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东 刘 磊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吉林 长春 130117)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形成了慕课、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上优秀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随时批改作业、讨论交流。信息化教学能力也随之成为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现代教学的理论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1,2]。它要求教师适应时代的需求,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3,4]。中医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青年教师只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通过有效的路径和策略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应用型康复专业技术人才。
截至2017 年,全国已投入使用的各级康复机构3049个;建立康复科室的综合医院也达到了3000 余家,康复事业得到了大力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高龄、失能老年人口增加,60 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人口总数的17.80%,社会对康复与护理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5]。近年来,虽然康复医学、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学历层次不断提升,但与社会需求相比杯水车薪。而且,国家对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设置,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的人员数量均做了明确的规定[6]。因而,相对于社会的需求,康复领域专业人才明显不足。
培养适合当代康复事业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科学和职业素质的预防保健和康复治疗人才,教师是关键。但康复医学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康复治疗学专业毕业并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人才比较匮乏,高等中医药院校尤其明显。形成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师相对年轻,从事临床及教学时间短,教学研究能力相对不足的局面。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群体优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康复治疗学专业青年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势在必行。
2.1 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认识不足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冠病毒疫情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形式改变已从逐步推进转变为应急性的、迫切的需求。网络在线课堂、微课、慕课(MOOC)、翻转课堂、虚拟仿真教学等多种信息化教学的形式与方法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7,8]。青年教师如果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转变原有的认识,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学习并使用这些信息化教学的形式或方法[9,10]。目前部分教师仅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简单地融合[11],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模式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更没有将信息技术内化并形成立体化的理解和综合性把握,对信息化教学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2.2 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 由于康复治疗专业教师的学历、教学经历、年龄等都各不相同,教师对于信息化相关的培训接受度也参差不齐[1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研究、教学实践的能力有限[13],影响了教学质量。以制作微课为例,需要教师掌握PPT 课件设计、FLASH 动画制作、录屏软件录制、录播系统拍摄、视频后期编辑、音频后期处理等技术。年轻教师对新的教学模式比较感兴趣,尝试教学改革与实践,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水平相对较高;而年纪较长或对新技术缺乏兴趣的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程度就稍微较弱。同时,信息化教学不局限于信息技术的使用[14],而是在现代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重新整理、制作课程资源,对授课形式、教学模式等进行改革,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更要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能力。由于康复治疗专业发展相对较晚,青年教师又以临床治疗师为主,大多未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关于教学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的培训,且教学经验较少,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能力相对不足。
2.3 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软硬件建设不足 为保障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高校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条件,不仅要有电脑、投影仪、网络平台等基本教学设备,还需要视频拍摄设备、录播教师、大数据资源等信息化环境和硬件设施。部分高校配套设施不全[15,16],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高校还需要健全激励和约束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制度软环境,鼓励教师投身于信息化教学建设中,并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当前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从而推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3.1 转变信息化教学理念 思想指导行为。青年教师如何在信息化时代的大潮中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进行深度融合[17],已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越性,实现从教师“教”到学生“学”的教学理念转变,才能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8]。青年教师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相对熟练。所以,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信息化教学模式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改变传统的思维观念,破除落后的教学思想,紧跟信息化时代发展步伐,在教学中积极地将教育信息化融入现代高等教育思想体系中,根据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求,积极整合、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2 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 高校在培养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19]。比如建立录播教室,为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资源创造条件;建立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便于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建设智慧教室,便于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活动,以满足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需求。同时要建立起专业的信息化教学指导模式,便于教师使用各类教学软件与媒介平台,从经费和技术上各方面给予保证,帮助教师解决信息化教学技术上的困境,打造优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3.3 完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资源丰富,高校应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和了解信息化教学经典案例。同时,定期为教师安排相应的信息化相关课程,比如新型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管理、在应用型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并实施课堂监控、调节教学进程等。丰富教师的信息化知识体系,除了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外,还包括教学设计、实施、教学管理及评价等能力[20]。既要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也要注重教师继续学习能力的培训,在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4 发挥信息化教学团队合作力量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深入推进,教学资源开发的能力已成为反映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键指标。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不是某一个教师可以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组建信息化教学的团队[21,22]。团队可以充分发挥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运用的能力,还可以在信息化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交流和探讨,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在交流中实现智慧的碰撞,在反思中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时,结合教学团队教师的自身特点,分别开展专业培训,以突出优势,弥补不足,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提高教学团队的综合能力,继而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整体能力。高校要注重引导教师们开展团队合作,多方面鼓励教师对教学资料进行合理化的整合和应用,使得团队的教学工作实现合理化的分工合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康复的需求日益增加,需要高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康复专业人才,而提高康复治疗学专业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顺应国家经济发展趋势,提高康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高等中医院校应加强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培养,营造良好的软硬件教学环境,打造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信息化教学团队。真正提高青年教师信息教学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康复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