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春娟
(华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结合青少年兴趣点和接受习惯,大力开发富有爱国主义气息的网络文学、动漫等。《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以下简称《那兔》)是青少年自发创作的爱国主义动漫作品,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时代青少年网络爱国主义的话语特征,值得官方借鉴,也需要官方引导。
从《那兔》的创作与青少年网友的弹幕和评论可以看出,作为网络土著的新时代青少年的爱国主义话语表达区别于传统的爱国主义话语,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话语特征。
二次元文化是一种“萌”文化,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喜爱二次元文化的青少年网民在爱国主义的话语表达中不可避免地使用二次元话语体系,呈现出“娱乐化”的特点。《那兔》是青少年自发创作的二次元爱国主义动漫作品,深受青少年的喜爱。“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愿种花家”“每个兔子都有一个大国梦”等青少年网络爱国主义流行语在青少年群体中流行开来[1]。类似于“坑爹”“萌萌哒”“开挂”“不约”等网络流行语在《那兔》中也屡见不鲜。此外,在配音中加入东北话、河南话,片头配音加入闽南语、粤语等方言,不仅显得更有趣,还更有亲和力,能拉近与各地青少年网民之间的距离,激发其国家认同感和爱国情感。《那兔》话语表达的娱乐化使得爱国主义表达不再是沉甸甸的,而是活泼轻松的,极具亲和力的。
弹幕特指通过弹幕播放器,评论发送后会在视频画面之上显示并随播放不断再现的新型评论方式[2]。这就营造了有很多人在共同观看,且发表评论和感受的观看体验,形成虚拟的群体观看氛围。一道道字幕墙的出现创造了互动仪式感,激发了用户的情感。情感体验是线上虚拟互动仪式的核心,因而弹幕仪式给了网络爱国主义发展的土壤。例如第五季第三集兔子把敌人带进埋伏圈,说了一句“无法亲眼看见种花家的胜利,真的好遗憾呐”然后跳崖自尽,弹幕被“泪目”“敬礼”刷屏。每一个泪点,屏幕上都有大量的弹幕进行情绪呼应,个人情绪在宣泄的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异地异时的互动,使得网络爱国主义的话语表达不只是个人的独舞,而是群体的互动。
受认知规律的影响,青少年更容易被形象的语言和符号所影响。《那兔》充分利用了这一规律,用形象的话语表达方式去唤起青少年的爱国情感。《那兔》用“种花家”代表“中国”(中华),用“脚盆鸡”代表日本(Japan),不管是动物拟人化还是谐音的运用,都非常形象有意思,能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坑爹”“萌萌哒”“开挂”“不约”等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也很形象地表现了剧情和情感。此外,在配音中加入东北话、河南话,片头配音加入闽南语、粤语等方言,形象地传递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民族团结、祖国繁荣是主流的思想。从《那兔》的创作与弹幕可以看出,新时代青少年趋向于用形象生动的方式而不是传统的严肃的文本方式去表达和传递爱国情感。
《那兔》用青少年喜爱的话语表达方式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为新时代青少年网络爱国主义的引导提供了借鉴。但其话语表达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以为戒。
二次元文化作为青年亚文化的一种,其具有的拼贴解构、反对严肃、戏谑等特点,很容易使主流文化原本的符号意义消解在娱乐的表达之中,对爱国话语的建构形成阻碍。例如,当兔子得知鹰酱要禁止“蘑菇弹”实验时,兔子表示“没签过的纸就是厕所的屎”。本意是想用娱乐的方式表达没签过字的条约不生效,以此反抗鹰酱禁止“蘑菇蛋”实验的过分行为,激发青少年的国家情怀和爱国情感。但话语过于低俗,不少网友也察觉到了,发了弹幕“想想为什么不能上央视”。评论区也有网友提出这个问题,说历史应该是严肃的,《那兔》过于娱乐化,看完完全体会不到那时的辛酸。可见,娱乐的表达方式用得好可以是爱国主义表达的助攻,用不好可能适得其反,需要把握好度。
青少年心智尚不成熟,情绪易起伏波动,看待问题不够理性。青少年非理性的爱国表达在《那兔》中主要体现为言语偏激、盲目排外。第五季第八集,美国轰炸中国在南斯拉夫的大使馆,激发了青少年的愤怒之情和爱国之情。弹幕纷纷出现“你tm找死”“鹰酱,记得还命”等偏激性话语。偏激性话语虽然体现了青少年的爱国情感,但如果不加以引导,有可能发展成偏激性行为,如前几年出现的抵制日货和肯德基等偏激行为。还有一些弹幕是对美国的新冠疫情和枪击事件落井下石的,如弹幕“自由美利坚,新冠每一天”“马上七百万了,优秀”等,这些弹幕本质上体现了青少年的爱国之情,但这种爱国对他国充满了敌意,也是不理性的。
