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抗御2020年干旱实践与思考

2023-01-11 20:19张路新
陕西水利 2022年4期
关键词:盘锦市旱情营口

张路新

(辽宁省防汛抗旱保障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3)

1 雨情、水情、旱情

1.1 旱情概况

春播以来,虽然辽宁省降水总量偏多,但呈现出多-少-多的阶段性特征。其中5 月下半月先后迎来5 轮春雨,为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同期第三多;6 月~8 月上旬,全省降水严重不足,夏伏旱持续时间较长,辽宁西北部、中部地区旱情严重;8月中旬后辽宁省降雨明显偏多,8月11日~9月8日,降水为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多,旱情得以解除,但前期受旱严重的辽西部分地区玉米等农作物已难恢复产能。

1.2 干旱特点

一是降水严重不足、且分布不均。6月1日~8月10日,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63 mm,不足常年同期50%,为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较常年相比,锦州、阜新、盘锦和葫芦岛地区干旱严重,降水量偏少70%~90%,沈阳、鞍山、本溪、营口、辽阳、铁岭和朝阳地区偏少50%~60%,大连、抚顺和丹东地区偏少10%~30%。其中,沈阳、锦州、营口、阜新、朝阳、盘锦和葫芦岛地区降水量为1951 年有完成气象记录以来同期最少。

二是旱情持续时间长,且发展迅速。据统计,6月21日全省作物受旱面积为35.05 khm2,7月29日全省作物受旱面积达到1234.35 khm2。7月底~8月上旬,尽管部分旱区陆续出现几次降水过程,但无大范围明显缓解旱情降水出现,旱情有所缓解不久以后,受高温影响再次受旱。

三是农作物生长关键期缺水严重。2020 年,全省受旱影响期间正值玉米作物开花吐丝期、水稻正值分蘖及拔节孕穗阶段,作物需水量大,此阶段受旱,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大。尤其是太子河、大辽河流域河道来水少、径流小,处于下游的盘锦、营口地区感潮河段受盐分大的影响,灌区提水困难,水田缺水严重。

1.3 干旱成因

辽宁省初夏时节的降水主要受东北冷涡活动影响,盛夏时节降水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夏季风和中高纬环流型的共同作用[1]。2020年6月,由于东北冷涡位置异常偏北,辽宁省缺少水汽来源,降水偏少;进入7月,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持续偏南,造成水汽向辽宁省输送较为困难。与此同时,南海夏季风、东亚夏季风总体偏弱,也不利于雨带向辽宁省推进。且7月无台风生成,造成7月份降水异常偏少。

2 主要经验做法

2.1 及早谋划、周密部署,牢牢把握干旱防御主动

辽宁省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抗旱期间用水矛盾突出,为扎实做好干旱灾害防御保障工作,在充分总结历年抗旱工作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提早落实防范措施。一是组织开展省属水库蓄水及供水形势的分析预测,于3月3日~5月8日,利用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从浑江调水3.01 亿m3,全力保障2020 年度城乡生活、工业及农业用水安全。二是针对大辽河感潮河段的营口、盘锦市灌区引水难度大、上下游矛盾突出等情况[2],辽宁省水利厅组织鞍山、辽阳、盘锦、营口等中部地区召开水田抗旱应急补水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发生干旱时灌区水田抗旱应急补水工作。明确用水申请程序、规范抗旱应急补水秩序,并将引水指令执行情况纳入辽宁省水利厅“大禹杯”考核指标中,保证发生干旱时抗旱应急补水工作有序进行。三是对14 个市及沈抚示范区开展了抗旱准备工作检查,特别是组织营口、盘锦市在春耕生产前开展灌区设施设备排查、检修工作,确保闸门运行正常,防止淡水外流、咸水倒灌。对灌区渠系耗水、阻水障碍物进行清理,提高引水、输水效率。四是在协调省气象、水文部门开展旱情监测的基础上,在辽宁省西部、中部、东部、北部、南部的典型旱区设置野外监测点,对重点地区加密旱情监测频次,为干旱灾害防御提供技术支撑。

2.2 科学分析、精准调度,优化配置有限抗旱水源

一是坚强领导,全力保障水田灌溉。6 月、7 月正值辽宁省水稻分蘖和拔节孕穗生长关键期,受降雨偏少、持续高温影响,营口、盘锦市灌区水田受旱严重。辽宁省水利厅坚决贯彻“六稳”“六保”工作总要求,加强水库工程与调水工程联合调度,相继3 次组织为营口、盘锦市灌区水田抗旱应急补水,共计补水3 亿m3。其中,前两次补水后,在省属水库已无可用于大辽河抗旱灌溉补水水量的情况下,辽宁省水利厅于7月25日~8月10 日,再次紧急启动了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跨流域调水9000 万m3,通过调水补充大伙房水库蓄水,全力为营口、盘锦市水田进行抗旱补水。

