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婷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强调的“学科核心素养”中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中指出“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将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在探究中理解、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高考作文语言的建构,就是“建立起有机的联系”。语言的运用,需要把握运用的基本规律,彰显自己个人的见解与辩证思考,从而使文章不仅能更好地表情达意,更能呈现缜密的逻辑思维。
张华老师认为,“在语言表达活动中,连贯表现为人们对言意逻辑的追求和言形秩序的创造。”加强语言连贯,才能使语言材料建立起有机的联系,从而彰显思维缜密。这里以2022 届广州五校联考作文题为例,从语言建构的语句连贯、表情达意、思维缜密等方面来阐释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考作文语言的运用技巧,从而掌握写作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本规律。文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学生会记者站邀请获省中学生中国象棋赛团体冠军的四位选手讨论下棋的体会。主持人问他们对棋子有无偏好。
甲选手说:“我擅用卒子和炮,偏爱卒子。炮威力大,但要借助另一个棋子做炮架才能吃掉对方;卒子不起眼,一步一步往前拱,只前进不后退,正因为这样,卒子往往能发挥更大作用。”
乙选手说:“能越过楚河汉界与对手较量的棋子我都喜欢;不喜欢士、象,只能守在自己阵营,做一些服务性、保护性工作,没有过河进攻的能力。”
丙选手说:“车、马的能力强。不过,车虽然厉害,但它横冲直撞,必然成为对方防范的重点,其作用反而被限制。这时擅用马的棋手就有优势,马不走寻常直道,它走斜线,总能够出其不意。”
丁选手说:“我不偏好哪类棋子,我可能是那种没有特点的选手。”
上述材料中的四位选手,哪位选手的回答最能触发你的思考? 请结合材料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该题为思辨类材料作文。在写作前,应先理解材料背后的多重含意:其一,炮与卒子之间,卒子的不起眼却只前进不后退的执着与坚持的精神值得点赞;其二,喜欢与对手较量,却不喜欢守护好自己“家园”的棋子,乙选手的想法存在着矛盾;其三,车与马之间,马的不走寻常路,往往可以出奇制胜,具有创新思维;其四,没有特点的选手,不偏好哪类棋子,才能更好地顾全大局,让每一颗棋子都各施其职。四位选手的说法,都是不同的体会,而每一个体会的背后,都彰显了一定的思辨性与逻辑性。所以,不管选择哪一位选手的看法,重在权衡与比较,能够阐释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与思辨性的想法。
训练写作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教给了学生紧扣主题、分析材料、完成任务等等审题与写作技巧,但是很多时候,学生写作水平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即“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并没有掌握好。很多学生作文,粗略一看,像模像样,仔细一看,往往都会觉得语句不通,形如散沙。所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应从最基本的语句连贯出发,让句与句之间都形成有机的联系。学生作文片段如下。
善借外物,方显神威。炮的成功发射离不开炮架的兢兢业业。《劝学》中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想致千里,非利足也,需假舆马;想绝江河,非能水也,需假舟楫。于棋盘上,要想让炮发挥更大的才能,须以另一棋子为炮架,方可使这棋盘呈现出精彩绝伦的一幕。若不以另一个棋子为炮架,炮则不可能在棋盘上虎虎生风。棋盘如此,世间万物更是如此。千里马之所以被称之为千里马,来自于识马者的慧眼,否则,纵使有千里之能最终也只落下骈死于槽枥间的结局。人的满腹经纶,源自于经书的献彩。世间万物的顺利成长少不了外部因素的帮扶与呵护,人间的精神世界得以升华,物质世界得以充足,善借外物成为不可缺少的因素。故善借外物,方显神威。
要想使语句连贯,形成上下文之间有机的联系,就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选材的内涵与写作主题保持统一。选段中的选材,从炮借助卒之力的角度出发,运用《劝学》“善假于物”的名言,再从棋盘延伸开来,千里马借识马者的慧眼,人借经书添彩,再到世间万物都借助外部因素的帮扶与呵护,一以贯之,从小到大。由物及人,再到世间万物,内涵一致,安排有序,句式俨然。其二,善于运用对偶句式、关联词等语言表达技巧。对偶句式,如“想致千里,非利足也,需假舆马;想绝江河,非能水也,需假舟楫”,很好地改写了“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借助“需假舆马”“需假舟楫”,更有利于强调“善借外物”的重要性。关联词,如“于棋盘上……棋盘如此,世间万物更是如此……”过渡自然,从“棋盘”到“世间万物”,语言顺畅。接着连用了三个“来自于”,把“千里马”“人”到“世间万物”联系起来,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而彰显思维的缜密。加强语言连贯,从每一句的语意出发,让每一则材料都形成有机的联系,围绕主题,层层递进,从而使文章逻辑严谨,更有利于彰显思维缜密。