新时代青少年作为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对实现人生发展有着强烈渴望”[3]。在青少年看来,刻板、说教是主流官方媒体的特点,而新时代青少年喜欢的话语表达无疑是娱乐化的。所以,官方话语与青少年话语产生割裂,这就导致有些青少年网民反感官方话语。《那兔》一到三季是青少年自发创作的,四到五季则是官方联合出品。这是官方在爱国主义宣传中积极向青少年靠近,转变自身话语体系的体现,应该给予肯定。但有一部分青少年没看到这点,依然秉持对官方的一味反感的态度,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不满。“相比前几季,说教感太浓了”“苍白的说教,抵不上事实的一万次打脸,劝你善良,不要脱离大众”这些评论无疑是反感官方加入的,觉得官方加入后《那兔》就变成了说教、心灵鸡汤。
随着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聚焦和审视。在网络的“助攻”下,各种思潮纷至沓来,冲击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在这种背景下,应正确引导青少年以更恰当的话语表达方式表达爱国情感。[4]
《那兔》前三季播出后深受青少年喜爱,这引起了官方的注意。官方对《那兔》的态度既不是打压,也没有任其自由发展,而是选择了联合出品。对比青少年自发创作的前三季和官方联合出品的四五季,可以发现,总的话语风格都是娱乐化的,但前三季过于娱乐化,虽然能吸引青少年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但容易导致青少年在情绪的推动下只关注那些“梗”而忽视了那些“梗”背后想传递的内容和意义。而官方联合出品的四五季,很好地做到了严肃与娱乐相结合。例如第四季第四集中,“罩着”“亲”“臭老九”“贱命”这些词的使用可以看出官方乐于使用青少年喜爱的网络用语,符合青少年的娱乐化需求。但娱乐是手段,爱国才是目的。所以官方加入了一些励志的爱国话语,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信念不变,一定会成功的”,这能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之情。
总之,官方联合出品的《那兔》很好地做到了坚持严肃与娱乐相结合的话语风格,为官方在新时代青少年网络爱国主义话语的引导方面提供了蓝本。
爱国情感的表达应该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应是“借助感性的途径传达理性的观念”[5]。爱国首先是一种情感体验,是感性的。《那兔》以动漫的形式,诙谐有趣的网络流行话语吸引了青少年的兴趣,唤起了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传递的也是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做到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
反观弹幕和评论区中部分青少年网民在表达爱国情感时比较偏激,缺乏理性。如上文所说,美国轰炸中国在南斯拉夫的大使馆的时候,部分网民发弹幕表达愤怒、悲伤的情绪,但却是非理性的,如“你tm找死”“鹰酱,记得还命”等非理性话语。当然,评论区也存在理性评论。因此,应借助青少年网民中的理性力量去引导非理性力量,培养青少年意见领袖。此外,官方亲自回复评论区的非理性言论,及时对话,有利于消除误解,如共青团中央入驻B站后很接地气地和青少年网民进行互动,被亲切地称作“团团”,值得借鉴。
《那兔》播出后,“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愿种花家”“每一只兔子都有一个大国梦”“我兔威武”等网络用语在青少年中流行开来。这些流行语没有说教的痕迹,却深深地表达了青少年的爱国之情,值得官方借鉴。官方应该重视话语创新,掌握话语权。
官方要善于利用青少年感兴趣的网络话语表达方式讲好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砥砺青少年的强国志。例如2021年2月20日,烈士肖思远的微信头像上了热搜,人民日报抓住这一热点发了一篇微信推文,获得了4.7万的点赞。原来,肖思远的微信头像是《那兔》中的兔子,能引发更多青少年的关注,也起到了进一步宣传《那兔》的作用。微信推文的标题是“看到他的微信头像,忍不住再哭一次”,这样的标题能勾起青少年的好奇心。推文开头的“每个军迷都有一个大国梦”来自《那兔》的金句“每一只兔子都有一个大国梦”,很容易激发“兔迷”的爱国情感。文章还详细介绍了肖思远的个人情况,少了宏大的鸡汤话语,多了具体化的叙事,真情满满。全篇没有“要爱国,要报效祖国”之类的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但是却很好地激发了青少年的爱国之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这部分人我们不去团结,人家就会去拉拢”[6]。互联网降低了公众发言的门槛,网络的匿名性让网民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民主自由的进步。但是,若不及时引导,则易造成负面的网络舆论。因此,要把握新时代青少年网络爱国主义的话语特征,辩证看待其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引导。如此,新时代青少年网络爱国主义方能健康发展。