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丽,范丽莉,张 欣
肺炎为儿科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我国每年约有648万小儿发生肺炎,其中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SP)约占10%,需入住PICU治疗,死亡率可达5.7%[1]。资料显示,SP患儿存在严重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易导致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RF),需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行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治疗[2]。且SP患儿免疫力低下,MV治疗48 h后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给患儿预后带来严重影响[3]。导致儿童VAP风险因素众多,目前尚无统一定论,特别是PICU SP合并RF患儿的VAP风险因素报道较少,不利于疾病的防治。基于此,本研究尝试探究PICU SP合并RF患儿MV过程中VAP风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策略,旨在为临床防治VAP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本院PICU SP合并RF患儿150例,其中男96例,女54例;年龄3个月至12岁,平均(2.86±0.84)岁。纳入标准:①参照国内相关标准[4]诊断为SP合并RF;②年龄≤12岁;③首次患病;④入住PICU,需行MV治疗,治疗时间超过48 h;⑤患儿监护人知晓本研究,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②恶性肿瘤、心脑肝肾功能障碍患儿;③哮喘、肺结核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儿;④血液系统疾病患儿;⑤自身免疫疾病患儿;⑥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者;⑦神经系统疾病患儿。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统计所有患儿基线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和临床资料[置管方法、气管内吸引次数、MV时间、置管次数、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早期应用抗生素、支气管镜检查、营养支持类型、血pH值、血糖、血小板计数]。其中PCIS分值范围0~100分,分值71~80分为危重,≤70分为极危重,分值越低,患儿病情越严重。血pH值、血糖、血小板计数于入住PICU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治疗过程中VAP发生率。②比较发生与未发生VAP患儿基线资料。③分析VAP发生的影响因素。
2.1 VAP发生率 本研究共纳入150例SP合并RF患儿,MV治疗过程中共有38例患儿发生VAP,发生率为25.33%(38/150),112例患儿未发生VAP。
2.2 发生与未发生VAP患儿基线资料比较(见表1)
2.3 VAP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SP合并RF患儿MV治疗过程中是否发生VAP为因变量(未发生=0,发生=1),将表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早期应用抗生素、PCIS、气管内吸引次数、MV时间、血pH值均为VA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1 发生与未发生VAP患儿基线资料比较
表2 VAP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SP合并RF患儿的VAP发生情况 VAP是MV多发、严重并发症,可导致病人病情加重,引起脱机困难,增加病人死亡风险,其严重性已引起临床足够重视,但其发生率仍较高[5-6]。国内相关研究显示,PICU患儿MV后VAP发生率较高,为24.50%[7]。本研究结果显示,SP合并RF患儿MV治疗过程中VAP发生率为25.33%,略高于上述报道,其原因可能在于本研究对象为SP合并RF患儿,患儿病情普遍较严重、机体抵抗力更差,导致VAP发生率升高。目前,导致PICU SP合并RF患儿MV治疗过程中发生VAP的风险因素鲜有研究报道,因此分析其风险因素对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3.2 年龄对SP合并RF患儿发生VAP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是SP合并RF患儿MV治疗过程中VA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年龄>3岁患儿发生VAP的风险是年龄≤3岁患儿的0.425倍。分析其原因在于,SP合并RF患儿普遍存在免疫力降低,且患儿年龄越小,其器官及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度越低,对生理及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越差,导致机体抵抗致病菌侵袭的能力减弱,VAP的发生风险越高[8-9]。
3.3 应用抗生素对SP合并RF患儿发生VAP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早期应用抗生素可导致SP合并RF患儿VAP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和东阳等[10]针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儿童的一项研究发现,术前抗生素使用情况也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支持本研究结果。这是因为早期应用抗生素的目的在于预防感染,但同时也会对机体正常菌群的生存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增加致病菌定植的风险,最终导致VAP发生率升高[11-12]。
3.4 MV时间对SP合并RF患儿发生VAP的影响 相关研究显示,MV时间和人工气道建立方式是MV病人发生VAP的影响因素[13]。本研究也发现MV时间延长会明显增加SP合并RF患儿VAP发生风险,与上述报道结果一致,这是因为MV属于侵入性操作,可造成器官结构破坏,损伤气道黏膜的纤毛清除功能,从而导致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正常排出,随着MV时间延长,致病菌就越容易定植在气管插管的表面,最终增加感染发生风险[14-15]。但本研究中置管方法并不是VAP发生的影响因素,与上述报道存在一定差异,且有报道指出再次插管是ICU行MV病人发生VAP的影响因素[16],而本研究中置管次数对VAP的发生无明显影响,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研究对象不同、本研究样本量偏少,未来工作中仍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探讨。
3.5 气管内吸引对SP合并RF患儿发生VAP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气管内吸引次数每天≥5次会导致SP合并RF患儿VAP发生风险提高3.351倍,其原因在于:气管内吸引是PICU患儿护理中的常规操作,虽然能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除,但也会引起局部气道的损伤,特别是频繁的气管内吸引,会增加患儿痛苦,刺激痰液量分泌增加,导致增加致病菌进入呼吸道的概率,从而增加感染发生风险[17-18]。
3.6 血pH值及血糖对SP合并RF患儿发生VAP的影响 血pH值为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唐江利等[7]研究结果一致。PCIS是反映患儿病情的指标[19-20],其值越高表示患儿病情越轻,机体免疫力受疾病的影响越小,抵抗致病菌的能力越高,有助于预防感染。通过此次研究,本研究认为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影响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如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及机械通气管理,适当降低气管内吸引次数,同时对于满足脱机条件的患儿应尽早脱机,以降低感染风险。相关研究表明,ICU机械通气病人中应激性高血糖VAP显著增加伴血流感染发生风险[21]。本研究中发生VAP的SP合并RF患儿血糖水平高于未发生VAP患儿,但并不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在于其血糖水平升高并不明显,可能是应激性相对较低,不足以引起明显的血糖水平升高。
PICU SP合并RF患儿MV治疗过程中存在较高VAP发生率,PCIS、年龄、早期应用抗生素、气管内吸引次数、MV时间、血pH值均为VAP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应根据危险因素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以预防VAP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