考场中对作文的要求是要做到理解深刻,内容丰富,语言具有文采,见解有创意。而一篇能够让阅卷老师青睐的作文,应该是能够吸引其注意,拉近心理距离,并且能够准确表情达意的文章。思辨性材料作文与情境式材料作文的最大区别就是,情境式材料作文,有特定的情境要求,有指定的写作对象,而思辨性材料作文则没有那么明确的规定与要求。分析题目可知,写作要求“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设定了写作的身份。在写作时,应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所思所感所悟。学生作文片段如下。
过河卒子,你我齐心协力,共创美好未来。谭嗣同因变法维新而流血牺牲,警醒世人;闻一多为民主进步而悍不畏死,启迪来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奉献小我,虽不能利通百代,泽润万物,而钦慕樊锦诗保护传统文化之高义;牺牲小我,虽不能光辉道德,烛照天地,而笃学杨善洲重造青山绿水之崇德。培根有言:“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其实,你我又何不都是一颗卑微渺小的过河卒子呢?在这漫漫的时间长河之中,既无法后退,也不能回头。而我们所能做到的唯一的事,便是奋然前行,一往无前,朝向遥不见尽头的远方。我始终坚信,只要我们的脚步还依旧迈踏在前行的道路上,终有一天,我们一定会超越那过去的无奈与哀伤。在那朝日初生的璀璨地平线上,与一个崭新的自我相遇。
语句的连贯,拉近距离,更好地表情达意,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通过人称指示代词的转换,拉近彼此距离。根据题目,因为没有设定指定的写作对象,所以可以虚化写作对象。选段中运用“你我”的人称泛指拉近彼此距离,再到“我们”的人称整体称呼进行呼吁,再到“我”的特指进行抒情,更具有感染力。
其二,善于运用反问句式,祈使句式等语言表达技巧。反问句式,如“其实,你我又何不都是一颗卑微渺小的过河卒子呢?”从材料中的卒子延申到如过河卒子的你我,语言连贯,引人深思。祈使句式,如“我始终坚信”,体现了发自内心的希望与追求,具有一定的情感冲击力。
其三,从多个例证到“你我”的呼吁,语言连贯,布局合理。选段从分论点,运用例证,名言论证,再回扣“你我”的做法,逻辑严谨,思路清晰。再从谭嗣同,闻一多,到樊锦诗,杨善洲,再运用反问句式,引出“你我”,语言连贯,句式优美,边议论边抒情,使文章的逻辑更缜密,更具有说服力。
加强语言连贯,从人称到句式,再到布局,拉近彼此距离,紧扣主题,更好地表情达意,从而让文章更具有情感的感染力与语言的穿透力。
要想让学生的作文经得起推敲,关键之处即在于语言的张力与缜密。其中最基本就是严谨的逻辑与缜密的思维。如果把作文的语言比作一棵树,那么语言的连贯,形成有机的联系,只是枝叶;拉近距离,更好的表情达意,只是树干;只有严谨的逻辑与缜密的思维,才是深入泥土中的根脉。学生作文片段如下。
稳扎稳打,积跬千里。于棋局,卒以平凡居位,但它却又不甘于平凡。面对马的出其不意,士、象为阵营的安稳默默贡献,卒,以它独特的姿态跃然于棋局之上,它以进不退的勇态,以稳扎稳打,一步步往前拱的策略,努力打造自己的成功之路。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焦裕禄、王进喜等人居于普通职位上,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在自己岗位上的光彩。在边防线上,拉齐尔一家三代将为国守边的理想不断延续下去,平凡百姓,代代传承,步步积累,共同守住祖国的界碑。在绿色建设上,闽宁由地面不长草、沙滩无人烟发展为绿树成荫,葡萄万顷,这来源于宁夏人民水滴石穿的韧劲。稳扎稳打,方能积跬千里。任何业绩的质变都少不了量变的积累,祖国事业的兴盛,民族复兴的重任,皆是一代代中华儿女一步一脚印积攒出来的。故此,稳扎稳打,积跬千里。
语句的连贯,彰显严谨的逻辑与缜密的思维,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式。对比论证,如选段中,把出其不意的马、默默奉献的士及象与以进不退的卒作对比,强调了以平凡居位的卒,其实不甘于平凡。举例论证,如选段中所选的三个横截面“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在边防线上”“在绿色建设上”等,阐释了如卒一样在普通岗位上平凡的人们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论证有力,阐释到位,具有思辨性,彰显语言的密度。
其二,以点带面,层层递进。选段中,所举例证,从个人的“焦裕禄”“王进喜”等,到家族的“拉齐尔一家三代”,再到集体的“宁夏人民”,最后到“一代代中华儿女”,以点带面,逻辑严谨,彰显语言的张力。
其三,善于运用长短句、排比句式等语言表达技巧。长短句,如选段中“平凡百姓,代代传承,步步积累,共同守住祖国的界碑”,朗朗上口,节奏性强。排比句式,如选段中三个例证,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彰显了思维的缜密。
加强语言连贯,从论证方式,写作技巧与语句运用,增强语言的密度与张力,紧扣主题,彰显严谨的逻辑与缜密的思维,从而更好地体现考生个性化的见解与思辨性的思考。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考作文语言,只有做到连贯,达意,缜密,才能让整篇文章,经得起推敲,受得起揣摩,让考生掌握写作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本规律,彰显自己个人的见解与思辨性的思考,从而培养其语文写作的关键力。
〔本文系广东省2021 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一般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与学业质量评价研究”(编号:2021YQJK51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