接收机时差解算结果上的失真,同时卫星几何构型的因素也会对接收机时差造成影响,因此考虑采用第二个公式进行研究。由于每颗卫星设备均可解算出接收机时差数值,因此其产生的误差也相对独立,基本服从均值为0的正态分布,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降低影响因素的作用,还可通过平均或加权平均的方式加以进行,理论上可将误差缩小至原来的1/N(N表示卫星数量),显然,其在精度上的优势明显高于PVT解算模式,本次研究也将采用此方法进行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个卫星设备在信号功率、传输链路等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无法采用简单的算数平均方式进行信号处理,否则容易造成时间同步噪声的进一步增强。为克服上述局限性,研究人员引入多星联合信号处理算法做进一步的研究,其基本公式如下。
式中,N仍表示卫星总数; 表示第N颗卫星上解算出的接收机时差,在该时差数值中,涵盖了多项误差,如上文所提及的信号功率、传输链路等多方面的误差。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卫星仰角所带来的误差影响,根据以往的研究经验可知,误差与卫星仰角为非线性关系,在一定区间内,其随着卫星仰角的增大而大幅降低。据此,研究人员设置了两个临界值,分别为最低截止仰角和饱和截止仰角,当仰角低于最低临界值时,此区间为“截止区域”;仰角数值位于临界值之间时,称为“过渡区域”;当仰角数值高于临界值上限时,称之为“饱和区域”。在以上三个区域中,因“截止区域”的卫星设备时差过高,此部分数据不纳入解算环节,“过渡区域”的解算权值随高度角增高而增大,“饱和区域”解算环节的权值则设置为1。考虑到实际情况,本次两个临界值分别设置为15°和45°,据此得出误差的加权计算公式如下:
根据以上推导过程,最终确定基于GNSS的多星联合信号处理算法流程如下:①对基站信息进行初始化处理,确定基站的空间坐标数值;②接收机开始接收GNSS信号并对其进行解调,确定基站跟踪的卫星设备的仰角;③根据跟踪的卫星设备的参数信息,对时差进行初步计算;④应用多星联合信号处理算法,对初步计算结果进行修正;⑤根据修正结果对GNSS授时接收机时间进行修正,最终输出精度更高的定时信号。
基于以上算法流程,即可获取各个基站具有更高时间精度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解算后,区域内各站的高精度时间同步目标即可实现。从理论角度分析,这种算法模型能够将时间同步精度进一步提升至3 ns的级别,且在20 km范围内均具有较高的同步效果。
为确保纳秒级时间同步技术模式中的相关算法得到有效应用,研究人员对系统整体架构进行设计,其基本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整体架构示意图
从图2中可知,系统整体采用分布式纯BC时钟模型,通过“带内”和“带外”两种方式实现时间同步,其中前者主要基于PTP报文实现,主控盘FPGA(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对报文中的时间戳信息进行提取,再将其交由BMU处理,处理完成后,FPGA接收各个信息传输端口的状态信息,并发送相应的报文。后者则在主控时间盘面板设置lpps+tod接口完成后,将lpps+tod信号经由FPGA进行处理,而后发送至时钟芯片中以实现预期功能。
另外,为实现超高精度时间同步的预期要求,本次选择Zarlink30773芯片,用以承担该系统时间同步的核心任务,该芯片在同步效果和同步精度上更具优势[3]。
从上文中的系统整体架构可知,在该系统中,FlexE业务单盘在时间同步中承担着最为重要的职能,应当对此着重进行设计。FlexE业务单盘又可细分为多个组成部分,具体如下。
一是业务盘FPGA,主要承担着PTP报文发送和接收处理两方面的功能,其中,前者主要是根据系统发送的复帧号以及主控模块发送的lpps+tod实时时间信号进行计算,计算出报文发出的时间点后,对事件报文进行打发送时戳处理,并将处理完成后的报文发送给PTP适配模块;后者则主要从PTP适配模块接收PTP报文,根据系统发送的复帧号以及主控模块发送的lpps+tod实时时间信号进行计算,计算出报文接收的时间点后,对事件报文进行打接收时戳处理,处理完成后对报文的标准1588部分进行透传处理。根据理论分析,该模块的时间戳打戳频率为250 MHz,时间戳精度提升了4 ns,使得同步精度也得到相应提升。
二是业务盘PTP适配模块,此模块主要用于对PTP报文数据流进行处理,其基本处理流程分为如下几个步骤:①接收FlexE接口输出的信号,并在高电平状态下对信号进行缓存,得到一个参数Mfas_tx_current。②如上步得到的参数Mfas_tx_current为0或16,则对内存读取地址进行重置,并对内存状态进行检查;如内存状态为“写完成”,则进行PTP报文读取,否则将参数加16,得出下一帧PTP报文所发送的复帧号,并将结果传输给报文发送处理模块当中。③对输出的数据进行读取,直至数据长度达到读取长度后停止。
三是FlexE开销模块,其主要是针对开销帧进行处理,PTP报文经过此模块后,将变更为规格为66 bit的数据流,该数据流被插入到FlexE后,即可提取复帧号Fp_sys,并向PTP适配模块发送。
本次系统软件模块设计基于VxWorks操作系统进行,各个模块之间基于共享数据结构加以连接,其整体设计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系统软件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所有软件功能模块均在主控盘中运行,在软件模块的功能中,不包括PTP报文传输和时间戳信息生成功能,该功能由硬件模块予以完成。具体来看,软件功能模块具有较多的子模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一是PTP协议栈模块,该模块又可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①时间源信息维护子模块:从报文信息中提取时间源相关信息,并向BMC算法模块传输这些信息;②SSM信息维护子模块:主要提取时钟质量等级信息,并向BMC算法模块传输这些信息;③BMC算法子模块:其主要负责接收前两个子模块所传输的数据信息,而后基于BMC算法对其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结果输入下一模块;④偏差计算及调整子模块:针对BMC算法处理过的数据,调整其误差,确保其与源节点同步。
二是时钟模块,该模块的功能较为简单,主要用于接收SSM报文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实现与SyncE模块的交互。
三是BMU模块,该模块又细分为以下几个组成部分。①配置功能子模块:对下发配置参数进行合法性检查,所有参数均符合要求后,将配置参数予以下发,否则发出警告信息;②状态子模块:实时传输BMU模块的功能;③告警子模块:主要用于获取警告信息并进行上报;④性能子模块:基于传感元件实时采集当前运行性能信息并进行上报。
四是F P G A驱动模块,该模块由P T P和1PPS+TOD两个报文收发模块所组成,其中前者主要控制FPGA完成接收和发送PTP报文的流程;后者则主要控制FPGA模块来完成1PPS+TOD信号的接收与发送,在该信号中,主要内容是时间信息部分。
整体来看,在本次研究中,基于GNSS信号传输模式以及基站对时间同步技术方面的高要求,对高精度GNSS时间同步接收的关键算法进行设计,以实现对时间信息的同步处理。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为实现这些关键算法的有效应用,初步构建了5G基站纳秒级时间同步系统,融入相应算法,并对软硬件模块进行了初步设计。从理论角度来看,该系统有望进一步提升时间同步效果,当然在后续的工作中,尚需进一步的验证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