二是动态管理,合理确定取水时间。抗旱应急补水期间,省防办派出工作组到营口、盘锦市沿河主要引水闸站指导引水工作。根据沿河取水口水质检测结果、河道流量及潮位变化情况,统筹考虑营口、盘锦市上下游情况和引水能力实际,精准调度各取水口引水时间和引水流量。同时根据取水情况及河道水质、流量变化,适时调整有关引水闸站的调度运行方式。其中:第一次补水期间,盘锦市南河沿站、东风排灌站延后营口市48 h引水。第二次补水期间,为处于最下游受旱较重的营口市水源镇补水创造压盐条件,盘锦市南河沿站、东风排灌站延后营口市60 h引水,随着盐分检测结果及潮位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调度方案,延后营口市、盘锦市部分闸站引水时间12 h。第三次补水期间,省防办统筹考虑前两次补水效果和两市受旱实际,结合盘锦市南河沿站和东风排灌站引水能力,盘锦市南河沿站延后营口市48 h引水,并限制其2 台机组运行24 h。

三是明确分工,做好补水工作保障。省水利厅河库管理服务中心(省水文局)加强监测河道各控制断面的流量变化过程,实时监测各断面的流量和水量,在营口、盘锦市沿河各取水闸站进行引水量监测。省水利厅事务服务中心联合省公安厅江河保卫总队成立引水纪律检查小组,对途径7市引水口进行全面巡查。与此同时,对盘锦、营口两市各县区重要闸站进行蹲点式守护,维护引水工作纪律。营口、盘锦市落实灌区内部灌溉制度,加强闸站和渠系的田间管理,科学分配补水水量。营口市派出公安干警,深入到田间地头巡查值守,预防引水纠纷,落实补水安保工作。相关地区防办负责做好沿河地区水库放水安全防范工作。

2.3 协作配合、广泛发动,全面落实抗旱减灾措施

辽宁省水利厅多次派出工作组,到受旱严重的锦州、阜新、朝阳等地指导抗旱工作,向锦州、阜新、朝阳、葫芦岛、营口市下拨井用潜水泵96 台、各类灌溉抗旱泵362 台、发电机组71 台以及电缆、管带等省级物资,支持旱区进行抗旱减灾。农业农村厅派出专家组深入实地开展调查与跟踪服务,指导农民因地制宜、科学自救。对未受旱及受旱较轻地块,加强田间综合管理,促进作物增产增收。对有水源条件的受旱地块,利用抗旱设施设备,全力增加灌溉面积。对绝收地块,做好秸秆收割,扩大青黄贮规模,指导当地农民依据农时及气候变化条件,及时有效地调整种植结构,改种短季作物。省气象局强化气象预报与干旱监测,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全力组织人工增雨。受旱地区党委政府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和受灾群众全力开展抗旱救灾,充分利用水库、方塘、塘坝、机电井、拦河闸坝等水利工程开展抗旱减灾工作。据统计,2020年辽宁省累计投入123.7 万人、9.7 万眼机电井、304 处泵站、40.5万台套机动抗旱设备、12.96万辆送水车参与抗旱,全面落实抗旱减灾措施,共计完成抗旱浇灌500.47 khm2。

3 建议

(1)提升墒情监测能力。目前,辽宁省水文部门墒情监测站96 个,气象部门气象观测站62 个,均一定程度存在着站点少、覆盖面小、代表性不高、时效性不强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大墒情监测站的规划和建设。同时加强相关行业部门间的合作交流,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完善墒情监测水平。

(2)建立完备旱情预警系统。目前,辽宁省干旱监测预警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考虑下垫面条件的综合干旱监测手段。需建立集成气象、水文、墒情和遥感等干旱监测指标,综合考虑不同地区下垫面情况的干旱监测预警系统[3]。既突破了单一指标旱情监测的局限,又避免了旱情统计工作的人为影响,有利于及时预测旱情风险、密切监视受旱态势、科学评估旱灾程度,为各级政府防旱、抗旱工作提供决策依据[4]。

(3)补足抗旱工程短板。应以充分开发地表水源、合理开采地下水源、加强利用雨洪资源为基础出发点,对老化失修及不再发挥作用等情况的工程进行全面排查,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地建设各类农田水利工程及抗旱保障率高的备用饮水工程[5]。积极发展现代化灌区管理,尤其是问题突出的营口、盘锦地区,要加强渠系、泵站、闸站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完善适应新时代下的灌溉制度及管控措施,加强水量计量技术手段与精准调度能力,多措并举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4)完善抗旱预案体系。目前,辽宁省各地尚未建立完备抗旱体系,部分地区预案预警指标设置不合理。乡村级抗旱预案基本处于空白,尤其是应急供水预案的编制,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应突出城乡群众饮水安全的应急保障,对开展抗旱应急水量调度、启动应急备用水源、设置临时取水工程、组织应急送水服务、压减供水指标、采取节水限水措施等作出具体规定。对于近年来水田灌溉供水矛盾较为突出的营口、盘锦市,水田抗旱预案并不完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修订。

猜你喜欢
盘锦市旱情营口
书香不怕巷子深
“河风海韵·醉美辽河”全国诗歌大赛获奖名单
醉美辽河,流进我梦想的城(组诗)
营口成为世界海蜇产业链核心
Theshiningblackpearl
创业直达京津冀
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